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仁懷市農業生産及農業産業化進程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9月10日 18:36 來源:CCTV.com

  仁懷地形地貌複雜,土壤類型多樣,氣候、植被等垂直差異較大,屬於典型的“立體農業”市。全市現有農業人口近50萬,耕地面積42萬畝。糧、油、畜、煙是仁懷農業傳統産業,現正逐步向産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農業生産基地建設初具規模。

  仁懷充分利用自身特有的地理氣候條件和圍繞國酒茅臺生産需要,在全市建立了25萬畝專用有機高粱、小麥生産基地,保障了茅臺酒有機原料的供給,促進了農民增收;緊緊依託武漢煙草集團生産需要,在全市建成3萬畝烤煙生産基地;畜牧業方面,仁懷被列為貴州省級優質生豬、肉羊生産基地,以建設養殖專業村為重點,通過加強基地建設、發展養殖小區和養殖大戶帶動等,使畜牧業産值佔農業總産值的比重大大提高。除此之外,仁懷還開發了刺梨、茶葉、黃花、花椒、優質核桃、鹽酸菜等特色産品,培植了各鄉鎮的特色産業。在抓好基地建設的同時,仁懷還大力扶持龍頭企業,抓農産品加工銷售環節,農業和農村經濟得到迅速而良好的發展,農業經濟結構調整邁出新的步伐,農民人均純收入有了較大幅度提高。

  仁懷緊緊圍繞糧食增産、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目標,強化科技意識,深化農村改革,在農業科技創新、農業産業化經營等方面穩步推進。

  (一)農業科技創新能力

  育種和推廣高效優質農業適用技術作為農業科技創新的主要內容,加強優良品種和先進技術的引進、推廣,促進了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全市累計實施國家級、省、遵義市、仁懷市各類農業科技項目112項,取得各級農業科技成果獎累計48項。

  在農作物育種方面:

  ──有機高粱育種取得新成就。一是培育出“青選1號”、“青選2號”兩個優質高産茅臺牌紅高粱新品種。二是建立了良種繁育基地。培育出的“青選1號”和“青選2號”兩個品種質量上符合茅臺酒釀造的要求,糯性好,被茅臺酒廠譽為釀造品質最好的高粱。

  ──水稻育種取得新突破。1996年開始在五馬鎮開展雜交水稻制種,已成功建成五馬水稻制種基地,投資修建辦公房、種子收貯倉等共計831平方米,培育出Ⅱ優1313、金優18、金香7號三個水稻新品種,其中金優18通過了國家審定,結束了我市雜交水稻種子全部依靠外調的歷史。

  在農業適用技術推廣方面:

  全市推廣農業適用新技術18項,截至2004年全市雜交水稻普及率已達到98%、雜交玉米普及率達到96%,雜交油菜普及率達到95%,高粱種100%使用本市繁育的青選一、二號,還不斷引進小麥種和脫毒洋芋種進行更新換代;水稻旱育稀植、玉米營養塊(球)育苗移栽、旱地分帶輪作、油菜育苗移栽和免耕栽培、高粱種子繁育和育苗移栽、平衡配套施肥、主要農作物病蟲草鼠害綜合防治、反季節蔬菜、茅臺酒有機原料基地建設等技術不斷走向普及;逐步推廣中小型機器耕作。良種良法的推廣普及,帶來了農業生産科技水平的極大提高,帶來了土地産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産率和農業商品率的迅速增長,為我市有效開展農業結構調整、實現糧食産量和農民經濟收入的穩定增長做出了貢獻。

  (二)農業産業化經營

  1、依託茅臺,發展高粱生産,為國酒提供優質原料

  ──我市高粱生産具有十分優越的條件和廣闊的前景。一是酒用優質高粱需求量大,本地優質高粱是國酒茅臺和醬香型系列酒的釀造原料,隨著茅臺酒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2003年茅臺酒已突破萬噸大關,2004年産茅臺酒及各種系列産品25000多噸,按照“十一五”規劃,茅臺酒將擴建至2萬噸,實現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特大型企業,因此高粱生産的市場空間極為廣闊;二是種植高粱的比較優勢強,在農産品價格較低的情況下,本地高粱實行保護價收購(如2005年每斤1.30元),供不應求;三是我市高粱産業化經營的基礎條件已經具備,基地農戶+糧食貿易公司+茅臺酒集團公司三者利益連為一體,多年來茅臺酒集團公司以優惠價格購用本地高粱,農民從中得到實惠,農民種植高粱的積極性高。

  ──我市高粱栽培歷史悠久。早在1915年我市用本地高粱釀造的茅臺酒在巴拿馬會上獲金獎,由此而聞名於世。多年來高粱在我市糧食作物中佔有一定比例,如今高粱生産進入飛速發展的新階段。為搶抓機遇,從2000年起實施高粱“北種南擴”工程,高粱生産向南部延伸,種植面積從當年的8萬畝,到2005年的15萬畝,為農民帶來直接經濟收入1億多元,全市有85%的農戶步入有機高粱農業産業化生産行列。

  ──開展標準化有機農業生産管理示範。2003年在魯班鎮陶家寨村成功建成500畝有機高粱生態示範園區,2004年在喜頭鎮米江村建成1000畝有機高粱生態示範園區,2005年在茅壩鎮楊柳村建成2500畝有機高粱生態示範園區。通過示範園區的建設,以點帶面,推動了全市茅臺酒有機原料的生産,目前,全市已基本建立健全有機質量管理體系,廣大農戶已基本掌握有機高粱、小麥生産技術規程,茅臺酒有機原料基地建設前景光明。

