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過山車(1)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0月17日 14:51 來源:CCTV.com

  1974年,許多中國人從銀幕上看到一部長達60分鐘的紀錄片《成昆鐵路》。其實,這條鐵路在4年前已經建成通車。這條從勘探到修成通車,歷經18年的鐵路究竟走過怎樣的日子呢?我們的片子將帶您一起去追尋那些鐵路線上的激情歲月。

  紀錄片《成昆鐵路》為我們描述了當時西南地區的交通狀況:成昆鐵路經過的地方山高谷深,川大流急,過去交通很不方便。有些地方,人們走的就是這天梯一樣的路.真是行路難,難於上青天.鋼鐵大道將要從這些大山穿過。急流滾滾的大渡河上,當地人民過河,就是用這懸空的藤索橋.鋼鐵大道將要跨過這些急流。偉大祖國西南地區的四川、貴州、雲南三省,物産豐富,資源雄厚,聚居著幾十個兄弟民族。

  説起路來,四川人的感受更為深切。兵工專家陳修和説:“那時候沒有火車,四川,天府之國,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那個時候,四川沒有火車,沒有飛機,我們出來的時候,怎麼樣出來呢?到了重慶,坐船,重慶有輪船,一直就坐到宜昌,宜昌又換船到漢口,由漢口又換船,坐到上海,差不多有時候要弄一、二十天,一個月,很不容易的。”

  直到1949年,四川省的土地上仍然沒有一寸鐵軌。

  這年11月,解放軍進軍西南的時候,只能是徒步前進。

  新中國一成立,在國民經濟恢復與建設的藍圖上,關係國計民生的交通和鐵路建設便擺到了突出的位置上。

  時任政務院鐵道部副部長呂正操説:“毛主席,中央所有領導都希望中國有鐵路,那時候中國鐵路太少了,兩萬多公里,一半多在東北,我記得是49年解放嘛,大部分鐵路都破壞了,你看50年,我記得是一方面抗美援朝,一方面修鐵路,這些鐵路都在修。”

  這是五十年代初廣為傳唱的一首歌《我們要和時間賽跑》:火車在飛奔,車輪在歌唱,裝載著木材和食糧,運來了地下的礦藏,多裝快跑快跑多裝,把原料送到工廠,把機器帶給農莊,我們的力量移山倒海,勞動的熱情無比高漲。我們要和時間賽跑,走上工業化的光明大道;我們要和時間賽跑,迎接偉大的建設高潮。

  歌曲《我們要和時間賽跑》向人們展示著新中國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在西南,人們把這種熱情更多的投入到鐵路的建設中。

  四川人期盼已久的成渝鐵路很快被中央人民政府放到了議事日程。1950年5月,中央批准了西南地區行政領導劉伯承、鄧小平、賀龍等人提出的築路方案,並專門調撥了一億公斤大米,作為工程的第一期投資。

  6月15日,成渝鐵路正式開工。半年中,兩萬多名人民解放軍完成了89.9萬土石方的施工任務。但是由於抗美援朝戰爭的爆發,這支部隊後來被調往前線。為了確保築路計劃的順利完成,中共中央西南局以最快的速度動員和組織了十萬多名民工。

  這時候,建設工地上最緊缺的是枕木。

  成都鐵路局工人楊顯良説:“有些農民,把祖墳山上的風水樹,那個過去是不敢動的,風水樹,一聽到要修鐵路,他就主動,自動地,沒哪個去發動他,都把風水樹砍了,送來,親自送到鐵路上來,説明你看這個心情。”

  1952年7月1日,全長505公里的成渝鐵路修通。成渝鐵路不僅是新中國修建的第一條鐵路,而且是中國鐵路史上,第一條完全用自己的器材修建的鐵路。

  然而成渝鐵路的誕生也僅僅是改善了成都和重慶兩地的交通狀況,四川鐵路與外省鐵路相互之間還是沒有連接,成渝鐵路所用的機車和客貨車輛,都是先拆解,再由登陸艇經長江運抵重慶後重新組裝的。

