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過往節目 文字再現II

旋律人生

央視國際 2004年04月21日 15:36

  【小片】清晨。山梁剪影。歌曲漸進。

  《唱得幸福落滿坡》(前半部分)

  南山嶺上南山坡,南山坡上唱山歌;

  唱得紅花朵朵開,唱得果樹長滿坡;

  田坡林坡果樹坡,綠草青青牛滿坡;

  南山坡上放聲唱,唱得幸福落滿坡。

  提要:這是一首誕生於上個世紀60年代的老歌。在幾個時代裏這首歌唱紅了大江南北,並被翻譯傳唱到很多國家。40年後,在黨的十六大召開之際,這首優美旋律再次響遍神州大地。它的作者,是迄今為止被中國音協授予農民作曲家稱號唯一的一人。《鄉約》拜訪太行深處的農民作曲家史掌元。

  {黑場}

  (音樂漸落,掌聲漸起)

  主持人:餘音繚繞,興致未盡。《唱得幸福落滿坡》,好聽嗎?它在中國大地上已經傳唱幾十年了,很多人耳熟能詳。樂曲的作者,一位老農民、老石匠,也是一個著名的音樂家。不錯,今天《鄉約》就來講講他的故事,講講這位今年85歲的農家老漢充滿鄉土氣息的旋律人生。這位就是《唱得幸福落滿坡》的曲作者、農民作曲家史掌元老先生。

  (掌聲)

  主持人:史老,今年高壽啊?

  史:

  主持人:家裏還有幾口人?

  史:

  主持人:種了多少地,年收入怎麼樣?

  史:

  主持人:現在你還拾綴地裏的農活兒嗎?

  史:

  主持人:這個創作還搞吧?

  史:

  主持人:你是一個種地的農民,怎麼想起來搞創作了?在哪學的啊?多大開始搞創作的的?

  史:

  主持人:搞歌曲創作可跟打石、種地不一樣,挺費腦子的吧?

  史:

  主持人:我知道,你創作第一首歌是《積肥小調》,那時您多大?現在你還能想起來那首歌是怎麼的嗎?給大家唱一段行嗎?

  史:行。

  一輪明月當頭照,全體勞動把肥搞;

  镢頭鐵銑叮噹響,擔的挑的如穿梭。

  淡淡月兒落山腰,肥料積得比山高;

  大家看看肥堆笑,今年定要超指標。

  【小片】

  〖字幕:山西省昔陽界都鄉里安陽溝村〗

  1920年,史掌元出生於太行山深處一個偏僻的小山村裏。他的父輩都是當地演奏民間樂器的民間藝人。受家庭的熏陶,史掌元在抗日戰爭勝利後,就參加了村裏業餘劇團,與一群莊稼漢用舊曲新詞宣傳革命政策,這是史掌元藝術生涯的第一個起點。

  (掌聲)

  主持人:你在村裏寫了第一首歌,有人唱嗎?是你教給大家嗎?

  史:

  主持人:這莊稼漢自己作詞作曲,大夥唱起來啥感覺?積肥的事兒一唱就能完成任務?

  史:

  主持人:在成立互助組的時候,你曾經創作了一首叫《大黃犍》的歌,這大黃犍是啥?

  史:

  主持人:這拉犁的牛,你也能寫歌?

  史:

  主持人:從互助組到現在已經過去五十多年了,你還能唱起這首歌嗎?

  史:

  大黃犍 你嘴頭饞,墻根耕地你跪到邊;

  恨不得一棒打死你,耕地全靠你出力,

  我實在捨不得;哞——來來來來來”

  (掌聲)

  主持人:很生動,又想打牛,又捨不得。這頭牛是不是你家的牛哇?

  史:

  主持人:怎麼想到創作這首歌曲呀?

  史:

  主持人:牛是咱莊稼人種地的好幫手,這歌一唱,亂打牲口、不珍惜集體財産的現象還多嗎?

  史:

  主持人:別説,這作用還不小呢,像這類的歌當時你寫得多嗎?

  史:

  主持人:你是又作詞又作曲,看來,你的文化程度和樂理知識很深吧?

  史:。

  主持人:那你怎麼學的識譜呢?

  史:

  主持人:春耕、秋收、放牧、造田等都是咱農村的事兒,我發現,你在五十年代還創作了一首《反對美國姥侵略黎巴嫩》。這樣,你把手中的筆一下子伸到中東了。你創作這首歌的時候是處於什麼考慮呢?

  史:

  主持人:我看,你住的這個小山村距黎巴嫩很遠,美國的炮彈也打不到你這兒?

  史:

  主持人:還能想起來,這首歌是怎麼唱的嗎?

  史:好。

  反對戰爭保衛和平,

  反對美帝侵略黎巴嫩;

  黎巴嫩人民我們支持你;

  讓美國侵略者滾出去;

  世界人民大團結,

  反對戰爭保衛和平,

  要把侵略者消滅乾淨!

