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玉器文化專題之一:《美麗的石頭》(探索發現2006-330)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01日 20:27 來源:CCTV.com
     
    [內容速覽]在新中國成立之際,徵集國徽的設計方案經過層層篩選,最終集中在兩份設計稿上,其中的一份是日後新中國的國徽,而另一份方案則是由著名學者梁思成、林徽因夫婦設計的,它的主體是一塊圓形的玉璧,上面裝飾著麥穗、齒輪等圖案。玉璧,是中國古代玉文化中最為核心的一種玉器,它的歷史延綿了5000多年,在中國傳統的文化理念中,玉璧象徵著美好的意願和高貴的品質,而玉文化已悄然融入到了民族的歷史血脈之中。

 

 

在新中國成立之際,徵集國徽的設計方案經過層層篩選,最終集中在兩份設計稿上,其中的一份是日後新中國的國徽,而另一份方案則是由著名學者梁思成、林徽因夫婦設計的,它的主體是一塊圓形的玉璧,上面裝飾著麥穗、齒輪等圖案。

玉璧,是中國古代玉文化中最為核心的一種玉器,它的歷史延綿了5000多年,在中國傳統的文化理念中,玉璧象徵著美好的意願和高貴的品質,而玉文化已悄然融入到了民族的歷史血脈之中。

當人們回首這段半個世紀前的關於國徽圖案徵集的往事,人們會發現,這個民族的文明似乎始終與古代玉文化息息相關。

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文明的進程,似乎也都與古代玉文化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絡,中國古代的玉器文明是一段從未中斷過的歷史,它的源頭甚至直達人類的史前時期。

2006年9月2日,一場由民間自發組織的玉器展覽在北京舉行,那些從民間徵集的古代玉器藏品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它們的年代跨躍了5000多年的歷史,從遙遠的史前時期一直到明清兩代,古代先人曾經崇尚的文明依然在後人的手中傳承,人們不惜用最美好的字眼來形容玉器,而所有與玉器相關的詞語也無不代表著高貴、聖潔、美好。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員盧兆蔭介紹説:玉,中國人認為是美好的東西,凡是帶有玉字的詞都是好的,玉就是美好的一個代表。

古人説,“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大丈夫寧為玉碎不可瓦全”,美麗的容顏是“花容玉貌”“如花似玉”,高貴的品德是“冰清玉潔”“溫潤如玉”,連日常飲食中,也頻頻冠以玉的字眼,美味佳肴稱為“玉食”,美酒稱為“玉液”……

直到今天,享受著現代文明的人們,也依然願意在身上佩戴一件小玉飾,寓意吉祥和幸福的願望。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博生介紹説:我們這個民族歷來説的一句話叫“執身如玉”,拿自己的身體,要當一塊玉一樣的對待,老一代説下一代你想成為一個人才,你就應該像一塊玉一樣,必須經過切磋琢磨。

其實,從礦物學的角度來看,玉只不過是一種天然的石頭,它是地球上眾多礦物岩料中的一種,它的産地也不僅僅局限于中國,在世界各地都有豐富的玉礦産,比如美國、加拿大、俄羅斯、波蘭、新西蘭、津巴布韋、意大利、韓國等等。

但令人不解的是,唯獨在中國,玉文化從史前時期就一直興盛不衰,一直傳承延綿下來了。那麼,是什麼力量讓人們傳承這種獨特的文化?又是什麼力量讓人們把一種文化凝聚到天然礦石身上呢?

