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後增收看大荔採訪札記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05日 13:34)
編導:段麗傑
序
2003年8月,陜西省渭南地區發生了一場百年不遇的特大災情,先是雹災,接著又是渭水的五次洪峰從這裡經過,每一次都接近或高過歷史最高紀錄,而接下來的連陰雨使得山體滑坡,秋田淹沒。三次大的災害,毀滅程度到了難以覆加的地步,共造成43億元的直接經濟損失。渭南市194個鄉鎮3200多個村受災,受災面積達646.7萬畝,成災面積433.7萬畝,絕收202.4萬畝.受災人口309.5萬人,成災人口226.9萬人;因災倒塌房屋37.7萬間形成危房57.7萬間.災害造成25.5萬人無家可歸。
2004年4月,在大災剛剛過去8個月的時間裏,陜西省渭南市的大荔縣就召開了一場以“災後重建,農民增收,加快發展”為宗旨,“綠色、科技、合作”為主題的“2004。中國。大荔綠色瓜果菜博覽會”。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受到如此大的災害的大荔縣是如何組織這樣一個博覽會的,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這裡的人們都能拿出什麼來展覽呢?這可能是許多人要問的問題,也是我們此次節目中所要告訴觀眾的。
一
這是一次特殊的採訪。在去大荔之前,我並不知道這期節目要採訪的是誰,採訪的內容是什麼。製片人也沒有過多地告訴我什麼,只是對我説,給你一個電話號碼,和這個人聯絡一下,問問什麼時候去。我問,是什麼內容。告訴我説,可能是扶貧的。
既然是扶貧的,想來那裏一定很偏遠,通信一定不方便。我於是在電腦裏打下“扶貧”二字,自認為有用的全部存到了U盤裏,免得到時候一無所知。問了對方如何坐車。回答説,在咸陽機場下飛機,還要3、4個小時。還要3、4個小時,那是不是要出了陜西省了,我仍不知道我到底要去什麼地方。
第二天到了咸陽機場,沒有人來接,打電訊話過去,説是車在廣場等我,急忙出了候機大廳,果然遠遠地看見一個人在往這張望,應該沒錯了,我直奔過去,對上“暗號”,上車、出發。
我實在忍不住了,我們這要去哪?大理。大理?我這不是在陜西嗎,哪來的大理,我又問,是哪個字?草字頭加三個力字。我在手上劃了一下,那不是荔枝的荔嗎?對呀,我們都念“理”。原來是這樣。
司機是個爽快的人,從他的談話中,我感覺到了一種幹練,我問,你是不是當過兵?他笑了,是呀。對當兵的我倒有天然的信任感,也放鬆了自己,和他聊了起來。他也邊開車邊和我聊天,我們的車仍開得飛快,我看了一下,時速已經是120邁了,我繫上了保險帶,他看了我一眼,沒説什麼。
我是第一次來陜西,我們的車途經了兵馬俑,驪山,華清池,當然,看是看不見的,都是司機説的。但是我的心不在這上面。因為到現在我還仍不知道,我此次到底採訪誰。只好把話題往扶貧上靠。我問,你們這裡失學的孩子多嗎?不算多,還都能上學。不過去年這裡發過一次大水,有的人家受災挺重的,好多幫扶的給他們孩子上學的問題解決了。
到現在我還是沒有聊出什麼我想要知道的,實在忍不住了,我問,你知道誰上我們的節目嗎?不知道。
不知道,不知道,目的地要到了,我還不知道採訪誰。
二
到了賓館,馬上把我讓進了房間,與我電話聯絡的劉局長和我握了一下手,一轉身的功夫,又不見了。我在房間裏團團轉,卻誰也不見,忍不住打過電話,劉局長匆匆地説了一句,我這就過去,電話説挂了。
一會劉局長匆匆來了,看他忙的樣子,我單刀直入吧,劉局長,我到底採訪誰?還沒定呢,你在這等著,我去問問,定下來告訴你。
他也沒定?那麼到底讓我來幹什麼?我已經是雲裏霧裏了。和我同住的有鄉村大世界的蘭晶。雖然同在農影,卻沒見過。蘭晶是個又漂亮又懂事的女孩子,她告我,他們來是這裡要召開博覽會。開博覽會?這與我此行的目的有關係嗎?
