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農業頻道 > 鄉約(old)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大棚書記》文稿

CCTV.com  2008年12月02日 09:14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CCTV.com  

  提要:

  播音:他創造了奇跡,掀起了一場席捲全國的“菜籃子革命”。

  同期:

  播音:他當村支書三十年,中國經歷了三十年改革開放

  我的村莊,我的三十年,王樂義《鄉約》拜訪

  小片1:列為看官,鄉約為您歷數天下第一。最肥之人是墨西哥男子曼努埃爾•烏裏韋體重560公斤;世界上最高的男人是烏克蘭里昂尼德•斯塔德尼克身高2.54米;最高女性中國姚德芬身高2.36米;指甲最長是美國人李•雷德蒙德;頭髮最長是印度頭髮長達6.5米雅戈答姆芭;鼻子最大是土耳其男子梅赫梅特長度達8.8厘米長的鼻子;文身最多是澳大利亞人戴蒙德•林奇前後花費了1000小時在身上刺滿了數百種文身,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做到天下第一自當不易,平日在咱鄉村裏爭個啥小點的第一,咋了?照樣牛!

  小標題:爭第一

  主持人: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鄉約》我是肖東坡。我現在就在中國大棚蔬菜的發祥地——山東省壽光市孫家鎮三元朱村。在場的各位父老鄉親,在大家的記憶裏,無論是上學考試,還是參加各種各樣的比賽、評比,獲過第一名的請舉手。獲過倒數第一名的請舉手。大家都很謙虛啊,獲過倒數第一名的更謙虛啊。來,這位大爺,看來你當過第一?當第一是啥感覺?怪不得眼皮直往上翻呢?第一與倒數第一有啥區別?你會教育你孩子當倒數第一嗎?為啥?

  觀眾:

  主持人:説到爭第一,我們有請今天鄉約的嘉賓,山東省壽光市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王樂義,請他給咱們講講他經歷的倒數第一的故事。

  小片2:王樂義,山東省壽光市孫家集街道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全國優秀共産黨員、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十佳優秀人才、全國農業科技推廣先進工作者……,要都説全了那可多了去了!他是中國第一個掀起一場“菜籃子革命”的人;第一個讓北方人結束冬季只能吃白菜蘿蔔歷史的人;第一個大規模種植無公害蔬菜的人;第一個大規模種植有機蔬菜的人,好人那,能人啊!他,也會經歷倒數第一嗎?

  小標題:倒數第一的窮

  主持人:樂義大叔,您好啊,十幾年前我就開始採訪你,但有個話題我始終忘了問,30年前,你剛當村支書的時候咱三元朱經濟實力在全鎮排名倒數第一?那時全村有多少口人?有啥家當?全年人均收入聽説只有101元?夠吃嗎?那時候大夥都吃什麼啊?冬天呢?

  王樂義:

  小片3:壽光因閭邱先生向齊宣王乞壽的故事而得名,地處山東半島中部昌濰平原,世界第一部農學專著《齊民要術》便誕生在這裡,“齊民”,指平民百姓,“要術”指謀生方法。1978年王樂義身患直腸癌,突如其來的大病讓王樂義在手術中被迫肛門改道,腰間永遠多了一個糞袋子,對一般人來説,身體精神都會被壓垮。誰承想手術僅僅幾個月,37歲的王樂義被全體黨員推舉為大隊黨支部書記,壓根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的王樂義,一下子又壓上了全鎮最窮村的擔子,唉呦,咱真該聽聽,那陣子老王這心裏會是個啥滋味兒啊?

  小標題:身患絕症挑重擔

  主持人:在當黨支部書記幾個月前,您得了直腸癌?之前有什麼症狀嗎?你怎麼知道得的是癌症?家人害怕嗎?做了手術肛門改道了是嗎?那個時候覺得自己還能活多久?幾個月後當選村黨支部書記,這樣的身體狀況能幹嗎?你老母親不同意?公社書記出面來做工作?

  王樂義:

  小片4:村裏大喇叭漸弱(鄉親們注意了!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了。會議作出了把全黨工作的著重點和全國人民的注意力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同時,還通過了……)那年年底,黨十一屆三中全在北京召開了。國家放寬了農業政策,吹響了農村改革的號角。王樂義拖著病痛的身軀,發了狠一般要借著這股子東風讓三元朱跳出窮窩子,他用鐵锨、推車、破棉襖三件寶,領著大夥兒日夜苦戰,“東嶺蘋果西嶺桃,南嶺山楂帶葡萄”,改造荒坡換糧為果,發展多种經營,看著拖著糞袋子沒日沒夜田間苦熬的王書記,父老鄉親揪心那,好一個王樂義,一上來就領著大夥徹底翻了身,全村人均收入由101元猛增到1200元,就在大夥憋足了勁兒往前走的節骨眼上,王樂義16歲的大女兒喝藥自盡了。

  提要:16歲的花季少女緣何選擇自盡,王樂義究竟做了什麼?同期……,大棚書記王樂義,鄉約稍後繼續講述。

  廣告一

  小標題:上任伊始女兒自盡

  主持人:這是你家的全家福,這個是你的大女兒是嗎?照這張照片的時候她多大了?是喝農藥自盡的對嗎?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你在幹什麼?為什麼會這樣呢?每年的清明你都去墳上去看女兒是嗎?會給她説些什麼嗎?

