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導:袁濤
動畫《等咱有錢了》
主持人: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鄉約》,我是肖東坡,我現在是在浙江省溫州市柳市鎮,今天的節目一開始呢,我要和這裡的朋友們討論一個誘人的話題:個、十、百、千、萬……,對,如果你要是有100億資産,你想幹點啥呢?
同期:(各個現場採訪用剪輯的動畫隔開)
掌聲接主持人:你好,鄭總!剛才這個問題其實是給你設計的,100億,啥感覺?
鄭元豹:
小片:面對100億,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反應!(小品、加笑聲)100億,哪怕就是從手裏過上一過,也會是一個人生的傳奇!而出生在溫州柳市鎮長虹村的鄭元豹,曾經溫州模式的代表人物,在我們眼中,如今就正在經歷著這樣的傳奇!
(字幕)
鄭元豹
47歲,中國人民電器集團董事長,曾被人譽為“電器王國的獵豹”。
1988年,接管樂清人民低壓電器廠。
1996年,組建浙江人民電器集團。
2001年,控股86家企業,。
2005年,人民集團實現産值100億元
主持人:那我想問你第二個問題,大家可能都感興趣: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事兒,能讓你從兜裏掏出錢來給他?
鄭元豹:
雁蕩山,坐落于浙江省溫州樂清境內,中國十大名山之一。因“山頂有湖,蘆葦叢生,秋雁宿之”故而山以鳥名。雁蕩在柳市鎮附近的那段綿延的山脈,很美,然而它卻隔斷了大山裏十八個村的村民們望眼欲穿的期盼,這裡只有一條山路能把村民們帶到山外。然而,有一天,這鑿穿隧道的聲音卻打破了山裏的寧靜,村民們就盼著,哪一天這隧道能夠鑿通,山依然很美,但路卻可由以前的兩三個小時,變成十幾分鐘。給山村帶來這些變化的這個人,就是從山下村子裏走出去的鄭元豹。
主持人:我知道了,這有錢人,這錢是想咋花就咋花,我現在的真正感興趣的是怎麼賺錢?我聽説一個虧損嚴重的企業。。。。。。
鄭總:我在江西的國有企業,是全國行業的第二名,這個企業每年虧損都是幾千萬,虧損很厲害。。。。。。
(小片)就是這個曾經全國排行第二的江西變壓器總廠,在1995-2000年,每年以遞增1000萬的速度虧損,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所有職工每月就靠國家發給的最低生活保障金來維持生活,那些曾經被鄉下人羨慕地稱為“城裏的大工人”的職工們們照樣天天進廠考勤,男的打撲克,女的打毛衣聊家常,就是為了能夠領取每個月那點兒生活費。廠裏的生意,幾乎是一單沒有。就在這個時候,浙江溫州的鄭元豹卻把眼光描向這裡,在經歷了艱難的談判和面對不能接受國企改革的職工靜坐示威以後,他還是把這個曾經輝煌一時的大型國企變成了他麾下的一員;在注入資金,派駐人員以後,他不僅沒讓這個企業繼續虧損,還破天荒的讓這個瀕臨關門的企業掙錢了,還掙得不少。
主持人:這人沒變,這産品也沒變,市場也沒變,什麼原因讓你一收購,就變得盈利了呢?
鄭總:我們體制一改以後,我們定位三個標準,第一個標準它的原來員工的工資200塊,提升到1000塊;中層幹部工資500塊一個月,中層幹部定5萬,高層幹部定15萬,低於15萬的不用,中層幹部低於5萬的不用。
主持人:那不賠了嗎?
鄭總:這個不會賠,每個人身上都有很多的活力,這種活力我們用人就是用他的活力。
(小片)是啊,這看上去就不划算的投入怎麼會不賠呢?説是用活力,難道使著勁地往裏扔錢就能開發活力?就能賺錢?
主持人:我聽上去好象挺簡單,就是三字,漲工資,是不是
鄭總:對
主持人:就能有這麼大的魔力?