這期間,劉局長又來了一次,我仍追問同一個問題,他説,還沒定下來,你準備一下吧,這裡去年發生過一場水災。
扶貧變成了抗災,我得重新調整思路。
吃過晚飯,劉局長終於告訴我,採訪嘉賓是渭南市的曹市長,明天派他們單位的一個女孩子和我一起去。
在這裡,我要交待幾句了。劉局長,是大荔縣廣電局的局長,此次在大荔縣要召開反季節瓜果菜博覽會,所有的接待工作落在了廣電局的頭上。我去的時候已是4月20日了,而博覽會是在4月26日召開。各路人員的接待工作以入及鄉村大世界的節目安排都已是迫在眉睫的事了,所以劉局長忙得團團轉,見上一面很不容易了。
好在總算知道了採訪誰,採訪內容應圍繞著市長帶領全市人們抗洪救災吧?沒有人來和我談,我只和這樣想了。
三
確定了採訪對象,事情就好辦了。
在去渭南市的路上,我和同我一起去的石潔聊了起來。去年這裡發洪水了?是呀,洪水可大了,這裡的水全都滿了。她隨手往路邊一指。隨著她指去的方向, 我看到的是大片大片地膜覆蓋的地面,只有在地頭,還有一點點淤泥,但是已經感覺不出洪水的來過。
曹市長,你們熟悉嗎?我把話題往我的節目上靠。不熟悉,不過,去年發大水的時候,她到現場,乘坐的小船翻了,她也掉到了水裏,和她在一條船上的一個記者被大水沖走了,死了。
是嗎?看來,去年那場洪水,留在這裡人們記憶中的故事還有許多,那麼我就從這場洪水談起吧。
見到了曹市長,是一位50歲左右的女市長。一坐下來,她就先説話了,是臨時給我安排了這麼一個任務,我還不知道你們節目是什麼樣的內容,要從哪個方面來做,不過,我要事先聲明,做這期節目,不要談我自己,另外我不想再談去年的那場洪水了,因為今年一月份,西部頻道的西部市長訪談已經做過一次了,我不想再重復了。
她的一席話,把我本來知道的一點點內容全部否定了,那麼還做什麼呢?《鄉約》本身就是一個人物訪談,不談人物,談什麼?談事吧,事情不就是去年的那場洪災嗎?也不談。
到現在為止,仍定不下採訪內容,這在所做的節目當中,可是第一次。
我簡單地介紹了我們欄目的定位,曹市長很為難,也感到臨時接手的這個任務很為難。做什麼呢?不是馬上要開反季節瓜果菜博覽會嗎,就做這個博覽會吧。
和製片人一商量,他也同意,那就從博覽會做起吧,既然他們能開這樣一個博覽會,又敢打出“東有壽光,西有大荔”牌子,那麼他們一定有許多新奇特的産品,那就從他們的産品做起吧,要找出足夠能説明他們産品的話題。
從扶貧到救災,從救災到博覽會,繞了一大圈,回到博覽會。
四
大災之後,拿什麼開這樣一個博覽會?我決定從農戶開始採訪。
劉局長安排了一輛車,派了專門的人陪我下去。走在大荔的路上,到處看到大棚,有一面是墻一面是塑料薄膜的冬暖式大棚,還有全部是塑料的地熱式大棚,還有長度達到20到30米長的隧道大棚。正是這些大棚,在大災之後,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隨便走進一個大棚,都可以看到那裏已經是瓜果滿樹了。杏、桃都已到了成熟期,西瓜、禮品瓜、洋香瓜、哈密瓜也開始上市了,各種蔬菜從2003年12月份開始,就已經上市了。而且大災給這裡的農戶所帶來的損失,在當年,通過反季的蔬菜説已經彌補過來,有的農戶當年已經盈利。
一場如此大的災害,在這麼短的時間,就能挽回損失,我讓一個種黃瓜的大戶給我算了一筆賬:
這場災害帶來的損失是多少?
四五千元
一個大棚的收入是多少?
七八千元
一共有幾個大棚?
共有三個大棚
每天的收入是多少?
每天少則幾百元,好的時候可以上千元
從什麼時候開始賣黃瓜?
去年的十二月份
如此算下來,果然不但是挽回了損失,而且收入還挺可觀,旁邊的人告訴我,他家一共就三口人,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農民這樣忙,就意味著有好的收入。
我所走過的所有農戶,沒有人和我太多地談論那場洪水,他們談得更多的是他們的大棚,他們大棚裏就要上市的水果,還有馬上就要召開的博覽會,他們希望在這次博覽會上,能把他們的農産品推得更遠些。他們都特別樂意接受我的採訪,而且樂意談他們的水果,説起他們的水果的好處,更是頭頭是道,賬也算得清清楚楚。他們懂得了如何推銷自己的産品。
在這些瓜農果農面前,我看不到大災的影子。
是什麼,為這裡的經濟築起了這樣牢固的防護墻。
在採訪的過程中,我發現這裡有幾個與別處不同的機關設置,一個就是設施局。什麼是設施局呢?
