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布袋---姚啟華
央視國際 2004年10月15日 13:57
編導:王程
他甩的鞭哨能嚇走虎豹
現場
他會唱的歌曲曾用12個夜晚也沒有唱完
對答
歲月更替,60餘年人生展轉
山水之間,2000首民歌悠揚流傳
目不識丁,他的故事因為歌聲而不同
頓挫曲折,一個民間歌手耐人回味的旋律人生
現場
武當山下的呂家河
文化部授予的“中國漢民歌第一村”
歌布袋——姚啟華,鄉約拜訪。
(黑場)因為要聽歌聲,我們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車,經過了漫長蜿蜒的盤山路,來到這個散落山間的百十戶人家的古樸村落。呂家河,湖北省武當山下的普通村莊,因為民歌而出名;姚啟華,眾多民歌手中的歌布袋,他的歌聲,跟大山裏頭婚喪嫁娶,衣食住行的生活密不可分。他的故事,變遷著山裏山外的世界,好似一本歌譜,悠揚著一個平凡又動聽的人生。
主持人;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鄉約,我是肖東坡。説起武當山,很多人就會聯想起太級拳/武當劍還有充滿狹義精神的武當道士;呂家河村,就坐落于武當山腳下,不過這裡沒有拳也沒有劍,有歌,有民歌,還有一個能裝2000多首民歌的歌布袋呢,農家老漢姚啟華,來,有請。
主持人:老姚啊,您老今年高壽啊?從小到大就生活在這個村子裏吧,現在還能幹些農活嗎?
姚啟華:
主持人:沒來的時候就聽説你有兩件寶貝。
姚啟華:
主持人:歌布袋?是不是就是那個能盛近2000首民歌的那個布袋?在哪呢讓我先瞧瞧。
姚啟華:
主持人:能裝這麼多首歌,我想問你的歌都是些什麼內容? 吃飯 十月懷胎 打瞌睡 雞鴨鵝狗 紅白喜事……。
姚啟華:
主;好好好,果然是名副其實的歌布袋。這些歌是你自己創造的嗎?認識譜嗎?我就納悶這麼多的歌你是怎麼記住的?
姚啟華:
主持人:要是剛才我不讓你停下來你能連續唱多久阿
姚啟華:12夜,此處可詳細詢問為什麼唱了十二夜
主持人:如果咱倆第一次見面,讓你給我唱歌,你會給我唱什麼歌?
姚啟華:
小片;呂家河,武當山腳下一個僻靜而秀美的山村。它坐落于素有“中國水都”之稱的湖北省丹江口市,這裡也是我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源頭。相傳當年明成祖朱元璋當年大修五當山,在全國徵集了30萬民工,在五當山住了13年,幹活的時候傳唱民歌便成了大家的一種習慣。這些從全國帶來的民歌匯集並流傳下來。500多年來,呂家河幾乎家家都有民歌手,一直延續到現在。如今村裏不到200戶人,民歌手有85人,4人能唱千首以上,124人能唱百首。在這個中國漢民歌第一村裏,你會發現,好聽又俏皮的曲調中,承載的是這方水土中的村民朝朝暮暮的生活,幾百年間,傳遞著真實又相似的喜怒哀樂。
主持人:老姚,讓我們看看你的第二件寶貝吧
姚啟華:
主持人:就是根放牛的鞭子嗎,你怎麼會叫它寶貝?
姚啟華:
主持人:年歲?用途?表演?跟歌的關係?牧童戰歌……。
姚啟華:
小片:幼年的姚啟華生活窮苦,家裏兄弟姊妹多,母親只能靠討飯來維持生計,姚啟華很小就去給別人放牛,放牛閒暇學唱民歌,姚啟華的簡單生活裏便有了一份樂趣,或許是因為天資聰慧,沒上過一天學不識字也不識譜的姚啟華,卻能把那些飄進耳朵的民歌牢牢記在心間,日積月累成遠近聞名的民歌高手。
主持人:小時候窮,還記得跟母親要飯吃的日子嗎?
