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農業頻道 > 鄉約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小吃方便 人生改變

——文稿加同期

CCTV.com  2008年02月18日 15:30  來源:  

  提要:

  方便莧菜、方便餛飩、方便米飯、方便年糕

  一個農家小夥讓吃越來越方便!

  同期:

  他是團中央授予的“全國農村青年創業致富&&人標兵”

  顧炎林《鄉約》拜訪

  小片1:話説2004年3月的一天,浙江上虞火車站候車大廳依舊熙熙攘攘,仔細觀瞧,有天南的、有地北的;有高興的、有撅嘴、有吹牛的、有喝水的;有吃方便麵的、有吃火腿兒的;有看書的還有打盹的,有吃燒雞的也有剝雞蛋皮兒的。總之男女老少都是出門的。期間,一位老奶奶和孩子的一番對話,聲音不大,卻惹得旁邊一位男子皺起了眉頭。

  主持人:好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鄉約》,我是肖東坡,我現在是浙江上虞,你看從北京來到上虞一千多裏,一會兒就到了,現在非常方便,那麼今天節目一開始,我要現場的觀眾朋友做一個好玩的互動遊戲,就用方便跟餛飩這兩個詞造一個句,看看大夥能造成什麼樣,來您先站起來,拿著話筒的人,你倆就不用謙虛了,來站起來,大傢伙給他鼓勵鼓勵,害羞成這個樣子,用方便和餛飩這兩個詞造一個句,就是吃餛飩,吃完餛飩就方便。不會邊吃餛飩邊方便吧?

  嘉賓:方便餛飩百姓愛吃。

  主持人:非常好,旁邊女同志,我聽聽怎麼造句?

  觀眾:方便小餛飩人人喜歡。

  主持人:來話筒給旁邊這位,我看你笑了很長時間,肯定有佳作問世,怎麼不站起來,沒有掌聲就不起來,是不是?用方便和餛飩造個句子。

  觀眾:方便餛飩,到處隨便帶著都非常方便。

  主持人:造的句子挺好,就是太長,來站起來,就讓你造個句。

  觀眾:方便小餛飩越吃越精神。

  主持人:這人都這麼有文化,我跟你説,方便和餛飩這兩個詞能造很多句子,今天《鄉約》的主人公,跟這兩個詞有很深的淵源,還有很多發生在這兩個詞上的故事,我們掌聲有請今天《鄉約》的嘉賓顧炎林。

  (顧炎林上場)

  小片2:餛飩,廣東稱之為雲吞,新疆叫曲曲,福建叫扁食,四川稱抄手,北方叫餛飩。餛飩文字記載見於西漢。它源於中國北方,興于唐宋。初是用於祭祀,後為民間小吃。中國古人事事都融入神話。太古神祇盤古將混沌破開, 一分為二, 天地即成。一隻餛飩應兩口吃完. 一分為二, 口中啖著滋味, 眼裏看著混合多種材料的餡。所謂, 混沌破, 天地成, 萬物始生。依據中國造字的規則,後來才稱為“餛飩”。 清代同治年間,文人楊靜亭曾這樣讚譽過餛飩 :“包得餛飩味勝常,餡融春韭嚼來香。湯清潤吻休嫌淡,咽後方知滋味長。”且説前麵片中所説那位老奶奶與孩子的一番對話,説的正是餛飩,所謂説者無心聽者有意,旁邊那位男子聽後眉頭緊鎖,之後幾年間,還真就把方便和餛飩,整到了一塊。

  主持人:你好,炎林,請坐,見我還緊張嗎?

  顧炎林:緊張。

  主持人:還緊張?

  顧炎林:緊張緊張。

  主持人:昨天晚上在賓館見我了就嚇得説不出話來了,現在見我還緊張?

  顧炎林:還緊張。

  主持人:哪兒緊張?

  顧炎林:真是,肖老師,就害怕。

  主持人:我長得很可怕嗎?不會吧,我看你緊張得還直打哆嗦。不是説上場之前要喝點酒壯膽嗎?喝了沒有?

  顧炎林:喝了。

  現在能正常接受我的採訪了吧。

  顧炎林:能。

  主持人:我開始提問了,聽説你發明一種餛飩,然後用這開水一泡幾分鐘就能吃,真能這樣嗎?

