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梁希森的新農村計劃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15日 19:13 來源:

  編導:任美娟

  提要:

  話説2002年7月,山東黃夾鎮梁錐村有人拿出4200萬,給全村蓋了136套歐式大別墅。

  再説2005年11月,此人又拿出4000萬給臨村蓋了100多套大別墅。

  這人蓋別墅有癮,那黃夾鎮109個村7萬多人,他打算讓大夥全部住進別墅,那要花多少錢那?

  一位傳奇農民,一個值得關注的新農村計劃,鄉約,拜訪梁希森。

  小片:2005年11月,山東黃夾鎮許家村村民告別了傳統的農村生活,住進了一橦橦的歐式聯排大別墅。這村民可是騎著駱駝吃包子--樂顛了餡兒,西施坐飛機--美上了天!別急,更美的還在後頭,這100多套大別墅竟然是一個農民自掏腰包4000多萬免費給大傢伙蓋的。您可聽清楚嘍,是自掏腰包!這可真是日出西山水倒流--天下奇聞 !

  主持人: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鄉約,我是肖東坡。山東省樂陵市黃夾鎮是我老家,我老家的人那可是勤勞善良又聰明,什麼?不信?不信聽我問問啊!

  主持人:把話筒給我的嚴真叔。請問這個一輛破自行車和一個新摩托車哪個好?

  村民:新摩托車好。

  主持人:回答正確!再找一個。十幾寸的黑白電視機和那個大的背投彩電哪個好?

  村民:背投彩電好

  主持人:回答完全正確

  村民:許家方隊 好不好?

  主持人:在這兒我再問你一個難的,請問一個老的破的平房和大別墅哪個好?

  村民:別墅好!對不對 兄弟們!

  主持人:我説我老鄉聰明吧你看回答完全正確

  小片:生活中,一些簡單的道理往往也有複雜的結果。就拿黃夾鎮梁椎村來説,2004年7月那會,農民梁希森自掏腰包4200萬要讓全體村民都住上一百年不落伍的大別墅,您可聽清楚了,那不是4200塊,是4200萬。照説這對於鄉親們來講那該是天上掉下來的大好事,可有人卻考慮的更多。(另配音)所謂無姦不商,他老梁要是不想落點什麼,憑什麼要免費給大家蓋房,指不定想撈什麼大頭兒呢。總之説好的人當然有,猜測他另有企圖的呀也不少。

  主持人:大夥再認識一下今天《鄉約》欄目的主人公梁希森,大夥歡迎。梁總 請坐請坐。接著剛才的話茬我有幾個問題我要問問你。我看咱後邊蓋了很多很多漂亮的大別墅,那是請誰來設計的?

  梁希森:我個人設計的

  主持人:你個人設計的

  梁希森:對

  主持人:聽説是跟國際接軌一流的這種大別墅

  梁希森:對

  主持人:這個別墅如果搬到北京去能賣多少錢

  梁希森:500萬元

  主持人:你建造這個別墅的成本是多少錢

  梁希森:40萬元

  主持人:讓村民去住多少錢

  梁希森:不要錢

  主持人:我知道了。你是住進去以後再收錢,長年收錢?

  梁希森:長年也不收錢

  主持人:不收錢?住進去之前不收錢,住進去之後還不收錢?

  梁希森:對

  主持人:就免費送

  梁希森:免費送

  主持人:我問一下咱建這個別墅,給村裏省出不少土地吧,省出多少土地?

  梁希森:280畝地

  主持人:省出了280畝

  梁希森:對

  主持人:露馬腳了。要地,不要錢你要地

  梁希森:天安門前邊那地值錢

  主持人:天安門前邊

  梁希森:這地不值錢

  主持人:一般土地資金再加上人力,是企業家經營的三個基本要素。不要錢不要地你想控制這裡的人?

  梁希森:更不是。我是三不要:不要錢不要地不要人

  主持人:那我知道了,最後一個選擇:你要名?

  梁希森:那更不要了,要名是不管飯的梁希森:

  小片:梁希森,如何做此驚人之舉?列位觀眾有所不知,此事話説來長。想當年老梁小的時候,梁椎村是山東有名的貧困村。三年自然災害時期,老梁家穿不起衣,吃不上飯,當時的梁希森靠東一家西一家的討飯,才得以活命。受人接濟的老梁曾立下宏願:等我有錢了,一家發一鍋白饅頭。“有飯大家吃”的思維方式,一直延續至今。

  主持人:看今天此時此刻的你我怎麼也想不出你還曾經要過飯?

