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導:楊鳳山 楊 程
| |
1957年春天,于保森出生在遼寧省西豐縣郜家店鎮松樹村一個普通的農戶家庭,姐弟一共9人,他是最小的一個。于保森年少時很不幸,6歲喪父,12歲時母親又離他們而去,是靠哥哥姐姐把他拉扯成人。因為家裏窮,哥哥姐姐們沒錢給他買玩具,他就和小夥伴們一起跳繩、爬樹、摔跤、頂牛和拉勾……
| |
13歲時,于保森拉遍了同齡的男孩,沒有一個能勝過他。那年夏天,小學畢業的于保森隨村裏人下地幹活,休息時,他説要和隊長拉鉤。隊長長得五大三粗,一聽于保森要與他比拉鉤,禁不住笑道:“我是誰?你是誰?你一個乳臭未幹的小娃娃敢跟我拉鉤?”但在於保森的堅持和村民的圍觀下,于保森與隊長連拉了3次,結果小小的于保森竟蠃了三次,讓于保森頗感自豪,這種自豪感像精神支柱,伴隨著于保森慢慢成長,同時一個夢想常常縈繞在這個少年心頭,我們國家現在還沒有這項運動太可惜了,如果沒有拉鉤比賽項目,能不能通過我自己的努力,或者説一生的努力把這項手指拉鉤運動開展起來,使之發揚光大。這樣一個宏大的心願在他的心靈深處産生了,從而決心也下定了。初中畢業後,17歲的于保森參軍到佳木斯、哈爾濱,在部隊裏,于保森依然酷愛拉勾,整日想著此事,只要有機會,他就與戰友們比賽拉勾,甚至與特務連、警衛營等專門練搏擊的戰士過招,但還是沒有人能勝過他。 此項運動在戰士中形成熱潮拉鉤成風。
| |
1977年于保森復員回到家鄉。到開原老城鎮建築隊學瓦工。爭強好勝的于保森學什麼像什麼,他的瓦工手藝在整個建築隊都是最好的,工資也是全隊最高的。在鄉親眼裏,于保森是村裏最能掙大錢的人,但他唸唸不忘自己追求的拉鉤事業。在建築隊期間,時時和工友們比試拉鉤,茶余飯罷、工間休息正是他們比試拉鉤的好機會,于保森找遍了整個工地無一勝者,於是拉鉤之風便在工地周邊群眾中興起。24歲那年,他很風光地娶到了全村最好的姑娘王世瑗。可是,于保森後來的表現卻讓王世瑗大失所望——他當起了“獨行俠”,雲遊四方,尋找能有資格與他做“手指拉鉤”遊戲的英雄好漢!在鄉親們的眼中,于保森的這種行為簡直不可理喻。妻子王世媛曾多次勸他,但于保森説自己不賭不嫖,就這麼一個愛好,而且對國家對民族對社會有益無害,對提高人民身體素質大有好處,怎麼也不能放棄。傷透了心的王世媛只好用離婚來威脅他,但他仍然不為所動。
| |
從1973年之後的三十多年裏,于保森始終把自己鍾愛的民間手指拉鉤健身活動做為自己人生的堅定信念。吃飯想著它,做夢夢著它,他走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每年行程幾十萬里路,處處宣傳這一運動,處處和人較量均無敵手,同時也看到了這項運動在人民群眾中潛在的生機和光明,拉鉤比賽是最簡單、最原始、最活潑、最具有挑戰性和娛樂性的運動,也不分場合地點均可以隨處比試,經過三十多年的勞苦奔波于保森知道在亞洲和中國根本就沒有這項運動,為此他上至國家體育總局,下至各省、市、體育部門呼籲請求幫助宣傳,支持舉辦拉鉤比賽運動,使這項有著廣泛群眾基礎的拉鉤運動在全國發展起來,真正成為全民健身運動的一部分。他每年有8個月離家在外,為了省錢他住水泥管子,露宿街頭,數不清有多少次,嚴寒酷暑風裏來雨裏去跟頭不知摔了多少回,鞋不知走爛多少雙,在外奔波期間他省吃儉用,就連麵條、大米飯、鹹菜也沒有隨便吃飽過一頓。幾十年裏沒有外人的情況下他從來沒買過一瓶礦泉水、一串雪糕,因肚裏吃的東西很少3-5天都不去一次廁所。時間允許的時候為省下一元錢公交車費連走帶跑幾十里路這已是他的家常便飯。(儘管這樣每年旅差費、傳真、電話、信件、打字、複印、國際長途、車費等各種費用高達2萬多元)。因為執著手指拉鉤這項運動,幾十年裏累計佔用掙錢大好時光近20年。他陷入了嚴重的經濟危機,花掉家中所有的積蓄不算,還背上了20余萬元的外債,為此全家人多年來吃的就是自種的玉米、高粱等粗糧,除非有客人,否則菜裏不會見到一片肉,已考上大學的兒女自入校起就靠打工維持學業。