第二天早晨,設施局的局長應邀來的我住的賓館。他是一個很會總結的局長,把許多事情都總結成順口溜講給我聽。
所謂設施局,就是通過大棚來種植反季節蔬菜。現在大荔縣大棚有三種,一種是採暖式大棚,一種是冬暖式大棚,一種是隧道大棚。這幾種大棚在當地已經搞了好多年了,也為這裡的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而大棚這種種植模式在當地非常普遍,幾乎每家每戶都有大棚,每一個大棚每年的收入在7000---10000元左右,而且乘冬天過後,地裏還可以再種植其它的作物,由此看來,對於農戶來説,收入還是相當可觀的。
在十年前,這裡的瓜果菜有一個統一的稱呼,叫1008,1就是黃花菜,一個0是西瓜,一個0是紅棗,8就是花生。從這個稱呼上,我們可以看出當時這裡的瓜果菜品種的單一,但是十年過去了,通過設施局的大棚設施的推廣,這裡的農民開始種植反季節的瓜果菜,當有好的收成的時候,人們的積極性就會越來越高。對於這裡的縣委縣政府來説,他們的工作,不再局限在動員農民種什麼和養什麼了,而是幫助這裡的農民把産品推銷出去,於是就有了反季節瓜果菜博覽會,這個博覽會到今年已經是第三次招開了,去年因為非典沒有招開,今年他們不但要把洪水帶來的損失挽回來,也要把去年非典帶來的損失挽回來。看到這裡農民躊躇滿志的樣子,真是為這裡的人們感到高興。大災過後,沒有看到愁苦的臉,而是一張張充滿希望的笑臉。
採訪完設施局局長,我知道應從哪幾個方面來充實我的文稿了。從早到晚,我把自己關在賓館裏,開始寫我的文稿了。寫完了之後,和製片人通了幾次電話,把稿子傳了回去,得到允許,我回去了,單等安排時間來拍了。
五
把初稿傳給了渭南市的市長,她回過話來,説那幾天她可能有事,不能當這期的嘉賓了。嘉賓又得換,文稿又得改。現在我只能把這件事理解成好事多磨了。
但是節目還是按期要拍的,和對方聯絡好拍片的日子,問一句有沒有確定嘉賓人選,回答説縣裏要連夜開個會,來確定一定。
馬上開拍了,嘉賓還沒有確定,這在我們所做的節目中,尚屬第一次。
中午到的大荔,稍做休息,下午去看場地。因為早晨的飯吃得很晚,中午就沒有吃飯。給王程打電話,王程不在房間了,後來知道,他和焦峰出去吃飯了。王凡在賓館裏生病了。平時身體一直很好的王凡同志先倒下了。據他自己説,在火車上就已經不舒服了,他沒在意,把罪過歸結到我沒有給他備好充足的伙食,餓的。真到了目地地,他倒下了,才知道,是錯怪我了,他發燒了。
只好和主持人一起去看場地了。這期節目,我們選了一個在歷史上很有名氣的豐圖義倉作為談話現場。豐圖義倉始建於清光緒八年,距今已有的歷史,當時關中地區大旱,餓死多人,朝邑尤為嚴重。朝邑人,提出以節約、食、互救和協作共濟以渡荒年的主張,以一鄉濟一鄉之眾,以數歲救一歲之荒倡議修建義倉,以備萬一。慈禧太后朱批“天下第一倉”並賜“龍虎二字。”
這個地方在當地還是很有名的,從一開始這裡的所的人都給我推薦這個地方,從外表看,這裡已經沒有了當年的繁華。推開那扇厚重的門,我用心來感受一下,當年的人們是怎樣把糧食運到這裡。我想像著,一百多年前,這裡人們在這裡忙碌的身影。而眼前的糧倉,除了一堆堆玉米袋子這外,這裡看起來有些破舊了。開始的時候,我都有些失望了,但是陪同的人員堅持讓我上去看看。到了上面,才覺得眼前豁然開朗。上面是寬敞的城墻。
主持人來了,看了這樣的場地,開始並不是很滿意。但是當對方表示,可以用搖臂。肖老師這才定了下一來。
回到賓館,開始吃飯,又找不到了王凡,原來他自己去打吊瓶去了。多堅強的孩子呀。到現在為止我還沒有來得及去看他一眼呢。
第二天去拍小片,王程一路,焦峰一路。王凡仍然負責生病。
六
一天的時間下來,小片拍完了,一件最重要的事還沒有定下來呢,那就是嘉賓,還有沒修改的文稿。
晚上,總算告訴我們嘉賓的人選,是縣裏的房龍山書記。
縣裏對這件事情是非常重重視的,為了這件事,他們昨天就已經開了一天的會了,並且從他們的角度談了許多問題,但是和我們的肖老師一談,肖老師説不行,你們談的這些事,都沒有什麼代表性。你們要把你們的特點談出來。
這樣一説,他們又都沒話了,昨天都談得很好嗎,今天反倒説不上來了。還是肖老師有辦法,不斷地啟發他們。他們的話匣子也打開了,你一句我一句,每一件事都找來相應的人加以佐證。不在場的,他們馬上打電話去找。已經是深夜了,那些人接到電話都馬上趕來了。可見他們對這期節目是相當重視的。從上到下,這裡的人們都一樣懂得了宣傳的重要性。