  顧炎林:沒問題。

  主持人:生氣比以往大了很多,我就問你敢不敢請我吃上一碗。

  顧炎林:沒問題。

  主持人:你看,你敢不敢請現場觀眾都吃上一碗呢?

  顧炎林:沒問題。都來一碗。

  主持人:上餛飩。

  (工作人員上餛飩)

  主持人:泡好的餛飩,我瞧一瞧,還真有餛飩味兒,很像餛飩,先泡一會兒,你們先等一會兒,一會兒大家都可以嘗嘗,我問問這個餛飩用開水在沒泡之前什麼樣,先讓我瞧瞧行不行?

  顧炎林:沒問題。

  主持人:你看喝了酒之後什麼都沒問題了。讓我瞧一瞧,這就是沒泡之前的餛飩。

  顧炎林:對。

  主持人:就這樣,還硬硬的,裏面還有餡兒,是肉餡兒嗎?

  顧炎林:豬肉餡兒。

  主持人:然後把它打開放到碗裏,加上調料,倒上水。

  顧炎林:對,開水沖泡六分鐘就能吃了。

  主持人:六分鐘之後,這個餛飩皮變成什麼樣?

  顧炎林:很潔白。

  主持人:不會爛了吧?

  顧炎林:不會爛,絕對不會爛。

  主持人:裏面的餡兒是麼樣呢?

  顧炎林:泡六分鐘就軟了就好吃了。

  主持人:就能吃了?

  顧炎林:對對。

  主持人:我覺得差不多了。

  顧炎林:嘗嘗。

  主持人:我先替大夥嘗嘗。對了。你這個經過權威部門認證沒有?

  顧炎林:我這個是經過我們浙江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認證檢測,絕對沒有問題。

  主持人:那我吃了。

  顧炎林:沒問題。

  主持人:面還挺筋道,裏面的餡兒也挺好吃,還是沒嘗出什麼味兒來,再吃一口,是餛飩的味兒。有沒有想吃的,請舉手。

  (觀眾吃餛飩)

  主持人: 第一次産生要做出方便餛飩的靈感,聽説是在我們上虞火車站侯車大廳裏面?

  顧炎林:我聽到一個小女孩,她説肚子餓了要吃東西,她奶奶給她泡了一碗方便麵,小女孩説不行,哭著説我要吃餛飩。

  主持人:這時你在旁邊什麼樣?

  顧炎林:我一看。

  主持人:一看倒吸一口涼氣。

  顧炎林:餛飩如果能夠做成方便餛飩,跟方便麵一樣,能用開水泡著吃,那這個市場肯定很大。

  主持人:當時就萌生出要製作出像方便麵一樣方便的食用的方便餛飩來?

  顧炎林:對。

  主持人:像你這樣的餛飩放多久?

  顧炎林:能放9個月。

  主持人:隨時能開水一泡?

  顧炎林:對。

  主持人:就能吃。

  顧炎林:開水沖泡就能吃。

  主持人:一邊問一邊吃,這個餡兒還真不錯,看我吃你饞不饞。

  顧炎林:其實我肚子也餓了。

  主持人:別客氣,別裝了。酒勁上來了。真的很好吃。

  小片3:細查顧氏家譜,顧炎林祖上幾代都不是搗鼓餛飩的,如何能夠製作出可以方便就餐的傳統美味?此事説來話長,1973年,顧炎林出生上虞市崧廈鎮三朋橋村,上有年邁的奶奶,下有弟弟妹妹,全家老小三代六口擠在一間40平方米的小房裏。顧炎林一方面幫助父母割草、養豬、料理家務,一方面早起晚睡,拼命讀書,希望通過知識改變家庭和自己的命運,可貧窮徹底毀了他的大學夢。

  主持人:沒上過大學是不是?

  顧炎林:沒上過大學。

  主持人:但是我聽説你曾經得到過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顧炎林:一言難盡。

  主持人:還記得是哪個大學的通知書嗎?

  顧炎林:華中農業科技大學。

  主持人:還記得在哪個係嗎?

  顧炎林:經濟管理系。

  主持人:什麼情形下接到這個通知書。

  顧炎林:那個時候在田裏幹農活,弟弟跑過來,説哥哥有你的信。

  主持人:打開信之後看到什麼?

  顧炎林:華中農業科技大學通知書。

  主持人:考上了?

  顧炎林:考上了。

  主持人:考上之後什麼反應?

