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速覽]揚州地處黃海之濱,曬煮海鹽的自然條件得天獨厚。這裡一直是中國鹽稅的主要來源,也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經濟和文化中心。揚州的鹽商是一個很特殊的群體,他們一方面揮金如土,極盡奢華。一方面附庸風雅,大力資助文化事業。揚州的繁華甚至引得乾隆皇帝也連連不忘。 |
在中國古代的城市中,有一座城市非常奇怪。它曾經是奢侈和享樂的代名詞,也是富裕和文明的化身。它的魅力令皇帝們唸唸不忘,卻又多次在戰火中化為廢墟。它是如此的美麗,一首描繪它美景的唐詩居然因此而享譽世界。它是如此的浪漫,竟然引得無數的文人為它魂牽夢縈。它究竟在哪?難道是一座夢幻之城?
大海潮起潮落,經常在海灘上留下白花花的鹽霜,這就是我們日常食用的海鹽。
中國擁有漫長的海岸線,但是規模較大的海鹽鹽場卻主要集中在長江以北的沿海地帶。這是因為在古代,海鹽生産需要利用陽光和風力來蒸發海水、提高海水中鹽的濃度,這樣就會在熬煮海鹽的時候既節省時間也節省燃料。
長江以北的沿海地區降雨相對較少,主要集中在夏季。但是在長江以南,由於四季降水分佈比較均勻,降雨量大,還經常伴有颱風襲擊,海鹽的蒸發必然大受影響。所以,長江以南大型的鹽場歷來就很少。
在古代,中原地區有山西運城出産的池鹽。但是池鹽的産量很有限,無法滿足中原地區的需求,更不用説整個中國。所以,北方的海鹽擁有無比廣闊的市場。在西周之前,每一個人都可以自由生産和運銷食鹽,久而久之,誕生了一批實力雄厚的大鹽商。他們壟斷海鹽生産、哄抬鹽價,積累了巨大的財富,並成為地方上的豪強勢力。
春秋時期,齊國的宰相管仲就看到了這一點,他認為,如果政府接管鹽業的生産和經營,不但可以抑制豪強勢力,還可為國家積累財富。
這位姓管的政治家似乎要管住一切,他頒布法令將齊國的高山和大海統統納入政府的管轄之中。政府組織專門的工匠砍伐山林、煎煮海水、生産海鹽。他還大幅度提高海鹽的價格,控制它的對內和對外貿易,這樣,齊國很快就從壟斷經營獲取了大量的財富,使過去偏居一隅的齊國一躍成為春秋霸主。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食鹽專營”,管仲因此被後人尊為鹽業宗師。但是,齊國的民眾對於他的做法怨聲載道,後來,食鹽專營制度被廢除了,政府除了收稅以外,不再介入食鹽的生産和運銷。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