出土玉器最早的地方,位於內蒙古赤峰市的一個古老村落,考古學家在這裡發現了十多件用玉器製作的工具和裝飾品,它們距今已有近8000年的歷史。

學者這樣解釋原始玉器的産生過程:在人類的童年時期,隨著磨制石器工藝的改善,人們逐漸萌生出了最原始的審美意識,他們選擇一些美麗的石頭,或者是貝殼、獸牙,製作成簡單的裝飾品,這是人類最初的文明,而在這個過程中,由於天然的玉石有著美麗的色彩和堅硬的質地,逐漸受到了古人的寵愛。

毫無疑問,玉石美麗的外表,可以讓它在眾多的石頭中脫穎而出,但最為關鍵的因素卻是它堅硬的質地,玉石的硬度不僅遠遠高於一般的石頭,它甚至比普通的金屬工具更為堅硬。

當人類進入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的時候,他們所使用的那些工具的硬度仍是遠遠低於天然玉石的。

後人不難想象,當人類還處在石器時代的時候,堅硬的玉石無疑成了製作原始工具最優質的原料,而這也正是新石器時期出土了大量玉質工具的原因。

在那個漫長的歲月裏,古代先人們不間斷地製作原始工具,來維持他們在各自領地裏的生活,生産能力的低下,使得他們只能就地取材,選擇一些美麗而堅硬的石頭做工具或裝飾品。

學者把這一時期的玉器稱為“彩石玉器”,它們材料龐雜,玉石不分,是古代玉文化的一個萌芽時期。

但就是在這樣一個還近似原始蒙昧的萌芽時期,古人已經為後世玉文化的濫觴開啟了一個重要的源頭。

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古代玉文化迎來了第一次發展高峰:在中國的東北地區和江南一帶,幾乎同時萌生出了當年最發達的制玉文明。

這一段被後人稱之為“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它們分別繼承了古代制玉文明的衣缽,而把史前玉文化帶到了一個輝煌的年代。

但讓後人困惑不解的是,這一時期的玉器已經不再是一種實用的器具,它們的造型奇特而抽象,工藝卻極為複雜而精美。有一件東北“紅山文化”的代表玉器,學者稱之為“玉箍形器”,因為外形頗似馬蹄,又稱“馬蹄形器”,這樣一件看似簡單的圓筒狀玉器,其實卻有著難以想象的製作難度。

這種高難度的製作工藝還體現在其他的器物上,像同時期的玉龍、勾雲形佩、玉琮,都需要一個極度困難的製作過程。

那麼,古人究竟在一種什麼信仰力量的趨使下,投身於這種曠日持久的工藝中呢?

考古學家發現,這些玉器幾乎無一例外,都出土在當年最高等級的墓葬中,這些墓葬的主人,有的是當年的大巫師,有的是部落的首領。

所以,專家推測,在遙遠的史前社會,人們還遠不能用一種科學的思維來解釋自己賴以生存的這片土地,他們把主宰世間的力量視為冥冥中上天的旨意,而這些稀有而珍貴的天然玉石,無疑是上天的恩賜,在它的身上蘊藏著神秘的通靈神性。

在原始的宗教獻祭活動中,人們簇擁在象徵上天意志的玉器面前,祈求神靈把福祉降臨到他們的身上,而當他們在巫師的召喚下,一次次走向神聖的祭壇,史前玉器便無可阻攔的成就了玉文化初期最輝煌的一個文明。

就這樣,在史前玉文化的影響下,古老中國的這片土地上,由玉器承載的文明開始了漫長的歷史旅程。

很少有人知道,從漢代開始的絲綢之路,在它之前的2000多年就已經有了雛形——絲綢之路的前身是一條運送新疆玉石的玉石之路。

在當年,開採玉料和運送玉石都是極度困難的事情。

司馬遷在《史記》中曾有這樣的描述:取玉艱難,越三江五湖,至崑崙山,千人往百人返,百人往十人至。

古人認為,崑崙山是神對大地的恩賜,而玉則是崑崙山對人類的恩賜。

出於對玉器的崇尚,古人開始四處尋找玉石的出産地,除了新疆的和田地區,在今天遼寧的岫岩,江蘇的小梅嶺等地,都留下了古人開採玉料的足跡。

對於玉礦石的成因,地質學家是這樣解釋的:大約在幾億年前,地殼運動把一種中酸性的岩漿侵入到大理岩中,大理岩和岩漿中的不同成分在外力的作用下開始溶合,這些礦物元素最終凝結成了珍貴的玉礦石,而在後來的造山運動中,有的玉礦石裸露出地表,有的則被抬升到了海拔四五千米的雪域高山上。

