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愚公移山 一
1945年六月十一日,毛澤東致閉幕詞《愚公移山》。他説,中國古代有個寓言,叫做“愚公移山”。説的是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華北,名叫北山愚公。他的家門南面有兩座大山擋住他家的出路,一座叫做太行山,一座叫做王屋山。愚公下決心率領他的兒子們要用鋤頭挖去這兩座大山。有個老頭子名叫智叟的看了發笑,説是你們這樣幹未免太愚蠢了,你們父子數人要挖掉這樣兩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愚公回答説:我死了以後有我的兒子,兒子死了,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這兩座山雖然很高,卻是不會再增高了,挖一點就會少一點,為什麼挖不平呢?愚公批駁了智叟的錯誤思想,毫不動搖,每天挖山不止。這件事感動了上帝,他就派了兩個神仙下凡,把兩座山背走了。
高西溝位於乾旱的黃土高原中心。過去,村民只能靠廣種薄收來維持生計,但是,嚴重的水土流失使本來就不肥沃的土地常常顆粒無收。早在五十多年前,政府就提出土不下山水不出溝,號召高西溝人大搞水土保持,為治理黃河做出貢獻。於是,高西溝的村民開始打壩造田,變害為利。
沙石峪的村支書張貴順看上去粗放、憨厚,事實上,他為了改變沙石峪的面貌,讓鄉親們過上富裕的日子,真可以説費盡了心機。沙石峪土薄石頭多。很多年前,張貴順就提倡種果樹,當時,市面上的紅果值錢,葡萄則無人問津。
經過十年苦戰, 沙石峪零星破碎的小塊地改成了六千多塊平平整整的大塊田。深翻山地800畝,新開荒地50畝,加厚土層 墊地500畝。荒山坡開始變樣了,山溝裏出現了新造的梯田.
1999年,村支書張貴順去世了,他長眠在沙石峪的北山上。
愚公移山 二
| |
1945年,毛澤東在延安發表題為《愚公移山》的講話。號召人民“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50年代初期,陜北米脂縣高西溝村積極響應中央農林牧全面發展的號召,為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難題做出了巨大貢獻,終於成為陜北農村的一面旗幟。
在河北沙石峪的北山上,還有一眼廢棄的大口井。四十年前,為了徹底擺脫缺水的面貌,沙石峪的村民耗費了五個冬春,一釬一錘打成了這眼巨大的旱井。
但在四十年前,無論是河北的沙石峪還是陜西的高西溝,都無法跟全國婦孺皆知的大寨大隊相提並論。
大寨的面積比高西溝要小,只有2.8平方公里。由於是土石山區,夏季的雨水很容易將土薄石厚的農田沖毀。五十年代初期,大寨辦起了初級社,他們制定了十年造地規劃,開始治理這七溝八梁一面坡。“三戰狼窩掌”後來成為全國人民耳熟能詳的典型故事。經過十年的艱苦奮戰,大寨的面貌改變了,糧食增産了,大寨也成為了山西省的先進典型。
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報刊登新華社記者的通訊報道《大寨之路》,介紹了大寨的先進事跡,號召全國人民,尤其是農業戰線學習大寨人的革命精神。此後,全國農村興起了“農業學大寨”的運動。這一年的年末,陳永貴受到邀請,前往中南海參加毛澤東的71歲生日宴會。
據高西溝村的人説,高西溝一度是大寨強有力的競爭對手,農業差一點就學了高西溝。
1965年之後,勤勞的沙石峪村民也積極響應號召向大寨學習,他們創造了“萬里千擔一畝田,青石板上創高産”的奇跡。
那個年月,大寨紅花遍地開。連土如珍珠水如油,滿山遍野大石頭的沙石峪也開始修建高標準的大寨田。在沙石峪西邊的山坡上,至今還留著一塊十畝地的“人造平原”。
愚公移山 三
這就是太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的太行山。北山愚公就是被這樣一座大山擋住了門前的去路。
自古以來,位於太行山南麓的河南林縣就屬於乾旱山區。旱災在這片土地上肆虐了幾千年。水,一直是林縣人的心頭之痛。
明朝萬曆年間,知縣謝思聰在林縣西部山區主持修築洪山渠,歷時四年,洪山渠建成。洪山渠長九公里,可供沿途十余個村莊澆灌土地和人畜飲用。後來,為了紀念謝知縣,林縣人建謝公祠並改洪山渠為謝公渠。
實際上林縣境內河流不少,淅河、淇河、洹河、露水河都發源於西部太行山區,但是這些河流大多流徑短促,集水面積小,河床縱坡大,而且都是季節性河流,冬春無水,汛期則山洪暴發,氾濫成災。
| |
早在1943年,皮定均將軍駐紮林縣。為了緩解當時的旱情,他發動群眾引淅河之水上山澆地,歷時數月,築成了愛民渠。1944年,當時的林北縣委動員群眾引露水河河水,修建了抗日渠。
林縣缺水的狀況給年輕的楊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在他走馬上任之後不久,1955年年底,毛澤東號召全國的農業合作社興修水利,保證農業增産。在這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裏,興修水利成為農業生産的一個主要內容,同時,水利建設的需要也促使農村的生産關係從小規模的合作經營發展為龐大的人民公社。
1955年之後,林縣開始不斷地劈山鑿渠,淇河南北渠,天橋斷渠,其中工程量最大,施工難度最高的就是楊貴提到的英雄渠,當時叫做淅河渠。
1957年9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做出大規模開展興修農田水利運動的決定,年底,全國就有八千萬勞動力投入了水利建設的工地。英雄渠通水的時候,正值八大二次會議召開,這次會議提出了“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狂熱的大躍進隨之到來。
1958年春天,林縣的三大水庫于一齊上馬。這一年風調雨順,在許多人眼裏,林縣將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豐收年。
責編: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