  (掌聲)

  【小片】{唱得幸福落滿坡。漸起}

  史掌元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和石匠,扶犁種地、工山鑿石、砌窯洞是他的拿手好活兒。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卻用那結滿老繭的雙手,握起了靈秀之筆;他能打出千萬塊石頭壘梯田和窯洞,卻也能寫出比石頭還要多的音符;他過盡了艱辛苦澀的生活,卻總能從艱辛和苦澀中提煉出歡樂。他懷著童稚之心,真純之眼,到處張望著,把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精彩片段轉換成充滿鄉土氣息的旋律。1959年史掌元的成名之作《唱得幸福落滿坡》誕生了。

  主持人:史老,《唱得幸福落滿坡》是你的成名之作。你還能回憶當時創作這首歌的情景嗎?

  史:

  主持人:《紅旗歌謠》裏有很多歌詞,聽説你從頭到尾看了好多遍,你卻單單選中了《唱得幸福滿山坡》這首歌詞,為啥?

  史:

  主持人:你在這間窯裏把曲子譜寫出來了,這首歌是咋走出山溝迅速在全國唱紅的呢?

  史:

  主持人:獲獎可是一件大喜事。當時聽到這個消息時,你心情是——?

  史:

  主持人:有獎品嗎?

  史:

  主持人:快五十年了,現在能給我們唱一段原汁原味的《唱得幸福滿山坡》嗎?

  【小片】雞叫狗叫

  史掌元是一位音樂家,卻一輩子沒有離開土地,一輩子沒有離開這個小山村,而且擔任了25年的國家音樂家協會理事、28年的山西省音樂家協會的理事,至今仍擔任著山西省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

  從五十年代起,他帶領著鄉親們在村裏唱,在田間唱,在鄉親們的炕頭上唱,在會場上唱,唱得都是家鄉的山,家鄉的水,家鄉的人,家鄉的事兒,唱出了對共産黨的情,唱出了對新社會的愛,唱出了太行山區人民的胸懷。

  家鄉的山水草木,禽鳥禾牧,風霜雨雪,親情友愛,時代變遷等都有成為史掌元的創作的題材和藝術靈感的源泉。他創作的歌曲形式多樣,喜聞樂見,膾炙人口,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深受鄉親們的喜愛。史掌元創作的絕大部分作品都是誕生在這個小小窯洞裏,而後飛出這個山溝溝,唱傳遍全國。

  主持人:沒有受過正規的作曲訓練,如何被授予“農民作曲家”的稱號的?

  史:

  主持人:農民作曲家,還是一個農民,這個稱號對你的生活有改變嗎?

  史:

  主持人:在六十年代,如果誰能上一趟北京,而且還能親眼見到毛主席,那可是非常光榮,非常自豪的事兒啊!我聽説,這一年你就去北京兩趟。見到毛主席了嗎?

  史:

  主持人:六十年代是你藝術創作的一個高峰期,這一年你創作新歌200多首,其中有一首你北京登臺演唱時,周恩來總理情不自禁地揮手為你打節拍,你能給我講講當時是怎麼一回事嗎?

  史:

  主持人:你曾經唱了一首歌,演出完後,也揮毫潑墨給你寫了一幅字,那是什麼歌?郭沫若在上面寫了什麼?這幅字畫你還有嗎?

  史:會。

  主持人:好,讓史老起個頭,咱們大家一起唱《請到我們山莊來》!

  眾人齊唱:

  滿山紅花向陽開,

  山莊莊人心喜懷;

  毛主席給咱指方向呀,

  ……

  【小片】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是史掌元一生中最輝煌、最值得紀念的“黃金時期”。在風靡60年代的五首農村歌曲中,《社員都是向陽花》、《採茶舞曲》、《一條大道在眼前》、《毛主席來到咱農莊》都是專業作曲家創作的,只《唱得幸福滿山坡》是一個長年與土地與石頭打交道的農民、一個業餘音樂愛好者創作出來的。身份的高低並沒有影響《唱得幸福滿山坡》在當代音樂史的價值和地位。“文化大革命”的到來,卻使這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成為鬥爭的對象。

  主持人:我看,這臺半導體收音機可有年數了吧?你什麼時候買的?

  史:

  主持人:聽説,這臺收音機在“文化大革命”時也沒有跟你過上好日子,也跟著你挨批鬥了,這是為什麼?

  史:

  主持人:他們有一個多月不讓你參加任何活動,十幾個人整天把你圍在一個小屋裏,讓你擔白交待。他們讓你交待什麼呀?

  史:

  主持人:我聽説,你那首《大黃犍》那個時候也給你惹了麻煩?

  史:

  主持人:那之後的一段時間裏,你不寫詞,光譜曲,而且是光給《毛主席語錄》譜曲,是不是也被鬥怕了?

  史:

  主持人:那從什麼時候你又開始重新作詞作曲了呢?這些詞都表達什麼樣的內容?