  梁希森:對

  主持人:沒飯吃可以到山上去挖野菜嗎

  梁希森:那時候挖野菜也沒有兩個腳一踩 地下就冒水它什麼也不長了

  主持人:我聽説你的親弟弟是餓死的

  梁希森:對

  主持人:當時是個什麼樣的情形

  梁希森:他就是什麼也沒的吃,嘴裏流血,最後馬上就死掉了

  主持人:硬生生是餓死的

  梁希森:對 沒錯

  主持人:那個時候你多大

  梁希森:我七歲半

  主持人:你是怎麼活下來了

  梁希森:我就乾脆出去討飯去了

  主持人:好討嗎這飯

  梁希森:討飯的味道不好,咱在這兒就不講這一塊兒了,一講起來比較難過

  主持人:那個時候飯吃不上有衣服穿嗎

  梁希森:大別檔褲,穿上布扣的棉襖,都是個人織的老布

  主持人:晚上睡在哪兒

  梁希森:那時候生産隊有養牲畜的,不回去的就在那裏住

  主持人:那個時候有人幫助過你嗎

  梁希森:有,通過我要飯好人比較多,那個時候是不是想著

  主持人:有一天要是自己發達了,回報回報這些曾經幫助過你的人

  梁希森:那個時間就是這樣想的

  小片:10歲要飯,13歲當學徒,17歲打鐵,23歲闖關東,老梁有著食不果腹、落魄潦倒的童年。曾經的經歷讓他比別人更敢想敢幹,他做過五金、麵粉、建築、販運、毛巾廠等許多行當的生意。上個世紀90年代,梁希森涉足北京的建築業,接手了曾經拖垮好幾家地産大鱷號稱北京最爛的樓盤的玫瑰園,那場在中國房地産界稱為玫瑰園戰役的大膽運作如何為梁希森賺到了17個億,我們暫且按下不表。有了錢,他老梁還真回到了家鄉梁錐村,把他好房子好日子的雄偉計劃付諸實施了。

  主持人:你夢想中那個新農村是個什麼樣子?

  梁希森:幾個村要合併。把一個鎮改成一個小城市,農民工人化農村城市化農業工廠化。

  主持人:一家一戶永遠也不是最終的出路

  梁希森:那不可能,現在我們老百姓特多,現在靠這幾畝地要想發財,他這一生也辦不到。我們成立一個農村合作社,集體耕種,騰下這個時間來,必須到別處上班去

  主持人:咱鎮上有多少個村

  梁希森:103個村

  主持人:103個村

  梁希森:六萬多人

  主持人:要把這一百多個村全部改造那得是多會兒的事啊

  梁希森:越往後越快

  主持人:是不是意味著你的錢越花越多

  梁希森:那不是這個事。我們這個企業要想做大做強,我這個龍頭企業離不開老百姓。老百姓真正掙錢不用動員

  主持人:我明白了。這個農民增收,龍頭企業産業化有效益,這房子才能越蓋越多。關鍵的問題是作為龍頭企業你能不能掙錢?

  梁希森:我能掙錢

  主持人:你怎麼能掙錢,靠什麼?

  梁希森:我們是靠高科技

  主持人:靠養牛

  梁希森:産業鏈光靠養牛宰牛是不掙錢的

  主持人:這普通的牛到你手裏就能變得身價倍增

  梁希森:對呀,一頭牛必須賣五頭牛的錢

  主持人:還必須賣五頭牛的錢

  梁希森:對

  主持人:這個牛肉深加工能賺錢,聽説這條産業鏈更能掙錢

  王總:我們利用廢棄的玉米秸稈進行清除,清除以後飼養魯西黃牛。我們再收購農戶的架子牛

  進行育肥,育肥以後屠宰,屠宰的牛肉我們要分成70多個産品推向市場

  主持人:貴的能賣多少錢

  王總:貴的我們得賣200多塊錢一公斤

  主持人:牛的什麼地方能賣這麼多錢

  王總:裏脊外脊上腦眼肉。我們用屠宰的廢水和牛糞來做沼氣,沼氣用來發電,沼氣渣用來養蘑菇,蘑菇的培養基用來養蚯蚓,,蚯蚓我們用來做中藥和保健品.蚯蚓糞添加飼料蚯蚓糞做成活性複合肥,然後又回到田間,培育出好多農作物秸稈,我們再拿這些秸稈再來飼養魯西黃牛

