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吳玉錄造“人”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21日 15:57 來源:

  吳玉錄造“人”

  編導:楊鳳山

  農民也能造機器人?不少媒體的同行先是驚訝,後是讚賞,爭先恐後地通過不同的手段,不同的途徑,把這一新聞事實推上各自的新聞平臺;不得了啦,農民也能造機器人人啦!實際上,你只要坐下來冷靜地想一想,啥東西不是咱農民造的!咱們都知道,中華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只要你沿着這五千年的文明史往下縷,就會發現我們歷史上每一個第一都是出自咱們農民之手:

  傳説遠古時蚩尤與炎帝交戰,蚩尤施法降霧,使人不辨方向,打敗了炎帝。炎帝向黃帝求援,黃帝便製造出指南車,在霧中也能指示方向,於是就打敗了蚩尤。(據記載東漢時張衡也曾製造過指南車)。

  西周時期,我國的能工巧匠偃師就研製出了能歌善舞的伶人,這是我國最早記載的機器人。

  最令人稱奇的是魯班造木鳶的故事:

  魯班,是歷史上有名的工匠,被喻為木匠的祖師。

  魯班是敦煌人。他小時候,雙手就很靈巧,會糊各種各樣漂亮的風箏。長大後,跟父親學了一手好木匠活,修橋蓋樓,建寺造塔,非常拿手,在河西一帶很有名氣。

  這一年,他成婚不久,就被涼州(今武威)的一位高僧請去修造佛塔,兩年後才完工。他人雖在涼州,但對家中父母放心不下,更想念新婚的妻子。怎樣既不誤造塔又能回家呢?他在天空飛旋的禽鳥啟發下,造出了一隻精巧的木鳶,安上機關,騎上一試,果然飛行靈便。於是,每天收工吃過晚飯,他就乘上木鳶,在機關上擊打三下,不多時便飛回敦煌家中。妻子看到他回來,自然十分高興,但怕驚動父母,他也沒有言語,第二天大清早,又乘上木鳶飛回涼州。這樣,時間不長,妻子便懷孕了。

  魯班的父母早睡晚起,根本不知兒子回家之事。見兒媳有孕,還以為她行為不軌。婆婆一查問,媳婦便將丈夫乘木鳶每晚回家之事説明白,誰知,二老聽了不信,晚上要親自看個真假。

  掌燈時分,魯班果然騎着木鳶回到家中。二老疑慮頓散。老父親高興地説:“兒呀,明天就別去涼州工地了,在家歇上一天,讓我騎上木鳶,去開開眼界。”第二天清早,老父親騎上木鳶,兒子把怎樣使用機關作了交待:“若飛近處,將機關木楔少擊幾下;若飛遠處,就多擊幾下。早去早回,別誤了我明日做工。”

  老父親將交待記在心中,騎着木鳶上了天,心想飛到遠處玩一趟吧。就把木楔擊了十多下,只聽耳邊風響,嚇得他緊閉雙眼,抱緊木鳶任憑飛翔。等到木鳶落地,睜眼一看,一傢伙飛到了吳地(今江蘇、浙江一帶)。吳地的人見天上落下一個怪物,上騎白鬍子老頭,還以為是妖怪,圍了上去,不由分説,亂棒把老頭打死,亂刀把木鳶砍壞。

  魯班在家等了好多天,不見父親返回。他怕出事,又趕做了一隻木鳶,飛到各處尋找。找到吳地以後,一打聽,才知父親已經身亡。他氣憤不過,回到肅州(今酒泉)雕了一個木頭仙人,手指東南方。木頭仙人神通廣大,手指吳地,大旱無雨,當年顆粒無收。

  三年以後,吳地百姓從西來的商人口中得知,久旱無雨原是魯班為父報仇使的法術。便帶着厚禮來到肅州向魯班賠罪,並講了誤殺他父親的經過。魯班知道了真情後,對自己進行報復的做法深感內疚,立即將木仙人手臂砍斷,吳地當即大降甘露,解除了旱災。

  之後,魯班左思右想,認為造木鳶,使父亡;造木仙人,使天大旱,百姓苦,是幹了兩件蠢事。便將這兩樣東西扔進火裏燒了。木鳶和木仙人便就此失傳了。

  儘管這是傳説中的故事,但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

  不管是指南車的製造者,還是伶人的製造者以及大家所熟知的魯班,他們都不是專業學校畢業,更不是什麼院士;這些故事無論是傳説,還是史料記載,這都是人類歷史上古老的夢想。這種夢想與追求卻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