| |
有的領導對於保森説:“你搞這項運動很好,沒錯,不但得從基層做起,先從屯、村、鄉,這樣滾雪球似的從小到大發展才行”,而于保森卻清醒地認識到:我是一個普通農民,沒有任何背景,如果這樣去發展、推廣、普及這項活動不用説我一個人,恐怕就是幾代人也難於這項運動發展起來,時光不等人啊,必須要有一個較高的起點做這項工作才行,中國現在沒有這個運動比賽,但不一定説外國也沒有。有一次於保森在火車上和人拉鉤時對方告訴一個令他興奮的消息,説是歐洲不知道哪個國家有比賽。可那人説不出具體哪國和什麼時間有比賽。但這就足以令于保森興奮的了,畢竟這讓他看到了一線希望,也是一種心靈的寄託。於是于保森四處打聽、八方尋問,給各體育部門去信、去電話打聽國外是否有這項拉鉤運動,如果有,自己堅決去參加,以便回國後把這項運動搞起來更有力些、速度更快些、影響更大些。不想這一尋找和期盼一晃就十幾年過去了,果真功夫不負有心人,2001年6月25日下午,正在窗外練拉勾的于保森突然聽到屋子裏的電視機播出一條新聞:“昨天,在德國南部的巴伐利亞市舉行了一年一度的手指角力大賽,這種手指角力比賽已經有四五十年的歷史了”這條新聞證實于保森10年前在火車上聽説歐洲有拉鉤比賽消息,頓時,他像孩子一樣興奮地大聲喊道:“我找到了,我舉辦全國大賽有希望了!” 第二天,于保森興奮地跑到省裏,在遼寧省信息中心、鐵嶺數據中心、遼寧省體育總會的無償幫助下,得知2002年8月25日,國際“手指角力”大賽將在巴伐利亞舉行!他像喝了東北高濃度白酒一樣,熱血一下子沸騰起來,他暗下決心:我一定要去德國,去巴伐利亞,代表全國人民參加比賽!
| |
當晚,他直奔瀋陽。遼寧省體育局有關領導了解了他的心願後,説:“你的成績到底怎樣,我們要測驗一下,如果行,就大力支持你!”9月21日下午,在遼寧省體育局的安排下,于保森與遼寧省鐵嶺市體校中75至120公斤級的眾多優秀運動員比試,結果擊敗了全部對手。過了兩天,于保森到遼寧省體訓中心,又與諸多優秀散打隊員對擂,結果又獲全勝;又過了一天,在遼寧省體院冠軍食堂院內,他與體重140公斤、男子全國柔道無差別級冠軍劉勝剛等幾位優秀運動員進行110至130公斤級的拉勾較量,再次大獲全勝;最後一次,9月25日,他與體重97公斤、全國自由式摔跤第二名關齊武交手,又拉敗了對手。
2002年6月28日下午3時許,遼寧省體育局給於保林打來電話説:“省局已派人為你辦理去德國參賽的事,請你做好參賽的準備。”得此消息,于保森全家都激動得流出了眼淚。8月14日,于保森拿到了德方發來的邀請函。可是,高興過後,他又發起愁來,這次參賽需要自籌路費。到德國去,這可需要一筆不少的路費啊!他和妻子商量,只有求助親友,向他們借錢。 晚上,夫妻倆走遍了所有的親友,但親友們也大多不富裕,他們只借到了3000元錢。3000元錢,只能買一張去德國的機票,回來的路費咋辦呢?于保森和妻子咬咬牙,只得向村裏一戶有錢人家借了15000元的高利貸,這才湊足了全部費用。
| |
8月25日,第25屆國際手指角力大賽正式開始了。這個比賽一共設9個級別,有400多名選手參加了比賽,他們主要來自歐洲各國,于保森是唯一來自亞洲的選手。于保森作為中國農民克服重重困難借高利貸自費赴德國參賽的事引起了眾多媒體的關注,德國電視臺還對他進行了專訪。然而,在德國比賽的拉勾規則和于保森多年來訓練的拉勾方法不同,比賽不是兩個人的中指直接拉到一起,而是通過一個茶碗口粗細的硬塑膠環來對拉;拉勾的部位也不一樣,于保森一直是用手指的第二節骨指和人比試,而比賽規則要求是必須用第三節骨指即指根部拉住塑膠環。這些都是于保森第一次碰到,顯然對他參賽很不利。
于保森被分到80公斤級組參加比賽,同一個級別的對手有40多人。由於沒有經驗,第一場比賽,他手指根部的皮都被拉掉了,第二場比賽只能用左手應戰了。儘管如此,于保森在他參加的4場比賽中仍然戰勝了兩個對手,並最終獲得了80公斤級第11名。按照賽事組織者的規定,第11名有獎盃。於是,于保森捧回了一座金燦燦的獎盃。大賽組委會對這個唯一的亞洲參賽者給予了高度評價,這項國際賽事也從此有了東方血統。