  主持人:一個圈

  小片:字幕列出算帳明細。

  魯西黃牛的肉質在中國三大肉牛之中排名第一。1歲半左右的架子牛,收購上來工業化育肥,3到6個月就可以出欄。牛糞氨化養蚯蚓烘乾粉碎,是能賣大價錢的高蛋白飼料。蚯蚓糞高爾夫球場供不應求,600塊錢一噸。且不説循環鏈中的沼氣、蘑菇,那牛血、牛膽汁、軟骨、牛腦、牛眼等各種提煉物更都是價值不菲的生意,粉身碎骨的一頭牛將會賣到5頭牛的價錢,值4.7萬元。黃夾鎮的109個村全部翻蓋成聯排別墅區整合田疇,當地農民納入美式農業生産的體系,每年屠宰32萬頭牛,年銷售額會達到74億元人民幣。嘿,這梁希森那不傻,算的可是一筆大賬呢。當真如此,農民不斷增收,企業效益不斷增加,就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別墅新村,如果可持續這事兒就有推廣價值,意義非同尋常。而對於現在的梁希森來説,理論上的構想與現實之間好像還有一段路要走。

  主持人:大傢伙都住在別墅裏然後把土地騰出來,這叫做土地置換,是不是?

  梁希森:對

  主持人:然後集中使用

  梁希森:對,一個村就是種這些地,我讓他五個人種全村的地

  主持人:五個人

  梁希森:對

  主持人:種全村的地

  梁希森:對

  主持人:怎麼種啊

  梁希森:就是機播機種機收

  主持人:全是機器化作業

  梁希森:對,噴灌機我是在美國進的.許家村的噴灌機有一台最超前的.超前到什麼勁頭呢,就是用手機

  那有一個號碼,打上一個電話,就跟它説了幾點幾分我開始噴水

  主持人:用手機用手機通知它,它就開始幹活了

  梁希森:對,不用去人了,咱已經買來了

  主持人:已經買來了

  梁希森:現場裝著呢

  主持人:我昨天聽王總説咱這將來的地是圓形的地

  梁希森:圓形的,這個噴灌機主力管道在當中就是轉一圈24小時轉一圈

  主持人:咱大夥這麼多人將來我告訴一 二 三,只出15個人來種這1500畝地,剩下的人幹啥去呀

  梁希森:我們有一個三和集團,養牛的養蚯蚓的屠宰場的,這個村全部上這兒上班.

  主持人:地裏的錢比以前還要多,然後自己還能,再幹一份工作,然後家裏的別墅條件還挺好.那大傢伙收入高了你的收入能高嗎?

  梁希森:我的收入也能高啊

  主持人:你的按照深加工産業鏈

  梁希森:對呀

  主持人:你的收入也高了大夥收入也高了.將來蓋別墅該向大夥收錢了?

  梁希森:絕對要收錢

  主持人:怎麼個收法?

  梁希森:現在是免費送,將來就要收錢老百姓意識改變完了經濟收入上去了我們就開始收錢.真正依靠我奉送,我一個人是承擔不了的.

  主持人:收錢我要不願意交呢?你看人家都是送的你憑啥不給我送?

  梁希森:到那個時候.收錢不是不願意交到那時候他搶著交到那時候老百姓意識全變了.絕對有那一天.

  主持人:在這我問問你你家是哪兒的?

  村民:梁錐村的

  主持人:現在別墅都是免費送將來別墅就要收錢了你願意嗎?

  村民:願意

  主持人:收錢還願意

  村民:你自己蓋不也得花錢嗎?這個呢他免費給蓋上了,多少花點錢也算不了什麼啥花錢

  主持人:最關鍵的是改變鄉村不光是梁希森自己的事更多是咱自己的事

  村民:這是城市和農村必然的發展趨勢

  主持人:真棒!必然的趨勢早看出來了啊

  主持人:這個住房交錢是天經地義關鍵看農民有沒有錢我覺得這是一個最重要的事農民現在有股份嗎?