  人類希望製造一種像人一樣的機器,以便代替人類完成各種工作。

  説到機器人,這個名詞在《康熙字典》上是查不到的。儘管早就有了這種概念,但卻另一種説法來代替,如計裏鼓車、水轉百戲等等。機器人一詞的出現和世界上第一台工業機器人的問世都是近幾十年的事兒。

  1959年美國科學家英格伯格和德沃爾製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業機器人,機器人的歷史才真正開始。l980年中國第一台工業機器人樣機在瀋陽研製成功。

  1997年,一個高20厘米的簡陋機器人終於製造成功了。這個機器人不僅可以行走,還可以跳舞。他給它起名為:吳老大。1959年美國科學家英格伯格和德沃爾製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業機器人,到這位莊稼漢在自己家裏研製出第一個機器人,中間時隔38年。

  這位在自己家裏研製出第一個機器人的莊稼漢名叫吳玉錄。接着,他又研究出了第二個,第三個,十年的功夫,生出了十個機器人。

  2004年月12月,我在策劃《飛碟夢》的同時,也通過電話和吳玉錄溝通,策劃以吳玉錄為訪談對象的節目《機器人老爸——吳玉錄》。採訪文案出手以後。天氣已進入了最冷的季節,在戶外作節目是一般人都受不了得。於是,我又通過電話告訴吳玉錄等來年春天再拍攝,吳玉錄非常爽快地同意了。

  2005年3月4日,我從貴州拍攝完《徐本禹》節目後,就着手拍攝《機器人老爸》之事。3月6日晚,我給吳玉錄打電話説:“拍攝現場選擇在你家院裏,明天我到你那看現場。”而吳玉錄突然提出了的一個問題讓我感到驚詫:你們到我家拍節目,你們給我多少勞務費?天啊,我搭了功夫,搭上了七八個人的勞力物力給你無償的做宣傳,你反過來向我要勞務費!你算差帳了吧。我説,明天見面我再給你解釋這個問題。我只知道北京市通州區,根本就不知道吳玉錄住的村——馬務村是什麼地方。為了探路,第二天早上8:30分,我便搭乘727公交車到木樨地,然後又換乘728路公交車奔通州。

  作《徐本禹》的節目,我連續加了一星期的夜班,太疲憊了。上車後,我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一個小時後,我睜開眼一看,車已經過了通州,坐過站了。我趕緊下車,又往回返。到通州後,又改乘14路小公共行駛了20多公里,來到了馬務村吳玉錄的家。此時已是中午12點半了。

  吳玉錄和妻子董淑艷都在家。董淑艷問:

  “你吃飯了嗎?”

  我説:“坐過站了,沒來得及吃飯。”

  董淑艷接着説:“我們剛吃完飯。”

  我一聽,她沒讓我在她家吃飯的意思,説:“你們吃完了就好,我喝點水就行了。”

  接着,我就進入了採訪狀態。

  今年43歲的吳玉錄出生北京市通州區縣鎮馬務村。在家中排行老五,是最小的兒子。他從小就不大言語,但啞巴吃餃子——心裏有數。再加上平時好搗鼓點讓大人都感到新奇的小玩藝兒,爹媽真是心花怒放,把吳家未來的一切希望全部寄託在他身上了。他7歲就被送進了學校,爹媽想,家裏再窮,哪怕吃糠咽菜,也得把這孩子供出來。這真是讓幾個沒有機會讀書的哥哥羨慕啊!不料,這吳玉錄一上初中,就死活不念了。為啥?老師一講課,他思想就溜號,滿腦子都是怎麼修鎖配鑰匙?父親一檢查他的書包:哇——裏面全是舊鎖頭、廢鑰匙,還有一些鐘錶的小零件。父親怒了,用鋤把把他往學校裏軋,可是軋了好幾個回合,到底也沒有把吳玉錄軋回學校去。沒辦法,就讓他回家吧。可是這吳玉錄回到家,一不拾糞、二不割草、三不放羊,往自己小屋裏一鑽,沒黑沒白地搗鼓那堆舊鎖頭。直到結婚成家後,還依然搞點小發明、小創造什麼的。前幾年,他突然迷上了機器人。