鄭總:幹嗎加工資,,利益是個壓力,壓力就是一個空間問題,是一個動力問題,所以我們往往投出來的比以前更多
主持人:聽100億的時候我沒有出汗,這聽15萬就出汗了,(掌聲)這個是咱企業的領導,是不是?一年掙15萬?
朱總:我們年終還有拿獎金
主持人:以前一個月1000塊錢是你嗎
朱總:對
主持人:從1000塊錢到突然變成15萬塊錢,那一剎那什麼感覺
朱總:感覺整個的活力就發揮出來了
主持人:當時參加靜坐有你嗎?
女:有我
主持人:你和多少人參加靜坐
女:有接近2000人
主持人:2000人到什麼地方靜坐去了
女:在路邊設置障礙,把路堵住
主持人:一提設置障礙,看你挺高興的,我知道什麼原因了,就是一聽説以前工資200塊錢,現在漲到1000塊錢,心裏不願意,就專門把廠的路給堵上
女:不是,當時的觀念可能沒有改變,我們覺得雖然我們工資自己200塊,但是比較安穩的生活,當時想他們一來就砸破了我們的鐵飯碗,我們自己的生活方向,自己無法預測。
主持人:現在想起來呢
女:現在不一樣了,現在就是説這種擔心已經全部打消了,以前的生活方式現在改變了很多。
(小片)是呀,不一樣了,不一樣的不僅是企業名字,關鍵是職工們過的日子不一樣了,如今的江西變電設備廠的職工收入已經遠遠地超過了江西當地工薪階層的一般收入,員工笑了,鄭元豹笑了,可是市長又笑不出來了,因為鄭元豹的兼併和高薪讓當地的勞動力成本上升了,而鄭元豹當時給市長的解釋卻是職工們付出了勞動應該得到相應的報酬,我們浙江商人不會做虧本的生意,也不會做虧心的老闆。儘管在這次兼併中遭遇了很多磨難,但是鄭元豹並沒有停下他兼併控股的腳步,因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他是贏家。
主持人:鄭總,在這兒我想問問你,像這樣企業,如果你自己從頭到尾去建,要花多少錢,自己建這麼一個企業
鄭總:要花三個億
主持人:如果是兼併呢
鄭總:花得不多,大概二、三千萬,當年8個月,我們從這種發展的模式,當年出來幾千萬。
主持人:像這樣的企業你兼併了多少
鄭總:總共兼併了80多家
主持人:怪不得這麼有錢。
小片:柳市鎮,一個不折不扣的江南小鎮,卻有著“中國電器之都”的美譽。僅在這個鎮上林立的三千多家電器生産企業,就佔據國內電器行業的半壁江山。十幾年前,鄭元豹在這裡創建了樂清人民低壓電器廠,如今,擁有18000名職工的人民電器集團使鄭元豹成為“中國電器行業的獵豹”! 這條蜿蜒穿過柳市的河,伴隨著他在度過了艱辛的童年。在那個年代,12歲 “噙著淚花”離開了學校,13歲打漁,17歲打鐵,也是這頭獵豹永遠無法忘記的成長歷程。
主持人:會打魚嗎
鄭總:會打魚
主持人:在晚上打過魚嗎
鄭總:晚上也打過魚
主持人:晚上如果打魚的時候看不見會用手電嗎
鄭總:手電有的
主持人:如果在冬天的晚上,2元錢的電筒,掉到河裏面,天還下雪,比較大,兩個小孩不到15歲,把竹竿插到江裏面
主持人:這就是叫刻舟求劍
鄭總:對,把自己的衣服全脫掉
主持人:是你的手電筒嗎
鄭總:對
主持人:2塊錢,扔了就算了吧
鄭總:不行,過去2塊錢是不得了的問題,父母回家,你交不了差,你説手電筒掉了,2塊錢是一個大數目,過去的2塊是現在的2百萬一樣
主持人:真厲害,200萬扔水裏去了
鄭總:所以我們這麼冷的天氣脫裏衣服,零下五度,撈不上
主持人:天下下著雪花
