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約》每一期節目的末尾,主持人都有精煉而精彩的結束語。結束語是全文的“畫龍點睛”之筆。或用樸實通俗的感言,對人生的意義進行總結;或以描述性的語言,對政策性的啟示進行對接。在這之前,一般都設定有思辯性的訪談話題進行鋪墊,以加大結束語的衝擊力度。
結束語用詞不多,但要求精煉深刻,含意廣泛,表現手法更為講究。或層層遞進,或以情動人,或點石成金,或隱喻含蓄。有時結束語還要與開頭提要相呼應,營造整體的氣氛效果。
案例1:《苗人小龍》(播出時間:2007年6月9日)
| |
主持人結束語:從貴陽機場來這裡十幾個小時的山路,給我最大的體會就是:這裡非常偏遠,在起伏連綿的大山中修一條高速路談何容易!今天,曾經光着腳的苗家小子跟我們分享了他出山的故事。我們知道,那些散落在山間的村寨中多出一個這樣的小夥子就會多一個小二層樓。我們期待這樣的傳播,真的能夠點燃火把,因為他們演繹的精彩追求,承載着這方山水的希望。好了,這裡是《鄉約》,下周六晚九點四十二分再見。
[點評1] 觸景生情,寓意深遠。
《苗人小龍》講述的是苗族小夥子王飛鴻憑着自己的勇氣和才藝走出大山,為了生活而在都市裏闖蕩學藝的故事。主持人有感而發,“從貴陽機場到山村走了十幾個小時山路”。這種感觸只有親身經歷了崎曲山路的人才會有。將此種感受傳遞給觀眾,無形中增加了對山村環境的感染,也傳達出主人公曆盡千辛萬苦的喻意。“那些散落鄉間的散落在山間的村寨,多出一個這樣的小夥子就會多一個小二層樓”,一句話,道出了本文的深刻主題:從山村走到城市,既給青年農民思想帶來了巨大影響,也給鄉村人致富帶來了變化。這幾句話,看似隨意,其實耐人尋味,寓意深遠。
案例2:《金牌媒婆》(播出時間:2005年7月2日)
| |
結束語:今天一見姚大媽呀,我就打心眼裏覺得親,不是想讓你給我介紹對象啊,我就是覺得,一個村裏呀,要是有這麼一個老大媽呀,這一方土地,都會感染上那麼一股子幸福的牽掛。春華秋實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歲月不饒人呀,老大媽眼瞅着時代的變化,一邊給人介紹對象,是一邊自己慢慢變老。在我們眼中純樸的鄉情,真誠的幫助,還有那份樂觀曠達的品性,將永遠是我們幸福生活中最寶貴的財富。好,觀眾朋友,今天就是這樣,歡迎收看農業頻道的其他節目,下周同一時間再見。
[點評2] 鋪墊延展,人生感嘆。
俗話説“千里姻緣一線牽”。《金牌媒婆》講的是一位普通的農村老太太業餘説媒50多年,牽線搭橋成就了300多對姻緣卻一分錢不收的故事。為別人搭建了幸福之橋,自己也從中獲得了快樂,是姚大媽當業餘媒婆的精神可貴之處。主持人在收尾處,先將姚大媽的親切、慈祥、樂觀、純樸形象進行鋪墊,再將話題進行延展,在“慢慢變老”人生苦短的感嘆中,使姚大媽熱心助人的內心世界得到了充分體現,從而完成了對節目主題的發崛。
案例3:《一個人的抗戰》(播出時間:2005年8月13日)
| |
結束語:面對不願意看到的屈辱災難的歷史,我的心情絕對難以平靜。但我敬佩樊建川,不僅因為他收集了那麼多抗戰的文物,建起了抗戰博物館,幾乎花光了個人所有的錢,更因為他身上體現的是一個大國子民應有的理智與堅定。周恩來總理曾經説過, 中日兩國有着兩千年的友好交往,只有不到一百年的不幸。前事不忘, 後事之師。中日一衣帶水,中日兩國人民,應該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警報器的鳴聲還在耳邊縈繞,而我們願意祈福兩國人民,面向未來,把戰爭永遠收藏。好了,觀眾朋友,今天就是這樣。歡迎收看農業節目的其它欄目。
[點評3] 以小見大,逐漸昇華。
本片講述的是一個致力於抗戰文物收藏的樊建川和他的收藏品背後的故事。收藏本是一個很小的話題,因收藏而費盡心力與金錢,其實只是付諸行動的一種表象。主持人在結束語中並沒有局限於抗戰文物收藏,而是將這種收藏的行動,延展與昇華到戰爭與和平這樣一個宏大的話題上來,並深情地告誡所有的人,要把戰爭“收藏”好。
案例4:《結巴王》(播出時間:2005年7月30日)
| |
