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憾!寒地黑土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21日 15:54 來源:
震憾!寒地黑土
編導:楊鳳山
2003年深秋,大田的莊稼剛剛收穫乾淨,一場大雪改變了松嫩平原的顏色。除了站立在田邊的那株老榆樹身子之外,滿眼全是白色。黑龍江漫長的冬天來了,這裡的農民伴着寒風,又開始了漫長的“貓冬”生活。
綏化市秦家鎮全發村,村東頭的梁永林坐在炕頭上,望著窗外堆得小山似的大米垛直髮呆。這是他剛剛收穫到手的稻穀打出來的150萬斤大米。
哼,他媽了個巴子的,有啥用!他心裏罵道。他往炕沿移了移身子,衝外屋喊道:“老婆子,鹹鴨蛋煮了,再把水缸後邊那桶小燒拿來!”
一盤子鹹鴨蛋,一碗用自家大米釀的小燒酒。梁永林盤腿坐在炕頭上小桌旁,一邊用筷子頭沾着鹹鴨蛋、喝着酒,一邊想著自己的傷心事——
梁永林,今年50多歲,是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林區的水稻種植大戶。從30歲時就開始種水稻,這一種就是20年。他家哪年都要收穫160萬斤稻穀,那稻穀打出來的大米,油汪汪,亮晶晶,晶瑩透明,宛若用玉雕琢的工藝品一般。蒸出米飯來所散發出來的醇香,不但全村人都能聞到,而且讒得人直流口水。
可是,像這麼好的米一直賣不上好價錢。去年,這樣的米最高才賣到0 71元一斤,今年會怎麼樣呢?眼下又是大雪封門,看來,又是李雙雙死了丈夫——沒喜旺(希望)了。
老梁越想越生氣,他忿地酒桌一推,拉起被子又蒙頭大睡起來。
寒風吹得雪花漫天飛舞。通往村外的小路上見不到一個人影。老梁堆在院子裏的那150萬斤大米,依然厚厚的積雪下睡大覺。
就在老梁用筷子頭沾着鹹鴨蛋、喝着悶酒的時候,百里之外的肇東市洪河鄉七井村農民吳長友,也在望著堆着滿院子的玉米而捶胸頓足,在發無名之火。他不會喝酒,也不會吸煙,話頭也很少,害怕見生人。一次,記者去世採訪他,他卻躲在村裏一家小賣店裏不敢出來,村幹部好説歹説,他才膽戰心驚地走出了小賣店,沒走兩步腿就發軟了。兩手抱住電線桿子死活不走。像這樣的老實卻很能幹活,是全國種糧大戶,他一個種了三百多畝地。可是,走進他家一年看,完了,三間土坯屋,一對老式木箱,四個酸菜缸,是吳長友,這個全國種糧大戶的全部家當。一年年地出大力,流大汗,卻不見家境變模樣。前幾天,有人帶着四輛大汽車要買走,他院子裏的那30萬斤高澱粉玉米。吳長友,這個不會説話的老實人衝着要買玉米的人,説出一句令全村人佩服的驚人之語:“去你媽的吧,盡拿自家的豆包不當乾糧!”
“盡拿自家的豆包不當乾糧!”吳長友不但説出了全村人的心裏話,而且説出了整個綏化市農民的心裏話,罵得痛快,罵得有理。
為什麼説,吳長友罵得痛快,罵得有理。因為在綏化這塊土地上所産的東西是全國乃至全世界是獨有的。這種獨有,不是品種,也不是産量,而是這裡獨有的土壤與獨有的物候。你聽——
“黑土地,油汪汪,不上肥,也長糧”、
“隨意插柳柳成陰,手抓一把攥出油”
在很久很以前,綏化這是一片一望無際的大沼澤地,草豐叢密,人跡罕至。這裡了各種植物自生自滅,枯榮交替。在寒冷氣候條件下,枯死的植物在地表經過千百年的漫長歲月的腐蝕,形成逐步形成了60—100厘米厚、黑色的腐殖質性土壤。到了清朝同治元年,也就1862年清政府才開始在這綏化這塊黑土地招墾,建制。這種黑色土壤以其有機質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質疏鬆、最適農耕而被稱為“土中之王”。
