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戲下鄉 劇團開張
央視國際 (2005年02月23日 14:10)
雷劍朝,湖北省襄樊市豫劇院院長,國家一級演員。説實話他這個人沒有什麼特別引人矚目的事跡,可是正是雷劍朝所在的那個小小的地方劇團,卻堅持著十幾年“三下鄉”義務為老百姓服務。為了這我也得走上一遭去看看。
“以人民為母親,視大地為娘家"、“上山上到頂、下鄉下到底"。這是我還沒有出發之前雷院長髮過來的文稿中讓我印象最深的兩句話。仔細捉摸捉摸,還真是意味深長。樸素,實在,又讓人感動。難怪人家《焦點訪談》欄目還專程就此事做了正面的報道呢。在來説説這湖北襄樊,我也算是有緣了。去年所製作的節目《歌布袋傳奇》就曾經兩次來過這裡,再加上此次採訪雷劍朝,我就是第三次踏上這塊寶地了,所不同的是此次的採訪對象讓我感覺難度更大一些,看來此行能有番收穫了。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豫劇院和雷劍朝的情況。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襄樊豫劇院的前身是襄樊市實驗豫劇團,由於多方面的原因,一度滑入低谷。團內封箱息鼓,工作癱瘓,三年沒演一場戲,沒有一分錢收入。演職人員人心渙散,有的跳槽改行有的賭博摸牌,院內雜草叢生,雞犬不寧,成了文化系統有名的老大難單位,市裏幾次決定撤消這個團......
1993年經民主推薦,把一個唱丑角的雷劍朝,推上了領導崗位,從此,丑角當家,拉開了臺上台下這兩台戲的帷幕。雷劍朝,當了近10年的團長,酸甜、苦、辣全都有,他腦子靈,能吃苦,大夥抬舉,“把事業幹火,把家底幹厚,把職工幹富”這是雷劍朝自己給自己提出的責任。經過幾年艱苦改革和拼搏奮鬥,豫劇院起死回生,恢復了勃勃生機。先後創作生産10台大戲、4台小戲小品,在各項比賽中榮獲全國性獎勵5項,省級獎勵21項市級獎勵30多項,上山下鄉巡迴演出在全市城鄉形成廣泛影響,1996年至2001年連續六年被表彰為“湖北省上山下鄉巡迴演出先進單位”,1998年被湖北省人事廳、文化廳聯合授予“湖北省文化先進集體”榮譽稱號,1999年被湖北省委宣傳部命名為“湖北省送戲下鄉十佳示範劇團”,2001年又被湖北省文化廳表彰為“全省十佳劇團”。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文化報》等20多家新聞單位連續報道了他們的事跡。
十幾年來,劇院在逐步走出困境的同時,還堅持深入持久地開展送戲下鄉活動,響亮的提出了“以人民為母親,視大地為娘家"、“上山上到頂、下鄉下到底"的口號。在湖北省乃至全國産生了影響。每年秋天他們就對送戲下鄉活動作出安排部署,元旦、春節期間把送戲下鄉活動推向高潮,全年的演出任務中送戲下鄉不少於150場,而且重點是襄樊市的谷城、保康、南漳等鄂西北山區貪困地區和少人問津的偏遠角落。在送戲下鄉活動中,他們急農民之所需,送農民之所用,在講求實效上下功夫,主動配合黨委、政府的工作中心,抓住農村 "兩個文明"建設的熱點、難點,選準農村文化與經濟的結合點,創作排練農民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真正發揮了寓教娛樂的作用。與此同時,他們還與青島海爾集團等商業,企業單位通過 "文藝搭臺、經貿唱戲"的聯姻方式,聯合在農村基層舉辦了"送戲、送貨下鄉”活動,既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又引導農民消費行為,啟動農村市場,扎紮實實地幫助農民文化脫貪、經濟致富。
在下鄉演出過程中,廣大演職人員自覺到農民群眾中去感受生活,陶冶情操,為農民群眾展示自己的藝術才華。他們在送戲下鄉中表現出了極高的熱情和奉獻精神,把困難留給自已,把方便讓給農民,自己裝車卸車,裝臺卸臺;餓了,蹲在台下吃麵包;睏了,坐在車上打個噸。有的同志累病了撥下吊針就上臺演出。演出最多時觀眾達到兩萬人,最少時觀眾只有2人,有些演員為滿足農民的要求,爬上1500多米的大高山,為單家獨戶的農民演出。很多群眾被他們這種 "老八路”作風感動得流下了熱淚,高興地把送戲下鄉活動稱為“百年不遇的文化盛會” 和"送到門口的文化快餐”。1998年8月長江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時,他們用最快的速度編排了一台反映軍民抗洪題材的節目,組織演出隊奔馳1000多裏趕赴荊州監利縣尺八鎮長江大堤,慰問堅守抗洪前線的軍民,受到沿線官兵和群眾的熱烈歡迎,《光明日報》、《中國文化報》在頭版顯著位置進行了報道。2002年新春伊始,他們又推出“行千里、到百村、進萬戶”的送戲下鄉演出活動,山區農民激動地説:他們是“三個代表的宣傳隊、百姓的貼心人”。
其實來到襄樊豫劇院讓我感受最深的是這裡小演員的敬業精神和下鄉演出時觀眾熱切的反應。我是在數九寒天的季節裏來到了演員們中間的,以前只是聽説過“三下鄉”的艱苦,卻從來沒有親身的體驗過。來到了襄樊市豫劇院我才真正體驗到了那種非比尋常的艱辛。也許是南方天的濕冷讓我難以適應,總之我感覺在襄樊採訪的那些天裏,是2004這個冬天最難忘的日子。我不知道劇院的小演員們又是怎樣的一種心境,簡單單薄的演出服應合的卻是一張張開滿明媚的笑臉,這究竟是一種歷練還是一種幸福,臺上的演員和台下百姓,同樣的笑容,同樣的熱情,同樣的幸福,匯成了一種聲音。。。。。。
當地的熱切配合是我前期採訪始料未及的,我們節目現場實拍的那一天,可以這麼説吧,使我們《鄉約》自開播以來現場觀眾最多的一次,我粗略的估算了一下大概能有兩萬人。這麼大的場面也讓我接受了有史以來最嚴峻的考驗,以為沒有切換只能來回上下協調機位和演員,倒是主持人肖東坡應付自如,把場面控制的跌宕起伏,臺上台下高潮迭起。在歡聲笑語中順利地完成了節目的拍攝。
一名優秀的演員,一位出色的院長,帶出了一支好隊伍,唱活了臺上台下的一台好戲,走出了一條好路子,這就是雷劍朝和他的豫劇院,風裏,雨裏,炕頭,山頂到處留下了他們腳印,老百姓歡迎他們,老百姓也感激他們。他們的一路歡歌笑語帶去了我們黨對老百姓的關切和問候,我們也希望像雷劍朝和他的豫劇院一樣的人越來越多,我們的老百姓生活也越來越好。
責編:肖闊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