鄭總:所以過去的環境和現在的環境不一樣
主持人:當時不怕冷嗎
鄭總:不怕,為了2塊錢,這是大數目,二是要回去給父母交差
主持人:最後撈到了沒有
鄭總:撈不到
主持人:當時下去的時候凍成什麼樣了
鄭總:講話都不會講了
主持人:那是多大時候的事了
鄭總:大概15歲了
主持人:15歲,還為了2元錢的話筒,不要命地扎到水裏,我再問你,用過這個鋤頭、撬、鐵纖這樣的東西嗎
鄭總:用過
主持人:自己會做嗎
鄭總:做過
主持人:好做嗎
鄭總:好做,我們過去學過打鐵,第一個老師跟他學打鐵學了三天的時間我們跟吳老師學習,跟吳老師學習了幾個月,天天早上很早趕過去,晚上很晚回來,吳老師對我們很好的
主持人:我們來採訪採訪吳老師。是吳師傅吧,是當年鐵匠舖的領導,專門領導鄭總的?他打鐵打得怎麼樣
吳老師:他很有力氣
主持人:那個錘子多少重
吳老師:一個錘子有24斤重
主持人:這是給你最大的感受,當時想沒想過有一聽他不打鐵了,去打造人民電器的品牌去?
吳老師:他當時的時候,不管什麼事,都很有毅力,這個孩子大起來能成事,吃得了大苦。
小片:13歲打魚,為了一天能多掙五毛錢,17歲又改行去打鐵。在艱苦的歲月中,年輕的鄭元豹還先後從師于孫中山的保鏢劉百川父子和溫州名師金得福,練就了一身好武藝,20歲開始教武術。1981年,河南登封少林寺的呂老師過來教拳,當時正是少林寺電影剛播過,這位老師要和溫州武師比試比試,很多人都害怕,都慫恿阿豹去。在師傅的授命下,年僅23歲的鄭元豹代表溫州的武師接受這位少林師傅的挑戰。
主持人: 1981年,在翁崖鎮的大鼓場上你曾經面臨過一場交戰,是不是
鄭總:對,
主持人:能不能給我講講當時的情形
鄭總:當時我們跟金老師學習,他是劉百川先生的學生,劉百川是保護孫中山先生的保鏢,是全國有名的,少林寺的老師過來以後,在教拳,他説所有的老師先要決鬥,每個老師要讓他心服口服,老師後來找到我
主持人:為什麼,大家都害怕他
鄭總:剛剛少林寺的電視、電影剛剛拍出來
主持人:一聽是少林來的,當時的場子上有今天這麼多人嗎
鄭總:更多,有今天兩倍多
主持人:就看著你倆在那兒比武
鄭總:對
主持人:當時你多大年紀
鄭總:有20歲
主持人:那個少林來的呂師傅多大
鄭總:他有30多歲,將近37、38
主持人:你周圍的那些武師都很害怕他,你就不怕他
鄭總:我們認為一個人,只有碰到高手,才能學習到自己的知識、問題
主持人:當時是抱著學習的態度,需要跟人家比武過招
鄭總:對,少林功夫我們沒看到 主持人:今天非要見識見識不可
鄭總:對
主持人:好幾千人看著你倆比武,你倆比武用了多長時間
鄭總:十分鐘還不到
主持人:跟我學學,他第一招用的是什麼招,還有印象吧
08:55:45
鄭總:印像是有的,第一招就是一個
鄭總:老虎掏心
主持人:是迎面打一拳,能跟我們學學嗎
鄭總:第一招就是要進攻我,我們就要拼命進攻他,後來十分鐘他就是第三招就倒地,他爬不起來了,我們把他扶起來了
主持人:被你打倒了
鄭總:我把他打倒了
主持人:咱們給鄭總鼓掌,這好幾千在這兒看著被人打倒了有什麼感覺
鄭總:我們也很自豪,少林的功夫給我們農村指導以後,自己很自豪,叫他不要生氣
主持人:聽見沒有,這20歲就打敗了武林高手,越聽著我這心裏越著急,今天當著現場的這麼多人,能不能讓我們開開眼界呀
鄭總: 這個還要見識