像這樣的黑土地,在世界上僅有三塊黑土地,一塊分佈在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一塊地處烏克蘭大平原,一塊位於中國東北松遼流域。烏克蘭大平原黑土地,雖然有190萬平方公里之大,但因土層較薄,沙化嚴重,加之風暴侵蝕,環境污染嚴重,利用價值大大縮減;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黑土區,雖然與我國黑土面積相當,但由於過度毀土開荒,破壞地表植被,水土流失嚴重,産出能力已經不高。目前唯一蘊藏開發潛力和後勁的就是我們東北黑土地。
地處東北黑土地中心地帶的綏化,全年溫差如同當地産的小燒酒一樣——為60攝氏度,夏天是零上30攝氏度,冬天為零下30攝氏度。黑因寒生,寒而生黑,寒地黑土同生並存。
寒地黑土因其十分稀缺而寶貴,寒地黑土因其土沃地肥而寶貴。土壤肥力、理化性質和土質結構居於各類土壤之首,具有保肥性優勢、越冬性優勢、保種性優勢、生態性優勢以及晝夜溫差大優勢,腐殖質含量是黃土和紅壤的5—10倍。這塊土地上孕育而出的農産品,以品質優良、有機安全著稱於世,玉米澱粉含量、大豆蛋白含量、亞麻纖維含量、甜菜原糖含量、萬壽菊色素含量,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一般認為,口感好品質必好,原料好産品必好。黑土地上産出的産品,普遍具有生長期雨熱同步,晝熱夜涼,幹物質和微量元素積累多,加上從土壤中吸取充足養分的特性。均以上乘的口感、優良的品質而被全國所公認,倍受消費者所歡迎。
在綏化,在老祖宗留下的這片黑土地上,大豆、玉米、水稻、高粱、蕓豆、小麥等百谷匯聚,甜菜、亞麻、烤煙、果菜、馬鈴薯、萬壽菊、中草藥、山野菜等競相發展,豬、牛、羊、鹿、兔、鵝、魚種類繁多,其中每年糧食總産在50億公斤以上,玉米、大豆、水稻單産普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不但産量高,而且是質量,更是碗碴子剔頭——嗷嗷叫,使得綏化擁有中國奶牛之鄉、中國優質大豆之鄉、中國甜菇娘之鄉、中國東北民豬之鄉、中國亞麻之鄉、中國綠色食品之鄉、中國油豆角之鄉、中國有機食品葵花之鄉、中國柴胡之鄉的眾多美譽,並形成了11個門類200多個知名産品。
正是因為綏化物産的質量好,無污染,純綠色,外省的一些糧米經營企業,特別是長江三角洲一帶的精明商人開始了他們精明經濟運作。他們把綏化的優質大豆、玉米、水稻、高粱、蕓豆通過低價收購運到當地後,經過精細包裝,改變原産地名稱,冠以綠色食品的標識後,以高價銷到全國各地市場,獲得了豐厚的利潤。他們用這種方法曾把綏化産的洋菇娘在香港市場上賣到過48元錢一公斤。把綏化産的大米,在上海超市賣到14元一公斤,綏化産的大豆在進口極為苛刻的日本賣到100元一公斤。
由於黑土地上所有的物産都是稀世珍品,獨一無二,全國市場歡迎,消費者認可,經濟效益可觀,每年秋收後,全國各地的農産品經營企業都派大隊人馬,到綏化大量收購各種農産品。南方人就是比東北人聰明,在價格上,向綏化人提出“量大從優”,在質量上,對你是雞蛋旦挑骨頭,砂子裏挑石頭,尋求藉口壓級壓價。而綏化的各品牌經銷商們為了拉住商戶,鞏固“長期的供銷關係”,也紛紛讓步,實行“薄利多銷”,繼而引發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價格競爭大戰,客戶爭奪大戰——
你瞧,張三經營的品牌降五厘,李四經營的品牌降一分,王二麻子一聽,好哇!你降,我也降,咱們誰也別想賺到錢!咔嚓!我王二麻子經營的品牌降價一毛!劉老屯一看,局勢不妙:咱手裏的好東西賣不上好價錢,那可真是大姑娘生了孩子再掐死——白玩啊。不過,為了打品牌,白玩也行。從明天開始,咱們也來一個大降價,把更多的客戶吸引到咱們這來!
