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師生情緣——魯迅許廣平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9月14日 13:03 來源:CCTV.com

  師生情緣

  ——魯迅與許廣平

  1925年3月11日清晨,隨著一陣晨鈴響起,國立北京女子師範大學的宿舍內,學生們紛紛起床梳洗,準備這一天即將開始的課程。而此時,這棟小樓二層的一間宿舍裏,一位女學生正在給自己的老師寫一封信,信中説:校長以“留學”、“留堂”——畢業留本校任職——謀優良位置為餅餌,學生以權利得失為去取,今日收買一個,明日收買一個……凡足以固位戀棧的無所不用其極,此中國女子教育之前途!先生!有什麼法子在苦藥中加點糖分?

  這位女學生信中所提到的校長叫楊蔭榆,她是中國最早一批留學海外的女子之一,原為女師大學監,一年前任女師大校長。

  這一年年初改名為國立北京女子師範大學的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前身是設立於1908年的京師女子師範學堂, 1919年的“五四”運動中,女高師的學生第一次衝破學校的禁令,投身學生運動。而此時的校園裏也正在醞釀著一場驅逐校長楊蔭榆的風波。寫這封信的女學生,是女師大學生自治會的總幹事,也是驅楊運動的重要組織者——許廣平。

  就在許廣平寫信的第二天,也就是1925年3月12日, 59歲的孫中山因肝癌晚期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孫中山逝世後,約有74萬民眾前往致祭。當時的段祺瑞政府決定為其舉行國葬,靈柩暫時安放在北京西山碧雲寺。3月12日這一天,北京女子師範大學的許多學生想去參加孫中山的追悼會,但是遭到了校長楊蔭榆的阻攔。

  楊蔭榆不希望學生們加入到社會的政治運動中,當有學生提出悼念孫中山時,她覺得孫中山思想當中有另外的一種破壞的作用,認為學生們應當好好的學習文化,因此拒絕了學生的請求,矛盾由此激化。

  楊蔭榆的行為引起了學生們的憤怒。而許廣平寫信給老師的目的,也正是希望先生對學校中正在發生的事情作出一些指點。這封信寄出去兩天以後,許廣平就得到了老師的回信,信中説:苦茶加糖,其苦之量如故,只是聊勝於無糖,但這糖就不容易找到,我不知道在哪,只好交白卷了。這位向學生交白卷的老師,就是魯迅。這封信也是許廣平寫給魯迅的第一封信。這一年,魯迅在女師大任教已經快5年了。


  魯迅,原名周樹人,被後世稱為五四新文學運動的急先鋒,他1881年生於浙江紹興,1918年,38歲的周樹人以魯迅為筆名創作了第一篇小説《狂人日記》,刊載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號,小説抨擊了家族制度與封建禮教的弊害。(許壽裳 《魯迅先生年譜》) 

  1920年的秋天,魯迅同時在北京大學和女師大授課,教授的是中國小説史,來女師大上課之前,魯迅的《阿Q正傳》、《傷逝》、《孔乙己》等小説,都是女師大學生喜歡閱讀的作品。魯迅的知名度使得他給許廣平那一屆學生的第一次上課,成為大家翹首期盼的事情。

  《許廣平與魯迅》一書的作者倪墨炎介紹説:“她們都有一種好奇的研究心理,就是這個老師來他們都知道這個課是魯迅開的。他學校裏的名字叫周樹人,他們都知道了,他們要看一看這個著名的作家周樹人到底是個什麼人。”

  這堂課,許廣平坐在了教室的第一排。

  上課的時候,魯迅匆匆進去,大家都很吃驚。因為他穿的衣服有補丁,長衫上面有的地方補過,特別是褲子上面,膝蓋上面都有補丁,皮鞋上面也都是一塊塊補丁,頭髮也很長

  而且他是個平頂。大家都在議論,怎麼這樣一個人好像是一個乞丐一樣。

  與同在女師大任教的還有周作人、林語堂等眾多知名教授,而與平常打扮得西裝革履的新派人物相比,魯迅則是不修邊幅的。

  倪墨炎介紹道:“周作人也經常穿長衫的,魯迅也經常穿長衫的,但周作人的長衫不是破的,它都是很挺的。許壽裳,林語堂經常穿西裝,特別是林語堂領帶什麼都打得很好的。魯迅就是比較隨便的,譬如桌子上有什麼水啦,抹布不在旁邊他就用袖子管揩掉了。”

  個子矮小,穿著隨便的魯迅一開始講課,許廣平和其他同學就被他所講的內容所吸引。不知不覺中,第一堂課結束了,等到學生們回過神來,教室裏卻早已不見了魯迅的蹤影。

  許廣平後來在《魯迅與青年們》一文裏,如此描寫了這第一堂課。“許久許久,同學們醒了過來,那是初春的和風,新從冰冷的世間吹拂著人們,陰森森中感到了一絲暖氣,不約而同的大家吐一口氣回轉過來了”。