  顧炎林:高興。

  主持人:怎麼高興?

  顧炎林:我跟我弟弟熱烈擁抱,太興奮了。

  主持人:看看錄取通知書就是一頁紙嗎?

  顧炎林:我翻看第二頁。

  主持人:第二頁是什麼?

  顧炎林:學費、書雜費4100元。

  主持人:給爸爸媽媽看了沒有?

  顧炎林:拿了錄取通知書,我就衝到家裏,我考上大學了,我爸爸媽媽看了這個通知書,一開始就笑,翻開第二張紙,4100塊。

  主持人:什麼反應?

  顧炎林:我爸爸就在旁邊,我媽媽的臉就陰沉了。

  主持人:你呢?

  顧炎林:我就旁邊哭了,因為那個時候我家裏一年收入才1000多元。

  主持人:要上大學就得4100多元錢一年。

  顧炎林:1989年崧廈鎮上考上大學的這兩個人,其中一個是我。

  小片4:年輕的顧炎林失去了上大學的機會,只能繼續在家中務農,之後幾年,他努力學習蘑菇栽培技術,成為小有名氣的“土專家”,還帶動了一大批蘑菇栽培專業戶。1998年,被縣裏評為十大傑出青年農民、上虞市農村青年星火&&人。在江南水鄉到處都會生長著一種植物——莧菜,日子窮苦的時候,農家大嫂們會腌制霉莧菜食用,但是采收時間短,腌制後馬上得吃,因此始終屬於鄉下個人食用的東西,小顧覺著這是個機會,他要嘗試著腌制一種保質期長,隨時可以方便食用的霉莧菜梗,讓高級酒店和城裏人也能嘗嘗野生莧菜的滋味,也許人生會由此得以改變呢。

  主持人:這個就是傳説中的臭莧菜梗?

  顧炎林:這個是我們紹興特産。

  主持人:就是吃這個梗裏芯,對不對。

  顧炎林:對。

  主持人:有一點點臭,但還挺香。有點跟螃蟹腿一樣,肉都在這裡頭,我再嘗一個。

  顧炎林:好吃嗎?

  主持人:不錯,回味無窮。你看我長得這麼胖,就是整天瞎吃這個,吃那個造成的。莧菜埂曾經種了30畝,全報廢了對不對?

  顧炎林:因為土壤不行,發黴時,水分、黴菌跟不上,加工出來都是黃的,就是沒有成熟。

  主持人:土壤不行,後來加工上又出了問題?

  顧炎林:粘性土不行,我在夜潮土地上又種植100畝。最後加工時,60萬斤菜梗發黑了,一點都不能吃。

  主持人:最後終於獲得成功了是不是?

  顧炎林:我成功了。

  主持人:最多的時候每天能賣多少?

  顧炎林:一萬多盒。

  小片5:上虞,浙東重鎮,魚米之鄉,是中國古代“三皇五帝”之一大舜的出生地,據傳虞舜避丹朱於此地,“上虞”之名由此而來。上虞是中國青瓷的發源地,是梁祝傳説中的英臺故里,如今的上虞是“全國葡萄之鄉”、“楊梅之鄉”、“板栗之鄉”、“黃花梨之鄉”.在這片美麗富饒而又充滿靈氣的土地上出産的醬鴨、糟雞、醉魚等,與霉莧菜梗一樣,都是這裡極具特色的地方土菜,醬鴨肉色棗紅,芳香油潤,實乃佐酒佳肴。糟雞肉質鮮嫩,糟香撲鼻,滋味別具。然而一直以來農家土法腌制家庭自用,工序繁雜,極不耐儲存,在顧炎林看來,這些土得掉渣的土菜若是能夠食用方便,自當具有極大的商機。

  主持人:我問一下咱們的醬鴨、糟雞、醉魚,都是上虞地方的特産,要想吃到正宗的地區特産,必須得到咱當地來吃是不是?

  顧炎林:對。

  主持人:不到這兒來就吃不到。

  顧炎林:對。

  主持人:為什麼?

  顧炎林:這個糟雞、醬鴨零度的時候才能腌,平時的時候,過年才吃得上。

  主持人:你説做糟雞有什麼難?

  顧炎林:我們那個雞燒好以後放在酒糟。我們紹興特産的酒糟,放在雞裏面糟,一層雞一層糟,糟了以後七天才能吃。

  主持人:最好吃永遠是那幾天。

  顧炎林:對。

  主持人:過了那幾天就不行,很難吃到恰到好處時候的味?