結束語:來之前,我就不斷地提醒自己,採訪前開玩笑,一定要把握好度,因為一不小心,就容易傷害到口吃患者的自尊心。口吃呢,其實是一種心病,我們來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傳播一種獲得自信的過程。我們很少有人能做到十全十美,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彩虹啊,生命的精彩演繹,歸根結底就在於我們是否擁有一種面對的勇氣。今天節目的最後呢,我還要提醒電視機前的小朋友們,千萬不要模倣,千萬不要模倣結巴,千萬千萬注意啊。好,今天的節目就是這樣,歡迎收看農業節目的其他欄目,咱們下周同一時間再見
[點評4] 收放有度,避免偏頗。
本片講述的是一位因不恰當的語言習慣而變成結巴的陳家戎。因口吃帶來的羞辱和打擊,曾給主人公帶來不幸,但最終他以極大的勇氣治好了口吃,還辦起了口吃矯正所,讓2萬多結巴患者正常説話。口吃是一種極易受模倣感染的病。主持人在説明生命的精彩在於“面對”的勇氣的同時,告誡觀眾要避免發生口吃的現象,也不要傷害到口吃病人的自尊心。這樣的結束語,就避免了因訪談過程中出現的好笑的情節而誤導有的觀眾不自覺地模倣。收放有度,避免了可能發生的偏頗。
案例5:《挑戰人生敗局》(播出時間:2005年10月29日)
主持人:無論是挑戰人生敗局的精神,還是擁有良好的口才,採訪趙老師,都會讓你們深受感動。我們每個人的一生中呢,都會遇到失意,挫折,甚至官路坎坷,包括我自己。每當這個時候,一種精神,一些方法,會讓我們重新微笑面對生活,而每每這個時候,堅持的過程中,意外的驚喜總會不期而至,我相信,您呢?好了,這裡是鄉約,下周六晚九點五十二分再見。
[點評5] 揭示方法,絕路逢生。
《挑戰人生敗局》中的趙菊春,一個不敢見父親最後一面的賭博。後來為了母親而重新振作,開眼鏡店、出書、演講,一步步走向新生。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有失意的時候,但怎麼才能走出失意獲得新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通過人生訪談,在節目結束時,主持人告訴了人們一種方法或真理,那就是在失意的困境中要有“堅持”的精神。只要堅持,便會絕處逢生,便會有意外的驚喜。
案例6:《老漢村中造龍宮》(播出時間:)
| |
結束語:野河匆匆而過,東冶村的百姓繁衍生息,多少年沒有改變樣子了呀。是改革開放、取消農業稅等等好政策,是各級領導英明的發展思路,還有像范大爺這樣不斷創造奇蹟的農民典型,使得這裡改變了模樣。今天范大爺給我引用了一句話:“今天的現實就是明天的歷史”。真好。再呆上很多年,我們的子孫回想起這些變化背後的故事時,定會因為傳承一種精神,而繼續演繹精彩創造歷史。好,這裡是《鄉約》,下周六晚九點四十二分再見。
[點評6] 開宗明義,一語達的。
《老漢村中造龍宮》講的是河北省一個普通的農民養鱉,建巨龜苑,建園林的故事。經過曲折的人物訪談後,主持人從“變化”之題切入,將文章主題歸納為改革開放、取消農業稅等社會政策的支持,一語道破“今天的現實就是明天的歷史”。不但使結語富有哲理,而且還加強了三農背景的渲染。
案例7:《峽江號子王》(播出時間:2004年5月8日)
| |
結束語:過三峽,如今高峽出平湖,馬達聲聲,當真是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在半個多世紀的號子聲中,胡振浩把他滿腹豪情抒發的淋漓盡致。這是三峽特有的聲音,這是這方山水孕育的旋律,也是所有來此旅游的人真正需要領略的人文。好,今天的節目就到這,我們下周同一時間再見。
【號子延長•三峽大景•字幕】
曾經 三峽船工
自然與命運抗爭的怒吼
今天 我們解讀
豪邁與悠揚的山水文章
[點評7] 巧用詩詞,意味深長。
《峽江號子王》講的是一位80多歲的民間藝人如何與船工號子結緣的故事。這個故事不但情節動人,而且文化氣息很濃。主持人巧妙地連續使用了“高峽出平湖”、“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樣的詩句,既恰當地表現了三峽的環境和歷史厚重感,也與本文的文化意韻相呼應。結尾處所加的字幕與音樂的抒情渲染,更營造了一種意味深長效果。
案例8:《“堵王”反堵》(播出時間:3月19日)
| |
結束語:魯迅曾説搗鬼有數,也有效,但是有限,人生短暫,成功與幸福,沒有不勞而獲的捷徑。看看堯建雲,大好人生落到這樣又是何苦呢?聽聽堯建雲用血淚總結的人生告誡吧!賭博它不是一個好東西,千萬不能沾啊!好了觀眾朋友,今天就是這樣,咱們下周同一時間再見。
[點評8] 動情喻理,苦心婆心。