主持人:有沒有報名參加,現在開始報名,你看,這個塊大,本來穿著長袖,一上來就縷袖子了,試試,一個人對倆,他倆都不是少林出來的,相對來説打倒還比較容易
鄭總:現在應該説從武術上,有這麼多的觀眾,這個不能試
主持人:就是試一下,讓我們見識見識,找找感到,不一定非得把他們倆打倒。這個是外地來的,一看人家功夫不做,先迎接這個挑戰還是先迎接那個挑戰,要不你將內功把他擊倒
鄭總:不能試
主持人:你打一套拳也可以
鄭總:那麼我做一個動作給他看一看。他要正面進攻我們,我們就是一個動作,首先我們是一躲
主持人:這招好學也難學
小片:像這樣的打擂式的比武,年輕的鄭元豹還真經歷了不少,也正式憑著逢比就贏的好名譽,他教出了3000多個徒弟,靠著一邊打鐵一邊教武賺的錢,他開始尋找更好的賺錢路子。有一次,一個遠房親戚從甘肅帶回來的報廢的空氣開關讓鄭元豹産生了濃厚興趣,吸引他的不是開關本身,而是它的利潤。據老鄉説一個能賣到500多,還得批條子走後門。他一邊研究怎麼修理好這個空氣開關,一邊琢磨著怎麼製造這種每個能掙500多塊錢的玩意兒。終於,在研究摸索透這個空氣開關以後,他開始了自己小作坊式生産低壓電器的産業。然而,好景不長,溫州在一段時間內卻成為]了假冒偽劣的代名詞。1990年,國務院下發了國辦29號文件,開始了規模空前、聲勢浩大的打擊假冒偽劣低壓電器的行動。人心惶惶之下,鄭元豹也躲到了上海,在上海三個多月度日如年的日子裏,一個聲音讓鄭元豹看到希望
主持人:當時跑到上海,是因為打擊假冒偽劣嗎?你害怕嗎?害怕什麼?
鄭元豹:90年,中央打擊假冒偽劣,重打溫州,我們樂清是電器。所有搞電器的挺可怕,可怕在哪,不是假冒偽劣,怕的是對我們這種假冒偽劣今後的處理我們當時當地的搞低壓電器的人,甚至把設備沉到河裏面去了,大家都説沒有搞低壓電器,但是我們躲也躲不起來,只有人躲到上海
主持人:在上海住在哪?什麼原因讓你重新回來?
鄭元豹:
主持人:聽到這個消息多久回來的?如果晚回來兩天有區別嗎?
鄭元豹:
小片 一個讓人振奮的聲音讓坐臥不安的鄭元豹欣喜地趕回溫州,回家後第一件事情就是招聘人才。因為,鄭元豹知道,只要有了人才,才會有技術,只有擁有高新技術,才能創造財富。他1990年接手樂清人民電器廠,開始生産“人民”品牌的低壓電器,並且聯合四大股東開始走重組、兼併、聯合之路。1996年,組建中國人民電器集團,並且開始大規模地兼併大型國有企業的“鄭氏圈地運動”。截止2004年,他的人民電器集團年銷售額突破100億,旗下兼併或聯合的企業達到85家之多,並且在全國電器行業穩居前列。 而溫州這個曾經以假冒偽劣産品起家的地區,如今是現代化廠房、設備和經營理念,昨天的情景像是一場遙遠的夢了。斯時,“寧要社會注意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非國有經濟當然要拒于國門之外,正是鄭元豹他們的“個體、私人經濟”使得人均只有三分地的溫州農民在全國率先脫貧,為黨中央完成了“多种經濟成分並存”的宏大構思提供了成功範例。春江水暖鴨先知,鄭元豹用溫州商人特有的商業敏感與政策敏感,借著改革開放的大好機遇,開始了自己電器王國的大踏步跨越。而他本人,也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了很多變化。
主持人:鄭總啊,我聽説你以前很害怕見攝像機?有多怕?