  顧炎林:對。

  主持人:你怎麼看準這樣一個加工項目?

  顧炎林:只有過年時候才吃到,平時加工不到。

  主持人:這個這麼難加工,你怎麼使其始終保持這個味道?

  顧炎林:我採用一個高溫、高壓,保持最佳時間,一年四季吃到這個醬鴨。

  主持人:最多的時候一年加工多少糟雞、醬鴨?

  顧炎林:我一年就是100萬隻,我們上虞市一年農民養雞、養鴨200萬隻左右。

  主持人:50%左右都是由你來加工,然後銷售出去。

  顧炎林:對。

  小片6:且説到了2004年,在上虞火車站那位老奶奶和孩子的一番對話,讓顧炎林萌生製作一種方便餛飩的想法後,之後幾年間這顧炎林可有了新的營生。時下人們生活節奏加快,衣食住行追求方便,日本人安藤百福于1962年發明了第一碗方便麵。這種方便食品迅速風靡全球。目前,全球每年方便麵的消費量為652.5億份,其中中國消費掉217.5億份,這都是方便的誘惑。可連皮帶餡,既能保鮮、水泡即用,想法是不錯,嘿嘿,弄出來可難嘍。

  主持人:實驗製作方便餛飩,你總共用了多長時間?

  顧炎林:整整三年。

  主持人:還記得實驗多少回嗎?

  顧炎林:1000多回。

  主持人:什麼樣算是一回?

  顧炎林:從餛飩面皮、餡料、加工製作,風乾開水泡,泡熟了就成功了。

  主持人:第一回實驗怎麼做?

  顧炎林:熟皮熟餡,我把它風乾,結果一齣來,餛飩泡不開,這個肉硬硬的,皮是沒有問題,肉硬硬的。

  主持人:風乾的方法你嘗試過多少種?

  顧炎林:五種。第一我就是用鍋烤它,第二用蒸汽風乾,第三泡用微波爐把它烤幹,第四,我用那種超高溫滅菌,我後來又採用了一種微波的方法,微波既能乾燥,又能熟化有這麼一種方法。我後來做了以後。

  主持人:也是不行是不是?

  顧炎林:泡得開,很好。後來它那個皮子不行。

  主持人:嘗試著做這個餛飩,每天要工作多長時間?

  顧炎林:每天20多小時,我天天在實驗室就是研製這個産品。

  主持人:最難攻克的是什麼?

  顧炎林:皮熟了,餡不熟,第二餡熟了,皮糊掉了。

  主持人:它倆不能同時熟。

  顧炎林:那個皮兩三分鐘就泡熟了,那個餡兒最起碼要半個小時才能熟。

  小片7:從來沒有過相關學歷背景的顧炎林,發明製作方便餛飩的過程就好像是摸著石頭過河,想象中能試驗的方法差不多都用乾淨了,再往下進行恐怕就是自己難以駕馭的高科技方面的問題了。怎麼才能捅破中間隔著的這層窗戶紙呢?發愁的當兒,顧炎林得知天津有位高手。

  主持人:我問一下,你怎麼知道天津有可能會有人幫到你?

  顧炎林:我想是這樣的,我到去天津找專家教授比較容易,麵粉的專家在天津,麵粉就是方便麵,最早就是天津。

  主持人:怎麼找到這個專家?

  顧炎林:我找到他住的小區,可惜那個專家不在,送了一箱茶葉,那個保安才説那個專家住在幾零幾。我去找了。那是我們中國麵粉專家,他説,我退休了,不做了。

  主持人:你怎麼辦?

  顧炎林:我傷心,我回去了。我過了十幾天,我又去了,我跟他説,我是第二次來找你,你一定要幫我,他説我告訴你一個技術,你照這個技術去做,肯定能成功,我就買他這個技術。

  主持人:回去做了嗎?

  顧炎林:做了。

  主持人:成功了嗎?

  顧炎林:餡兒還是泡不了,皮還是糊掉。

  主持人:你怎麼辦?

  顧炎林:我又去找他了,這個技術不行,他説照理論的説法,這個技術應該行。但是他説我現在已經退休了,我不去了。

  主持人:你想讓他到你這兒來?