賭技高超的高手堯建雲,套牌、跳牌、飛牌,手法越來越神奇,但只輸不贏的他,最終落得個妻離子散,流浪他鄉歌手的下場。主持人在結束語中,一方面引用了魯迅先生的“搗鬼有數,有效,但有限”的話,講清了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捷徑”的道理。另一方面,又以疾呼的口吻,苦口婆心地勸誡人們:賭搏之事,“千萬不能沾啊!”動情之處,震撼人心。
案例9:《最後的華縣皮影》(2004年4月3日)
| |
| |
結束語:流傳了千年的華縣皮影,如果真的從我們的視野中消失,觀眾朋友你會做何感想?請發送短消息參與我們的討論,也給姜師傅支支招。因為發送短消息的內容,姜師傅都會看得到。一門藝術從産生到輝煌,衰落可能有它自己的規律,但作為土生土長的民間藝術,民族藝術,如果真的就這樣沒有了,我們大傢伙能不為之惋惜嗎?此時此刻,我們能做些什麼?應該做些什麼呢?我想一時半會可能也討論不出這個結果來。在今天節目即將結束的時候,讓我們靜下心來,再一次聆聽那天籟般的碗碗腔,再一次感受這千年皮影的絕美吧!
[點評9] 引人深思,設問疊加。
《最後的華縣皮影》講的是華縣皮影年輕傳人姜建合學習皮影的故事。在節目的結尾處,主持人沒有一味地誇獎皮影藝術的博大精深,而是以“反向提問”的方式將皮影后繼無人的尷尬問題提了出來,並交給觀眾來思考互動。這種做法,無疑是“哪壺不開提哪壺”。繼之,在提示民間藝術重要性的基礎上,主持人再次反問:“作為土生土長的民間藝術、民族藝術如果真的就這樣沒有了,我們大夥能不為之憐惜嗎?”最後,問題再次交給觀眾。這種設問疊加的方法,大大加強了節目的主題深遠性,極易引起觀眾的共鳴。
案例10:《探秘地球自傳》(2007年4月21日)
| |
結束語:一直我沒感覺地球在轉,而老劉的理論我也沒大聽懂。一個農民張嘴就是:“人活着就要為人類做點貢獻”。選擇一些看不見摸不着距離現實生活比較遙遠的追求,在不少人眼裏也包括我,都會覺得老劉有點神道。不過啊,常人眼中的務實只是在有限的範圍內才具有絕對的意義。人生在世須臾百年,靜下心來仔細想想“人活着就要為人類做點貢獻”這話,倒是頗耐咂摸。好了,這裡是《鄉約》,下周六晚9:42分再見。
[點評10] 出乎意外,常理之中。
《探秘地球自傳》介紹的是四川的一位姓劉的普通農民研究地球、獨創理論、發表論文的故事。農民不好好種地卻研究地球,表面上看滑稽可笑,但其實有深刻的含義。主持人在結束語中,沒有簡單地肯定或否定這位農民的研究成果,而是以詼諧調侃的口氣,從“人活着就要為人類做點貢獻”的角度圓了一個大場,從而在笑聲後,留下了一段思考的空間。
案例11:《穿越死亡之海》(播出時間:2007年1月6日)
| |
結束語:採訪馬大爺,不禁讓我浮想聯翩。或許,等我老了,會不會也為了什麼人千里尋蹤呢?到時候有沒有勇氣和體力,完成一些超越年齡界限的衝動呢?以後的事兒或許只有以後才知道吧!人的一生很短暫,象馬大爺那樣,永不服老,有那麼多精彩的故事。真好!好了,這裡是《鄉約》,下周六晚9:47,再見。
[點評11] 利用反差,浮想聯翩。
一個偶然的汽車拉力賽事件,點燃了一個年逾古稀的老人心中熄滅已久的愛情之焰。馬大爺,一個73歲的老人,駕駛一輛二手夏曆車,挑戰高溫酷暑,經歷生死考驗,只為看上一眼魂牽夢繞的心上人。在結束語中,主持人巧妙地利用了年齡與體力的反差、理想與現實的反差,加上切身自喻的聯想,不但很好地表現出老人可敬可畏追求夢想的執着精神,而且也使節目收尾生動有趣,意味深長。
案例12:《雷鋒戰友喬安山》(播出時間:2005年10月15)
結束語:老喬心中的大哥,一個所有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名字,它早已成為一種讓助人為樂、奉獻社會成為一生道德操守的代名詞。40年,彈指一揮間,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太多變化。那位我們一直深深懷念和崇敬的普通一兵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真的,社會的發展與變遷,不能改變我們心中對高尚品格的嚮往。“向雷鋒同志學習”將永遠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人推動時代走向未來!好了觀眾朋友,今天就是這樣,歡迎收看農業節目的其它欄目。下周再見!
