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天氣已經真正的進入秋高氣爽的季節了。隨着天氣由熱轉涼,我們人體一些自然的機能也被激發起來,因為冬天就要來了,冬天很涼,我們需要禦寒,所以在這個時候,人體的食欲就會被不知不覺便的旺盛起來。
所以按照我們人間的養身方法呢,家家戶戶都的秋季想辦法多吃一些好吃,用來在補充夏季酷暑消耗的體能,來強壯身體。
但其實秋季的進補也是有學問的,今天我們就來説一説秋季進補到底應該怎麼補?
立秋之後,天氣由熱轉涼,人體的消耗也逐漸減少,食欲開始增加。人們習慣進入秋季後,進行秋補,以補充夏季的消耗,維持人體內部的平衡,抵抗將來嚴冬的寒冷。這時,多吃一些能力增強人體免疫力和抵抗力的食品,對於身體是大有好處的,但是如果進補不合理也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
入秋後,廣州的一位張先生,每週至少吃兩次人參烏雞湯,結果導致流鼻血。據了解,每年立秋後,醫院裏經常可以見到因為盲目進補而導致失眠、流鼻血、消化道出血甚至肝功能損害的人,而且這些人不再少數。這就足以證明,進補不當,會對人的身體造成極大傷害,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這些的後果的呢?
原來經過一個夏天的折磨,人的脾胃功能就會減弱,此時如果大量進食補品,特別是過於滋補的食品,就會進一步加重脾胃負擔,使長期處於虛弱狀態的胃腸無法承受,從而導致消化功能紊亂。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在秋季做到科學進補呢?
其實關於秋季進步有很多反面的例子,就是説如果你進補不恰當的話,就可能非常地滑稽,非常地可笑,最有戲劇效果的就是陳佩斯夫子演的那個《二子開店》,由於給他吃了過多的用人參熬的水,搞他們在院子裏跑圈,冒着大雨跑圈,頭上還冒着熱蒸汽哪。
身體消受不了。
對,補大發這就是。那我想問他位驗證團員,秋季進補,三位怎麼補啊?
我主要是做一些紅燒肉啊,燉一些個牛羊肉啊。
帖秋膘?多吃一些肉類的東西?
對。
我跟李大姐多少北方人,北方一般都是秋膘嘛,秋膘就是肥肉的意思,就是增加一些脂肪,也就是燉燉肉啊,排骨之類。
那顯然秋膘沒帖上啊。
你怎麼知道?
因為你很瘦啊。
怎麼吃都是這樣。
帖秋膘,不一定長膘,只要體能補上就好。
看來我們的三位見證秋補多吃肉的説法,那麼這種説法是不是正確的呢?
秋季該進補,但是怎麼補才能合理,怎麼補才能不出現《二子開店》那種令人啼笑皆非的場面?廣告之後讓專家告訴我們如何合理的進行秋補。
在秋季我們到底如何合理的科學進補?有請專家為我們解答。
請問秋天多吃肉這種説法是正確的嗎?
這個出吃肉來進行秋補,這個古人有這樣一種説法,就是大家通常説的補秋膘,帖秋膘,但是這個問題要隨着這個時代的發展,辯證地看。因為以前的人們的生活水平比較低下,以素食為主,所以在秋天的時候呢主張補一些肉品。但是現在人民生活提高了,平時就是以肉食為主,所以在秋冬季節過多的補肉體,反而會增加他的脾胃消化的負擔,所以並不一定是科學的。
那麼秋天如何進補才是合理的呢?
在秋天進補也有幾點建議:
第一個不要多多益善,以為補品用多了,就是好的;
第二個不要以貴為好,比如説像人參、鹿茸還有燕窩,並不合適每一個人;
第三個不要以藥代食,就是有很多食物都能夠起到秋補的作用,並不一定非要用藥;
第四個就是剛才説過的第一個問題,不要以單純補肉食為主,要加上蔬菜、水果,還有多喝水。
秋天很多人都習慣吃肉或進食一些高蛋食品來進行秋補,但是我們的身體並不一定能夠及時吸收掉這些營養;同時在換季的時候,由於脾胃比較虛,這時我們更應該多吃蔬菜和水果來使飲食結構更加合理。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時令果蔬都適宜秋季使用。所以我們為大家準備了蘿蔔、梨、藕、棗、西瓜、茄子、蒜、銀耳、花生、香瓜等蔬果讓大家選擇,究竟哪些適宜在秋季使用呢?
李大姐選擇的是棗、花生、蘿蔔和香瓜;而鞏東升和賀剛都選擇的是棗、藕、銀耳、梨和蘿蔔。
我覺得大家有一點都挺好的,完全正確,就是大家都選擇棗,紅棗能夠滋陰潤燥,而且能夠補氣、補血。
還值得表揚大家的一點就是每人都選擇了蘿蔔,叫做“入秋蘿蔔勝四藥”。蘿蔔富含水分、維生素、蛋白質,而且它能夠解毒,而且助消化。
兩位男士他們都選了藕片,藕它是秋季是另一種菜了,而且它能夠幫助我們健脾、和胃、開胃,而且食欲不好的人呢必須多吃一點藕是有好處的,為什麼沒有一個人選擇這麼漂亮的茄子呢?我跟你們説,其實這個茄子現在已經快成為一個寶了,它能幫助我們降低膽固醇,而且軟化血管,特別有效的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在秋季,除了應該多吃蘿蔔、藕、茄子以外,銀耳和花生也應該多吃,因為它們都是和脾健胃的,那麼哪些食物是我們不宜吃的呢?梨是有止咳潤肺的作用,但它和西瓜、香瓜都是屬於性寒的水果,使用的話可能會導致腹瀉,所以將這一類性寒的水果都不宜使用。而秋天比較乾燥,所以像蒜、辣椒等辛辣食物就應該少吃了。
好了,把錯都放回去吧,不應該在秋季吃的東西我們都放回去,選對的獎勵大家,就現在可以吃了。我開始倒計時。
《為你服務》特別提醒,秋季除了多攝入一些蔬菜水果外,還應該多運動,加強鍛煉,以增強抵抗力。
責編: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