在綏化,品牌與品牌之間的價格打得天昏地暗,打得筋疲力盡,打來打去卻沒有一個是勝家。在外面,他們拿着好東西闖市場,勢單力薄,不成氣候,結果又是紙糊的大鼓——不堪一擊。
儘管綏化是全國按綠色食品標準組織生産最早的地方,面積已達到300萬畝,光綠色食品標識就有121個。可是,在綏化農民眼裏,這些綠色食品牌子就好像年畫裏的大鯉——中看不中吃。在價格混戰中,品牌經銷商們是連連失手,大傷元氣,損失慘重。就把這部分損失轉嫁到農民身上,在收購家民手裏的多餘的糧食時,經銷商們就扮演了另一個角色:尋求藉口壓級壓價,弄得在黑土地富美的物産,在價格上就成了吃苦菜長大的孩子——沒嘗過甜頭。
2004年,黑龍江綏化市又是一個豐收年。
大秋忙過之後,咱們前面提到的那位老梁又開始用筷子頭沾着鹹鴨蛋、喝着悶酒了。
可是,半個月後,老梁家發生了一件讓全村人都感到莫明其妙的事:老梁堆在院子裏的那150萬斤大米,被人以高價全部買走了。頓時,村裏的一些明白人紛紛議論:
“那個買米的人絕對是一個超級大騙子,”
“你想想,前年、過年的大米最高才是0 71元一斤,那個上來就給你一個1 80元,這不是瞎掰嗎?”
“可能是賣米的那人算差帳了。”,
“拉倒吧,土老冒,這分明是給老梁下了一個鉤子,你想想白白地多給你錢嗎?”
聽大家這麼一議論,老梁有些害了:儘管自己種20多年的水稻了,可從來也沒聽説過誰賣出過這樣的價。這事是福?是禍呢?如果是禍。為啥就偏偏攤在我的頭上了呢?
就在大家紛紛探討,老梁賣米的事情時候,村裏來了兩個陌生人,一個是瘦高個,面膚白皙,戴一副眼鏡,長得像上海人,説得卻是一口東北話,看上去是40齣頭的樣子,後面跟了一個小矮個,大眼睛,黑皮膚,手裏拎着一個黑提包的人,約50來歲,同樣説着一口地道的東北話,看上去長得的點像浙江人。這兩個進村後,逢人就打聽,農戶家裏的大米、大豆、玉米等銷路怎麼?價格如何?家裏還有多少糧食沒有賣出去?
這兩個在村裏轉了一圈後,又奔鄰村去了。
奇怪啊?這兩個人打聽這幹啥?這幾天咱村裏怎麼總出現怪事呢?
一位在初中讀過《福爾摩斯探案集》中年村民説,根據種種跡象表明,這兩個南方蠻子就是大騙子,而且,在咱們綏化已行騙多年,不然,他倆的東北話怎麼説得這麼地道?對咱們這的情況這麼了解?咱們大夥要提防着點。他又補充了一句説:看來老梁真的要倒楣了。
老梁想:要是真的倒楣了,他們把錢要回去,就算我一年的水稻白種,可是我那大米沒問題啊,他們要是提出農殘超標,那是純粹瞎説。咱們綏化的黑土地肥沃,種糧食根本就不用上化肥;咱們綏化無霜期短,一年只種一季莊稼,沒等病蟲害形成,就開始下霜了,就是地裏有一點病蟲害,冬天大煙泡一刮,零下三四十度,啥都凍死了,種地根本就用不着打什麼農藥。咱這産的東西是有名的綠色無公害。他們要給我打官司,根本就站不到一點理兒。
老梁開始為打官司做心理準備了。
轉眼間,到了第二年春天,綏化這片黑土地上響起了隆隆拖拉機聲,春播開始了。這時,一個人影出現在了老梁的視線中——那個一個小矮個,大眼睛,黑皮膚,手裏拎着一個黑提包的人,約50來歲,同樣説着一口地道的東北話,看上去長得的點像浙江人。天啊,那個大騙子真的來啦!
那個一個小矮個,大眼睛,黑皮膚人似乎沒有注意到老梁,他在指揮手下的幾個人不停地在每隔幾百米的地塊裏插牌子。不大一會,這些人又往老梁地裏插了一塊牌子。
“牌子上寫的啥?”老梁眼老昏花,看不清上面的內容。心裏想,這個大騙子是不是再想騙我這幾十坰地呀?
打那之後,那個一個小矮個,大眼睛,黑皮膚人每隔半個月就來到插有牌子的地塊看看。並對大家説,咱綏化有55000多家農戶的地塊都插有這樣的牌子。這是綏化建立綠色有機食品産業帶。
轉眼間到了秋天,一門心思準備打官司的老梁,又獲得了一份意外的驚喜,而且這種驚喜遍及全綏化——大豆、玉米、水稻、高粱、蕓豆、小麥,甜菜、亞麻、烤煙、果菜、馬鈴薯、萬壽菊、中草藥、山野菜等競相賣出了高價,
大夥一邊美滋滋地數着手中的錢,一邊議論,以理據爭。有的説,這多賺到手裏錢,是那兩個大騙子給的,有的説,不是,是寒地黑土給的。有的提出了折中的説法,反正那兩個騙子與寒地黑土有關係。要是那兩個騙子早出現兩年就好了,咱莊稼就可以多賺些錢了。別瞎説了,你看那兩個是大騙子?絕對都是好人,不然,誰管你這事啊?