  這吳玉錄造機器人,一不看書,二不看圖紙,他也從來沒看過什麼書,為啥?他看也看不懂,那些符號、公式什麼的,他根本就看不明白。別説,這老吳腦子就是好使,啥事讓他一琢磨,就能出來一個花樣。有時候來了靈感,就能把整個機器人的製作方法從頭想到尾,接着就動手做。他的這些機器人都是硬琢磨出來的。

  剛才説到,吳玉錄不大言語,但啞巴吃餃子——心裏有數。這個“數”他都能用在正地方,而且旗開得勝。

  吳玉錄這個逃學鬼、鑰匙迷,在自己小屋裏搗鼓了幾年,慢慢地到了娶媳婦的年齡,村裏的大媽給吳玉錄介紹了一個鄰村的姑娘,叫董淑艷,人長得如花似玉,雖説趕不上西施,但也能與王昭君、楊玉環比個不相上下。吳玉錄來到姑娘家扒在門縫裏一看:哇——,漂亮啊。走進姑娘家裏,吳玉錄靦腆地連頭都不敢抬。臨別時,透過捂在臉上的手指縫又偷偷地看了姑娘一眼,頓時渾身都酥啦。喜悅之情從腳尖一下了涌到了頭髮梢。可人家姑娘卻沒怎麼把他放在眼裏,雖然介紹人説這小夥子心靈手巧,能配鑰匙,會修鎖,跟着他能享福,可董淑艷沒看出這個小夥子有什麼過人之處,土裏土氣的、眼珠子一瞪跟酒盅似的。不善言辭,更不會暗送秋波的吳玉錄着急了。

  當時正值盛夏,董淑艷每天都在趕着做一種出口的繡花工藝品,坐在大柳樹下一繡就是一天,熱得滿臉是汗。吳玉錄一看:啊——,媽媽地,天生我才必有用。他一頭鑽進自己的小屋裏,用三天三夜的功夫,搗鼓出來一個簡易的“電動蒲扇”,又經過一夜的改進,第二天,吳玉錄就把禮物送了過去。一起繡花的女伴們都圍過來,參觀這個新奇的玩藝兒:它能定時,能調速,風又柔和,挪動方便,“吧嗒吧嗒”地扇起來,可涼快了。大家都羨慕得不得了,董淑艷嘴上不説什麼,可心裏甜甜的。也許就是因為這把“電動蒲扇”,董淑艷變成了吳玉錄的妻子。

  吳玉錄結婚不久,吳大嫂就在家裏辦起了幼兒園,孩子最多的時候,有大、中、小三個班,共100多個孩子。吳玉錄在鄉里上班,看著忙裏忙外的妻子,心裏着急,卻幫不上什麼忙。他發現妻子每天都要在黑板上教孩子們寫寫算算,每天自然要吃不少粉筆灰,揮手舉臂很是辛苦。於是,他就用兩個齒輪和一根鏈條做了一個幼兒自動算題機,每過七秒鐘,小板子上就可以換一道題,再過五秒鐘還能自動給出答案。這個自動算題機連設計帶製作共用了一個星期。裏面的那對齒輪,比例必須是2:1的,一點錯不得,找不到這種齒輪,老吳就自己動手做了一對。有了這個東西,既可以減輕吳大嫂的負擔,同時也增加了孩子濃厚的學習興趣,鍛煉了孩子們的智力。幼兒園裏的玩具車、電動催眠床、電動晃椅、電動轉椅等等,全是吳玉錄搗鼓出來的。

  最近這五六年吳玉錄迷上了做機器人。老吳説,他做機器人,從來沒看過什麼書,看也看不懂,那些公式什麼的他也弄不明白,更沒錢去買參照品,全是憑自己琢磨。有時候來了靈感,就能把整個機器人的製作方法從頭想到尾,弄得一宿也睡不着,第二天起來就動手做。剛開始做得也不太成功,做出來的機器人不會抬腿,只能蹭着走兩步,後來摸到竅門,一般都能一次成功。

  可董淑艷説,跟吳玉錄過日子是又驚又險又難。為啥?