  王樂義:

  MV:

  小片5:白楊多悲風,蕭蕭愁殺人那!日子還得往下過啊。1988年,王樂義瞄上了一項新生事物,滴水成冰的寒冬裏有人竟能整出頂花帶刺的黃瓜!新鮮!一考察這事兒難!火爐子增溫造價高,玻璃溫室搞不起,冬天裏不用生火也能長出蔬菜,做夢啊!小學文化的王樂義開始了土法試驗,1989年8月,王樂義要召集大夥建那個祖上沒聽説過的蔬菜大棚,大夥嘀咕開了,36畝正在灌漿的玉米砍掉騰出棚地不説,掰著指頭一划算倘若不成功七八年翻不了身!嘿,這買賣,那是説啥也不能幹那。王樂義,急了!

  小標題:頂著壓力上大棚

  主持人:第一次建大棚要砍掉36畝正在灌漿的玉米有人為此給你編了順口溜?您給大家立了軍令狀?動員了17位村民打頭炮,動員不了第18人了嗎?(試驗田夠了)

  王樂義:

  主持人:你是第一批響應王樂義的號召建大棚的?當時你多大?在村裏任什麼職務?你母親卻與你唱反調,還跑來聲討王樂義?你建棚的錢從哪弄來的?自己就不擔心?

  徐少華:

  小片6:1989年秋,三元朱村北頭17位黨員&&建的17個冬暖式蔬菜大棚拔地而起!10月18號大棚菜種籽入土,全村人懸著一顆心等待著寒冬的來臨。壽光地處北緯36—37間,冬季幹冷平均零下10度,王樂義根據自己的判斷把土墻加厚到1米更加擋風;模倣老花鏡原理把山墻拱起增大採光;用無滴膜增大透光率;用黑籽南瓜嫁接黃瓜抗寒不爛根;方位改成正南偏西5度,增加採光時間。萬事俱備,壽光卻迎來了十幾年不遇的連續雨雪天氣,王樂義幾天幾夜吃住在大棚領著大夥加溫苦捱,捱到1989年12月底,眼瞅著寒風瑟瑟的田野裏,棚裏映出了綠色,第一茬黃瓜下來了!王樂義犯難了,冬天裏從來沒有黃瓜,賣多少錢一斤好呢?

  小標題:寒冬黃瓜賣天價

  主持人:冬天第一薦黃瓜下來了,好吃吧?這價格是怎麼定?縣委書記也參與其中定價格了?10元一斤好賣吧?(王樂義能講出生動完整的故事)幾個月下來,平均一個大棚收入多少錢?要是不砍那玉米能收入多少?大夥見這麼多錢啥反應?

  王樂義:

  主持人:第一年你賺了多少?點了幾遍?以前見過這麼多錢嗎?我最想知道你媽啥反應?第二年建大棚還用動員嗎?全村出了多少萬元戶?萬元戶在當時不得了吧?

  徐少華:

  小片7:幾個月就可收入上萬元?這是祖祖輩輩種地的農民都沒聽説過的天方夜譚啊!物以稀為貴,峰以險為奇。冬天不燒煤也能種菜,這般好營生死活可得捂住了,不然誰學去誰發財。要學啊,也等咱們三元朱村肥得滿嘴流油時再説。發財了,包括王樂義在內所有三元朱人都會這般盤算。就在所有人打譜子封鎖技術第二年狂發大財的時候,1990年5月的一天,一輛吉普車駛進了三元朱村,下得一人,一番交談,病殘的王樂義好似“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自此踏上了十幾年幾十萬公里、多次險些喪命的征途。

  提要:中國緣何佔到世界設施栽培面積的87%?壽光大棚裏有何讓人眼花繚亂的新品種、新技術?同期……,鄉約稍後為您講述。

  廣 告

  小標題:奉獻換來火燎原

  主持人:大棚菜發大財,周圍村的人眼讒吧?縣委書記來村裏找您了?你猶豫了好久?後來,時任國家科委主任的宋鍵也來了,他又對您怎麼説?決定推廣了?怎麼推廣?一天要跑多少地方?吉普車曾翻進溝裏?在延安講完課站不起來了?在新疆有次您曾跟同伴説:“身體不行了,這是最後一次了。”當時覺得自己真的要不行了嗎?