前幾個月,在村裏出現的那個瘦高個,面膚白皙,戴一副眼鏡,40歲出頭,長得像上海人,説得卻是一口東北話的人叫張文明,是一個頭目。後面跟了一個小矮個,大眼睛,黑皮膚,約50來歲,手裏拎着一個黑提包,長得的點像浙江人,卻説着一口地道的東北話的人叫卜青山,是跑腿的。
你説,這張文明是幹啥的頭目?他怎麼有這麼大的本事,能讓這黑土地上的物産品一下子身價倍增呢?看來,他不是騙子,估計可能是控制全國及東南亞農産品市場價格的大鱷,超級有錢。
實際上,在前幾年,正當綏化大地上爆發的那場品牌與品牌之間展開的價格戰打得天昏地暗的時候,這位張文明就開始尋求“平息內戰”的辦法。他斡旋各交戰方,提出以黑土地的資源為重,以廣大農民兄弟利益為重,停止內耗,一致對外。可是,交戰方堅持寧可以犧牲為代價,要保住自己已有品牌的主張,使張文明的“調停”成效不大。此時的這位張文明着急上火了,有什麼更好、更有效的辦法平息這場內戰呢?他在苦苦地思索着,討求着……
2004年初,張文明去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考察。一天,在參觀當地的一家牧場時,他突然眼前一亮:瞬間的靈感在張文明腦海中碰撞出了智慧火花。一個“平息內戰”的高招出現了。
十幾天后,在西太平洋上空,一架國際民航班機正穿越赤道,由南半球向北半球飛行。飛機上,張文明透過舷窗,目光緊緊盯着機翼下那如鱗片般的雲朵。那白雲在下面湛藍大海映襯下,顯得更加潔白耀眼且孤單。突然間,那無數朵白雲迅速聚集在一起,經過一番上下左右運動後,又按照現代漢語的語序迅速到排列開:匯業界精英,集八方之力,傾心保護寒地黑土,全力打造黃金品牌。張文明笑了:好,就這麼辦!
回到綏化後,張文明就向綏化市委、政府領導談了自己的想法:他説:澳大利亞搞的奶牛協會不錯,這種形式在咱們綏化很適用。咱們也成立一個産業協會,把咱們黑土地上所有的物産,黑土地上所有的小品牌統一起來,對外共同打一個大品牌。這個大品牌由協會持有,它是綏化所有農産品、所有的涉農企業共同擁有的品牌。在協會的組織下,綏化大地生産的農産品就可以實行統一包裝、統一品牌、統一價格,統一銷售。這價格就能很快的平息下來,促進農産品價格上揚。
大家一聽,連聲稱好,認為這是用一個大品牌,對綏化的資源進行開發整合,帶動農業品牌開發整合,提高全市農産品知名度,進而促進企業增效、農民增收、財力增強的好法。也有人問:現在各企業已有的121個小品牌怎麼辦?
張文明説,這121個小品牌都留着,做記號,做為企業質量自律的手段。下一步搞標準化生産時,咱們可以根據這些小品牌進行質量跟蹤,你這個産品,出自哪個企業,産自哪個地塊,種的是什麼物産,咱們可以通過數碼檢索,一查就明白。
那麼,什麼樣的品牌才能涵蓋這黑土地上所有物産的物徵,才表達出最本質的東西呢?在夜深人靜的燈光下,張文明皺眉思索着:突然間,他透過眼鏡片似乎發現漫天的雪花和一片黑土從眼前飛過。接着就是一片靈光閃過。他迅速撥通了對門鄰居的電話。不多時,一個身穿睡衣的中年男子走到了張文明的書房內。此人中等個,皮膚細膩,眼睛不大,目光卻很深邃,一副小嘴不偏不依地鑲嵌在那副英俊的臉上。他便是綏化市的一大才子、行文、攝影非常優秀的劉憲武。現官至綏化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他曾是當年張文明主張“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的支持者。(後來以“寒地黑土第一人”的稱謂在網絡上發精美圖片的,便是此人)
張文明站起來給劉憲武泡了一杯茶,兩人便書房裏商量起如何給“大品牌”取名、設計那一類商標的事宜……
當夜過去,東方泛出魚肚白時,窗外的長尾巴灰喜鵲搶先公佈了張文明與劉憲武徹夜商量出來的結果:
這個大品牌就叫“寒地黑土”。 寒地黑土,概括了咱們這裡所有的物産生長於獨特的物候和獨特土壤的根本屬性。這種屬性是黑土地以外地區所不具備的。
“寒地黑土”商標的構成形式採用圖形與文字組合商標:以綠色基調為主代表綠色物産,以六角形雪花代表寒地,以環繞標識圖形的黑色緞帶代表黑土的協會標識。標識底部的五星,表示寒地黑土品牌是極品。這就是協會的標識。這個商標既是註冊商標,又是原産地證明商標。
顯然,張文明從“瞬間的靈感在腦海中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那天起,就開始籌劃産業協會的宗旨、組織形式,運作規則等問題了。可是,這在腦海裏策劃的東西怎麼能變成現實呢?我要用“寒地黑土”這條“大魚”吞併綏化境內的121條“小魚”,會遇到多大的阻力呢?