  與魯迅一同在女師大授課的胡適、李大釗林語堂等人把新思想傳給了那些渴望個性解放的女學生,並對他們産生了很大的影響。

  20世紀20年代,五四新文化運動帶給年輕人的是對傳統社會體制的破壞與革新,尤其是對封建婚姻的反抗。

  封建包辦婚姻是北師大女學生們普遍面臨的難題,許廣平也不例外。高第街是廣州著名的一條商業街,從清朝末年開始,就已經店舖林立,商品琳瑯滿目。1898年2月12日,許廣平出生在高第街一許姓大家族裏。出生沒幾天,父母便替她定了親,許配給廣州一戶姓馬的紳士家。

  許廣平向家裏提出她不喜歡這個婚姻,要解除。但馬家並不願意退掉這個婚姻,最後談判許家給馬家一筆錢,這筆錢足夠馬家再娶一個媳婦.

  解除了與馬家的婚約之後,1922年許廣平北上求學,1920年北京大學首開先例,率先解除了對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限制。兩年後國民政府又頒布了“壬戌學制”,正式明確了女子有享受高等教育的權利。根據這一年中華教育改進社的調查統計,當時全國已有女大學生887人,佔全體大學生總數的2.5%,許廣平就是這第一批女大學生之一。打在女師大,許廣平遇到了魯迅

  魯迅、胡適、陳獨秀等人傳授給學生的民主自由意識,與學校舊有的教育體制産生了衝突。當時學校規定:學生一律穿草綠色布制的衣裙制服,違者記過。楊蔭榆任校長後,校規更為嚴格,學生們祭奠孫中山的行為成了驅楊運動的導火索。

  在北京《京報》上,女師大學生為“驅逐校長楊蔭榆”而向當時的北洋政府請願的消息刊登了出來。但“驅楊運動”的初步結果,卻是,許廣平等6人被校方開除,在開除令裏許廣平被斥為“害群之馬”,從此就得了一個害馬的綽號。

  在學校的佈告裏面寫了,校方公佈了這幾個人表現怎麼不好,並把表現不好的內容寄給六個家長。這樣就很容易引起家長誤解,認為自己的女兒怎麼在學校裏面不守規矩,不守紀律,不知出了什麼事情。於是魯迅就和幾個老師聯合起來寫了一個聲明。

  1925年5月27日,魯迅、林語堂、周作人等7名教授在的《京報》上發表了一篇宣言,公開支持女師大的學生運動。在這個月中,魯迅與許廣平共有6次通信。

  在他們通信當中,兩人的稱呼、署名都很有意思。開始的時候,許廣平稱魯迅老師後來稱迅師,署名開始是小學生,後來是學生。後來魯迅叫許廣平廣平兄,後來發展成害馬。最後成了my dear teacher,你的害馬。由此可見他們兩人關係已經很密切了。

  俞芳女士,與魯迅是同鄉,在上世紀20年代,她每個星期天都要到北京西三條衚同的魯迅家中玩耍,在魯迅家中她們經常可以見到許廣平。

  俞芳回憶道:“許廣平先生她是這樣的,人是高高的,她比我姐姐她們都高。人很大方的,眼睛挺有神,眼睛比較大。好像她們説,眉目之間好像很粗,很有點聰明的樣子。”

  1925年6月,楊蔭榆被女師大的學生們驅逐出了校園,這一期間學生堅持上課 老師堅持教課,學校內相對平靜。端午節這一天,魯迅請許廣平還有俞氏三姐妹等六個女學生來西三條衚同的家中吃飯,共度端午。

  俞芳還記得哪天吃飯的情景:“開始吃飯以後,許廣平跟王順親他們就敬魯迅先生酒。敬酒以後,後來説葡萄酒太輕了,就變成黃酒了。説黃酒又太輕了,就説有沒有膽量吃白酒。魯迅先生説,吃白酒就吃白酒。”


  在席間,魯迅有一點醉,他就撳了俞芬的頭,敲了一記許廣平的頭。

  端午節的聚會沒過多久,警方開始介入女師大的學生運動。以維修為名義,楊蔭榆帶著警察衝進校園強行關閉了學生宿舍。學生宿舍被關閉,家在廣東的許廣平此時沒了棲身之所,這時候,魯迅讓許廣平暫時住到了自己的家中。

  魯迅在西三條衚同的家是一個小四合院,北屋共有3間房,母親魯瑞住在東側房,夫人朱安住西側房,魯迅則住在北邊單獨向後延伸的一間小屋子裏,魯迅稱它為老虎尾巴。

  在魯迅家中,許廣平有了一項新的活動,就是為魯迅抄書稿,許廣平抄寫的速度很快,有一天,她連續抄了一萬多字。

  《許廣平與魯迅》的作者倪墨炎介紹道:“魯迅進來的時候,説你抄得太辛苦了,就摸摸許廣平的手,這使她感覺到魯迅對她的關心已經不像老師對學生。”