在這些稀有的玉礦産中,産于新疆和田地區的玉料最為珍貴。

在雪域高山上,這些裸露出來的玉礦石由於風化剝蝕,崩落到山澗裏,在雪水的沖刷下進入和田地區的河流,經過數萬年的沖刷磨礪,玉石保留下了最為精華的部分,它們是玉石家族中最珍貴和稀有的品種,後人稱之為羊脂玉,意思是擁有像羊的脂肪一樣細膩光滑的質地。

北京大學的教授王時麒介紹説:這就是一種感覺,手摸的感覺像小孩皮膚似的,很溫潤,眼睛看著溫潤細膩,光澤像油脂而不是像水。

對於玉石種類的劃分有不同的標準。有的按地域劃分,比如有遼寧的岫岩玉,河南的南陽玉,西安的藍田玉,新疆的和田玉等。

如果從顏色來劃分,玉石還可以分為白玉、碧玉、墨玉等品種,但這些顏色的變化並沒有改變玉石最本質的礦物學成分,它們的成因主要是由於玉石中包含了不同的微量元素。

含石墨的呈現出黑色,含錳的帶有褐紅色,而含鐵元素的多少,則會呈現出淺綠、深綠或者淺黃色,由於所含微量元素的不均勻,在一塊玉石上還會出現不同顏色摻雜的現象。今天的玉器研究專家,憑藉先進的檢測設備,可以輕易地辨別出不同玉礦石的成份。

在那個王權統治的年代裏,新疆玉料的充足供應使古代玉器文明開始了新一輪的復興。

史前玉器神秘的光芒開始消隱了,取而代之的是王權的彰顯,玉器不再是原始祭祀中的神器,而變成王室貴族的專屬品。

玉器與王室貴族之間的關係,從3000年前的商代開始,一直到封建王朝的末期,就再也不曾被割裂過。

可以説,當中國進入王權社會後,古代玉器與帝王以及貴族之間便形成了千絲萬縷的聯絡,它們或者是王權的象徵,或者是帝王奢侈的珍藏。

到了周代,人們進一步賦予了玉器等級森嚴的禮儀觀念。

當年,玉器的顏色、大小、造型都象徵著不同的等級,品階不同的官員手持不同的玉器來表明自己的身份,而他們身上佩戴的玉器也有相同的意義,當他們佩戴玉器的時候,他們的姿勢會更為恭謹,連走路的步幅都會有所限制。

《論語》就記載了孔子手執玉圭的姿勢,也正是這位儒家學説的創始人,在周代末期的時候,為中國古代玉文化開創了一套前所未有的玉文化學説。

孔子説,品質高潔的君子,應該像玉石一樣,具備上天賦予他的11種品德,比如玉石的潔凈、溫潤、堅硬,一位有修養的君子要時刻比照學習玉器的這些品性。

在儒家學説的影響下,玉器不僅是王權的象徵,還成了君子人格化的代表。

工藝美術大師李博生説:五德是指人呢,還是指的這塊玉啊,已經分不清了,這個民族一個特質的東西就是人玉不分。

正是在這種玉文化思想的影響下,古代君子佩玉之風大為盛行。

上層貴族和士大夫紛紛佩戴各種形狀的玉佩,他們在美玉的映襯下,享受著身為君子的榮耀。

當後人反思古代玉文化對後世的影響時,他們會發現,在古代玉器眾多的內涵中,關於君子佩玉的思想無疑對後世的影響最為深遠,從周代開始,直至明清時期,甚至直到今天,人們在身上佩挂玉器的風尚一直興盛不衰。