就在考慮與這些小品牌持有企業如何溝通時,這位張文明被送進了醫院,他得了急性闌尾炎,需做切除手術。住院期間,張文明是度日如年,滿腦子都是“寒地黑土”和産業協會。他實在是忍不住了,一個電話把沃必達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老總徐百成叫到病床前,向徐百成闡述了自己的想法。這位徐百成聽完後,笑了笑説,老張,你發燒燒糊塗了吧?還是安心養病吧,別想這麼多了。
應該説,張文明提出的“寒地黑土”品牌理念是一種新的發現。他透過綏化的物候和土壤,及在這種物候和土壤條件下生長出的農産品,畜産品、山産品極具稀有性和物殊性,發現了其價值遠遠超過了所有産品的自身屬性。如果把“寒地黑土”品牌打響,市場的作用將會使綏化的各種物産放射出奇光異彩,價值連城。
要想讓綏化寒地黑土經濟的內在的巨大潛力釋放出來,必須採用全新思維方式和全新的運作模式。為了促進這種全新的運作模式形成,張文明出院後,就跑遍了全市綠色食品龍頭企業徵求意見,做説服工作。經過兩個多月的運作,張文明聯合市內外83家企業、事業單位和237名會員,於2004年6月2日組建了綏化寒地黑土綠色物産協會,張文明任會長。接着,他又跑到在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一次註冊109個産品系列,15個原産地産品系列“寒地黑土”質量證明商標,類別之多、品種之全,創造全國之最。同時啟動了寒地黑土綠色物産協會職能,推進認知打造品牌一體化、市場運作一體化,凡各地大宗購進黑土地物産的,均冠以“寒地黑土”的標識,並由協會組織貨源,公平交易。協會還在哈爾濱建立了首家中國寒地黑土綠色食品展銷中心和研發中心,並在上海、蘇州、廣州、蘭州等城市設立7家寒地黑土産品直銷店,讓黑土地的各種農産品直接與消費者見面。一時間,貨真價實、原汁原味的“寒地黑土”的各種物産,以嶄新的面孔出現在了世人面前。“寒地黑土”裹挾着黑土地上醉人心脾縷縷香風,迅速吹遍了繁華的都市,讓人們感覺到,這就是真正的寒地黑土!