姚啟華:
主持人:“主持人拿過牧鞭”——我聽説在你還是放牛娃的時候,人家跟你對歌,唱不過你,還要和你打架?
姚啟華:
主持人:還記得當年的情形嗎?
採訪姚啟華幼時放牛同伴:
主持人:你從小沒上過學,又不識字,那這些歌你是怎麼學會的?
姚啟華:
主持人:沒有譜子,時間長了會不會忘記呀?
姚啟華:
主持人:還記得學會的第一首歌是什麼嗎?
姚啟華:
主持人:那時侯你多大,還記得是怎麼唱嗎?
姚啟華:
小片:悠揚動聽的山歌,讓幼年的姚啟華找回了一份本該屬於他的快樂,每天他都會與山歌結伴而行,那些山間回蕩的民歌也讓這個放牛娃度過艱難歲月,也給他的生活帶來很多意想不到饋贈。
精彩對白;宣傳片/廣告
主持人:談話進行到現在,我得請個人上來,您是老姚的老伴吧?
姚妻:
主持人:我聽説老姚在家都稱呼你“書記”?你是黨員嗎?書記在家都是怎麼管理的?老姚聽話嗎?
姚妻:
主持人:聽説當年老姚是用歌聲把你引上門的?
姚妻:
主持人:想一輩子聽到這悠揚的歌聲?就這麼簡單?是你主動的還是老姚主動的?
姚妻;
主持人:歌是很好聽,你光喜歡他的歌,了解他這個人嗎?
姚妻:
主持人:唱歌不能頂飯吃,當時你不知道老姚家裏窮嗎?家裏人反對嗎?
姚妻:
主持人:婚後的日子他經常給你唱歌嗎?整天聽煩不煩啊?
姚妻:
主持人:第一次見面老姚唱了什麼歌?
姚妻:
主持人:老姚,給大家唱上兩句吧。
姚啟華:
小片:那些值得人聽上一輩子的民歌好似一種牽係,伴隨著老姚夫妻走過了年年歲歲風風雨雨,也許是一種偶然吧,多年後,山歌引來愛情的動人經歷也發生在兒子身上。姚啟華的二兒子姚忠的一串民歌,引得一位姑娘跟了12里地,而最終跟進了姚家家門。
片花
主持人:是姚啟華的二兒媳吧?今天怎麼沒見你的愛人?給我講講你們是怎麼認識的。
姚兒媳:
主持人:是不是也是被他的歌聲打動了?聽説為了聽歌一直跟了12里地?
姚兒媳:
主持人:他們老姚家的歌聲可真有魅力,而你呢自己唱歌唱回來個老婆也就罷了,你還把這個本事傳給了兒子,是吧。是你有意教的嗎?
姚啟華:
小片: (記錄一段姚啟華生活的場景)
主持人:兒子引來媳婦的歌,跟你當年引來老伴的歌是一個歌嗎?
姚啟華:
主持人:你的歌都不是自己創作的,都是跟人家學來的,是不是不同的年代也會學來不同的歌呀?
姚啟華:
主持人:有沒有這種感覺,越往後學來的民歌越少?
姚啟華:
主持人:這麼多年來咱們社會發生了很多變化,你感覺新學的民歌內容上有什麼變化嗎?
姚啟華:
主持人:曾經想過自己創造新歌嗎?
姚啟華:
主持人:最近學來的新的民歌是什麼?
姚啟華:
小片:這首傳唱在村民中間的山歌,誰也不知道他的作者是誰,但是卻大都能張口就來,鮮明的時代特色成也讓老姚這個歌布袋朗朗上口。
主持人:你會唱流行歌曲嗎?學過流行歌曲嗎?選擇歌曲的標準是什麼?你覺得流行歌曲不好聽嗎?
