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臨近,十年寒窗在此一博,在這個關鍵時期,考生難免會出現焦慮、緊張等諸多心理問題,考生該做些什麼?家長又該如何助一臂之力?《心理訪談》5月特別製作《衝刺高考》系列,心理學專家和考生、家長共同探討高考心理調適方法、以及心態調整技巧,幫考生和家長一起衝刺高考。
《家長的“恐高症”》(首播5月15日)
高女士是一位高三考生的家長,可她現在的狀態比要參加高考的兒子還糟糕,失眠、食欲不振、緊張、煩躁、發脾氣,和孩子之間的關係也總是發生摩擦,高考越來越近,她也越來越焦躁,走進了《心理訪談》之後高女士才知道,自己的這種狀態並不是個別現象,而是在高三家長中普遍存在的一種“家長‘恐高症’”,並且在不知不覺中,這種“恐高”的狀況已經影響了孩子備戰高考的心態。
《挑戰“疲勞期”》(首播5月16日)
隨著高考日期的臨近,巨大的心理壓力、高度的體力消耗,使越來越多的考生感到疲憊不堪,而且不約而同地出現厭學、成績停滯不前甚至下降等現象,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心理疲勞期。怎樣度過疲勞期,以最佳的心理狀態迎接高考是所有考生最關注的問題。在本期節目中,心理專家將告訴考生們如何正確地認識疲勞期,並帶領他們勇敢地跨越它。
《如何營造一個輕鬆的家庭氛圍》(首播5月17日)
高考臨近了,本來氣氛就很緊張,如果這個時候家裏的氣氛不對,真的就是火上澆油了,所以怎麼樣給高考的學生營造一個很輕鬆的家庭氛圍是非常重要的。本期節目我們特意請來了一對父女,父親蔣建平把女兒蔣天一高考時候的生活和經歷都記錄了下來,並整理成書,就是《一位高三學生父親的日記》。他們父女告訴我們,其實剛開始的時候,他們家裏的氣氛也和其他家庭一樣很緊張,天一和母親經常因為一點小事爭吵不止,而父親就是母女二人的和事老,後來發生了一系列的事情讓母親慢慢轉變,直到後來能理解女兒,成了女兒堅強的後盾,從而使家庭的氣氛變得和諧、輕鬆。那麼,究竟為什麼一進入高考很多家庭就變了樣呢?是家長不理解孩子,還是孩子誤解家長呢?心理專家對於如何營造一個輕鬆的家庭氛圍又會給出什麼妙招呢?
《高三家長怎樣和孩子説話》(首播5月18日)
家有考生,高考自然成了一家人最中心的話題,怎樣和孩子談高考,又不給他添加無形的壓力?這是很多家長的困惑所在。本期節目中,主持人阿果和心理學專家趙梅、新浪高三家長博客圈圈長藍水怡,就高考考生最容易出現的幾種情緒問題,為家長出謀劃策、分享經驗:
當孩子為高考而坐立不安時,家長如何安撫他的焦躁的情緒?
當孩子為某次考試考砸了而沮喪時,家長如何安慰他幫他找回自信?
當孩子過於自信時,如何提醒他恰如其分地看待自我評價與自我實力的差距?
《考前3天做些啥》(首播5月19日)
高考的前三天,就意味著高考進入了最後的衝刺階段,就像運動員參加百米賽跑,在槍響之前那一瞬間。那麼在這個階段怎麼樣把心態調整到一種最好的狀態,即和考試時候的心態一樣,這是許多家長和考生特別關心的,所以本期節目特別請來了今年參加高考的唐婷和她的媽媽。這對母女就因為高考前3天究竟該做些什麼而爭論不休。女兒覺得要拼命看書,能多得一分也是好的,而母親覺得平時就已經和用功了,要學習也不在乎這三天,所以應該極度放鬆,這樣才能保持最佳的狀態進考場考試,那麼究竟誰對誰錯呢?心理專家又會如何如何建議呢?請您關注《心理訪談》高考特別節目——考前3天做些啥。
《高考,我要超常發揮》(首播5月20日)
俗話説,“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理想的高考成績,不僅取決於寒窗苦讀的積累,更取決於考試時的臨場發揮。那麼怎樣做,才能在高考中發揮出自己的正常水平,甚至是超常發揮、一鳴驚人呢?多年研究高考心理的專家將為您細説其中奧秘。
責編:西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