  1953年的元旦很快到了,這是中國實行公曆紀元的第四個元旦。這一天,《人民日報》的元旦社論題為《迎接1953年的偉大任務》,社論寫道:1953年將是我國進入大規模建設的第一年。工業化,這是我國人民百年來夢寐以求的理想……

  對當年的人們來説,“工業化“是一個甜蜜的字眼,林立的煙囪、轟鳴的機器、飛馳的列車就是夢想的強大。從1953年開始,恢復了元氣的新中國進入第一個五年計劃。

  人們開始在各地跋涉,考察地形,選擇廠址,勘探礦産和鐵路。

  春節剛過,20歲的李本深隨著一支勘探隊進入西南地區的大涼山。同行的還有保護勘探隊的一連解放軍戰士。

  上一年,成渝鐵路修成的同時,鐵道部西南設計分局,也就是今天的鐵道部第二勘測設計院在重慶成立,隨後,全國各地鐵路建設的骨幹,大專院校的學生紛紛來到這裡。李本深就是從武漢的鐵路基建工程隊抽調過來的。

  鐵道部西南設計分局成立之初,隨即開始著手對成昆鐵路進行選線和勘測。成昆鐵路要連接的是四川省會成都和雲南的省會昆明。

  中國當代研究所研究員陳東林介紹説:“像西南地區最困難的就是一個交通不發達,我們經常講到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就是講四川這個路,四川到昆明之間這個路又更是困難,因為它是在盆地之外,昆明又是我們向南的一個重要的窗口 。”

  與此同時,連接陜西寶雞和成都的鐵路已經動工。如果成昆鐵路建成,就能將中國的西南地區和華中華北連接起來,直達首都北京。不僅如此,成昆鐵路還可以同滇越鐵路連接起來,打通西南地區同東南亞沿海國家的國際通道。

  在李本生參加的這支勘探分隊出發之前,西南設計分局的選線專家們在成都至昆明之間長達一千多公里,寬約200多公里的範圍內,經過地質研究和徒步踏勘,提出了東線、中線、西線三大線路走向的比較方案。

  東線從內江、自貢、宜賓、鹽津、彝良、威寧、曲慶到昆明長約889公里。

  中線從成都、眉山、樂山、宜賓、綏江、巧家、東川、嵩明到昆明全長約810公里;西線從成都、眉山、樂山、峨邊、喜德、西昌、德昌、會理、廣通到昆明長約1167公里。

  就三條選線方案而言,東線和中線方案地質資料、軍用地圖齊全。而西線方案則穿越了當時的西康省大涼山地區,也就是現在的四川省涼山州。

  世代以來,大涼山一帶一直是彝族聚居地。這裡仍然處於奴隸社會。彝族社會的成員分為黑彝和白彝。

  李本深介紹説:“黑彝是地地道道的彝族,就是頭人,白彝也有彝族也有漢族,什麼人都有,有的大學生也有,在裏頭就是把你抓進去了,這個部落就賣,把你眼睛一蒙,弄麻袋一背,張三李四王五,賣到深山裏頭你也找不著方向,出不來了,是個男娃子過不久再搶個女娃子配成家庭,生小孩就是他的小娃子,他是靠這麼發展。他們不知道外頭的世界。有時候問中國大是我這裡大,問奇怪的問題,以後民族改革,把他們弄到外頭一參觀,這麼大中國。”

  涼山複雜的情況,迫使第一支勘測隊伍撤回成都。西線方案中普雄至烏絲河一段留下了空白。

  李本深回憶道:“跟西南軍政委員會彙報,可能我估計是受到批評了,撤回來了,再重新組成精幹的勘測隊,加強領導,鄧小平好多紅軍都是從那裏過來的,我們兩三萬人長征都從那裏過來了,你們30個人過不來,沒有問題。”