追溯它的原委,其實正是儒家學説對君子佩玉的推崇所帶來的影響。

研究員盧兆蔭認為,如果沒有儒家賦予玉的許多美德,在中國可能玉也會像其他民族一樣作為裝飾品,到後來慢慢有別的更好的裝飾品後就不用玉了,就是因為儒家賦予玉許多美德,所以它的發展過程中,除了裝飾品以外,它還能夠延續下來。

在佩玉之風盛行的漢代,古人出人意料地賦予了玉器另一種特殊的功能。

今天,在玉器商店裏,人們會選購一件玉器佩挂在身上,他們有的是出於裝飾的喜好,有的是為了寓意吉祥,還有一些人,他們佩戴玉器的目的卻是基於一種驅災辟邪的心理暗示。

在玉文化的傳統中,驅災避邪的理念非常奇特,而它的淵源,則是來自於漢代先人一種獨特的玉器風尚。

漢代的人們在道家思想的影響下,認為天然的玉石凝結了天地的精華,人死後,只要把玉器覆蓋在屍體的表面,便可以保祐屍身不朽,靈魂升天。

在這樣的信仰下,漢代玉衣應運而生。

人們用人體做模型,把上千塊玉片連綴起來,做成玉制的衣服套在死者的身上。,在玉器如此貴重的年代,製作這樣的玉衣無疑是一件極其奢侈的事情,它要耗費大量的玉料和大量的人力。

不僅如此,他們還要在死者的口中放置精緻的“玉含”,在手中放上精緻的“玉握”,人的五官也用專門的玉器堵住,甚至連人的生殖器都要用特製的玉罩盒加以保護。

在這樣週詳而嚴密的防護下,他們堅信,即使是在令人畏懼的地下世界,依然可以享受生前的榮華富貴。

而這種玉能使人不朽的理念,逐漸地便賦予玉器驅災避邪的內涵,它的影響也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古代玉器文明以連綿不絕的姿態在中國發祥了近萬年的時間,而在西方的任何一個民族中,竟然找不到可以與之相比照的對象。

研究員盧兆蔭認為,這不同於其他的古代文明的國家,像埃及、巴比倫、印度是沒有的。

對於玉料礦藏而言,中國只是眾多出産國中的一個,在中美洲和新西蘭,它們也同樣有著悠遠的制玉傳統。中美洲的瑪雅文明,延續時間將近4000年,在它的鼎盛期,玉器文明一度非常發達,瑪雅文明中的玉面具,相比較于中國同時期的古代玉器,無論是造型能力還是製作工藝都毫不遜色。

遺憾的是,隨著瑪雅文明的消亡,中美洲的制玉傳統也隨之中斷了。

新西蘭的毛利族人,同樣有著久遠的制玉歷史,但奇怪的是,它的玉器製品似乎始終停留在裝飾品的層面上,對於玉器文明而言,它的內涵顯得太過單薄了。

與西方文化不同的是,古老中國的玉器文明不僅從未間斷過,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玉文化的內涵卻愈顯豐富和厚重。

李博生認為,玉作為我們民族來講,被視為大地的舍利,佛教的一座廟得到一個佛指舍利,廟就有了核了,這個廟就站住了,就開始受香火了,因為它有那個舍利,玉,應該視同為大地的舍利,那是石頭裏面的精品,那是大地的骨架的精品。

這種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很多學者試圖做出解釋,但最終也無法找到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這種文化現象似乎也只能定格成一個無從考究的歷史懸案了。

追溯並思索這段歷史,學者們認為,當一個民族在歷史的演進中,從發祥到融合併走向文明的時候,對於文明的傳承從來就不會間斷過,一種伴隨歷史走來的古老傳統必然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形成一種文化的積澱,它們會悄然而又深刻的融入到一個民族的歷史血脈之中。

CCTV《探索發現》供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責編:紅立

1/1頁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