以武為樂卻被逐出師門
解放前,河北有個叫燈明寺的小鎮,鎮上功夫最好的武師李長代名聲遠揚,晚年後回河北老家隱居,當地人仰慕其功夫,紛紛拜師學藝。最後老人收了8個小孩,其中之一就是周亮。
家境貧寒的周亮,當時惟一的“娛樂”就是看武俠連環畫和武俠小説,熟知包括清末傳奇人物燕子李三等民間武俠故事。“當時幾乎完全放棄了學校的文化課學習,整天膩在李長代師傅面前,一天練功十幾小時。我父母發現後禁止我去練,晚上家人都睡着後我便翻墻出去練,天亮前再翻墻回來。”因為成績優異且腦瓜靈活,周亮深得師傅偏愛,卻遭受夥伴妒忌,集體告狀,説周亮跟了其他師父偷學武術,師傅這才對周亮的突出成績懷疑,並最終以“叛門”為名將他逐出師門……
摔驢練“神功”,人稱“武呆子”
“初中畢業後,我突然發現自己除了練功之外實在不知道該幹什麼了!”回憶當時情景,周亮有點尷尬:“每天一早起來給水缸挑滿水、吃飯、下地幹活。做好一切就發瘋練武,這樣心理壓力就緩解一些。”
為了練功,周亮整宿地到樹林裏站蹲,下河裏打樁,村裏人看見了直搖頭:“不學無術,神經病了吧!”聽説別人可以徒手擊斃公牛,周亮也想練練。但家裏沒有牛,他就把家裏惟一的一頭驢拉到空地裏練,時不時地把驢摔得直叫喚,別人拉也不敢拉勸也勸不應。還有一次,周亮和一個夥伴拿了兵器,一大早就去野地練功。半路遇上一位騎着自行車去賣西瓜的,他遠遠看見前頭兩個拿刀拿槍的傢伙,以為是打劫的,嚇得立馬從車上跳下來,結結巴巴地問:“大……大哥……要吃西瓜不?”周亮説:“不用了,你過去吧。”那人戰戰兢兢地推車過去後還不放心,回過頭來説:“要不,我給你們撂倆?”説罷真的扔下兩個西瓜後才騎車飛奔而去,周亮又成了“劫匪”!那時周亮成了人們眼中的異類,“大家見面就叫我‘武呆子’……”
拜師燕子李三弟子,練成絕技“走江湖”
17歲那年,百無聊賴的周亮被家人送進了北京一家工程隊。沒想到剛到北京,他就參加了單位職工活動俱樂部的武術隊,遇到了他的第二位老師李仕勤。李師傅是圈內頗有名氣的教練,在他的調教下,從1987年起,周亮參加一些正規武術比賽。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周亮每個月就有上千元的收入,“但我把所有的錢都用來拜師學武,結交武術高手,搜尋能人異士”。
北京3年工作期滿後,周亮開始了真正“浪跡江湖”的生活,在做保安、武術教練、學校的編外老師甚至某公司文化藝術策劃的過程中,他的技藝大長。但讓他最驚喜的是,他找到了從童年起就一直仰慕的燕子李三同門師兄的弟子。周亮叫他大師傅:“他是我諸多師傅中讓我獲益較大的一位老師。”大師傅的公開職業是廚師,不論油炸還是紅燒,他炒菜從來不用鍋鏟,而是直接用手翻炒,但卻從不在人前炫耀自己的功夫,他告訴周亮:“進入如今這時代,燕子李三的傳奇不可能再重現了,但是他的武學精華卻可以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發揚光大!”
北大開設“風嘯堂”,弘揚中華武學精髓
2005年,一心想把中華武術絕技發揚光大的周亮集資在北京開設“風嘯堂”武館,選址就在北京大學承澤園,並且設擂挑戰國際“大師”。“在國外,中國人只有兩樣東西可以讓別人羨慕:一種是中醫,另一種就是武術。我始終相信,真正的中華武術不會慢慢淪落為雜耍或者娛樂舞臺的陪襯!”
目前,“風嘯堂”的弟子包括各種職業者,商人、老師甚至即將出國工作的人,而且一般都比周亮年紀大,而周亮則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輕人加入。
為擴大影響,周亮經常在全國表演絕活,目的之一就是:“讓人們相信,中華武學不是雜耍,是真功夫,是精神!比如我所練的‘奇門遁術’,在當代中國近乎銷聲匿跡,被視為荒誕不經的玄虛學説,人們只有看了我的表演,才會相信。”他希望更多的年輕人能加入武學行列,“按照祖國傳統文化的觀點,講究中和為貴,堅忍為高。攻伐只是手段,止戈方是目的。如同萬里長城的修建,中國功夫重技擊更重防禦。打鬥的原則應為——不得已而為之。所以憑藉強悍的體魄、大無畏的精神,彰揚武威,兵不血刃,不戰而屈人,是武術的完美結局。”
有了獨門絕活,周亮在武術圈內名聲大振,多次成為國家正規武術比賽的表演嘉賓。而朋友們每次聚會,都會拉上他,因為大夥總是會要他露上兩手,比如用手削開啤酒瓶、脫手銬什麼的,每次引得眾人艷羨不已。
現如今周亮一邊學武,表演,一邊與老婆做點小買賣,生活過得倒也恬然自得。
責編:鄉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