姚啟華:
主持人:我知道你會唱一首流行歌曲,學唱……,叫什麼歌?能給我唱唱嗎?
姚啟華:
主持人:電視劇水滸的主題歌你會唱嗎?哎,我聽這兩首歌的曲調好象很象啊?是你跟電視上學的吧?
姚啟華:
主持人:是劉歡跟你學的?
姚啟華:
主持人:聽説鎮上專門為了這事還要有所動作?想炒作?這歌也不是老姚創作的,你們怎麼打?
鎮長書記:
主持人:後來怎麼不打了呢?
鎮長書記:
主持人:劉歡的好漢歌你會唱嗎?
姚啟華:
小片:法律講求證據,也許判斷旋律的歸屬在姚啟華看來實在是一件與己無關的事情吧,而自己愛聽的愛唱的旋律能夠被廣為流傳才是最為重要的。多少年了,姚啟華唱歌的過程便是目的本身,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今天的歌布袋走南闖北,除了裝歌,也裝來了自己跟以往不同的生活。
主持人:這歌越學越多,歌布袋的名氣也是越來越大,經常有機會到大山外邊去演出吧?
姚啟華:
主持人:出名之後生活有什麼變化嗎?
姚啟華:
主持人:如今一年能掙多少錢?覺得自己窮嗎?現在的生活來源是什麼?農家樂?
姚啟華:
主持人:知不知道人家大歌星唱一首歌能掙好幾十萬那?眼饞不?你唱一首歌最貴給了多少錢?
姚啟華:
主持人:有沒有考慮出張唱片,讓外面的人都能聽到你的歌。
姚啟華:
主持人:曾經有人採訪你時,你卻説自己不會唱歌,這是為什麼啊?
姚啟華:
小片;根據目前在呂家河村已整理出的79種曲調來看,姚啟華幾乎全部會唱,它的曲調囊括了蘇浙吳調,陜甘秦腔,黑吉遼曲,既有蘇北小調的纏綿,又有東北民歌的豪放,也有江南曲調的圓潤,和戲曲的腔調委婉,中國漢民歌第一村裏的歌布袋的稱號可謂名不虛傳。而對於那些喜愛民歌的人們來説,面對音像店中絕不佔主流的民歌,那一袋子天南海北橫跨古今的旋律,你會覺得那實在是不可多得的歲月積累。
主持人:聽説我們正準備把呂家河村的民歌申報世界遺産?在您看來這些遺産的價值是什麼?未來會怎樣?走向市場的道路中你們有什麼打算嗎?
領導:
主持人:聽説你的布袋裏也裝著不少民歌,跟我説説現在一般都在什麼時候唱呢?唱歌時候的感覺能給我形容形容嗎?
村民:
主持人:老姚啊,我在這裡難為難為你。咱們在座的有很多咱們呂家河村民歌高手,你敢不敢和大夥比一下啊?
現場:(你一句我一句,配著音樂,情緒渲染到高潮)
主持人:你的歌布袋能傳給下一代嗎?
姚啟華:
主持人:你希望他長大了以後走出大山嗎?
姚啟華:
主持人:你歌布袋裏的那些寶貝,在喧囂的都市你感覺能保存多久呢?
姚啟華:
主持人:你是老姚的孫子吧,會唱多少民歌呀?願意學民歌還是願意學流行歌曲呢?給我們唱一首好不好?
孫子:
主持人:老姚的歌布袋裏裝的都是寶貝,無論它是否能夠換錢!我不知道其中的很多旋律能傳唱多久傳唱多遠?但至少,在今天我們仍能有幸去聆聽這樣的歌聲,你來現場聽聽,真的是耳富啊。呂家河村有很多小布袋,嚮往美好生活的人會真心希望那裏頭多裝點民歌,因為那是我們屬於我們這個時代/屬於我們這個民族的寶貴財富。好,感謝收看本期節目,歡迎收看農業節目的其他欄目,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