[點評12] 歷史為襯,廣而化之。
喬安山,一個大眾熟悉的人物,一個雷鋒精神的載體。在結束語中,主持人並沒有將“雷鋒”精神高高挂在口號上,使其遠離生活,而是從歷史發展與變遷的角度,尤其是從自身的感想來談對高尚品格的嚮往與意義。這便使助人為樂、奉獻社會的“雷鋒精神”具有了現實而親切的感覺。
案例13:《超級轎車》(播出時間:2006年11月25日)
| |
結束語:老爺車,老爺車,車裏車外您都可以尋覓到歲月流過的印記。車輪碾過的慢慢旅途中,我們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式的紅旗轎車,現在普通的家庭也能買到。只是,近半個世紀風雨洗禮的紅旗車承載了很多我們難以忘懷的民族情結,它代表了那樣一個年代很多追求與夢想,也勾起了我們今天的期待。老雒呀,這輛車還能開嗎?那您咋還不給我鑰匙呢?鑰匙在手,咱們下周六晚9:47分,再見。
[點評13] 由表及裏,深度挖崛。
《超級轎車》講述的是一位癡迷於老爺車的雒文有到處尋找紅旗轎車的故事。“老爺車”本身就是一個很能引起人們興趣的話題。從這個話題入手,主持人順理成章地賦予了老爺車“歲月印記”的概念,然後點出了“民族情結”這個帶根本性質的主題。按一般常理,話題到此就可以結束了,但主持人再度發揮,發出了“今天的期待”的感嘆,結尾處以身試車的願望,具有很強的現場感和未來感。
案例14:《土與火的傳奇》(播出時間:2006年4月1日)
| |
| |
結束語:在英文裏面,中國和陶瓷就是一個詞:china,泥土與火焰的傳奇歷史中,凝聚着我們的古老文明。今天,我們眼中邢良坤那些妙手天成的陶藝作品,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充滿智慧與個性的人生。悲喜甘苦、靈性創意的凝固,構成了我們傳世收藏的理由。收看農業欄目的其他節目,下周六晚9點52分,再見!
[點評14] 妙語天成,哲理人生。
本片講述的是一位收藏家的故事 。結束語雖然不長,但信息容量卻很大。這種大體積的容量,來自於抒情化、哲理化的語言。“china”的應用,無疑加深了收藏的民族內涵。“泥土與火焰的傳奇”,“充滿智慧與個性的人生”,“悲喜甘苦、靈性創意的凝固”, 這些詩化而富有哲理的詞句,使收藏人生的意義大發光彩。
案例15:《上門老外山水代言》(播出時間:2006年8月27日)
| |
| |
結束語:那份源自山水之間的旋律與鄉情,曾使多少人沉醉眷戀,又有多少像文雙福的老外們,與這裡的百姓們一道,共同編織着屬於這裡的愜意和繁榮。也許一個越來越有魅力的中國鄉鎮,出現這樣一位老外代言人是一種註定的選擇。我們相信開放與發展,將不僅僅使我們兼備一種容納的力量,也必將裹挾着我們鍾愛的鄉音傳播越來越遠。好了, 觀眾朋友,今天就是這樣,歡迎收看農業節目的其它欄目,咱們下周同一時間再見!