  吳玉錄造機器人家裏又沒錢,怎麼着?他就騎着自己的破自行車到各個廢品收購站買舊電機舊齒輪,舊開關。一次,他發現地上有一個小盒子,上面有一行英文字。因為看不懂,他就把盒子打開了,發現兩個圓柱形的東西,很像電池。這上子把吳玉錄高興得不得了,拿回家後,就找來電線,給這兩塊“小電池”通通 電。就聽轟然一響,“小電池”炸了,原來,那個“小電池”是電雷管。這電雷管在手裏爆炸是啥成色?血肉模糊,鮮血不止啊。至今他的無名指的指肚都是毫無知覺的。前些年,村裏電壓低,有時到晚上只有100多伏,電視什麼的都看不成。老吳就自己做了一個調壓器,把電壓調上去。夏天麥收時節的一個晚上,媳婦、孩子都到老吳辦的電氣焊廠去住,家裏沒人,調壓器忘了關,到了夜裏供電電壓上去了,結果超高壓引起了電器失火,家裏東西全燒光,連房頂都塌了下來。後來家裏的房子是新蓋的,到現在還為此欠着債。

  十多年過去了,吳玉錄的孩子是越生越多。在吳玉錄家客廳裏就有超級吳老五的位置。咱先看看這個超級吳老五:

  超級吳老五,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妹妹,是13個鐵孩子中的一個。按照出生年月來分,它排行老五。又因為祖上姓吳,人稱吳老五。

  吳老五。身高100厘米,體重25 公斤,年齡,今天剛好兩個半月,是一個不滿百天的小娃娃。別看這孩子年齡不大,可本事不小。他有哪些本事呢?咱聽聽它的自我介紹:

  各位老兄大家好,我是機器人超級吳老五。我會唱歌,會跳舞,會做家務,會寫字,希望你關心我,親親我,謝謝。

  了解內情的人都知道,這老五剛出生時,並不是這副模樣,而且做起事來,有點前怕狼後怕虎的。他爹生氣了,抓起來,來了一個二次回爐,結果普通的吳老五一下子變成了超級吳老五。

  吳玉錄生的十幾個孩子都隨父姓,吳老大,吳老三,吳老三……依次往下排。

  吳老大是啥模樣呢?我給介紹一下:

  哈,這位就是吳老大。是吳玉錄生的第一個孩子,體重斤,腰圍厘身米,高20厘米,比《水滸傳》中那個賣炊餅的武大郎還矮半截。這瘦骨嶙峋的樣子,一看就知道,吳玉錄第一次做父親,沒有經驗,從而導致了老大先天營養不良,發育不全。但它不僅可以行走,還可以跳舞。

  現在這個吳老大已經不在世。吳玉錄説,這個吳老大不務正業,經常地跑出去給人家算命,吳玉錄就把吳老大拆了。

  老大出生沒多久,吳老二又呱呱落地了。這吳老二跟武松一樣,比武大郎強多了。

  咱再説説吳老二。

  注意,注意,吳老二來啦。

  呵呵,別説,這吳老二還真有點人模樣了。圓頭大臉,方方大大的腳,走起路來還洋洋得意的。看它神氣的樣,肯定心眼不少。

  咱在它腳下放個棍兒,看它能過去吧。

  哎呀,誰這麼不地道,竟然這樣坑我呀?哎喲——。哥們兒我不服氣,咱們重新來!明知征途有艱險,越是艱險越向前。你看看,都把俺吳老二的脖子摔歪啦。

  哇哇,救命啊,把我摔成腦震蕩了,趕緊拉兄弟一把,我的確是爬起來啦——

  要説爬,它弟弟吳老三是高手,別説是這樣的平地,就是幾層高的樓,它也能爬上去。

  這個吳老三個頭不大,體重也就一斤來重,四隻腳上都穿着“大頭鞋”,它的本事就在這“大頭鞋”上。咱還是聽聽吳老三自己是怎麼説的吧:

  家裏來人,要看我爬大門,俺吳老三就給他露一手。

  注意,這就是吳老三。已經開始爬了。

  直上直下,太陡了。摔下去,一定會摔得粉身碎骨的。

  哇——,完蛋了。不,沒事,重來。

  哇——,又掉下去了。

  老三後面的長尾巴,兩根是電源線,一根是安全繩,是不會摔得粉身碎骨的。

  這我就放心了,上上上,哈哈——,剃光頭的往上衝啦!

