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勳
人對睡眠的喜好(味道)很像人對食物的胃口,正如我們並不知道該吃多少一樣,人們也不知道自己該睡多少。行為學理論認為睡眠是一種習得性行為,睡多久,如何睡是從小被父母、環境、睡眠觀念培養出來的。那麼我們可以通過對睡眠管理來重塑自己的睡眠模型,找到自己對睡眠的真實需要。
1,睡眠管理
方法:
睡眠記錄:每天上床時間、睡著時間、醒來時間、起床時間。
組織環境:為改善睡眠做環境的調整,比如聲、光、設置鬧鐘、早起的運動等。
實施:
減掉入睡時間,比如昨天入睡用了一小時,就推遲一小時上床。但起床時間不能改變,客觀上就是縮短了人在床上的時間。每天重復相同的減法,直到倒頭在十五分鐘內就能入睡。
保持一週,由於早起時間也隨著提前上床而前提,你的睡眠相對減少,第二天的睡意到來會越來越早,只到把入睡調節到你希望的時間段。
這時停止你晨起的鬧鐘,看自己在什麼時候自然醒,這時的睡眠是代表你身體的真實需要,也找到最適合你的睡眠節律。
2,自我催眠
自我催眠是一種方法簡單,便利的自我導眠方法,它的目的是幫助人放鬆,入靜,使大腦進入自然的睡眠狀態。另一方面,由於集中了心智,對睡眠的焦慮自然減輕,轉移了人對失眠的關注。自我催眠可以重復做,直到睡意來臨。
方法:
音樂治療常常用來作為放鬆治療的媒介,抒緩的音樂讓人放鬆,心情平緩,有助入睡。也可以想象面前有一束玫瑰,深深的聞它的香味,慢慢的呼吸,也能起到催眠暗示作用。
方法一,自由瞑想十分鐘(如海洋,沙灘,天空,草原)做全身肌肉放鬆訓練,然後用一根繩吊一個圓型飾品,讓它像鐘擺一樣搖晃。眼睛跟隨它的搖晃,慢慢的感覺眼睛很累,直到眼皮下垂,入靜入睡。
方法二,自由瞑想十分鐘,做全身肌肉放鬆訓練,用一個圖釘釘在墻上,與平躺時眼睛的水平夾角為45度。用眼睛看那顆圖釘,想象它是一個很深的洞,努力看進去它,慢慢的感覺眼睛很累,直到眼皮下垂,入靜入睡。兩者可以交替進行。
3,模擬自然
在睡房你模擬大自然,讓身心回到遠古時代,也抵抗城市的喧囂和文化的侵擾。房間裏絕對不能有電視,電話,音樂器材,也沒有書籍和雜誌。讓燈光在一種暮鼓晨鐘似的環境中悄悄變暗(晚上)或悄悄變強(早晨),輕和的風慢慢流動,帶著幾絲清涼和潮濕,微曦的星光慢慢顯現,寂靜,幽暗,床頭放一些茅草,為著乾草的氣息,冥想自己完全、舒適的置身在原野,讓睡眠像詩一樣充滿魅力和享受。醒來的時候,光亮從地平線下慢慢流淌出來,黎明的朝露和隱隱的雞鳴,讓意識慢慢的隨著時鐘展開,身體會很好的適應醒來。其實,很多時候,並不是我們睡得怎樣讓我們不舒服,而是我們起的方式讓我們的睡眠前功盡棄。慢慢的醒來比讓鬧鐘吵醒,或陡然的起身睡眠的效果會好上一百倍,問題是你有沒有這樣的意識、權利、物質條件讓自己在模擬自然的環境中,像原始人那樣從容的睡去和慵懶的醒來呢?!
責編:張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