[點評15]縱橫捭盍,由點及面。
本片講述的是一位法國人因為愛上陽朔而留在當地的故事。陽朔風光之美,人人皆知。但一個老外留戀於陽朔,除了風光美還因為有濃濃的感情。主持人抓住這個“點”大做文章,將話題從個人“沉醉眷戀”,有目的地引向“共同編織”、“註定的選擇”、“容納的力量”、“鄉音傳播”等外延。在縱橫捭盍中,將一位外國人留戀陽朔的個體現象,在一個較廣闊的視野面上進行了延展式的詮釋。
案例16:《溫州有個鄭元豹》(播出時間:2005年8月20日)
結束語:在某個歷史階段,這裡是中國大陸唯一敢搞“市場經濟”的地區。有人説哪有商機哪就有溫州人。他們掌鞋、賣紐扣,從外地人看不上懶得做的小買賣幹起,一元一元地掙回了發展的機會,才有了今天的兼併控股商海弄潮!溫州有個鄭元豹,他傳奇的人生故事中閃爍着時代的符號,這些符號的匯集,成為昨天、今天還有明天中國特色的發展篇章。好了,觀眾朋友,今天就是這樣,這裡是鄉約,下周六晚9點52分再見。
[點評16] 敏感特色,由小見大。
鄭元豹是溫州一個帶有傳奇色彩的商業人物。和其他成功人一樣,他具有開拓性、創新性等特點。結束語中,主持人沒有泛泛而談主人公成功的光環,而是敏感地抓住了溫州“是中國大陸唯一敢搞市場經濟的地區”,以及溫州人“掌鞋、賣紐扣”、“一元一元地掙回發展的機會”等帶有地區和個人特點的細節,使這個成功者更親近、更生活化,更有時代感,更能讓人接受鄭元豹獲得成功的理由。
案例17:《“名廚”鄧建國》(播出時間:2005年8月20日)
| |
| |
字幕:25年來 時也、運也、天才也! 催生了一個影視大鱷,他的成功,對照着文化市場繁榮的軌跡,也熱鬧了我們的眼球和生活。他的個性,彰顯了一個越發開明寬容的社會,也是發展、變革中一個跳躍的音符 。
結束語:十幾年的時間,從一個電影放映員到影視大鱷,鄧建國編織了很多傳奇的故事。有很多很多人給他起了很多很多、好的壞的各種各樣的綽號,但似乎都不能概括出一個完整的鄧建國。無論怎麼説,有了他的存在影視圈變得更加不寂寞了,而他的成功給我們留下很多啟示。好,感謝收看今天的節目,歡迎收看農業節目的其它欄目再見。
[點評17] 積極引導,不留縫隙。
本片講述的是鄧建國從電影放映員到影視大鱷的故事。世界上任何一件事情都存在着兩面性。作為一個至情至性,善於炒作的人,鄧建國在文化市場上拼搏,有一段不平凡的人生經歷。節目收尾時,在字幕的渲染下,主持人宛轉地避開了社會上的各種議論,從各式各樣的綽號中找到對鄧建國評價的定位:“有了他的存在,影視圈變得更加不寂莫了”。這種只留下思考,不進行全面評價,也不留下話題縫隙的方式,在許多場合下值得借鑒。
案例18:《簡單夢想》(播出時間:2004年10月30日)
| |
| |
結束語:DV鏡頭下,一個農村女孩進城的生活被真實再現,我想那再現的可能是千萬姐妹們相似的人生經歷。進城不容易,組建幸福家庭不容易,找到自己鍾愛的事業去追求,更不容易。初始的簡單夢想,其實孕育着千萬條道路,或許過程中誰都無法避免挫折和無奈, 但無論怎樣,我們都沒曾失去選擇的權利,對嗎?好了,觀眾朋友,今天就是這樣,歡迎收看農業節目的其它欄目。咱們下周同一時間再見。
[點評18] 引起共鳴,鼓勵上進。
《簡單夢想》是講述一個農村女孩進城期望實現簡單夢想的故事。這樣的故事最易引起人們的共鳴。主持人緊緊抓住農村姑娘“進城難、組建家庭難、尋找事業難”的關鍵細節,較好地把握住了觀眾共鳴點,並闡述了 “我們都沒曾失去選擇的權利”的觀點。所有在挫折與困難面前應取的積極人生態度,在此一錘定音。
案例19:《歌布袋》(播出時間:2004年10月16日)
| |
| |
結束語:老姚的歌布袋裏裝的都是寶貝,無論它是否能夠換錢!我不知道其中的很多旋律能傳唱多久傳唱多遠?但至少,在今天我們仍能有幸去聆聽這樣的歌聲。你來現場聽聽,真的是耳福啊。呂家河村有很多小布袋,嚮往美好生活的人會真心希望那裏頭多裝點民歌。因為那是我們屬於我們這個時代,屬於我們這個民族的寶貴財富。好,感謝收看本期節目,歡迎收看農業節目的其他欄目,再見!
