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國家地理 > 崑曲百年 > 正文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第七集 一脈相傳

CCTV.com  2007年09月12日 16:49  來源:CCTV.com  
     
    [內容速覽]歷經數百年的崑曲從清末進入了她六百年曆史中最困難的時期,崑曲幾度浮沉,命懸一線。光緒年間,昆劇開始沒落。北京和南方各地的昆班力量漸次瓦解。然而,崑曲似乎一直受到文化人的偏愛。他們敏銳地關注著崑曲的興衰,在發展中鼓吹,在困境中堅守。就在一百年前,當崑曲最為衰弱的時候,正是蔡元培、吳梅這樣的大教育家和國學大師,把戲曲教育引入北京大學,在大學講堂裏唱起了崑曲,維繫著崑曲的一線生機。1921年,昆劇傳習所在蘇州創立。崑曲傳習所培養出來的傳字輩藝人在最艱難的時候傳承了崑曲藝術的薪火,延續了崑曲的歷史。

    1921年秋的一天,蘇州城的大街小巷,張貼了很多用紅紙寫成的招生告示。不過這個招生的地方不叫學校,而叫“昆劇傳習所”。由於這個叫傳習所的地方不僅不收學費,還供應飯食。40多個貧家子弟應召入所習藝。

    若干年以後,人們把他們稱為崑曲傳字輩人。

    這位老人名叫倪傳鉞,他是當年應召進入傳習所的少年之一。如今倪傳鉞已是99歲高齡,傳字輩的同門師兄弟大都已去世。多年前的往事,哀婉深沉。

    梅蘭芳回憶:“當年北京的梨園子弟學戲,在同光年間尚是昆亂並學,到光緒庚子之後,則專學皮黃了”。

    20世紀開始的年代,中國正處於一種前所未有的激蕩與不安之中。這時,輕歌曼舞的崑曲不再是戲曲舞臺的主角。北京城裏早已沒有了純粹的職業昆班,京城已成京劇的天下。

    我們在蘇州崑曲博物館尋找20世紀初,南方崑曲遺留下來的痕跡。那時候,在崑曲發祥地蘇州, 曾經“看戲通國若狂”的盛景也早已不在,整個蘇州僅有全福班、大章班、大雅班、鴻福班四大坐城班勉強維持。

    沈月泉是當時全福班的臺柱,為了營生,他和同門只能跑起了江湖,流轉于江浙一帶的小鎮。1923年,蘇州最後一個坐城班全福班在蘇州告散。那些曾跟隨全福班走東闖西的戲箱,也被遺棄在角落裏,積滿灰塵。

    近代昆班的歷史就此結束。

1/5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