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節目製作完成後,都要經過嚴格的審查程序才能播出。2004年和2005年上半年,欄目節目審查的一次通過率僅為10%到20%,許多節目被打回來修改。尤其是錯別字,常讓我們大傷腦筋。
也許你會説,錯一個字算啥大毛病。在一句話裏,到底應該用“想像”還是用“想象”?是“唯一”還是“惟一”?是“執著”還是“執着”?有什麼大的關係。可是,錯別字在電視節目裏出現,問題真就大了。説輕點,是文化水平低。説重點,那是工作態度不好,責任心不強;更有人上綱上線,説這是關係到民族語言規範和文化建設的大問題。因為語言的混亂,便意味着文化的混亂。
出現錯別字是不好,但糾正錯別字還就不是那麼件容易的事兒。有誰能把字典背下來呢?中央電視臺的審片制度夠嚴的吧!可就有人楞從2006年春節晚會280分鐘的節目中,找出了28處文字錯誤。《鄉約》作為一檔訪談節目,一期節目的同期字幕量有一萬字左右,小心再小心,有時也難免錯上一個字。尤其是後期編輯,最容易疏忽的就是錯別字。不光是錯別字,還有黑場、聲音等方面的問題。我意識到獎懲必須覆蓋節目生産線的每一個環節,有必要在關鍵的崗位上再添一把火,嚴把節目出口關,使節目的各項指標在最後的環節再加上一層保險。
於是,我做出了更為細緻的規定,攝像、前期編導、後期編導、技術員、責編等人員,每做完一項工作,當事人都要簽字。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哪個當事人就要負責任並被罰款。如果一期節目沒有出現任何技術問題,包括沒有出現一個錯別字,審片時一次通過,那麼後期編導、技術員和責編每人獎勵500元。如果審片時出現問題被打回,不論是什麼原因,大家不僅沒有了獎勵,還要罰款200元。有了這種“責、權、利”結合一體的規定,大家都千方百計地採取措施,避免出現任何差錯。
夏雪花是一個細心而又有一定製作經驗的責編。節目出爐前,她會一遍一遍地調音量、看畫面,嚴格審查各種指標。一旦片子被打回,也由她來負責尋找原因和追查責任:到底錯誤是因為設備的事兒還是人為的因素造成的,該責任的人是誰?一天,一個後期編導抱着帶子回來,一邊走一邊奧悔地説:“唉,700塊又沒了。”原來這期節目在送審時因錯了一個字被打了回來。幾個編輯得知情況後也在機房裏頓足捶胸,後悔莫及。有人為工作的失誤而發愁,説明管理制度起了作用。在我看來,大家並不僅僅是因為裏外裏相差的700元而心痛,而是為自己沒有盡到責任而懊悔。自覺、責任、敬業,正在成為風氣。
如果説我們生産的是電視文化産品,那麼一道道産品嚴格把關的環節,則體現了一個團隊在管理上精益求精的質量意識。自從實行新的制度,生産的每個環節都層層把關,欄目的前期、中期、後期開始有質量有效率地生産,總體水平有了明顯提高。2006年,欄目的全年收視率達到了0.38,節目審查的一次通過率竟然達到了90%以上。這真是一個天翻地覆的變化。這説明,相對完整的評價體系已經發揮了作用。然而,就在這時,我們制定的制度有些卻又不太適用了。
責編:鄉約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