| |
回國後,于保森著手籌備全國第一屆手指拉鉤大賽。于保森為實現舉辦全國手指拉鉤大賽的夢想,四處奔走遊説,碰了不少釘子,為此自己先後也投入2萬多元資金。後來在廣發信用卡、明華集團、瀋陽電視臺的贊助和幫助下,在各級體育部門的支持下, 2002年11月3日,中國首屆手指角力比賽終於在於保森的家鄉遼寧省西豐縣郜家店鎮松樹村舉行。 這次拉勾比賽的規則及拉勾的方式都是按照于保森幾十年的經驗總結,它更適合於中國人的健康運動標準、充分體現公平競爭,男女老少皆益,有益健康的原則進行的。(注:中國手指拉鉤所有用的環大約小手指粗,內外質地柔軟,起代替手指相鉤作用)此次比賽吸引了全國12個城市的200多名選手前來參加。有不少體育名人也參加了這場比賽,如奧運會女子舉重冠軍丁美媛、亞運會女子舉重冠軍李卓、著名舉重選手才力和全國掰腕冠軍劉佔昌。大賽在發起人、組織者于保森的主持下,順利進行。經過激烈角逐,身高1.90米,體重120公斤的農民關顯峰獲得男子組冠軍,女子組冠軍由奧運冠軍丁美媛獲得。這次比賽是在於保森家鄉黑土地上舉行,真正的實現了于保森創立中國人擁有自己拉鉤比賽的夢想。于保森説:“出國參賽不是最終願望,最終願望就是通過我的努力中國能有自己的拉鉤比賽”。
| |
這次大賽吸引了全國6000多名愛好者到現場觀看,一時間,整個西豐縣的賓館、酒店都人滿為患,就連飲食業都“火”了一把,相關商家也大大賺了一筆。于保森的事跡通過電視臺和報紙的宣傳,傳遍了全國各地,也使得全國各地的拉鉤愛好者找到了知音。2003年11月8日,于保森全身心致力籌辦第二屆全國手指拉鉤大賽在瀋陽市白塔堡鎮小羊安村成功地舉辦,城裏、農村的人們聞訊早早趕到比賽現場,紛紛爭睹亞洲拉鉤第一人的風采。比賽吸引了眾多來自全國各地的拉鉤愛好者,有工人、有農民、有大學生、公務員、警察、保安、士兵、經理、廠長、技師、教師、報社電視記者等。參賽選手中有兒童、少年、二十齣頭的年輕人,也有年近60多歲的老者。還有一位特殊的殘疾人醫生──58歲來自吉林的陳慶和,因為他先天雙手殘疾,只有左手的中指是完整的。因為生活中全部靠這個中指,所以這個中指特別粗壯。他特地從吉林趕來,只是出於對拉鉤這項運動的熱愛,想與同樣喜愛這項運動的人較量一番,一試身手。中國手指角力大賽的成功舉行,讓于保森倍感自豪。他説,拉鉤簡單易學,適用各類人群,不需要昂貴的設備不需要寬大的場館並且達到的健身效果非常好,有較深的群眾基礎,理應推廣開來,為人民群眾的生活增添一絲樂趣。
有記者問于保森:“拉鉤上吊,今天的生活你老于要不要?”面對記者的提問,于保森説“從金錢上看,我的付出與回報確實是成反比。但另一方面,通過我的努力,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這項運動。眼下,在我的家鄉‘沒事兒拉幾鉤’已經成了人們茶余飯後的主要運動。讓手指角力拉鉤成為全國人民喜歡的一種健身方式正是我的目標,現在看來,我的理想正一步步實現!”是啊,隨著2005年世界上第一家拉鉤運動協會的成立,于保森迎來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他的理想實現了。
| |
整個節目的策劃聯絡拍攝過程中,我始終都被于保森那純樸的話語所感染著,他對拉鉤運動的熱愛超出了對其他任何事物的關愛,更是為了自己的事業蓬壘而行,執著的追逐著自己的夢想。古人曰:“見賢思齊”,我們每個人是否也應該深刻的思考一下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碌碌無為還是轟轟烈烈,人應該“日三省吾身”。為了自己的夢想而不斷努力,看到夢想升起的地方!
責編:肖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