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速覽]食鹽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它不僅可以作為調味劑,也能腌制食物,起到食品加工的作用。在古代,由於鹽價高昂,人們發明了一種新的方法來提高鹽的使用率,這就是醬,中國古代醬的品種有很多,可惜這些古代的工藝多已失傳。另外,鹽的品種也有很多,比如竹鹽,這就是一種用竹子燒制的精製鹽。 |
如果時光倒流,讓一位今天的美食家回到春秋時期參加一個貴族的宴會,估計他會洋相百齣。在那種宴會上,幾乎所有的肉食都沒有放鹽,當他到處找鹽的時候肯定會引來一陣陣笑聲,因為根據當時的禮制,每一種肉食都配有不同的醬,客人必須按照規矩,吃什麼肉沾什麼醬,不能亂來,更不用找鹽來沾著吃。所以,有經驗的人只要看到餐桌上有什麼醬,就知道今天能吃到哪些山珍海味。
其實,古人的生活與今天已經有了很大的差異。比如在鹽的使用上,古人用它創造了極大的財富和文明,還創制出了很多風味獨特的食品。但是從上個世紀二十年代起,普普通通的鹽突然向人們展示了她無比豐富的面孔,她的用途簡直包羅萬象,可以説如果沒有她,現代工業、乃至於現代文明將一下子不復存在。所以在鹽業專家看來,鹽絕不像她的外表那樣簡單透明,它是一個無色的精靈,雖然悄無聲息,卻又神通廣大、無處不在。
北宋以前,中國的政治中心大多在長安和洛陽一帶,這裡主要食用山西運城鹽湖裏天然出産的池鹽。池鹽裏含有芒硝等雜質,所以它的味道比較苦。在古代,曾經有一個漢字“盬”,就是專門稱呼這種苦鹽的。但是,由於産量有限,池鹽的價格也不低。
當時味道最好的鹽是青海和新疆等地出産的岩鹽,它是古代海洋中的鹽分結晶沉澱之後,在地質作用下形成的岩石狀態的食鹽。可能鹹度更高、雜質更少。但是,它距離遙遠,産量極少,所以一般只供給帝王享用。
介於岩鹽和池鹽之間的是海鹽。在春秋時期,由於海鹽産量不太高,加上它距離長安和洛陽也很遠、價格非常昂貴,一般只作為奢侈品出現在貴族的餐桌上,就像中世紀的歐洲貴族食用亞洲的黑胡椒一樣十分珍貴、小心。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中原地區的貴族們主要食用運城的池鹽。為了避免池鹽中的苦味破壞食物的味道,同時也為了節約使用鹽,古人很少把它直接放到食物中,而是用鹽製作各種各樣的醬。
從而使得醬成為一種更好、更節約的用鹽方式。另外,不同的醬還有不同的風味,所以,用不加鹽的各種肉食沾五花八門的醬來吃,就成為了春秋時期、乃至於中國古代貴族們的一種講究。
古代醬的品種比現在多得多,南北朝時期著名的農業專著《齊民要術》所記載的醬的種類就包括豆醬、肉醬、魚醬、麥醬、榆子醬、蝦醬、魚腸醬、芥子醬等。到了後來還曾經出現過用魚皮烏賊製作的醬,以及在大唐的皇宮裏盛極一時的葫蘆醬。這些聞所未聞的品種令今天的美食家們大為感嘆。
其實,在上個世紀的六七十年代,包括北京在內的中國各地,專門製作醬的作坊、也叫“醬園”幾乎隨處可見,可惜,這一獨特的醬文化正逐漸消失在歷史中。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