  梁希森:我們村現在是三塊收入。第一塊收入就是宅基地股份,他農田一塊股份,他在農牧集團上班還開一塊

  主持人:我很想知道將來你的深加工項目你的産業鏈完善的時候農民能得到這些深加工增值部分的效益嗎?

  梁希森:這個能這個將來以後就是按股份分

  小片:實行了舊村整遷和土地置換,為梁希森的新農村計劃産業鏈完成了第一環,那就是騰出土地來養牛並把農民變成産業工人。從改變生活方式到改變生産方式,把農民納入産業化、深加工、循環經濟的軌道上來,一家一戶的生産終究沒有前途。但在這個魯西平原小村莊的別墅裏,你會發現太過突然的變化還不能一下子抹去傳統農耕文明根深蒂固的烙印。而對於梁希森來説,建造新農村最終目的是造新農民!

  主持人:你看咱這別墅住進去以後好象跟城裏人還是不大一樣。咱們住在別墅以後是不是還有像以前燒秸稈的呀?

  梁希森:現在還有

  主持人:有在客廳辟柴的沒有

  梁希森:這個事我沒看到啊

  主持人:我倒是看了,衛生間裏還放著過去的大缸

  梁希森:那個有

  主持人:別墅裏還有有火炕的嗎

  梁希森:還有

  主持人:我來問問咱的村支書。咱們現在用的煤氣還是柴火呀

  村支書:燒煤氣啊。我們這裡燒柴火的少了,不是説沒有,也有燒柴火的

  主持人:還曾經為這個事吵過架鬧過彆扭

  村支書:一下子老人不太適應,按説燒柴火吧,這個實惠點,

  主持人:燒柴火便宜。現在為什麼都用煤氣了

  村支書:根據條件的需要這個條件豐富買它也不疼的慌了。

  主持人:不疼的慌了?又乾淨?

  村支書:哎

  主持人:慢慢就變過來了

  村支書:對對

  主持人:梁總我問問你,我覺得剛開始呀,咱這兒蓋上別墅的時候,大傢伙呢都到外面排隊去上廁所

  梁希森:有

  主持人:別墅裏沒廁所

  梁希森:有呀

  主持人:那怎麼會到外面排隊去上廁所

  梁希森:他這個蹲習慣了坐的又輕快不行。就像住房一樣,好房不住,你像坐便器,坐那兒多輕快呀

  主持人:坐那兒又痛快,還不累的慌

  梁希森:他不適應

  主持人:他怎麼辦呢

  梁希森:他説坐那兒拉不出屎來

  主持人:拉不出屎來,就得,就得蹲著

  梁希森:對,就得到外面上那個蹲著的那種但是坐那兒那個用力用不上

  主持人:關鍵問題在這呢

  梁希森:對

  主持人:然後我聽説一看見大傢伙都用力去了,你把外面的廁所都拆了

  梁希森:對

  主持人:不讓大夥用力

  梁希森:住別墅不適應,用這個現在的這個衛生潔具不適應

  主持人:你就得強化他

  梁希森:對

  主持人:讓他去不要用力

  梁希森:對

  主持人:你覺得這個也需要培訓嗎

  梁希森:培訓不培訓,反正解決這個問題,慢慢大夥就不用力了

  主持人:這個拆了那個廁所之後

  梁希森:有人反對,有幾個説的,一逼他就上家去了。他解決不了這個問題,解決不了怎麼辦?他總得找個地方解決。每家每戶有解決這個問題的地方。他不用,上這個公共這個地方來。我把這個地方處置之後,他全進家了,慢慢就適應了

  主持人:當時這個戶外的這個廁所排隊能排多長呀

  梁希森:反正出進能連上趟

  小片:住別墅,對於這些鄉親們來説那可真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日子久了,他們慢慢地學會了享受新生活帶來的樂趣。你瞧,這全家老少過的那是一個樂呵,簡直就是和尚的木魚——合不攏嘴啊!可是,就在這個時候,一件奇怪的事情發生了……

  主持人:我還聽過那樣的事,説撲通撲通往下掉?