從他們談話中,肖老師為他們總結了幾條大荔自己的特點,那就是在機構的設置上這裡有與眾不同的地方。
這裡除了農業局之外,還有四大局,果業局、設施局、紅棗局、畜牧局。
為什麼要設這樣四大局呢,這是大荔根據當地的情況,為了發展特色農業而設的。每一個局都分擔著不同的責任,如果讓他們都説起,那一期節目的時間可是不夠的。肖老師又幫他們找最有特點的地方讓他們來説。就説紅棗局就讓他們説一説在水果生産上,他們採取的標準化。如紅棗的采收上,時間是要嚴格控制的,在早晨7:30----10:00。而設施局呢,就讓他來談談反季節瓜果菜在爭取到時間的同時,所爭取到的最大的效益。畜牧
局讓他來談一談牲畜的糞是如何處理的。因為這裡推廣的是綠色農業,所以這裡牲畜的糞有很大的市場,而每年光糞説就能銷售上億元。果業局的局長,就讓他直接去賣水果了。
通過了這一晚上的溝通,稿子終於有了點譜了。
第二天的晚上,所有的人又都坐在一起,把新的稿子重新順了一遍,現在大家都可以睡個安穩覺了。實拍時間定在了第二天中午一點。王凡的身體也好多了。
七
本來最放心的是這裡的天氣了,可是十點多鐘,等我們一到現場,發現這裡颳風了,太陽還很毒。坐下來等吧,十一點,十二點,風仍不見小,搖臂也還沒有到,本不想太早地把主持人接來,可是肖老師早在賓館裏等得不耐煩了,一個勁地發消息催,去接他。
搖臂總算到了,主持人也到了,嘉賓也到了,觀眾也都坐好了。
節目就這樣開始了。
節目拍下來倒是很順利,一點多鐘開機,三點多鐘就拍完了。拍完了片子,我們一會都不敢停。因為要趕晚上的飛機,所以,連飯都沒有時間吃,他們直接用車把我們送下山來。劉局長則開著另一輛車,先行一步,去給我們準備盒飯。
車開到了縣城,劉局長的飯也送到了,可是在我們這幾個餓急了的人眼裏,這些飯遠遠不夠,看見路邊的小車上推著賣涼菜的,急忙喊車停下來。在我去買涼菜的時候,我們的主持人已經等不及了,進了一個小飯館,去買餅去了。
來不及多説,我們只顧吃飯了,這期間,滕打來電話,沒有力氣和她説話,告訴她,在吃飯,不要打擾我們。從糧倉走下來,我們感到了糧食的重要。
吃飽了,滕再打來電話,才覺得親切了許多,和她聊了一會我們的狼狽樣,她在那邊根本想像不到,我們這群人的樣子。
幾個攝像吃過飯之後,支持不下去了,睡著了,我借機給他們拍下照片,日後讓他們看看他們的睡相。
八
節目的後期編輯還算順利。一週後,房書記和劉局長來看了看剛剛編好的片子,還算滿意。通過編這樣的一期節目,我覺得讓我又學到了很多。
這期節目,不論從選題到選嘉賓,都與往日的節目不同。從題材是來説,這不是一個讓人一看就感興趣的片子,內容不多,精彩的地方就更不多了,這樣,做為一個編導,就要善於發現新聞點,找出與眾不同的地方,這時候,可能當事人都不一定知道,不一定能總結出來,許多事情他們做了,在他們的生活當中是很平常的事,而從新聞的角度卻是有可挖掘的地方。比如説大荔縣在設施的設置上,這幾個局在他們那裏已經存在了很多年了,是他們為了發展特色農業而專門設置的。他們沒有覺得這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事,但是在談話過程中,肖老師卻抓住了這一點。抓住了這一點,他們意識到他們的不同,很興奮,就談了很多這幾個局這些年所做的事情。而這樣説下去,一個是節目沒有那麼多的時間,二個是沒有人會對這麼多的瑣事而感興趣,那多節目就會失掉很多觀眾。如何在這些平凡的事中提取有意思的話題,肖老師又教了我一招。他讓紅棗局的談標準化的問題,他讓畜牧局的談大糞的問題,他讓設施局的談如何多掙錢的問題,他讓果業局的當場賣水果。這幾個話題,都會讓人感興趣,也比較有趣,所以在現場的時候,談起來沒有沉悶的感覺。
在做節目的時候,我們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不是每一個話題都能引起觀眾的興趣,這個時候,做為一個編導,就要下功夫去找一些有趣的話題。這樣的節目,如果做挖掘得好,也會精彩的。
責編:肖闊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