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過山車(2)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0月17日 14:55 來源:CCTV.com

  【勘測隊員之歌】

  是那山谷的風,吹動了我們的紅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們的帳篷。我們有火焰般的熱情,戰勝了一切疲勞和寒冷。背起了我們的行裝,攀上了層層的山峰,我們滿懷無限的希望,為祖國尋找出豐富的寶藏。

  這首《勘測隊員之歌》誕生於上個世紀五十年,歌曲描繪得正是被譽為“建設時期的遊擊隊員”的地質工作者。

  原鐵二院職工李本深回憶説:“累了就唱,那個好像是解疲勞的一個良方,餓了就唱,累了就唱,不斷的唱,反正就是解決疲勞,因為這首歌呢也很貼近我們的生活,是那山谷的風吹動我們的紅旗,我們是紅白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們的帳篷,我們就是一個帳篷,從西線到中線我們都是睡的帳篷,我們把無限的情獻給祖國,背起了我們的行裝,攀過了層層的山峰,我們抱著無限的希望,尋找礦産,尋找了礦産當然要修鐵路。”

  1954年,唱著這首歌,在完成對成昆西線大涼山的勘測後,李本深又接上了成昆中線的初測工作。

  初測的重點是測繪地形。當時按照蘇聯的操作方法,測量地形必須使用照准儀測繪方向,用精緯儀測量距離﹑高度,而且這一工作必須由有經驗豐富的工程師擔任,李本深不是工程師,但在這之前他已有了西線草測地形的經驗,也破格擔任了測繪地形的工作。

  李本深清楚地記得:“在測地形當中,按照蘇聯方法,就是説一塊平板儀,放在這兒測方向,一個經緯儀放在旁邊測距離,兩個人看一個點,我看到了,他沒有看到,他看到了我沒有看到,這不是互相的,再説那個是望遠鏡看的,這個是一個站標,就是一個機械的一個洞,一個不銹鋼,有個洞,前頭有個線,就這麼看的,你要看七八百米遠,通過那個洞看就很困難了,被俯仰角的板子擋住了,所以很困難。”

  李本深所在的測繪小組負責的是屏山至綏江的測繪任務,由於山高坡陡,任務緊張,他們對蘇聯的勘測方法感到很不適應。

  李本深介紹説:“在平原地帶,那個用是沒有問題,到山區,一弄就要轉點,之後我們才説,這樣不行,我們都用經緯儀。”

  改變了測繪方式後,測繪速度也逐步攀升,李本深的小組創造了西南設計分局的最高記錄,測繪小組也被命名為“李本深地形組”。

  一年後,西南設計分局按蘇聯鐵路技術標準作出了成昆鐵路中線方案的初步設計。這也是我國第一部按照總體設計規定編制的長大幹線初步設計。方案隨後送到北京鑒定。

  中國當代研究所研究員陳東林回憶説:“這個方案就報到鐵道部,鐵道部也發生了一場大爭論,究竟是修東線還是修西線,還是修中線,因為如果要是從單純的修路角度來講,那麼就像蘇聯專家講的,我們的任務就是修鐵路,別的我們不想那麼多,那是我們技術水平以外的問題,如果我們從這個角度來看,大家都會選擇東線或者中線,因為又好修,又保險。”

  就在此時,攀枝花地質礦産正在逐漸探明,它加重了修建成昆鐵路西線的砝碼。

  1954年6月,南京大學地質係師生在川滇交界處進行暑期找礦實習,證實了之前人們的發現:攀枝花一帶有7億噸鐵礦石儲量、3億噸煤炭儲量、800萬噸二氧化鈦儲量、200萬噸五氧化二釩儲量,以及鉬、鎳金、鉑族、稀有金屬和非金屬礦等50余種。同時,周邊地區還有幾十億噸的遠景儲量。在鐵礦資源較少、品位普遍低下的中國,這一發現震動了中國的決策者們。在攀枝花建設西部地區最大的鋼鐵基地,以及鋪設相配套的成昆鐵路成為人們的美好憧憬。

  關於成昆鐵路的線路之爭最終由鐵道部上報到中央政府。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帶人親自研究,最後確定要修西線。

  紀錄片《成昆鐵路》為我們細緻地描繪了成昆鐵路西線的模樣。

  成昆鐵路北起四川成都,南抵雲南昆明,北接寶成鐵路,形成了縱貫我國西南、西北地區的交通大動脈。

  鐵路從成都起跨過岷江、青衣江、經哦眉,沿大渡河,橫貫大,小涼山,十跨牛日河,到達西昌,八跨安寧河,過金沙江,穿越地震區,三十余次迂迴跨越龍川江峽谷,穿過橫斷山脈,直抵昆明。

  就在設定的成昆線上,三堆子附近,就是後來的攀枝花,那時,這裡還是一條荒涼的河谷。

  時間進入1958年5月,中國共産黨八大二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確立了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隨後,一場工農業生産的大躍進運動迅速展開。

  當時趕超英國的主要指標是重工業的象徵——鋼鐵的産量。1958年8月定下了當年的鋼産量要比上一年翻一番,達到1070萬噸的目標,從9月開始,一場全民煉鋼的運動在中國各地展開。

  在鐵路部門,鐵道部部長滕代遠在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上作了《怎樣把鐵路修得快些,辦得好些》的發言。把原訂“二五”期間新修鐵路2萬公里增加到3萬公里,後來又增加到7萬,翻了兩番。原訂的15年內共建成新鐵路8萬公里也改12萬公里。