  梁希森:過去我毛巾廠有一個老張,我們住一個高檔的賓館。他説我不行了我得上廁所,我説這邊就是。等了那麼十來多秒鐘,我就聽裏面有動靜了。就聽咕咚一下子,頭一下子我還沒坐下呢,第二又一下子。我説老張啊,怎麼著了?他説我這個事,怎麼蹲不住啊?其實坐便器他那兩個腳踩著,他蹲在那兒。蹲在那兒,他兩邊有把手還行,他又沒把手,他不老往下掉嗎?他老往下掉,我乾脆就開開門,我説你把把那個腳上,那個蓋兒擦擦,你乾脆坐在那兒。從那兒他才認為這叫坐便器

  主持人:下次你要弄這個你得在坐便器上面安裝兩個把手

  梁希森:那個可以

  主持人:這樣就安全性高了

  梁希森:對對

  主持人:吃喝拉撒這樣的一些小事幹嘛非要把它變過來不可

  梁希森:他這個事你不改也不行。你住上這樣的房子院裏再修個毛坑,再搭上兩個板子,那個衛生也上不去。特別到夏天你看到一般不改造的村説那個廁所的蛆特多。那個蛆是生蒼蠅的,從糞池裏爬出來生蒼蠅再滿天飛,那個環境是什麼環境呀。它這個事情是必然要改的。中國的農村,必然要改

  小片:梁錐村的村民住進了免費大別墅,讓黃夾鎮其它村的百姓羨慕不已,看看人家的小洋樓,再瞅瞅自己的土炕頭,這鄉親們就像是熱鍋上的螞蟻—著急啊。大傢伙都盼望著這天上的餡餅能早一天砸到自己的頭上。可是,當這大大的餡餅扣到臺張村的時候。老梁卻遇到了頂頭風——出師不利:村裏竟有人不要這免費的大別墅。這可真是丈二和尚,叫人摸不著頭腦!

  主持人:我聽説原來計劃當中這個要搬遷的第二個村不是許家村?

  梁希森:是這個我們西邊的村,“麻線劉”和“臺張”

  主持人:為什麼變成了許家村呢?

  梁希森:他這個村呢有幾個不同意,

  主持人:給他免費蓋別墅還不同意?

  梁希森:對呀

  主持人:因為啥?

  梁希森:我村的院墻都是三七的,但是我村的院墻三七沒有抗風柱。他們村的院墻是二四的

  主持人:窄12厘米

  梁希森:但是一個我是接40米有一個抗風柱。這時候我怎麼想的呢,這個紅磚也是土地燒的,我把這個土地資源浪費也不好,我多用點鋼筋水泥,能節約點土地,我真是這麼想的。他説有幾個人説這個院墻太薄了和你村的不一樣,乾脆你就別蓋了,俺也不同意要了。

  主持人:你聽了這話之後什麼反應

  梁希森:當時我心裏挺難過

  主持人:然後你就不改造它了

  梁希森:就是老百姓我給它改造一個村子有一個不滿意的,我也不幹

  小片:這村東頭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村西頭是矮屋土炕,豬圈茅房,一邊是窗明几淨,冰箱彩電,外加現代化的大廚房,一邊是紙糊的窗戶,粗糙的家什,還有那放著大鐵鍋燒著柴火的土灶臺。如果讓您選,您會選啥?嘿嘿,那當然是村東頭的幸福生活了。臺張村村民已經選擇扔掉砸到自己頭上的那張大餡餅,那他們現在只能眼瞅著許家村的鄉親們樂呵呵的搬進新蓋的大別墅,過上美滋滋的小日子了。這時的他們那可真叫一個後悔啊。這不,今天他們也來到了現場,搶著要跟老梁表表心聲哪。

  主持人:今天臺張村的農民來了嗎?現在住的房子什麼樣?

  村民;還是破屋土房

  主持人:跟這個別墅比什麼感覺啊

  村民:不一樣 這個是寬敞明亮

  主持人:後悔吧?

  村民:感到很遺憾

  小片:冷鍋裏炒出個熱豆子,想不到。想不到,這天底下最想不到的事情,要在今天發生了……就在此時的談話現場,居然仍有人不樂意要老梁免費送的大別墅。這人咋就這麼想不開呢?您別不信,咱聽聽這位怎麼説!這老梁要是聽完他的話,那肚子還不給氣炸了!

  主持人:現在住的什麼房子呀

  觀眾:住的瓦房

  主持人:現在要是把你的村改造了你什麼態度?