張文明大手筆打造“寒地黑土”經濟的超大舉動,頓時引起了聯合國糧農組織和國內眾多專家學者的關注,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駐中國、朝鮮、蒙古代表莫納説:黑龍江省綏化率先提出發展寒地黑土經濟,具有引導和創新意義。希望發展寒地黑土經濟能對促進世界糧食發展、消除貧困和糧食安全做出貢獻。他表示,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將全力支持黑龍江寒地黑土品牌的打造,在全世界推廣這一品牌,為世界造福。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農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劉振邦認為,寒地黑土這個概念對今後中國乃至世界寒地黑土産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個産業,是別的地方不可替代的,比如牛奶,含蛋白質高,如果在寒地黑土上,含量就更高,大豆也是一樣。寒地黑土,無疑是綏化的一個金字招牌。
——原農業部副部長、中國奶牛協會會長劉成果提出,寒地黑土本身就是綏化甚至是黑龍江特有的優勢,圍繞這一優勢做文章,前景將十分廣闊,寒地黑土品牌,必將甚至有可能成為世界品牌。
—— 中國綠色食品協會副會長、黑龍江綠色食品協會會長鐘雨亭説,提出寒地黑土這個概念,是綠色食品産業升級的一個重大舉措,對全省的綠色食品産業整合也提出了一個可資借鑒的思路。
張文明大手筆打造“寒地黑土”經濟的超大舉動,頓時引起了國內20多家媒體的關注。他們組織的“”走進新綏化採訪團”,深入黑龍江省綏化10個市縣區進入實地採訪,行程幾千公里,所到之處聽到人們議論最多、最興奮、讓記者們感悟最深的就是寒地黑土。
張文明接眾多媒體採訪時説:寒地黑土,國之瑰寶。她不僅養育了一代又一代黑土地人,更帶來了無盡的財富。綏化這塊土地上孕育出的農産、山産、特産和物産,更藉其優良的品質而為世人稱頌。遺憾的是,多年來,寒地黑土這塊與黃金同樣珍貴的資源卻被人們忽視了。在綠色浪潮席捲世界的今天,寒地黑土作為“土中之王”,其稀缺的資源價值愈加顯得彌足珍貴。如今,作為寒地黑土的核心區綏化市有了寒地黑土這個神奇的發現,就可以用這一共同的資源來整合所有的品牌。
他説,綏化市寒地黑土綠色物産協會性質,是一個從事寒地黑土資源開發、保護、利用,發展寒地黑土綠色物産生産、加工、儲藏、運輸、流通和生産資料生産供應、良種繁育、技術服務等企事業單位自願組成的區域性社會團體,採取股份制形式,完全按市場方式運行。協會發起企業共83家,包括綏化市以當地物産為原料的私營企業,及一部分寒地黑土帶上的國內知名大企業、大集團。
綏化市寒地黑土綠色物産協會的其宗旨,就是在寒地黑土綠色物産資源開發、保護、利用中發揮服務、溝通、組織、協調、指導、監督作用,成為企業和政府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加強行業管理,發揮群體優勢,推動寒地黑土綠色産業的發展,加快農業産業戰略升級,打造寒地黑土品牌和經濟優勢,促進農民增收、企業增效和區域經濟發展。
“寒地黑土”在綏化大地上出現,打了十年的價格戰結束了。“物美價廉”漸漸地被“優質優價”所代替。
綏化市秦家鎮全發村村東頭的梁永林就是“寒地黑土”經濟的第一個受益者。150萬斤大米,全部賣了一個高價錢。可是,十年的價格戰,讓黑土地上農民價值思維也産生了混亂,認為“物美價廉”是正常,“優質優價”是不正常的,所以,面對剛剛發生的“優質優價”,讓很多家民産生了“老梁中圈套了”的種種猜測。2005年秋天,打出了的150萬斤大米沒動地方,就被一搶而空。要不是他老伴藏起來幾袋子,恐怕全家人的口糧也不會給剩下。
現在梁永林種一年的地,其收入與2003年以前相比,正好是翻了一番,也就是説,自從有了寒地黑土這塊大品牌,老梁種一年的地相當與過去種兩年地的收入。
咱們再來看看那位喊““去你媽的吧,盡拿自家的豆包不當乾糧!”的綏化市肇東洪河鄉七井村農民吳長友,去年他收穫了30萬斤玉米,按照“優質優價”賣了20萬斤,留下了10萬斤繼續讓它增值,咋增值呢?“寒地黑土”一叫響,綏化的畜産品價格也上去了,特別是豬肉、牛肉外銷價格蹭蹭地往上竄,吳長友一看,笑了,種了着輩子的地,終於有發財了機會了。他留下了10萬斤玉米,搞起了架子牛育肥。他説,我這15頭育肥牛,到春節前一齣手,就是五六萬元,再加上賣玉米的錢,到明年開春,我就可以蓋新房子啦。你説,把“寒地黑土”這四個字往上一挂,昨就這麼值錢呢?