  史:

  主持人:我發現,到了七十年代,追思、懷念,是你創作中的一個突出特點,像《手捧清泉憶親人》,《毛主席恩情説不完》、《太行人民懷念總司令》、《我為總理扎花圈》、《看到了太陽想恩人》等,其中《我為總理扎花圈》在毛主席紀念堂落成典禮儀式上,由著名歌唱家郭蘭英演唱的是嗎?

  史:

  主持人:今天有沒有你的學生到場?好,就讓你的學生來演唱這首《我為總理扎花圈》。

  史老學生:唱:

  【小片】

  寫民歌,唱民歌,演大戲,做導演,以至當村裏業餘劇團的團長,史掌元樣樣玩得轉,最讓他上癮的就是寫歌曲。熟不知,在全國眾多作曲家中,史掌元是唯一用簡譜寫曲子的作曲家,因為他至今還不會玩“五線譜”。儘管如此,只要能搞創作,無論是怎樣勞累,他總有坐下來創作的閒情逸致,構思的優遊灑脫,昂首向著大山,引吭高歌。

  (掌聲)

  主持人現場採訪一個小孩子:小朋友,幾歲了?會唱歌嗎?都唱什麼歌?

  主持人:史老,進入八十年代以來,各種流行音樂通俗歌曲滿大街地唱,對你創作的作品有衝擊吧?

  史:

  主持人:咱在這哪放幾首歌,你來聽聽。

  (用放錄機播放一段,瞎包孩子唱的似唱非唱、似説非説的歌曲:“嘩啦啦下雨了,大家都在跑……”)

  主持人:剛開始聽到這樣的歌時,心裏怎麼想?

  史:

  主持人:這類的歌很快塞滿大街小巷,説明大家都很喜歡吧?你曾經為此失落過嗎?

  史:

  主持人:沒想過搞流行歌曲創作嗎?

  史:

  主持人:改革開放後,流行歌曲鋪天蓋地的時候,你創作了《好日從此開了頭》、《祖國的腳步聲》、《新春,我們來乾一杯》、《春風送俺上北京》等歌曲,體現更多的是喜悅的心情是嗎?

  史:

  主持人:這些歌曲都什麼人唱?

  史:

  主持人:九十年代又創作了那些新作呢?後來你又創作一些諷刺、幽默的歌曲?

  史:

  主持人:這方面的作品有《兩個和尚》吧?

  史:唱:

  主持人: 年《清粼粼河水嘩啦地流》是你創作道路上的又一個頂峰之作,獲得了山西省“五個一工程”一等獎。與以前的作品相比,創作上有什麼不同嗎?

  【小片】

  史掌元已八十四歲高齡。但他的前半生走過的是一段艱辛而苦澀的生活之路,前妻病故後,再娶,又故。再娶。先後三個妻子共為他生了八男四女十二個孩子,全家十四口人就靠四畝貧瘠土地為生。夜晚來臨,十幾個孩子橫七豎八地睡在狹小的坑上,哪個沒有回來,數數那些又破又臟的鞋就知道了。

  曾經艱難的生活沒有影響史掌元的創作。五十年來,共創作了2000多首歌曲,其中,在國家級報刊上發表的就有70多首。

  主持人:史老,你已經創作2000多首歌曲,你給沒給你老伴寫首歌啊?

  史:

  主持人:老伴支持你搞創作嗎?我聽,那年過年時你老伴因為這還跟你打過架呢?今天在坐的都不是外人,鄉里鄉親的,你就“交待”一下事實經過吧。

  史:

  主持人:史老創作了2000多首歌,這裡邊你會唱幾首?對他的作品怎麼評價?人怎麼評價?

  老伴:

  主持人:你創作的這些歌取材很廣,新人新事、生産生活、農村變化、黨的政策等,計劃生育也是黨的政策,你的2000多首歌曲中,卻沒有一首宣傳計劃生育的歌,這是不是與你生了十二個孩子有關係呀?

  史:

  主持人:你是作曲家,卻是農民的身份,平時的收入來源都是什麼?

  史:

  主持人:六十的代中期,省裏的幾家文藝單位要您進省城作專職的作曲家,並答應解決城鎮戶口問題,你怎麼沒有去成啊?

  史:

  主持人:你的作品這麼多,考慮到有一天把它們結集成書嗎?如果書真的出來了,你覺得會有市場嗎?

  史:

  主持人:最近創作的作品是什麼?什麼內容?

  (史老唱《使命》……

  【小片】

  (漸轉《唱得幸福落滿坡》旋律,慢動作畫面)

  史掌元,曾經紅遍大江南北的農民作曲家,而現在即便是很多上歲數的人也不太記得他的名字了。是啊,時代發展太快了。然而你若是翻開那厚厚的譜稿,你會發現,每一首樂曲都是那麼耐咂摸,因為每一首樂曲都有著濃濃的鄉土氣息,都和時代進程有著那麼緊密的對照。《唱得幸福落滿坡》,我們説,一輩子沒有離開土地的史掌元在他旋律人生的追求中,是幸福的。好,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裡,觀眾朋友我們下期節目,再見。

  (站點維護:李晨虎)

(編輯:肖闊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