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一個千年藥方,二十萬人致富路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1月24日 17:15 來源:CCTV.com

  編導:段麗傑

  好久沒有看過那麼清澈的溪水了,這次去河南省南陽市西宛西制藥有限公司去採訪,卻讓我大山裏看到了那潺潺的流水。

  那是9月份的時候,天氣還很熱,我到了藥廠的當天下午,他們就告訴我要去看看他們的藥材基地。在沒去之前,我已經了解到,宛西制藥有著800的天然藥庫。一個藥廠,能有著這樣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在中國大概也不是很多。開始我們是坐著公司裏的別克進山的,剛剛進山的時候,他們就告訴我,到山裏的路還有一段沒有修好,要先坐一段拖拉機,然後再步行走一段,才能真正進到山裏。我覺得一趟採訪還是很有趣的。果然,車子走了大約一個小時時候,我們到了修路的地方,一些人正在修路。我們從車裏走出來,又找了一輛拖拉機。藥廠的同志們還找了幾個小板凳,坐在拖拉機上還有坐位,真的是不錯了,最有趣的是能欣賞到外到的風景。真不愧是延綿800里的伏牛山。在這中原地帶,有如此鬱鬱蔥蔥的山景,仿佛江南,更難得的是腳下那清澈的溪水。在這炎熱的夏日,如果能進與趟趟水,一定很舒服。我真有點羨慕那些在山裏修路的人了,他們可以在累了的時候,下河洗個澡。

  這裡不光山好水好,更好的是這裡的中藥材,據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記載的1500多種中藥材,在這裡,就能找1328種之多。當然,在我上山的時候,並不是能見到如此之多的藥材,但是仍能每走幾步就能看到立著的一個小牌牌,介紹著身邊的一株或者能消炎解署,或者能生津止咳的藥材,而這樣的藥材其它也並沒有特殊的地方,因為有的還是我以前見過的一些植物,只是沒想到它們還會有著良好的藥用價值。山上最多的就是山茱萸了,到處都是,不用特意去找。俗話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活在這樣有著獨特自然環境的人們,他們的生活應該是不錯吧。也的確不錯,我來的路上,看到有的孩子們在水裏玩,有一個小姑娘在水裏洗衣服,一會還拿出梳子,梳著頭髮。這裡不能看到許多的農戶,但是零星的幾家人家,也能看出他們的悠閒的生活。在路邊打著撲克。呼吸著這大山清新的空氣,有著這潺潺的流水這伴,既使沒有特別富裕的生活,生活在這裡也是不錯的,更何況,這裡的人民已經靠著這大山過上了小康生活。

  但是再往前推溯到二十年前,靠山吃山的農民們,日子卻不是這樣。就從我們剛剛走過的那一段山路還能感受覺出這裡的交通在以前還是多麼有不暢通。交通不暢自然會影響這人民的生活。守著這天然藥材,同樣年年也能採下藥材,但是出售這些藥材卻並不能保證他們的生活,年景好的時候,不一定能賣上大價錢,年景不好的時候,有好的價錢,藥材卻不一定豐收。這樣的日子到了1998有了改變。

  讓這裡發生改變的緣于一個人的決策,他就是孫耀志。是我這次採訪的人。這離這坐大山百餘裏外的宛西制藥在限公司的董事長。孫耀志也是生活在這座大山腳下的農民家的兒子。十七歲當兵,二十一歲上班,在地質隊幹過,在物資公司幹過,也在這藥廠幹過,後來還去縣裏的經貿委當了幾天的科長。那時的他沒有想到,這座大山與他有什麼關係,山腳下的藥廠與他有什麼關係,而1985年的一紙調令,卻讓他從此與這座大山,與這個藥廠,與大山腳下十幾個鄉里的百姓有了關係。