鄭元豹:
主持人:我看你現在一點都不怕,是練的嗎?
鄭元豹:
主持人:為了讓大家見識見識鄭總的口才,我要給你出一道演講題,請聽題:溫州人有四騙:騙學歷、騙貸款、騙土地……,請在在一分鐘內説出你的看法,大家歡迎!
鄭元豹:
小片:真的很難想像,那個連一句普通話都不會講的溫州人,今天會在我們的攝像機前侃侃而談。今天的鄭元豹,會堅持每天第一個到崗,會365天天天穿制服扎領帶上班,還&&戒煙,學習普通話。逐步發展壯大的人民電器集團要與國際接軌迎接更高層次、更廣闊的市場,鄭元豹近乎殘酷地嚴格自律,使得一個龐大的團隊時刻能夠感染到來自它領軍人物身上散發的細節的魅力。
主持人:剛才的演講如果讓你用你用溫州話來説,是個什麼感覺?
鄭元豹:
主持人:普通話什麼時候學的,好學嗎?真的一年365天,天天打領帶?穿個毛衣、休閒服能咋的?
鄭元豹:
小片:為了提升自己辛辛苦苦塑造的“人民品牌”,鄭元豹不僅僅在裝束上去刻意地要求自己,還在生活習慣等一些細節上去改變自己,甚至連最愛不釋手的香煙都給徹底戒掉了,也正是因為他的這一改變,他的人民電器集團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無煙團隊”。
主持人:戒煙,不容易吧?多久了?真就一顆不抽?最難受的時候是什麼感覺?
鄭元豹:
主持人:這些看上去都是更工作無關的小事兒,對企業來説很重要嗎?
鄭元豹:
小片:鄭元豹的七個兄弟姐妹別在不同行業做著不同的生意,用鄭元豹的話説“這叫多元發展,齊頭並進,不至於全軍覆沒,我們這裡,都是這樣分的。”溫州人的眼中到處都是錢,溫州的老闆大多“能睡洋房也能睡地板”,掩藏在背後的是他們精明的市場意識和吃苦耐勞的品質。從曾經的“走南闖北艱苦創業”、“不叫下崗叫轉崗,不找市長找市場,不是失業創新業”,到今天“敢為人先,民本和諧”全新的溫州精神,溫州人,作為一個群體,已經超出了地域含義而上升為一個品牌、一種學問、一個概念、一種精神。
主持人:作為溫州人如何評價溫州人?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觀眾:
主持人:什麼東西讓你擁有這麼大是力量把煙戒了呢?天天打領帶嗎?普通話説的挺好是跟鄭總學的嗎?
觀眾:
主持人:有這麼一句話説,溫州人的頭髮都是空心的,你怎麼理解?
觀眾:
主持人:聽説鄭總脾氣不大好,經常有人挨他罵嗎?你怎麼評價他?
觀眾:
主持人:如果讓你用一句話總結你自己的成功經驗,你會説什麼?100億,你此時最大的心願是什麼?
鄭元豹:
主持人結束語:在某個歷史階段,這裡是中國大陸唯一敢搞“市場經濟”的地區。有人説哪有商機哪就有溫州人,他們掌鞋、賣紐扣,從外地人看不上懶得做的小買賣幹起,一元一元地掙回了發展的機會,才有了今天的兼併控股商海弄潮!溫州有個鄭元豹,他傳奇的人生故事中閃爍著時代的符號,這些符號的匯集,成為昨天、今天還有明天中國特色的發展篇章。好了觀眾朋友,今天就是這樣,這裡是鄉約,下週六晚9點52分再見。
責編:肖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