  王樂義:

  小片8:大棚菜種植成功的第一年王樂義僅在壽光縣就指導建起5130個大棚,全部獲得成功。第二年,大棚數量過萬。10多年間,王樂義無償傳授技術的足跡遍佈11個省份,家門口辦起新疆班、部隊班、下崗職工班等,很快,“白色革命”如燎原之勢在中國北方農村迅速展開,全國大棚蔬菜種植面積快速達到200萬公頃,佔到了世界設施栽培面積的87%,億萬農民因此走上了富裕之路。(鄉親們,黨中央十五屆三中全會説了:“依靠科技進步,優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 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漸弱。字幕:《中共中央關於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1998年10月。)在嘹亮的向農業現代化進軍的號角中,壽光的菜農們,已經折騰出了極具科技含量的第五代大棚。

  小標題:大棚裏的高科技

  主持人:十年前我來咱這採訪您,做了一期節目叫壽光大棚花樣多,什麼電腦控制水溫床等等從來沒聽説過的新技術都出現在壽光大棚中,現在咱的大棚是第幾代,又有什麼稀罕的新技術?(甜瓜,西瓜,可以嫁接後質量好的,斤兩更重,那些奇形怪狀的東西成本太高,科研可以,但推廣不好,99年,來推廣SOD西紅柿,效果就不好,説是一天吃一個,吃完一百個,可以活到一百三四,加了一種超氧化鎂,人體到了四十歲,可以産生一種衰老,中科院教授是這麼説,但老百姓看不到實際的,老百姓當然還是喜歡投資少,效益高的,所以現在還是用土壤栽培。)(需要採訪確認。)採用新技術效益提高情況怎麼樣?

  王樂義:

  小片9:一座座銀色大棚,首尾相連一望無際。棚外,天寒地凍草木凋零。棚內,春意盎然菜果飄香。這是墻式栽培,這是滾筒栽培、這是立柱栽培、這是管道栽培,這個大棚會下雨、這個大棚是納米超導、鈉燈補光取暖、這個大棚能自動觀測預報溫室小氣候、這個大棚用的是生物防治技術、這裡有輪播育苗、這裡給蔬菜用氣肥聽音樂、這裡拉草苫子用遙控器,世界各地最新最好的設施栽培技術匯集三元朱,這裡插上翅膀飛到全國各地。而最讓人眼花繚亂的是這裡永遠有大部分人見都沒見過的稀奇古怪的新品種。

  小標題:稀奇品種看壽光

  主持人:十年前我來採訪您,您領我去棚裏看,一個棚光西紅柿就100多個品種,什麼耐儲運的、什麼SOD西紅柿等等,今天咱的大棚裏有什麼好玩品種給我介紹介紹?(比如一種引進的西紅柿新品種,1402,外觀好看,色澤好,口感質量好,味道好,耐運輸, 無刺黃瓜。)

  王樂義:

  小片10:這裡有兩米多長砍去一截還能長的蛇瓜、一半黃一半綠的太極葫蘆、長得像雞蛋、麥克風、飛碟一樣的南瓜、有能結15000個小西紅柿的西紅柿樹、有能結20個西瓜的西瓜樹,還有辣椒樹、空中結瓜的地瓜藤,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新品種2000多個,精選出為數不多的在三元朱的大棚里落地生金,然後被成千上萬來此取經的人帶向全國乃至世界。以個人名義做擔保,王樂義推出了“樂義”牌蔬菜,“樂義”農資超市、“樂義”管材、“樂義”卷簾機八家帶有“樂義”名字商店、企業。多好的買賣啊?啊?全都有股份那!王樂義,如今又是怎樣得身價呢?他們説這些年王樂義只給家裏400塊錢,你信嗎?