  顧炎林:對。

  主持人:我聽説您在這個過程當中,比較善於討好專家的愛人是不是?

  顧炎林:買菜我跟著她去,我付錢,她在家裏做菜我待在他書房裏面走,他晚上睡覺,我就睡他的沙發。我跟他説,我不走了。

  主持人:你最後還是把專家請來了是不是?

  顧炎林:對。

  主持人:給他多少錢?

  顧炎林:五萬塊。

  小片8:顧炎林使出渾身解數終於請來高人,這老專家倒也是個實在人,剛來上虞連休息都沒休息,一頭扎進實驗室,潛心鑽研,與顧炎林不分晝夜地做起了試驗。看著老專家的那股子認真勁,顧炎林心想,等著吧,用不了幾天咱這方便小餛飩就能宣告成功。豈料,四個多月過去了,方便餛飩宣告成功的消息非但沒有出來,就連老專家也帶著老伴悄悄地走了。

  主持人: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驗,專家怎麼會走了呢?

  顧炎林:他説實在做不出來,以前跟我一起合作的技術人員也走了。

  主持人:專家都不幹了,你覺得還有希望嗎?

  顧炎林:我覺得沒有希望,我天天哭,天天流淚。

  (MV)

  顧炎林:後來實在是沒辦法了,我就到網上去發佈一個消息,這個餛飩誰能做好,我就獎勵100萬,十多天以後,一個美國的教授,他跟我説,你通過我的一種食物酶就行。

  主持人:你嘗試了嗎?

  顧炎林:依照他的方法做了,成功了。

  主持人:你第一次吃下你確認成功那碗餛飩的時候,是什麼樣的情形?

  顧炎林:我就抱著我的老婆説我成功了。

  小片9:餛飩從此變得方便了,這出門的、住店的、不願意開火做飯的;時間緊的、加夜班的,肚子餓了趕時間的;來碗方便小餛飩,用水那麼一泡,嘿,幾分鐘熱乎乎的餛飩下肚,舒服啊!2006年4月顧炎林的方便餛飩上市了,立時被搶購一空。也就在這一年,已被選為浙江省優秀農村青年的顧炎林被團中央授予“全國農村青年創業致富&&人標兵稱號” ,被選為2008奧運會火炬接力手候選人,人生一下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春風得意之時,顧炎林沒有想到,新的麻煩,來了!

  下節提示、廣告

  他是一個因家境貧寒沒有上起大學的農村青年;他在家鄉的土地上實現著自己的人生之夢;他多次選為省、市、縣優秀農村青年;他用辛勤的努力把千百年的傳統美食改變成方便的吃法。他因此又榮獲了全國農村青年創業致富&&人標兵稱號。

  主持人:餛飩正在熱銷的時候,賠了80萬?

  顧炎林:四個月,我們保質期六個月,把所有的餛飩都招回來,一碗一碗地,一箱一箱都換了,總共換了兩萬多箱。

  主持人:想到什麼解決的辦法沒有?

  顧炎林:加一個包裝,與氧氣隔絕,這樣的話,它就不會被氧化,不會被空氣的細菌所侵入。

  主持人:這樣一來保質期能提高多少?

  顧炎林:從我們以前六個月增加到九個月。

  小片10:方便餛飩終於方便了,顧炎林追求方便卻好像是越來越上癮了。大約在七千年前,距上虞不遠的余姚河姆渡原始居民就開始種植水稻,人類從有米飯吃開始,數千年來製作方法都離不開蒸煮炒,倆字:麻煩。在南方,人們會把頭天剩下的隔夜冷飯加水和青菜、佐料,煮燉成稀飯,快捷好吃有湯有水俗稱菜泡飯。這是一種土得掉渣,無論如何登不上大雅之堂但在每個南方人記憶中卻十分親切的吃法,顧炎林卻想讓這種特別貼近原生態生活的小吃方便起來,走上貨架。

  主持人:你説著説著,我這肚子有點餓了,能不能上一碗菜泡飯,然後大家再上一碗。

  顧炎林:沒問題。

  主持人:這就是你的方便菜泡飯,泡多長時間可以吃。

  顧炎林:對,六分鐘就可以吃。

  主持人:還真挺好吃,這裡面都加什麼菜了,加上來佐料了嗎?

  顧炎林:雪菜,還有一個我們紹興的特産,莧菜梗汁。

  主持人:小的時候經常吃菜泡飯嗎?