  這時,李本深加入到第二支進入大涼山的勘測隊伍。鋻於當時大涼山的複雜情況,隊伍出發之前,還專門到西南民族學院集中學習彝族地區的風土人情。

  1953年春節剛過,這支類似探險隊的勘測小隊在解放軍的保護下到達普雄, 然後請來彝族部落的頭人到營地吃飯,告訴他們勘測隊的來意。

  此時的大涼山,公路很少,有些地方更是無路可走。

  李本深回憶道:“有路也走,無路也走,那時候很困難,基本上都沒有路,大部分時間也沒有太陽,因為兩邊山很高,12點前後有點太陽,到了裏頭沒有了,清霧瀰漫,吼聲聲音可大,我們每個人都得過山,敢爬你也得爬,不敢爬你也得爬,底下是彝胞的腳印,高處是指孔,爬,彝胞他像飛一樣,他説你不敢爬我背你爬,我背你過去,誰敢要他背呀,一個人都很危險,那是上往天上一線,下往萬丈深淵,那就是這樣的,很困難。”

  很快,西線的初步勘探全部完成。

  3月,西南設計局局長布克陪同蘇聯專家基浦卡羅和另一位蘇聯地質學家到西昌設計現場會審方案,在定奪成昆鐵路的東線、中線、西線這三條選線方案時,中蘇專家之間引發了一場激烈的線路之爭。

  此時的蘇聯,是中國可靠的同盟國。

  “蘇聯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這是當時中國一個家喻戶曉的口號。

  在人們心目中,蘇聯人吃的是牛奶和麵包,住的是公寓,看的是芭蕾,工人在現代化的廠房裏生産,農民在集體農莊中勞作。把自己的祖國建設成蘇聯那樣的國度,是這個時代中國人最大的夢想。

  與此同時,蘇聯同意援助中國156個大中型工業建設項目。應中國政府的要求,蘇聯還陸續派出3000多名蘇聯顧問和專家,參與新中國的建設。在鐵路戰線,從新中國成立到1965年,鐵道部共聘請蘇聯專家366名。

  成昆鐵路的三個方案在西昌擺在蘇聯專家面前,蘇聯專家選擇了中線。

  原鐵二院勘測處副總工程師余伯熙介紹説:“這三條線哪一條好,這個專家組基甫卡羅,拿線路來説,成昆線是沿金沙江,金沙江河床坡度只有千分之一,但是金沙江地質條件不好,水文條件差,因為那個河流很壞,金沙江的河流,金沙江人煙少,物産沒有,假設西線,一方面經過西昌,因為經過少數民族地區,少數民族地區是一個問題,還有關於礦産,開發礦産,因為有攀枝花,西昌也有礦産,這個比較好。”

  蘇聯專家選定的中線方案,就是今天的內昆線,從內江到昆明。中線線路里程最短,工程小、投資少、發揮效益快,又接近將要開發的雲南省東川銅礦。而成昆鐵路西線方案途徑四川西南和雲南北部的崇山峻嶺,70%的地段地勢險惡,地質結構複雜,既有鋼鐵般堅硬的岩層,也有一炸即坍塌的鬆軟泥石,素有“露天地質博物館”之稱。幹線跨越的大渡河、金沙江等河流兩岸分佈著高達幾百米的懸崖峭壁,人都難以立足。

  因此,蘇聯專家堅持選擇中線方案。余伯熙回憶説:“還有其他的老同志事實上都沒説話,這個基甫卡羅聽到就火了,你這個工程技術人員,你説這話你就犯錯誤,不從線路的技術標準來談,啥子民族經濟呀,啥子繁榮國家經濟呀,你從這個説法,那你就錯了,那個是領導考慮的問題,不是你工程技術人員考慮的問題,你簡直失去了工程人員的資格,這罵的夠嗆,所以這樣子一説,馬上就發表意見,我決定,選擇金沙江方案。”

  原鐵二院職工李本深回憶説:“我們有些老專家有些不服氣,為什麼呢?蘇聯的西伯利亞,地形比較平坦,他沒有見過成昆線這麼高山,地質也複雜,他一看不可能修,不行。當時毛主席説一邊倒,向老大哥學習一邊倒,蘇聯專家(意見)就不能不聽。“

  這是當時的一個紀錄片,從畫面可以看到,拖拉機上的標語寫著:蘇聯專家的建議提高生産率又快又安全。當時,全國正沉浸在學習蘇聯“老大哥”的熱潮中,一切都向老大哥看齊。成昆鐵路的方案會審結束後,西南設計分局採納了蘇聯專家的建議,組織全局的勘探力量對中線進行初測和設計。

責編:紅立

1/1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