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棗節“火”了棗鄉經濟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7月27日 16:03 來源:
金秋送爽,紅棗飄香。2005年中國內黃紅棗文化節的成功舉辦,為棗鄉經濟帶來了巨大衝擊波,不僅鼓起了棗農的錢袋子,也給棗鄉帶來了頗豐的旅遊收入,招商引資碩果纍纍,著實“火”了棗鄉經濟。
採摘園鼓起棗農錢袋子
金秋時節,走進內黃縣後河鎮,仿佛走進了一座秋色染成的畫卷長廊,一顆顆瑪瑙般的紅棗挂滿枝頭,親手摘一籃紅棗,讓笑聲在一望無際的棗林裏放飛……
“這個棗園俺承包十幾年了,有300多棵棗樹,沒開發旅遊前,俺一家又摘棗又曬棗,費事不説,收入也不高,一年才收入4000元錢。現在可不一樣了,紅棗文化節一開,遊客一批批地到俺的採摘園裏來,人多時一天能來三四百名遊客,昨天還有個外國人來俺這兒摘棗呢!”棗園主人耿淑鳳一邊忙著給遊客稱棗,一邊自豪地告訴筆者。説到今年的收入,她低聲説:“俺估摸著能有兩萬多元吧。”
內黃縣有棗林46萬畝,年産幹棗12萬噸。僅後河鎮就有棗林6萬畝,棗樹120萬棵,紅棗年産量達2500萬公斤,紅棗産量和棗林面積均居全國鄉鎮之首,素有“中國紅棗第一鎮”之美譽,賣棗收入佔農民收入的60%以上。內黃縣也被中國經濟林協會命名為“中國紅棗之鄉”。該縣連續4年成功舉辦的內黃紅棗文化節,著實讓棗農賺了一把。據了解,今年該縣棗農自辦的採摘園有38個,共接待遊客4.8萬人次,棗農直接經濟收入140多萬元。
二帝陵成為旅遊新亮點
內黃縣是三皇五帝中的第二帝顓頊、第三帝帝嚳置都、興業、建陵之地。據史書記載,顓頊、帝嚳繼承黃帝遺業,平九黎、定三苗、置農桑、定婚姻,完成了華夏疆域和文化統一大業,被稱為華夏民族的“人文始祖”。顓頊、帝嚳陵俗稱“二帝陵”,陵區佔地350余畝,掩映在萬畝綠樹茂林之中,風景秀麗,建築宏偉,雕梁畫棟,古樸典雅,碑碣林立,松柏蔥鬱,是海內外華夏兒女尋根祭祖的聖地。內黃縣連續4年成功舉辦的“中國內黃紅棗文化節”和“顓頊、帝嚳祭祖節”,為炎黃子孫、海外僑胞尋根祭祖觀光旅遊搭建了平臺,也加快了棗鄉經濟發展的步伐。
據統計,今年紅棗文化節期間,二帝陵共接待遊客13萬人次,旅遊收入達620萬元。
招商引資碩果纍纍
作為每年中國內黃紅棗文化節重要內容的招商引資發佈暨項目簽約儀式,今年也如期隆重舉行,來自國內外的150多名客商與內黃縣項目代表進行了認真洽談和對接,當場簽約15個,涉及金額5.43億元。
近年來,該縣依託豐厚的農特産品資源,採取資源招商、項目招商、文化招商等多種形式,成功地引進了投資1.5億元的金星啤酒項目、投資5000萬元的大河油脂項目、投資8000萬元的昊海藥業項目、投資4000萬元的康輝食品項目等,招商引資取得重大突破,被省政府確定為對外開放重點縣。
這次紅棗文化節招商項目發佈會,共發佈招商項目14個,涉及農業、工業、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當場簽訂“內黃海元大眾物流中心”等協議15個,涉及金額5.43億元,會下簽訂“秸稈發電項目”等協議13個,涉及金額達4.51億元。(張曉霞 李書廷)
來自:安陽日報
責編:肖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