  先説這藥廠吧,它的存在,從1978成立到1985年,應該説有著幾分尷尬。因為有著那麼好的一座天然藥庫,藥廠卻連年虧損,職工發不出工資,工人沒活幹,沒飯吃。縣裏的領導這時想到了孫耀志,那個在經貿委才幹了幾個月的年輕科長。縣裏的領導説了,是一個經貿委重要,還是一個藥廠重要。是呀,一個藥廠,關係重大,但是我不知道,他們怎麼就會認準了孫耀志能把這個藥廠幹出個樣子來呢,而事實又確實如此,孫耀志來了,這個藥廠不但起死回生了,而且成了全國知名的藥廠,有了他自已的企業文化,有了自己的知名度。從一個虧損小廠到全今産值過億的大廠,二十年的時間,並不長,怎麼能做到呢。

  還是從一件小事説起吧。孫耀志剛剛到廠裏來的時候,他也只有三十四歲,還是非常年輕的一個廠長。他要帶著這個小廠走出困境,最初的一年願望,就是讓全廠一百多口人的活幹,還要有一口飯吃。一個年輕的廠長,開始帶著副廠長,銷售科長,去跑推銷了。但是誰也沒有想到,在推銷的第一站,他們遇到的竟然是地痞流氓,而且還打一場很慘很慘的仗。同去的五個人都被打了,甚至孫耀志,1、85米的大個子,還被一個小個子打了兩拳,打得順嘴順鼻子流血。天降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這次的經歷,是不是老天爺在考驗孫耀志呢。總之,孫耀志經過這樣的考驗,沒退縮,而是繼續往下走,這一走就是九個月。功夫不負有心難,不論這條路有多難,沒有人太多地説起了,人民説起最多的是那個冬天的大年夜,全廠的職工都沒有休息,在忙著趕不任務,他們年輕的廠長,為他們訂來了想都想不到多的訂單。也就是從那時起,宛西制藥廠用自己的方式,走出了一條創業之路,一條讓同類企業注目的路子。

  這時的孫耀志,不再滿足於讓職工們有活幹,讓職工們有飯吃的最小的目標了。更是因為一件小事觸動了他,讓他有了更大的目標,讓八百里伏牛山腳下的農民跟著他一起致富。那也是一件再小不過的事了。1997年,一個老農帶著全村人的囑託,來到藥廠,他要把全村人的藥材賣給藥廠,可是當時藥廠已經收夠了當然的藥材,不用再收了。一個藥廠的不收藥廠是小事,可是對於靠著這藥材生活的一個村子的農民來説,那可是大事。那個五十多歲的農民看見孫耀志走過來,他跪了下來。這一跪,震動了孫耀志,這可都是他的父老鄉親呀,而做為一藥廠的廠長,卻不能讓自己的父老鄉親過上好日子,孫耀志感到慚愧。這件事後,孫耀志想了很久,最後,他想出了一個辦法。把八百里伏牛山變成他的藥材基地,讓農民為他種藥材,這樣,不但保證了農民藥材有銷路,更重要的是,可以保證藥廠用藥的質量問題。因為中藥優勢還在於他的綠色天然。如果中藥材的質量不能保證,也就沒有了中藥材的優勢,也就沒有了中藥材的出路。

  GAP,中藥材規範化生産的簡稱,如今與當地的農民談起藥材來,他們都是一口一個GAP了,因為這三個字母,確確實實給他們帶來了甜頭。就拿2000年來説吧,在孫耀志的中藥材生産基地剛剛建起來的第二年,讓農民沒有想到的是,他們的日子竟然會一夜一間發生翻來覆去的變化。那一年,基地的農民只要是按照藥廠的規範化生産種植、收購的山茱萸,都賣上了一個好價錢,那年的山茱萸價錢是三百元一公斤。當地的農戶一家人僅靠山茱萸一項就掙了幾萬到二十幾萬不等。在一個地區,這麼多的農戶突然的富裕,真要感謝孫耀志正確的決策,當地人們也高興地稱他為“財神爺”。如今,這個財神爺想的更多的,是通過這樣的藥材基地,要讓200萬農民致富。200萬,真不是一個小數字。

  為了實現這200萬的數字,孫耀志想得更多,他要讓更多的人知道他這裡有著八百里的天然藥庫,還要讓更多的人記住他這裡的藥。藥好也要吆喝著賣呀,孫耀志要吆喝著賣他的藥了。一如二十年前他浴血奮戰去推銷一樣。這時,他發現了一個好的商機,一個好的名字,“醫聖張仲景”。