  我給你説吧,它那“大頭鞋”是四個電磁鐵,只在通上電它就能往上爬!,不過它只能爬鐵墻,土墻磚墻它是玩不了。

  這老三爬得好,老四跑得快。一會,咱老四跟兔子比比賽。

  2003年,會做家務的吳老五“出生”了。你看,這吳老五,身高不到一米,方頭大臉,兩隻腳像兩個蒲扇。遺憾的是先天殘疾,只長了一個用胳臂,而且還長在了胸膛上。又是一副瘦骨嶙峋的樣子,骨頭、大筋都露在了外邊。不過,它能幫助做點家務:

  【吳老五配音】

  我把韭菜給你放桌上吧。

  這個醋桶有點礙事,我給你拿走。

  誰把花扔這了?太不知道過日子啦。

  吳玉錄一看這孩子幹活慢騰騰的,一怒就把它回爐了,弄出了個比他本事多好倍的超級吳老五。

  吳老四是四條腿,吳老六是六條腿,吳老八則是八條腿。咱再來看看這個吳老八。

  這個吳老七的原型只是一個幾公斤重的小傢伙,為了參加北京市的科技博覽會,吳玉錄把它變成了八百多斤的大塊頭,那次參展,吳老七着實地風光了一把,想要試坐的人,隊伍排出200多米遠。

  別説,吳玉錄製造的這些機器人,各有各的本事,各有各的高招。真是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啊。2004年7月,吳玉錄隨手帶了一個機器人參加“全國首屆農民發明大賽”,結果拿到了一等獎。一想起這事兒,老吳不時地忙裏偷閒,騎着八兒子心裏美滋滋地在村口轉兩圈兒。

  汪汪——

  最小的就是它機器狗。體重還不到半斤,別看它個頭不大,還很厲害呢。

  汪汪——

  外面有情況,它想出去。

  開門,開門。

  哇——,大門鎖着呢,它出不去。完了,氣死了。

  ……

  吳玉錄研究機器人的熱情絲毫沒有減弱。你瞧,這墻上貼着的開發計劃,像機器玩具八腳怪、機器公雞、商用機器人、廣告機器人、會展機器人、餐飲機器人、車展機器人等。這都是吳玉錄的宏偉藍圖。

  吳玉錄的孩子咱先介紹到這。

  我與吳玉錄商定,3月30日我們來拍小片,並在他家住兩夜,4月2日下午1:30分拍訪談。

  30日一早,我帶着攝像焦峰、王峰等三人去通州。

  當我們快到通州時,董淑艷給我打電話説:今天白天吳玉錄有事,你們改日再來吧。

  我想,已經快到你家了,你又説,改日再來吧。這不是開玩笑嗎?於是我回話説:他白天有事,我們晚上拍。

  到吳玉錄家已是中午1點多了。

  我們四人都沒有吃飯。我就問董淑艷:村裏有飯店嗎?她回説,沒有。我又問附近有沒有賣吃的嗎?她説,前邊小賣部裏有賣饅頭的,你們要買,我可以領你去。

  來到小賣部,我要了10個饅頭和一些小鹹菜,一結帳,十一塊錢。董淑艷在旁邊問:“這錢是你掏,還是我掏啊?”

  我笑着説:“當然是我掏了。”

  我忙着付錢,董淑艷就離開了。

  因為村裏沒有飯店,我們四個只好跟吳玉錄一家人“搭夥”了。於是,我又買了七斤豬肉。

  我們吃完飯後,就加緊拍小片。到了下午5點左右,吳玉錄回來了。焦峰、王峰兩個小夥子各持一部機器,突擊拍攝。此時,吳玉錄説,昨晚10點突然接了幾個急活,必須在這兩天內趕出來,原先定的拍現場的時間,要往後推。我説。可以,不過這次要把小片拍完。

  我們在拍攝,董淑艷在廚房裏忙碌着。到了晚7點,我們開飯了。

  吃飯的人吳玉錄家四口人,加上我們四個人一共八個人。我走進桌前一看,炒了四個菜。我一興奮就讚揚了一聲:哈哈,誰的刀工這麼好,把肉切得這麼小!。

  晚飯後,我們又加緊拍小片,一直拍到10點多。

  董淑艷在給我們鋪床:將一個舊席夢思做墊子放在另一間屋子的地上,上面鋪上個床單子,兩床被子和一件軍大衣;焦峰和王峰睡在席夢思上;客廳沙發旁加了一張小床,我和許偉睡在客廳裏。

