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突破烏江》(2006年9月30日)嘉賓:楊秉政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30日 15:40 來源:CCTV.com

  《突破烏江》

  首播時間:9月30日22:30

  嘉賓:楊秉政

  嘉賓檔案

  楊秉政,《中國交通報》社攝影記者。

  他的鏡頭裏不僅紀錄著雪山草地的歲月變遷,也透視著一種堅忍不拔的精神傳承。

  生於五十年代,長征對他來説意味著堅持。

  內容簡介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當《長征組歌》的旋律迴響在演播室時,楊秉政情不自禁的跟著這熟悉的樂曲哼唱起來,對於五十年代生人的他來説,這首歌幾乎喚起了他兒時對長征的全部記憶:雪山、草地、大渡河、鐵索橋……

  2006年5月,在中國攝影家協會組織的“聚焦長征路”采風活動中,楊秉政兒時的夢想終於變成了現實,他真真切切的站在了當年紅軍戰鬥過的土地上。一張張珍貴的照片不僅紀錄著雪山草地的歲月變遷,也透視著一種堅忍不拔的精神傳承。


  “在物質極大豐富的今天,我覺得我們的精神有點缺鈣,長征精神就是一劑補鈣的藥方!”本期節目,《中國交通報》社攝影記者楊秉政將做客演播室講述他的長征故事,並播出影片《突破烏江》,敬請關注!

  


  《突破烏江》簡介

  八一電影製片廠 1961年 黑白

  編劇:朱欣 導演:李舒田、李昂

  演員:李久芳 (張團長)、周正禹 (秦政委)、于純綿 (陳連長)、劉秉章 (王班長)、林洪桐 (羅小光)、朱啟 (李彪)、李輝佳 (張健)、王心鑒 (李四海)、楊昭採 (小劉)、石存玉(黃大爺)、曲雲(黃大娘)、霍德集(黃大發)

  邢吉田(敵旅長)、劉江 (敵參謀長)、王孝忠(敵營長)、張善甫(麻臉班長)

  劇情介紹:

  1934年底,紅軍第一方面軍先頭部隊在張團長和秦政委的率領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經黃平、甕安來到貴州境內烏江南岸的黃家村,準備突破烏江。烏江自古號稱天險,兩岸陡峭,水深流急,是遵義、桐鋅南面的一道天然屏障,因此紅軍要奪取遵義、桐鋅就必須先渡烏江。

  在紅軍到達黃家村之前,敵人己經把這裡洗劫一空。他們搶走了村民的衣物、糧食,抓走了青年,燒燬了渡船和房屋,企圖使我軍無法在此立足,更無法渡江。然而,我先頭團到達黃家村後,一方面搶救受害的群眾,為他們治傷、救火和修補房屋,併發動群眾將地主的糧食和衣物分給大家,

  另一方面在張團長的指揮下,通過製造佯攻烏江的陣勢,對敵人的火力配備情況進行了偵察。在群眾的支持下,先頭團開始渡江。第一次強渡中,由於水流湍急,天寒水冷,強渡用的繩索被敵人炸斷,未能成功。他們在失敗中尋找經驗,在黃家父子的幫助下,創造了雙層竹筏。

  第二天夜晚,他們又組織偷渡,但因夜間天黑聯絡不便,竹筏又不易掌握,只有陳連長、黃大發、羅小光等僥倖到達彼岸,不料陳連長的手電筒失落江中,無法用信號聯絡,大部隊不能繼續過江。陳連長等見寡不敵眾,只好隱蔽起來。


  第三天,紅軍的處境非常危險,後面有敵兵追趕,前面有烏江天險,英雄們決定再次組織強渡。紅軍的英勇行為使守在北岸的敵旅長侯立擔的部下膽戰心驚,拼命死守。當我軍的先頭船隻剛駛到對岸就遭到敵人的瘋狂反撲。

  危急關頭,突然後面槍聲大作,原來隱蔽在北岸的陳連長等人出其不意地智取了碉堡,接應了部隊過江。紅軍登岸後,陳連長等人又佔據了敵人背後側翼山頭,切斷了敵人的退路,迫使敵人繳槍投降。紅軍先頭團在三天之內,機智勇敢地打敗了烏江對岸的侯立擔的一個旅的兵力,完成了突破烏江天險的戰鬥任務,

  保證了全軍向遵義進軍作戰計劃的實施,為中國革命開闢了一條勝利的道路。

責編:白小桐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
熱聞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