  2、發揮資源優勢,推動蔬菜産業化進程

  加快結構調整,培育和壯大蔬菜産業,培育新的增長點,促進農民增收。我市將赤水河流域的茅臺、二合、合馬、沙灘四個鄉鎮,規劃為“仁懷市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赤水河流域,地處低熱河谷地帶,海拔400米左右,熱量資源豐富,水源灌溉條件便利,無霜期長,無工業污染,是我市發展早熟淡季無公害蔬菜獨特的區位優勢;茅習、仁藺公路的全線貫通和赤水河畔釀造業企業,旅遊業、服務業、交通運輸業等的迅猛發展,更為我市蔬菜産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前景。通過合理規劃,採取優化品種結構,安裝殺蟲燈, 應用溫室大棚栽培、雙膜小拱棚移栽、地膜覆蓋栽培、營養缽育苗移栽以及成立蔬菜協會、建蔬菜交易市場等,已初步建成以二合為主的萬畝早熟蔬菜基地,生産的蔬菜除供應中茅兩鎮的市場外,還遠銷周邊省地縣市,目前正在進行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認證申報工作;同時啟動了老乾媽辣椒産業,2005年落實訂單1.4萬畝;2004年開始在長崗、後山等高海拔地區實施秋延後反季節蔬菜試點200多畝。按照規劃,“十一五”期間,在我市高海拔地區規劃建成萬畝反季節商品蔬菜基地,以形成河谷地區春提早蔬菜、與高山地區秋延後反季節蔬菜相結合的産業佈局。

  (三)解決“三農”問題的措施

  1、穩定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確保糧食種植面積,提高復種指數。大力實施“種子工程”,提高主要糧食作物品種優良化比率。抓好糧食高産工程,促進面上糧食生産水平提高。加強基本農田保護,實行土地佔補平衡制度,培肥地力。

  2、調整農業農村經濟結構,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大力發展畜牧養殖業,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高粱産業,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穩定烤煙生産,鞏固和發展油菜、竹業、乾果、刺梨、蔬菜、中藥材等地方特色産業。扶持龍頭企業,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鼓勵鄉鎮企業積極參與農業産業化經營,促進農産品加工銷售。

  3、加大“三農”扶持力度,多渠道增加農業投入。建立健全市、鄉兩級財政支農資金的穩定增長機制。各有關部門積極爭取上級對口支農資金。改革和創新金融融資體制,加大信貸支農力度。動員社會各界力量投入農業,加大對外招商引資。認真落實扶持“三農”發展的投入及稅收優惠政策。

  4、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民生産生活條件。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加快道路交通和電力、通訊建設,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抓好扶貧開發和農業綜合開發,加快信息化建設。

  5、大力發展二、三産業,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市財政每年安排100萬元以獎代補專項資金對建設效果好的鄉鎮予以扶持。加大對農民外出務工的支持力度。保障進城就業農民的合法權益。

  6、加大農民技術培訓,增加農業科技含量。大力推廣農業適用技術,加強農業科技隊伍建設,改革農技推廣應用體制。

  7、加大扶貧攻堅力度,推進農村小康建設。認真落實扶貧優惠政策,減輕貧困人口負擔。加大扶貧投入,改善貧困地區生存和生活條件。

  8、穩定黨的農村政策,深化農村改革。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經營責任制。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全部免徵農業稅和除煙葉以外的農業特産稅。深化供銷、糧食流通體制改革。

  9、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和幹部隊伍建設,切實轉變作風,狠抓工作落實,嚴格考核獎懲。

  (四)“三農”工作的效果

  一是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增強,農民收入穩定增加。糧食總産量穩定保持在5億斤以上,農牧漁業總産值超過12億元,肉類總産量4.65萬噸,農民人均純收入大幅度上升。

  二是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有新的突破,農業産業化初具雛形。農村一、二、三産業逐步趨於合理,畜牧業出現強勁發展勢頭,林、牧、漁業佔農業份額的比重提高,2005年養殖專業村累計建成21個,養殖大戶累計達到5164戶。茅臺酒有機原料基地建成高粱15萬畝、小麥20萬畝。實施退耕還林工程以來,累計建成成片竹子基地5.9萬畝。建成油菜基地8萬畝,烤煙3萬畝,商品性蔬菜基地3.5萬畝,刺梨基地1.5萬畝。龍頭企業規模逐步發展壯大,主要經濟指標大幅度增長,仲介組織從無到有並逐步發展,輻射帶動效應開始體現。

  三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明顯加強。全市通車里程增加較快,國土整治、中低産田土改造、水土流失治理、小水窖建設、沼氣池建設、渠道防滲、病險水庫治理、退耕還林(竹)、農村電網改造等建設任務目標順利完成,農民生産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四是農村改革邁出新的步伐,農村社會保持穩定。順利推進農村稅費改革,農民負擔大大減輕。延長土地承包期工作全面結束,農民吃上了定心丸,免除了土地投入的後顧之憂。農村全面推行政務公開、村務公開。鄉鎮幹部管理改革順利推行,撤小村、並大村全面結束。農民糧食流通體制改革、供銷合作社改革、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穩步推進,企業活力明顯增強。

  五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民主法制建設和基層組織建設取得新的成就。“四在農家”活動深入開展,示範效應顯著。村級組織得到加強,戰鬥力更高。

責編:肖闊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