要説值錢,還是這裡物産的本身。綏化産的糧食是優質的,純綠色的;再用優質的,純綠色的糧食飼喂家禽、家畜,畜産品又是優質的。同樣是燉牛肉,吃糧食長大的牛與吃玉米秸稈長大的牛,其口感根本就不一樣。綏化産一種豬叫中國東北民豬。這種豬個頭不大,豬毛呈黑色或黑白花色,它基本上是吃黃豆或玉米長大,吃這種豬肉根本就用不着什麼煎炒烹炸,也不用味精、雞精、咖喱粉,割一大塊,白水一煮,一斷血筋就撈出來,用刀切成肉片,往盤裏一碼,往桌上一放,頓時,香氣四溢,口水自涌,食欲大振;夾一筷子大肉片,顫悠悠,油汪汪,放在嘴裏還沒等着牙齒發揮功能就直接咽進肚子裏去了,連吞三大片之後,想仔細品品是啥味,經過一秒鐘的細嚼,這才感覺到香而不膩,口感極佳,若配點蒜泥、醬油,味道會更美。
曾經有一位嬌滴滴上海姑娘出差來到了綏化,主人熱情地殺了一口東北民豬招待這位小巧玲瓏、嬌滴滴上海姑娘,這位上海姑娘一看殺了,就連連擺手,大叫道:“這豬好臟啊,好肥喲,阿啦在上海是從來不吃豬肉的。”可是,當煮肉的香氣飄浮到她呼吸的空氣中時,她開始情不自禁地做起了深呼吸,眼神不時地穿過忙碌的人影向廚房裏望去。不一會兒,一大盤顫悠悠,油汪汪豬肉擺在了她的面前,一開始,她還有點害怕,可是這當不住的誘惑,讓她勇敢地張開了那櫻桃般的一嘴。這一張嘴不要緊,她一口氣吃了17塊一寸多寬、三寸多長的大肉片,最後,她舔舔嘴唇,連嘴唇上的油與上邊的口紅一併咽進去了。這就是綏化東北民豬肉的誘惑力。
綏化這塊黑土地上的好東西太多啦。在綏化這塊肥沃的黑土地上生長着無數野生的好東西:你看,野生藥材漫山遍野;山野菜隨處都是。菌生植物層出不窮。這些以前看似不起眼的東西。如今,這些好東西冠以“寒地黑土”的品牌走向了全國各地。全國各地的人也開始重新審視這些黑土地上土得掉碴的好東西。全國各地的人只要來到綏化,就點名要吃白水煮民豬肉、豬血腸、豬肉燉粉條、土豆燉茄子、野蘑菇燉小雞等這些黑土地上原汁原味的農家飯。農民王俊峰看到了“寒地黑土”內涵的商機,在市郊開了一外“寒地黑土”飯店,店內設計,能讓人領略了東北黑土地淳樸的農家風情和東北黑土地農村歷史變遷的過程。他飯店經營的飯菜,都是農味十足,貨真價實的農家飯菜,像白水煮民豬肉、豬血腸、豬肉燉粉條、鯰魚燉茄子、野蘑菇燉小雞,豬肉燉幹豆角,還有味道鮮美,質地如翡翠、青玉般的各種菜團兒。特別是他親手做的血腸,油汪汪、亮晶晶、細嫩嫩的,色、香、色俱佳,堪稱黑土地上的一絕。
王俊峰“寒地黑土”飯店,每天都是顧客盈門,一聽口音,全是外地人。
王俊峰説,我是借了“寒地黑土”這塊大品牌的光了。實際上,他借“寒地黑土”的光,僅僅是一方面,王俊峰一邊經營着飯館,一邊養魚、種菜,他養的養魚、種的菜,直接進自己的飯店。去年,他在菜地裏種了幾棵大南瓜,由於土地肥沃,管理有方,南瓜都長到了200多斤重,他帶着一個重達216斤的大南瓜隨“寒地黑土”參展團參加了2005年全國農展會。農展會剛剛結束,他的這個大南瓜就被人以8000元的價格賣來了。他説,要不是寒地黑土這個品牌,這個大南瓜打死也賣不出這樣的價格的。在這我要感謝張文明。
這位張文明是幹啥的呢?