  我們忙了一天,都累了。腦袋一貼床,睡夢中就露出了甜美的微笑。

  第二天早上,六點多,我們又拉出機器,繼續拍小片。

  這時,董淑艷對我們的小夥子説:“我們家沒有吃早點習慣。”這句話在20分鐘內説了三次。

  我們尊重你家的習慣!可是我們的小夥子可受不了。許偉跑出去,買了二斤掛麵,打開她家的煤氣灶,煮了一鍋,大家美美地吃了一頓飽飯。

  我看小片已經拍完了,決意吃完早飯就返回。我對吳玉錄説,你製造的十幾個孩子都拍攝錄像製成光盤了,還有幾個機器人,不是賣了就是拆了,我們也拍不到了。你家的那張機器人光盤能不能借我用一用?

  吳玉錄説:那不行,你得花錢到刻光盤那裏去買!

  我説:哪有賣你的光盤的?

  吳玉錄説:就在我們村裏,離這不到200米遠。你給打電話。説着,他把電話要通了,把話筒遞給我説:價格,你們倆談吧。

  我一接電話,對方張口一張光盤就想要400元。天啊,原版的美國大片兒也沒有這個價!最後,以50元錢成交。

  上午8:30分,我們四人懷着對馬務村的深深眷戀,嘴裏哼着《為了誰》的小曲,踏上了返京之路。

  吳玉錄手裏的活兒忙完了嗎?吳玉錄回答説,那我就擠點時間吧。拍攝時間定在4月6日下午。

  4月5日晚,北京城內狂風大作,樹上剛剛露出頭的綠葉,也被大風無情地撕掉。辦公室內,我與製片人肖東坡正在商量明天啟程時間時,製片主任滕愛梅從外面打來電話説,外面的風很大,明天能拍嗎?我按按手指肚説,到下半夜風勢減弱,明天是微風,不會影響拍攝。

  第二天一早,我們拍攝組一行八人分乘兩輛汽車趕往通州的馬務村。10點鐘,我們到了郭縣鎮駐地。我向製片人請示説:馬務村沒有吃飯的地方,咱們先在這裡吃點飯吧。製片人同意了。

  飯後,我們繼續行進。中午到達了吳玉錄的家。我們大家分頭佈置現場,選擇機位。可是沒有觀眾。儘管在上一次來的時候,我已向董淑艷提出過,到拍攝時,把村裏的老少爺們都多請一些來。可到了現在還不見老少爺們的影兒。滕愛梅幫助董淑艷去村裏找人,可村裏個別人説,你們不給錢,我們就不去。還有的説,你們管我們飯吃嗎?等等。

  儘管如此,大多數鄉親還是知情達理的,還是非常優秀的,不一會兒,鄉親們來了好幾十人。在近兩個小時的採訪中,鄉親們情緒高昂,密切配合,整個現場熱鬧非凡。而且沒有一個中途退場的。

  在本節目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話題:

  機器人,是從1959年才出現於我們人類世界,打那之後,世界各國特別是經濟較為發達的國家,對機器人的研究開發出現了突飛猛進的態勢。機器人由當初的第一代示教、再現型,進入到第二代的感覺型,現在已經到了第三代的智慧型了。聽説,第四代的機器人——倣生機器人也快出來了。老吳造的這些機器人,充其量也就是第一代機器人的水平,甚至呀還不如那。那老吳的造的這樣機器人究竟有沒有呢?

  圍着個話題,鄉親們不閃不躲,紛紛回答,各抒己見。那話樸實,有味,擲地有聲。

  所以説,馬務村的鄉親們非常優秀,可親可敬。在這裡,我祝馬務村的老少爺們身體健康,萬壽無疆!

  在採訪中,吳玉錄、董淑艷也表現的很優秀,特別是吳玉錄幽默、恢諧的回答,引起現場觀眾的陣陣笑聲。在這裡,我説,吳玉錄好樣的!

  最後,我用《機器人老爸——吳玉錄》的結束語來作本文的結尾:

  吳玉錄 北京郊區一個普通農民。多年來 憑着一股子鑽勁搗鼓出了那麼多的機器人,可謂有志者事竟成。從俗話説,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想在咱們廣大鄉村某個不起眼的地方,肯定還有跟老吳一樣的能人,你們就繼續收看鄉約吧,好了,今天就是這樣,歡迎收看農業節目的其它欄目,咱們下周同一時間 再見!

責編:肖闊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