  朱安是魯迅的原配妻子,這門親事是魯迅留學期間母親魯瑞為他安排的。出於對母親的孝順,魯迅接受了朱安。魯迅很尊敬朱安,雖然兩個人沒有什麼感情,但沒有什麼爭吵。而且實際上,他們一直過著一種無性的生活,魯迅其實一直過著獨生的生活。

  魯迅認為愛情是婚姻的基礎,沒有愛情的婚姻不可能有幸福,但他卻準備犧牲自己,讓年輕人去享有這個幸福。魯迅曾在《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一文中寫到:“自己背著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此後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1925年夏天,在魯迅的家裏,許廣平第一次向魯迅表達了自己的愛。但是魯迅覺得自己不可能再得到婚姻的幸福,不配被人所愛。

  《出了象牙之塔》,是魯迅在女師大授課時編的教材其中有一篇是英國詩人勃郎寧寫的一個愛情事,故事中一個年長的老師同一個年輕的女學生相愛了但是年長的老師認為不能相愛就説我們不相稱,兩個人到了晚年覺得神未必這樣想,我們還是可以相愛的魯迅因為自己已有的不幸婚姻而不願再談愛情,而許廣平卻引用了勃郎寧的詩句神未必這樣想,這是一句令兩人彼此心照不宣的話。

  倪墨炎介紹道:“這個故事因為兩個人都心裏明白的是什麼意思。那麼魯迅回答,你中毒太深了,因為我課堂上講的這個故事,你太理解了。魯迅這樣回答,並不是拒絕許廣平,

  就是認為還是要許廣平再慎重考慮。”

  與魯迅相愛,許廣平不得不面對朱安,不得不面對妻妾的名份問題。

  我是我自己的 這是女師大學生廬隱在反對封建婚姻時提出的口號,這句話流行于女師大學生中間,成為他們反對舊式婚姻的標誌性語言。與許廣平追求愛情的大膽、主動相比,魯迅在心理上卻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中國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老師同學生是兩個輩分,所以老師同學生戀愛那是不可想像的。如果魯迅承認師生戀的話,那就是多了一個(妻子),在傳統上來看他等於是納妾,顯得生活不太正派。

  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主將,魯迅的一言一行都會受到社會的關注。而已有妻室的事實也讓魯迅決定放棄追求愛的權利。

  北京魯迅博物館館長孫鬱介紹説:“他認為我們搞新文化的人是很正派的,很正經的。所以我們堅決也不納妾,他是堅決不找第二房的。”


  魯迅認為,愛情是婚姻的基礎,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可能有幸福的。但是在他自己來説,他準備犧牲自己。

  與許廣平的交往,讓魯迅的生活出現了變化,無愛的婚姻,受到了衝擊,原本打算犧牲自己的念頭也開始動搖了。後來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受到許廣平的影響,魯迅慢慢地也向許廣平表示我可以愛,我為什麼必須犧牲自己呢?

  在經過神未必這樣想的談話後沒多久,許廣平再一次走進魯迅的小屋,希望得到一個最後的答覆。一番凝視與思量後,魯迅説我可以愛,你勝利了。

  驅楊運動最後的結果是北洋政府教育部長章士釗免去楊蔭榆校長職務,但同時章士釗下令解散女師大。這一行為遭到魯迅等教授和學生的反對,師生們在宗帽衚同開設臨時校舍,繼續上課。女師大的學生運動得到了北京其他高校學生的支持,1925年11月,北京爆發了有各屆數萬人參加的“罷免和懲辦章士釗”的示威遊行,12月11日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宣佈免去章士釗職務。北京女子師範大學宣佈復校。

  魯迅與許廣平的交往遭到了一些旁人的非議,在這樣的情況下魯迅與許廣平的照片裏沒有一張兩個人的合影,這張與廣州中山大學圖書管理員蔣經三的合影曾被後來者剪裁,併發布在媒體上作為兩個人的合影。

  周作人在1961年給朋友的一封信中曾對許廣平評論道:“內人因同情于前夫人(朱安)之故,對於某女士常有不敬之詞,出自舊家庭之故其如此看法亦屬難怪。”(上字幕)

  1926年8月,許廣平 魯迅離開了見證他們愛情的北京,離開了西三條衚同。

  1927年10月,許廣平與魯迅定居上海,正式公開了兩人的愛情,宣佈同居。

  1929年10月1日,兩人愛子出世,取名海嬰。

  1933年5月,兩人將此前的書信編輯成《兩地書》出版,作為他們愛情的見證。

  1936年10月19日上午5時25分,魯迅在上海病逝。

  1968年3月3日,許廣平在北京逝世。

責編:紅立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