  在大躍進運動中,成昆鐵路正式動工。開工儀式放在了成昆鐵路最長的隧道——沙木拉達隧道舉行。

  剛從成都鐵路工程學校畢業的王永國對當時的情形記憶深刻。“當年是千軍萬馬,紅旗招展,一片人山人海,是人海戰術。”

  然而,當十萬建設大軍開進工地時,成昆鐵路還只有一個初步的設計,鐵路修建只能邊勘測、邊設計、邊施工。

  王永國回憶道:“當時我們進去工作的時候,穿起那個膠褲,就相當於以前那种老雨衣不知道你見過沒有,就是那種膠質的上頭是雨衣,下頭是膠褲,穿起筒靴,在洞裏頭回到工棚的時候,裏頭的背心內褲都是濕的,外頭雨不斷澆,下頭水在流。”

  為早日擺脫落後面貌而加快建設速度,是那個時期人們的共識。為了國家的富強,普通的勞動者表現出了空前的激情。1958年的中國,似乎一切都在高速運轉著。

  原鐵二院職工李本深回憶説:“那時候測量都不拉鏈子了,不量了,就拿個經緯儀看,是350米,就是350米,那個精度不夠的,我們都得要拿鋼尺,一節一節,50米50米丈量的,大躍進期間,放衛星,最後有的勘測隊就把它取消了,就用視距看,是多少就是多少。”

  原中鐵二局史志辦主任王賢清回憶説:“浮誇,浮誇什麼呢,今天進了兩米,明天進了二米二,哪天又進了二米三,累計起來這個隧道的長度,已經是打通了,走近一看,依然如故,所以最後鬧出個笑話,隧道是報穿了的,不是爆破的爆破,而是報道的報道。”

  很快,倉促施工的弊端開始暴露。

  李澤民回憶道:“58年上馬,上得很倉促,58年大躍進,圖紙沒跟上,一根線就上去了,就開幹了,像成都搞川黔線就是這樣,一根線就開始工作,出現的問題不少,我62年參加什麼時候,到處出現很多病害,就以獅子山為例,成都南站那個獅子山,整整整治了10年。那麼原先從成都南站出去什麼,公新、華農門、鋪新(音)這一段的挖方到處塌方,還有就是水,水害,因為當時在58年以前,我們學習蘇聯的設計的一些東西,在理念上認識上是錯的。”

  就在緊張開工的同時,中國的經濟開始出現下滑,1959年,嚴重的糧食短缺初露端倪。

  從1959年開始,中國的農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這一年,農業生産第一次出現下滑,全國6億畝農田受災。中國進入三年自然災害時期。

  由於資金短缺,中共中央發出緊急通知,國家實行調整壓縮方針,要求成昆鐵路下馬。

  李本深介紹説:“到了59年就不行了,經濟力量不行了,自然災害也開始了,59年就下了,59年下,60年又上了,反映了這個大躍進的精神,61年又下了,62年上半年上,62年年底全線停了,這就是三上三下。”

  在1958年到1963年間,成昆線三上三下,耗資一億一千萬元,修建隧道10公里,橋梁約5公里,其中成都至青龍場的61。5公里勉強鋪軌通車。不過成昆鐵路的補充勘測及優化設計工作仍在進行之中。

  時間到了1964年,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再一次改變了成昆鐵路的命運。

  8月,在南海北部灣,美國驅逐艦“馬克多斯”號與越南海軍魚雷艇發生激戰,越南戰爭進一步升級,中越邊境地區海南島和北部灣沿海都落下了美國的炸彈和導彈。

  與此同時,中蘇關係已經愈加緊張。中國的北國和南疆都面臨著戰爭的威脅。

  在北京,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結合當時的國際形勢兩次指出,要準備帝國主義可能發動侵略戰爭。同時他反復強調“要搞第三線基地,大家都贊成,要搞快一些……攀枝花酒泉兩個基地,一定要落實。如果材料不夠,其他鐵路不修,集中修一條成昆路。必要時也可將內昆路的鐵軌拆掉,先修成昆路。”

  崔啟富介紹説:“毛主席根據國際國內的形勢,提出來備戰備荒為人民,搞大三線建設,成昆線就提出來要快修,為什麼成昆線要快修呢?一個是地理位置,處於大西南,沿途都是高山絕壁,原始森林,隱蔽性很強,按照當時的情況來看的話,就在這一帶把我們的中央國防工廠,搬到西南包括四川各地,重慶貴州,雲南,少數的山西,甘肅也有,但是重點在四川、貴州和雲南,整個它處於大山區,隱蔽性很好,按照當時有的專家説話,就是原子彈都打不到的,主要是這個背景。所以當時我們全國把沿海一帶,包括有些中南華東地區,好多重要的工廠都搬到西南來了。”

  三線是按中國地理區域劃分的,沿海和沿邊疆的省區為一線;戰略大後方的省區為三線,包括長城以南,京廣線以西的廣大地區的西南三線,和陜甘寧青等省區的西北三線;介於一線和三線之間的地區為二線。

  這一年,經過數年的調整,農業生産開始回升,實現了國家財政收支的平衡,市場供應也有所緩和,城鄉人民生活開始好轉。國民經濟最困難的時期已經渡過了。這位為中國進行大規模的三線建設提供了可能。

  1964年8月,毛主席發出“成昆鐵路要快修”的戰鬥號令,築路大軍從祖國的四面八方,跋山涉水,以最快的速度開進工地。

  紀錄片《成昆鐵路》裏這樣説道:“巍巍的大小涼山,滔滔的大渡河、金沙江,是毛主席率領工農紅軍長征經過的地方,繼承和發揚毛主席親自培育的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決心在這千山萬水之間,修起一條鋼鐵大道。”

責編:紅立

1/1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