  觀眾:我不樂意,因為咱農民愛喂個生靈。也喂豬也喂羊的。咱搬到這裡面在哪兒喂呀。

  主持人:下雨泥濘嗎那地方

  觀眾:一下雨就不好走了那個道,不如這個新村了

  主持人:你希望就是這個泥濘的路面還要一直持續下去?讓你的孩子呀孩子的孩子,一直都在這種環境裏生存嗎?

  觀眾:這個事是想,反正農民總是落後呀,想不開這個事。

  主持人:當時因為出現了這麼一個情況影不影響你整個的這個計劃?

  梁希森:這不影響,想改造的村挺多,哪個村沒意見那就改哪個村

  主持人:通過這樣一些事能給你帶來一些什麼啟示?

  梁希森:農民就是農民,他的意識轉變不了,什麼事也不好弄

  主持人:在你看來建設新農村最重要的變化還是人,對不對?

  梁希森:中國的老百姓需要大量的培訓,大量的出去讓他參觀,讓他開眼界,解放思想。

  主持人:要把咱的鄉親們都改造成你認可的那個水準,對你來説還需要多少年呀?

  梁希森:我看怎麼也要一代人吧。現在的年輕人要改造的話比較簡單。現在就是六七十歲,五六十歲這個難度比較大。

  主持人:剛才我和老倆都談到農民觀念的問題,你怎麼看這個問題?

  市政府副市長汪市長:搬山容易,下海容易,蓋一棟樓房容易,但是改造人的思想很難。人思想的變化是隨著時代,隨著方方面面的環境改變的,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

  小片:現場:2005年11月,許家村搬遷

  新建的別墅新村好像越來越人性化,開始講求適應農民現有生産方式、生活方式、收入狀況、文化習慣,你看這集中的糧倉、適合兩代人分開居住的公寓就是例子。而糧田變成了牧場,牛圈變成了廠房,農民變成了工人,這個改變遠比衛生間、液化氣等威力要大得多。逐漸的,農民們開始越來越多的接受市場經濟帶來的種種變化。一個最簡單的表現就是:他們對梁希森的稱呼就由原來的叔叔大爺大兄弟變成了“老闆”。

  主持人:現在咱村的人是不是都在牛業公司上班呀?

  村支書:恩全在這上班呢

  主持人:天天按時上下班按月發工資,這個感覺跟以前?是不是有很大的不同呀

  村支書:你看這個吃這個穿,就能看出來了,這個老百姓有錢就舍得花舍得用

  主持人:現在管老梁叫老闆吧

  村支書:嗯 叫老闆

  主持人:以前都叫啥

  村支書:以前都叫希森

  主持人:意識到自己這種變化沒有

  村支書:嗯是

  主持人:都變了

  村支書:變了變了

  主持人:都叫老闆也覺得叫的很習慣

  村支書:對

  主持人:老梁呀昨天咱們這兒許家村,剛剛舉行了搬家儀式。別墅都是查不錯的別墅。跟咱“梁錐村”相比呢,就是差了這兩年。你覺得這兩年的時間,給他們這兩個村的村民意識上有什麼差別嗎?

  梁希森:就是我村的村民呀和這個許家村的村民對比嘛,我看得超前五年

  主持人:就差這兩年

  梁希森:兩年就超前五年

  主持人:為什麼呢,就是因為環境變了嗎?

  梁希森:你看老百姓的穿衣打扮生活,出來談話講話都不一樣了。包括我村的小孩們都不一樣,他以前就是在地裏滾地裏爬。現在呢,起碼他是工人了。工人他是有組織有紀律的。現在我們請的專家上課也學習,挺大的作用。

  主持人:我聽説你識字不多是不是?

  梁希森:對。現在300多個沒問題

  主持人:300多個字啊?那要是發信息呀,寫個郵件什麼的,不大行吧?

  梁希森:不識字呀,他也沒這個習慣呀。來信息我也沒看,發信息我也不發,就是直接通電話

  主持人:哪些方面受影響嗎?

  梁希森:到了關鍵時間

  主持人:什麼樣的關鍵時間

  梁希森:內部傳個文件了,這個除了找秘書就是找秘書,個人是辦不了這個活了

  主持人:自己辦不了

  梁希森:辦不了

  主持人:那你看現在搞的這個循環經濟呀,搞的這個新農村建設呀,好象都領先於國家的政策

  你覺得這個文化不重要嗎?