[點評19] 保持新奇,興趣昂然。
本期節目講述的是歌布袋老姚與民歌結緣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歌布袋”是觀眾的興趣點。結束語中,主持人以歌布袋為話題,對其進行“嚮往美好生活”和“民族寶貴財富”的延展式總結,從一個遠去的鄉村的民歌傳承方式中,找到了時代的音律。
案例20:《小焦書記》(播出時間:2004年5月15日)
| |
| |
結束語:種泡桐也好種大蒜也好,坐吉普車也好坐別克車也好,時代不同了,我們註定會看到很多變化。但作為我們老百姓,永永遠遠都希望從我們的父母官身上看到一種精神的傳承和發揚。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這樣的官咱老百姓放心!咱老百姓尊敬!全面奔小康的願望才有盼頭。我們也謹以本節目紀念焦裕祿同志逝世40周年!好,觀眾朋友,感謝收看今天的節目,咱們下周同一時間再見。
[點評20] 亮明觀點,一針見血。
本片講的是焦裕祿的兒子焦越進為群眾服務,帶領當地群眾通過種植大蒜走上致富道路的故事。焦裕祿是農村父母官的模範形象和代表,他的兒子繼承父親的傳統風範,這故事本身就具有相當強的傳奇新聞性。在結束語中,主持人一針見血地點明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政治觀點,説出“這樣的官咱老百姓放心,咱老百姓尊敬,全面奔小康的願望才有盼頭”的百姓心聲。這樣的闡述,使節目具有了更強烈的社會政治背景感。
案例21:《旋律人生》(播出時間:2004年2月7日)
| |
| |
結束語:史掌元,曾經紅遍大江南北的農民作曲家,而現在即便是很多上歲數的人也不太記得他的名字了。是啊,時代發展太快了。然而你若是翻開那厚厚的譜稿,你會發現,每一首樂曲都是那麼耐咂摸,因為每一首樂曲都有着濃濃的鄉土氣息,都和時代進程有着那麼緊密的對照。《唱得幸福落滿坡》,我們説,一輩子沒有離開土地的史掌元在他旋律人生的追求中,是幸福的。好,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裡,觀眾朋友我們下期節目,再見。
[點評21] 加強印象,首尾呼應。
本片講述的是一位不會五線譜的農民作曲家的故事。農民作曲,卻能紅遍大江南北,但時代變遷,人們卻不記得他的名字。這三層強烈的反差對比,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翻開厚厚的書稿”,這一感性的細節動作,使語言更富有了感染性。“每一首樂曲都有濃濃的鄉土氣息”,給人們以聯想的空間。“在他旋律人生的追求中,是幸福的”,與本節目的題目相呼應。這種結束語方式,産生了一種感嘆時光,追求幸福,藝術人生的效果。
案例22:《老吳退休》(播出時間:2003年11月22日)
| |
| |
結束語:如今華西周邊9個村子已經劃歸到華西,使得這個只有1600多人的小村變成了16000多人的大華西,更多的農民跟着踏上了華西發展的高速路。新老交替的時刻,“天下第一村”在展望未來的命運。中國九十多萬個村莊,從沒有哪個村支書退休能像吳仁寶這樣轟動。幹了一輩子革命工作,也許老吳是該歇歇了,我們的期待也許正像一副對聯中所寫:欣觀此日,一代新村成典範;展望未來,九州大地盡華西。好了觀眾朋友,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裡,咱們下周同一時間再見。
[點評22]大處着眼,巧用對聯。
本片通過吳仁寶退休這一事件為出發點,介紹了華西村的發展歷程和老村長的故事。華西村的變化有很多,但結束語卻不可能面面俱到。主持人所選取的“小華西變大華西”,最典型細緻地交待了新老交替的變化線索。在結尾處用的一副對聯,“欣觀此時”,“展望未來”,不僅凝重大氣,增加了文化意韻,而且意味深長,耐人尋味。
責編:鄉約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