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顓頊帝嚳陵簡介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01日 11:23 來源:《鄉村大世界》

  

 

顓頊 帝嚳陵山門

  顓頊帝嚳陵俗稱二帝陵,是上古時代“五帝”中第二帝高陽氏顓頊和第三帝高辛氏帝嚳的陵墓,地處內黃縣城西南30公里梁莊鎮三楊莊村西北處。佔地面積350余畝,南北長2050米,東西寬1060米。早在4400年前,繼黃帝軒轅氏之後,相繼而立。陵地古屬東郡濮陽,金大定七年(1167年)劃歸滑縣,1940年劃歸新置的高陵縣,1949年劃入內黃縣。

  顓頊帝嚳陵歷史久遠,傳統祭祀活動源遠流長,據文獻記載,漢代修有陵冢,唐太和四年(830年)建廟,宋乾德六年(968年)修,金大定七年重修,元代後又多次修葺。建築宏偉,古樸典雅,碑碣林立,松柏蓊鬱,是著名的《滑縣誌》十二景之一“鮒嶺松秋”。歷代王朝祭祀不絕,宋代以後列為定制,如《宋史?禮志》記載:“洪武四年,諭中書省,禮部定議,合祀帝王三十五,滑祀顓頊、高辛。”等等。此外,群眾性祭祀活動歷史悠久,至今尤盛。然而,到了清代末期,帝陵被黃沙湮埋,直到1986年,經過清沙,才得以重見天日。顓頊陵和帝嚳陵同在一個陵區,同在陵區北端,面積同為3432平方米。顓頊陵在東,帝嚳陵在西。經考古發現有禦橋、禦路、宋井、山門、欞星門、廟院、寢殿、享殿基址和漢建元修陵墓、165塊禦祭碑碣及縱橫其間的甬道,還在殿院兩側清出漢磚路及唐、宋墻基、唐朝柱礎,在陵墓前清出仰韶、龍山文化陶片。陵墓四週有護陵墻,顓頊陵南墻上嵌有元、清兩面塊標誌碑,碑中央分別書有盈尺大字“顓頊帝陵”“顓頊陵”。2002年再度清沙時,在陵墓北邊發現漢墓群。2003年清沙,首先在山門西側清出數塊石碑,山門至祭祀廟院之間清出弧形古殘墻,及祭祀廟院能往陵區的數甬道。3月份,帝嚳陵護陵墻被發現,鑲嵌在護陵前墻的明嘉靖七年的“帝嚳陵”標誌碑也隨之面世。


二帝陵

  顓頊帝嚳陵儘管塵封百年,但民間祭祀活動從未中斷,特別是在每年農曆三月十八日,傳稱為顓頊帝生日,數以萬計華夏兒女,千里迢迢,雲集帝陵,大禮祭祀。2002年農曆三月十八日,內黃縣人民政府為了緬懷聖祖功德,弘揚華夏文化,凝聚民族精神,滿足中華子孫尋根祭祖的夙願,始辦祭祖節,公祭顓頊帝嚳,並由此列為定制,每到這天,都要舉行公祭活動。帝陵聖地,文藝表演,民間工藝,特色小吃,再加上喧囂的鑼鼓,繚繞的香火,人山人海,勢如潮涌,熱鬧非凡,古廟會以其純樸的民風民俗和古老、燦爛的黃河文化吸引眾多的華夏后裔來追宗尋祖,焚香祭拜。

  長期以來,當地人民群眾在這裡封沙育林,聖帝陵區為數萬畝森林所環抱。陵區內有古鳥柏、錦雞爾、槐樹及其他稀有樹木30多種,陵區生態保持良好,昆蟲、鳥類品種繁多。春天,槐花飄香,蜂飛蝶舞,風光宜人;夏季,風鳴蟲吟,鳥啼蟬歌,如一曲曲交響樂,讓人心曠神怡,好像置身於原始森林,給人一種返樸歸真,回歸大自然的感覺。


華夏人文始祖顓頊 帝嚳

  近年來,內黃縣人民政府非常重視“二帝陵”的開發與修葺工作。1989年派新成立的文物保護管理所負責二帝陵的保護工作。2000年,“二帝陵”以眾多的文物古跡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被晉陞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成立二帝陵景區管理委員會,並持鉅資保護、開發、建設帝陵。目前,陵區建設已粗具規模,先後建起了新山門、拜殿、東、西配殿、碑廊、停車場,配置了標準化公共信息圖形符號牌,設置了景區導遊圖,製作了中英文説明牌及路標牌,並移植蒼松翠柏于陵內,基礎設施基本到位,旅遊要素基本完善,旅遊環境大大改善。一個莊嚴肅穆,氣勢恢宏,環境舒適的“二帝陵”景區正喜迎華夏子孫的到來。

責編:肖闊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