  顧炎林:第一天剩下的飯,第二天家裏剩飯剩菜加點水,鍋裏一煮就是菜泡飯。

  主持人:大家都這麼吃。

  顧炎林:都這麼吃。只有我們浙江省都這麼吃。

  主持人:最普通、最平常的家庭的吃法也能變成商品?

  顧炎林:江浙一帶有這麼一種吃法。

  主持人:你覺得應該有市場?

  顧炎林:絕對有市場。

  主持人:在你的設計當中,應該是什麼樣的人會喜歡吃這樣的東西呢?

  顧炎林:初中以上的學生喜歡吃菜泡飯,第二個,就是晚上他們加班的人能吃菜泡飯,第三個,他們工作忙碌,沒時間燒飯的這種白領的工薪家庭,早飯、夜宵吃這種菜泡飯。

  小片11:方便了餛飩和米飯,顧炎林瞄上了技術難度更高的一種追求?他要讓年糕也方便起來,上虞人愛吃年糕,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要舂米做年糕。習俗之中,年糕,年糕,蘊含著"年年高"的吉祥之意。相傳為年糕戰國名將伍子胥所發明,年糕的種類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農家的黃米糕等等,水磨年糕是上虞的傳統特産,産于上虞縣梁湖。曾是獻給慈禧太后的貢品。外觀潔白細膩,口感柔滑,嚼之爽利,富有彈性,這樣好吃的年糕食用時,必須蒸煮或爆炒,麻煩。可要讓這種東西用水一泡就能食用,一個字:難!

  主持人:我覺得剛才吃這個菜泡飯,還是沒吃飽,能不能嘗嘗你的年糕?

  顧炎林:沒問題。這個是我們的方便年糕,用開水一沖泡,就能吃到一個香辣牛肉味的年糕。

  主持人:這個是什麼?

  顧炎林:這是普通的年糕。

  主持人:這不夠方便,怎麼能做成方便年糕呢?

  顧炎林:不夠方便,我們現在是方便年糕切片,加上牛肉、雞肉、香菇做成調料,開水泡著就能吃。

  主持人:這就是年糕。用水一泡就能吃。為什麼不會粘在一起,年糕一加水不就粘在一起了嗎?

  顧炎林:對,這個是我們的核心技術。

  主持人:你感覺做方便年糕,跟做方便餛飩相比,哪個更難一些。

  顧炎林:這個年糕更難,這個年糕我已經研究了十多年了。

  主持人:這個餛飩泡上水不用煮接著就能吃,你感覺跟傳統吃法真正差別在哪?

  顧炎林:方便。

  主持人:對消費者意味著什麼?

  顧炎林:還是方便。

  小片12:從當年把農家自製的臭莧菜梗、糟雞、醬鴨引到大飯店和城市家庭,到發明製作方便餛飩、方便菜泡飯、方便年糕,顧炎林靠著讓消費者越吃越方便,走出了一條自我發展的道路。如今的顧炎林依舊繁忙,今後,還能為我們提供怎樣的方便呢?

  主持人:下一步還準備讓什麼方便?

  顧炎林:這是秘密,但是可以透露一下,湯圓、水餃這是我下一個目標。

  主持人:現在這幾種方便食品都申報專利了沒有?

  顧炎林:申請了。

  主持人:批下來了沒有?

  顧炎林:正在審批中。

  主持人:被選為奧運火炬手了是不是?

  顧炎林:慚愧。這是上虞人們對我的期望。

  主持人:什麼時候能吃上方便湯圓和水餃。

  顧炎林:我跟你説,一年之內就能實現。

  主持人:真的?

  顧炎林:沒問題。

  主持人:這俗話説得好,蘿蔔白菜各有所愛,那麼小顧今天這些方便食品口味怎麼樣,不是我們討論的話題,我們是衝著一個人的行為而來,那麼多少年前,日本人安藤百富發明了世界上第一碗方便麵,而今天中國的農家小夥顧炎林發明了方便餛鈍、方便菜泡飯、方便年糕,而且現在還打算讓湯圓、水餃也方便起來,説明咱中國農民有很強的創造力,那麼千百年的傳統食品,也有了更加方便的吃法,方便大眾的同時,一個人的命運也由此改變,好了,看《鄉約》查詢《農村百事通》,下週六晚九點四十二分再見。

責編:鄉約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