張文明,出生於黑龍江省綏化市四方檯鎮豐林村,是一個地地道道普普通通的農民的兒子。他當過鄉村教師,鄉鎮幹部,幹過記者,當過公路局局長,地區副專員,現任綏化市委副書記。還有,在前邊提到的那個“後面跟了一個小矮個,大眼睛,黑皮膚,約50來歲,手裏拎着一個黑提包,長得的點像浙江人,卻説着一口地道的東北話的人叫卜青山”,是綏化市寒地黑土綠色物産協會秘書長。
張文明,生在黑土地,長在黑土地,他對黑土地的熱愛靠喝生土豆汁來表達。
在十年前,張文明就開始喝生土豆汁,而且是越喝越上癮,每天必喝。今年51歲他,喝得容光煥發、精力十足,不知疲倦,為了打造“寒地黑土”他四處奔波,晝夜工作。他説,生土豆汁能增加免疫力,抗疲勞,還能美容養顏,越喝越年輕。他還介紹説,只有綏化的土豆才有這種功效,因為這裡的土壤含有稀有元素,土豆裏面的維生素C等常量元素也大大高於其它地區生産的土豆。張文明自製土豆汁方法很簡單,就是用家用果汁機,把洗好的土豆絞碎,擠出的土豆汁直接飲用,分離出來的土豆渣用來烙土豆餅子吃,口感勁道,營養成分高。
不管張文明喝生土豆汁,還是吃土豆餅子,其目的是不斷地發掘寒地黑土資源特有的稟賦,打造寒地黑土這塊品牌。
張文明喝生土豆汁喝出了靈感,喝出了激情,他為宣傳“寒地黑土”創作了十余首歌詞,其中的《黑土讚歌》這樣唱道:白山黑水,祖國的北疆,寒地黑土,神奇的地方,千里沃野,豐饒的物産,松嫩三江,可愛的家鄉……這首歌放飛的是綏化人振興的渴望。
自從綏化寒地黑土綠色物産協會成立後,“寒地黑土”這四個字迅速響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近三年來,綏化的農民收入是以7%的速度增長,去年説我們人均收入是3404元,其中3.2%是來自於寒地黑土的種植業,有1566元來自於“寒地黑土”這個品牌。
説到這,咱就提一提綏化市北林區雙河鎮農民張國華,前幾年,張國華在村裏辦了一個米業加工廠,並在哈爾濱等地開了幾家米店,專賣自家生産的大米。産品單一不説,店舖的租賃費、水電費、人員工資等各項開支都需要從這米裏出,一年下來,基本上是盈利有餘,別説花錢做廣告、發大財了
綏化市寒地黑土綠色物産協會成立了。協會統一了農産品收購與銷售價格,以統一的品牌直供市場,省去了大量中間環節,農民手裏的東西得以賣出高價。同時,在省外設一家“寒地黑土”直銷店,就至少匯聚80家會員企業的200多個産品,在媒體上做廣告只打“寒地黑土”一個牌子,光廣告費、店舖、水電費、僱員工資及各種稅費一下了就省出來了一個億,這部分效益也是農民手裏的東西得以賣高價的另一個原因。
綏化寒地黑土綠色物産協會,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用全新的思維挖掘潛力,用科學的手段整合資源,用強大的品牌做大市場,用綠色的産業牽動發展,全力把寒地黑土經濟打造成牽動一方的強項經濟、富企富民的效益經濟、實力雄厚的重量經濟、影響內外的戰略經濟。要全力打造寒地黑土綠色物産之鄉品牌。
由於 “寒地黑土”證明商標和原産地商標,體現着寒地黑土綠色物産的特殊性,蘊含着寒地黑土綠色物産的優質性,展示着寒地黑土綠色物産的前趨性。吉林、遼寧黑土地上一批有志於寒地黑土經濟發展的企業界也紛紛加入了綏化市寒地黑土綠色物産協會,他們要與綏化人共同努力,持續不斷地開發綠色精品、打造綠色精品、創塑綠色精品,使寒地黑土經濟展翅騰飛。內蒙古伊利、山東諸城、南京雨潤、美國綠土地、浙江環宇等大公司接踵而至,匯聚在寒地黑土旗幟下,與綏化人積極開發寒地黑土經濟項目,開發寒地黑土綠色物産的內外市場。目前,“寒地黑土” 已成為國內外、省內外、市內外廣泛聯合的渠道,形成具有強大攻擊能力的“聯合艦隊”。
在2006年2月6日召開的黑龍江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上,張文明開創的“綏化寒地黑土模式”被列為今後全省促進農業增收的首推模式。張文明被人們稱為讓寒地黑土震撼的人。
如今的張文明,又開始着手運作寒地黑土新的發展思路:這就是,創造一個寒地黑土就是綠色物産,加上標準,加上原産地就等於健康。
“寒地黑土”這塊綠色品牌給華夏大地送來了一陣陣令人陶醉的芳香。中央電視臺-7《鄉約》欄目沿着芳香吹來的方向,來到了其發源地——黑龍江省綏化市,《鄉約 寒地黑土》。面對主人公張文明對黑土地父老鄉親真情,面對黑土地那豐美的物産,面對“寒地黑土”品牌的騰耀,主持人肖東坡發出了這樣的感慨:黑土地特有的自然稟賦,孕育了不可複製的土産。今天是一個概念,使這裡零散的農産品組成了一個集團軍,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有機會品位這裡獨具特色的物産,也讓這塊土地上千千萬萬的父老鄉親真的從黑土地裏攥出油裏,寒地黑土讓我們為它喝彩!
責編:肖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