  廣告,提要:遍地開花的技術和品種,大棚書記得到了什麼?三元朱全面推行的超有機蔬菜有何神奇?同期:鄉約,稍候為您講述。

  生活紀實小片

  小標題:一心為民好書記

  主持人:樂義商標後,北京一家公司就曾提出出一千萬買這個商標,你不賣。有人説您當書記這些年只給家裏400元錢,怎麼回事?(1996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領了一萬元的獎金。當時心裏想,如果這錢拿來繼續搞農業,這一萬可以變成十萬,可以變成一百萬,散會後就選了好種子,花了3800元,到天津又買了設備,種子,回家後,1萬元的獎金僅剩下400塊了,給母親説,還剩點錢,給你用吧。) 90年縣裏給你農轉非你不幹,縣委辦公室的同志換成2萬的獎金送了三次也沒要?(當時縣委書記讓推廣,27個鄉鎮,問有啥困難,我説吃個飯就兩三個小時太浪費時間,第二天,縣委買了個吉普車,5130個大棚,沒有一個失敗的。就獎勵讓農轉非,我説我五十多歲了,婉拒。縣委過意不去,按照政策獎勵2萬塊,婉拒,因為弟弟幹省長,哥哥幹縣委書記,他們都幹得很好,我雖是個小村支書,但也算個官,能當個好官就夠了。)2006年1月您又從北京領回一個大獎 “中華農業英才獎”, 獎金20萬元?這個錢應該歸您吧?(建敬老院等。)用“樂義”註冊商標的企業都有您的股份?(好多公司用這個品牌,所以有30%、15%不等,五家公司)加起來多少錢?(不算多,一年百來十萬。)這些錢怎麼花?(給老人補助一個月一百多,醫療,一人一年八十。)

  王樂義:

  小片11:鄉親們,農業部説了,以“菜籃子”産品為突破口,以市場準入為切入點,從産地和市場兩個環節入手,通過對農産品實行“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質量安全控制,計劃用8到10年的時間,基本實現主要農産品生産和消費無公害……。

  字幕:

  2001年4月農業部啟動“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

  ……(一組國家食品安全法律的字幕。)

  三元朱村成為國家首批“無農藥殘毒放心菜生産基地”。

  今年67歲的王樂義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一道,在村書記的位上整整幹了三十年,曾經不知“無公害”三個字為何物的王樂義,如今已在三元朱發展了無公害蔬菜基地5000畝,建成有機型、生態型、無土栽培型蔬菜基地2000畝,蔬菜生産上勇立潮頭的王樂義如今開始生産一種名頭極為響亮的蔬菜:“超有機”!這事兒,咱全中國的菜農都得跟著聽聽!

  小標題:要種就種“超有機”

  主持人:現在國家越來越注重食品安全,三元朱在這方面都是怎麼做的呢?(從全國範圍講做的是最早的,從1991年就開始,發展無公害蔬菜,請專家來,1995年開發成功,2001年邀請專家開發綠色食品蔬菜,一個出口,擴大市場,一個保證健康。)聽説三元朱在試驗一種三安模式(模式叫法不對,它是研究一種肥料,算是蔬菜生成中的一個環節,所以不能叫模式。它是撒播肥料,既可以當肥料,又可以分解化學物質,分解農藥殘留,非常喜歡它,因為這個實驗如果成功,對農民增收覺得好。現在已經有部分實驗成功了),能夠生産出“超有機”蔬菜?(去掉“超”差不多)那是一種怎麼樣的蔬菜?(綠色)

  王樂義:

  主持人:啥叫超有機?

  三安:

  小片12: 2005年三元朱村投資5600萬元,對村莊進行了全面的規劃改造,81棟寬敞、明亮的連體別墅樓;佔地1380平方米的街心花壇廣場;太陽能路燈……。2007年,三元朱村人均收入10700元,村集體固定資産達2800萬元。“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是三元朱今天的日子,也是永遠的追求!塊塊荒田水和泥,深耕細作走東西。老牛亦解韶光貴,不等揚鞭自奮蹄!村支書任上這三十年,酣暢淋漓、坦坦蕩蕩,沒白過!伴隨著千千萬萬個村莊在創造新農村的路上,三元朱,可沒落在後面!

  小標題:我的村莊我的三十年

  主持人:明天的三元朱會是怎樣?(專門做了研究,農業可以,但企業不行,所以要抓企業,如蔬菜企業要做大,通過一些跟大企業合作。計劃2015年全村達到小康,人均年收入達到1萬5,集體收入要過2000萬)我們這次系列節目的主題是我的村莊我的三十年,如果讓你用最簡短的話對我的村莊我的三十年進行概括你會怎麼説?大家都説説。(要發家,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富。要培養新技術人員繼續發展農業。)

  王樂義:

  MV:“老漢我今年七十八”穿插大家和當地領導的互動

  結束語:十幾年前我就來採訪過王書記,多年不見,他黑黝黝的臉盤、堅定忠厚的那股子氣質沒變。而這裡的蔬菜品種、品質、設施、種植方法、三元朱的環境卻是今非昔比。三十年,一名農村老黨員借著改革開放的東風,挺著病殘的身軀硬是把過去的窮窩子,變成小康村,那場惠及全國城鄉“白色革命”讓多少人的生活發生改變。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道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王書記,在這裡我替全國農民謝謝您。好了。這裡是鄉約,謝謝您的收看。

責編:鄉約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