  梁希森:社會大學我已經畢業了

  主持人:社會大學你已經是研究生畢業了

  梁希森:差不多

  主持人:我聽説你前不久剛剛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是不是

  梁希森:對

  主持人:找誰寫的

  梁希森:我是找我的秘書寫的

  主持人:為什麼要寫呢

  梁希森:我是在農村長大的,對農村我這個研究特多。現在中國的老百姓得需要這些共産黨員

  得團結起來,和老百姓一定要團結起來。因此我想先把這個黨員入上

  主持人:前不久我聽説你去視察那個你資助的“梁錐村”小學的時候,孩子的一番話讓你當場掉下眼淚?

  梁希森:在小孩們我沒想到他能説出那樣的話來。小孩們一開始記者採訪他了,説你們上這個學校好不?他説好,大了做什麼呀?他説我要向梁伯伯學習,我掙的錢也建設家鄉。他説這一句話我就掉淚了,心裏頭感覺太難過了。我沒文化我不能叫下一代的小孩們沒文化。這個現代的社會小孩們的學習如果跟不上,我們這個社會就沒法發展。再説了我們這個小孩們都是農村的孩子他們更需要有文化。

  小片:這免費送的大別墅可是宰相的千金皇帝的女--不怕沒人要;黃夾鎮6萬多村民都翹首盼望著新農村能早日建到自己家門口來。這不,望江亭上度中秋--近水樓臺先得月,主持人竟搶先走起了後門。可老梁這下一個4000萬到底會砸向哪個村呢?您接著往下看。

  主持人:節目的最後呢,我想走個小後門。我老家呢,咱們都是一個鎮的,黃夾鎮的。我的老家是咱史家村的,離“梁錐”就一公里多。昨天到老家去看,老家的村支書就拜託我:明天你採訪的時候,説啥也得跟梁總走個後門,説讓咱們史家早一天也能進入到改造新村的計劃裏來

  梁希森:你這個不是後門了,是前門

  主持人:我老家的書記,村支書。來,上來上來,咱今天就光明正大的走前門,心裏有啥想法,跟梁總説説。看看,連酒都準備好了

  梁希森:那看來第三站就是你那個村了

  主持人:梁總説話説一不二,聽見沒有,第三站就是咱們史家村了。

  村支書:我的盼望 我的希望,謝謝梁總的一片好心,我敬一杯酒

  梁希森:真敬酒嗎?

  村支書:真敬酒

  梁希森:我可是滴酒不沾

  村支書:你説怎麼喝就怎麼喝

  梁希森:當領導怎麼當

  村支書:給村民辦事

  梁希森:好!一個領導如果給老百姓辦不了事,解決不了困難,那不是領導。一個企業領導領著大夥賺不了錢,那不是領導。一個村支部書記,第一個還得要團結,第二個領著老百姓,多掙錢多發財,這是領導。好嗎?

  村支書:我總有一天,我請梁總去俺們村坐坐看看

  梁希森:真請我走去後門去嗎

  主持人:等一會,在這兒呀我也代表我們史家村説句話。不僅是希望盼望梁總能早點把計劃列到咱村裏,更重要的是你要帶領咱村村民,奮發圖強,自己來努力,來實現自己的美好生活。我們不會讓梁總失望的,是不是咱史家村的朋友?

  主持人: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報效家鄉的最原始的渴望。我們衷心地祝福老梁,真的希望他能用企業家務實的方式,早日實現他夢想中良性循環共同富裕的新農村計劃。因為家鄉的繁榮是我們心存歡喜最真實的理由。好了,觀眾朋友,這裡是鄉約歡迎收看,下週六晚九點五十二分,再見。

  字幕:

  1990年時任全國政協主席的李先念在山東樂陵題寫:“因地制宜,艱苦奮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表達了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立志改變中國農村面貌的殷切希望。

  2005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第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十一五年規劃: 

  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要按照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等五項要求,堅持從各地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願,紮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

  家家免費住別墅,企業照舊能發展!今天,魯西山村一位富豪農民的新農村計劃,以其共同富裕良性循環的合理性,為我們展現了一篇最具時代感的新聞!

責編:肖闊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