  醫聖張仲景,原名張璣,是東漢末年一個醫生,他曾被舉薦為長沙做太守,但是因為朝政昏暗,又加上瘟疫流行,百姓死亡三之有二,張仲景毅然辭官,不能為良相,亦能為良醫。張仲景回到老家南陽,專心為百姓行醫治病,並且經常到伏牛山採藥。那時候,伏牛山上就有山茱萸了,但是由於山勢力險峻,山民採草藥很不方便,於是張仲景就鼓勵山民們在山前屋後種山茱萸,張仲景出銀子收購,這樣,山村們不登高山不出寨子就能收到銀子,紛紛效倣,周圍寨子裏的人也在山前屋後種山了山茱萸,山茱萸成了當時山民的搖錢樹。

  山茱萸是醫聖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中記載的一劑藥方,六味地黃丸裏的一味中藥。六味地黃丸是滋陰補腎的一味上好的中藥,一直傳承了上千年。孫耀志的宛西制藥廠,也主要是以生産六味地黃丸為主。同樣生産六味地黃丸,同樣守著八百里伏牛山,孫耀志也要像張仲景那樣,造福一方百姓。不過他這次是要借助張仲景這位醫聖老祖宗。1999年,當孫耀志從上海回來,他聽他的司機説西峽的張仲景制藥廠要破産了,敏感的孫耀志立刻發現這裡存在著很大的商機,決定要把這個廠子買下來。這個廠子當時是什麼情形呢?是一個已經破産的企業,廠子裏一些舊設備,百十來個工人無處安排。這樣的一個企業也是縣裏頭痛的一件事。這時孫耀志提出要買這個廠子,對於縣裏來説,當然是個好事,而且這個時候,另一個廠家因為看中了這個藥廠的的兩條流水線而要買這個廠子。而孫耀志對於這個廠子又是勢在必得,但是沒有人會想到,孫耀志要買這個廠子的目的,只為了兩個字“仲景”。當孫耀志花了808萬元人民幣買下一個破廠還接收了百十來個工人的時候,好多人都在懷疑他的這個做法是否正確,但是孫耀志心裏是有把握的。他相信,憑藉著八百里伏牛山,再加上人民一千八百多年來對張仲景的尊崇。

  我採訪到的孫耀志,還有許多事情,我不可能一一寫盡,只選取了這幾件事來寫。寫這札記的時候,不禁又讓我回想起寫孫耀志文稿時所經歷的一段過程。説實話,這樣一位企業家並不好寫,他沒有一位身懷技藝的藝術家好寫,也沒有人生中充滿感人故事的普通人好寫。但我記得,在我們的一次審片會上,曾有人説過,我們既然能將一些普通的人做得很感人,為什麼就不能把做成這樣大的事業而且又讓那麼多人受益的企業家做好呢。他們的每一步成功與失敗,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也有著許多動人的故事,為什麼我們就不能做得更好呢。在接手這樣的選題的時候,我就想一定要把這樣的選題做好。可真正到著手做的時候,又發現很容易,一連寫了幾稿,肖老師説太像一個企業的宣傳片了,什麼大的投資呀,什麼建什麼項目呀,這與觀眾有什麼關係,誰愛看,拿回去重寫。可重寫之後,有意回避著企業宣傳的內容,可又不知應該寫什麼了,寫出來像一盤散沙。自已都沒有信心拿出去給肖老師看。看到我一遍遍寫的痛苦,肖老師給我出了個主意,就寫山茱萸吧。回到家裏,我寫一會想一會山茱萸,可是只寫了兩頁紙,介紹完山茱萸的用處,習性,如何種植,就又沒有詞了。我真的想不到一個小小的山茱萸能貫穿節目的始終。但是當肖老師幫我改過的稿子,這一點做到了,從頭至尾都在談山茱萸,而從山茱萸的身上,談到了藥材的藥源問題,藥材的質量問題,中西藥的對比,中藥的發展經及山茱萸給當地的農民帶來的實惠問題,真的是步步離不開山茱萸。從這個稿子中讓我體會到,什麼時候都不要輕言不可能。

責編:肖闊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