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百年板聲(第五集)(探索發現2007-053)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14日 08:44 來源:CCTV.com

 

公元1793年,一個由英國派出的龐大使團,分乘五艘船隻,經過10個月的航行後抵達天津大沽。英國特使馬戛爾尼勳爵這樣描述了他在天津的見聞:“我們的小船停靠在總督府對面的碼頭上,在靠近河邊的地方,正在搭起一個巨大華麗的戲臺,一群演員正在這裡演出種種不同的戲劇……”

隨著明清漕運業和長蘆鹽業的興旺,此時的天津成為北方重要的商貿港口城市。

 “滿街爭唱三簧腔,曲院處處賽京城”,許多天津人就是在淺吟低唱中迎來了每天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的。天津人對戲曲曲藝的癡迷,從那時起就已經深入骨髓,成為這個城市性格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王秀勳:“天津市曲藝之鄉由來是已久的,在100的年以前,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當時搞了一個洋務運動,洋務運動就是由軍事工業民用工業發展起來了,發展起來以後當時工人都是來自於北方的農村的農民,這些農民進城以後,他們也沒帶家屬,所以他們的業餘時間呢,就有欣賞文藝的需求,……所以他們和天津的市民,自由職業者,形成了一個廣大的觀眾群,這個觀眾群,他的文藝欣賞需要,也就造就了各個曲種門類來天津演出的可能性。”

1860年,隨著《北京條約》的簽訂,天津被迫辟為通商口岸。

天津開埠以後,英、法等九國爭先恐後地搶佔地盤,強劃租界。在天津老城的南面,曾經有一大片水洼地,開始並沒有人居住。隨著人口的增多,這裡漸漸形成了一片陸地,由於這裡位於法國和日本的租界之外,因此被稱為“三不管”。

周春玲:“就是這個地方可以説是,沒有行政機構,也沒有什麼法制機構,但是它也就給這個窮苦的人提供了一個居住的地方,也就是這樣。人多了,自然就有,做買賣的,走江湖賣藝的,到這些地方去打錢謀生,都是很低下的。所以它整個來説,這個居民的檔次和這個社會的檔次都在最低層。”

到清朝末期,天津已經出現了蓮花落、大鼓書、數來寶、弦子書、馬頭調、時調小曲、相聲、雙簧等民間藝術形式,由於無法在租界和城裏演出,因此“三不管”就成了這些民間藝人聚集的地方。

董湘昆:“那時候人挺雜,隨便,破破爛爛的。那麼個三不管。可是那個地方就是打把式賣藝的,説書的,摔跤的,算卦的,拔牙的,那時候真是那樣。真是那樣啊。所以那麼著就隨便,怎麼混混都行那麼個意思。三不管沒人管。”

到了二十世紀20年代,天津不僅薈萃了北方的京韻大鼓、梅花大鼓、單弦、相聲、河南墜子等曲種,還在吸收外地各曲種演唱特點的同時,結合天津當地人的性格、方言及欣賞口味等,逐漸形成了一些獨具特色的曲種,如天津時調、京東大鼓等等。

當時天津人稱曲藝為“十樣雜耍”。據1934年出版的《天津市概要》記載“十樣雜耍者,蓋以吹、打、拉、彈、説、學、逗、唱、變、練為十樣。坐其間者,費有限之金錢,能使目不暇接,耳不暇辨,五花八門,靡有所止。”

1935年的冬季,在“三不管”一個不大的書館裏,館主崔老太太正在整理著桌椅板凳,準備著這一天的演出,一個十四五歲的男孩子來到她面前,央求崔老太太能否讓他在這裡試著表演一段數來寶,這個孩子就是後來的一代快板大師高鳳山。

高鳳山1921年出生在河北三河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4歲時隨家人到北京,7歲在天橋流浪時,遇見了第二代“天橋八大怪”之一,著名數來寶藝人“曹麻子”曹德奎,從此便拜他為師,學習數來寶。

劉國器:學徒是期限最早是五年零一節,後來一搬定三年零一節,三年好五年好整年頭都好説,一節的概念是什麼意思。過去藝人到哪兒演出,一説我演一節,西和大鼓書也好,評書也好,都長篇的,一演就演一節,一節的概念是一年的三分之一,從春節到五月節,也就是到端午節這算一節,從端午節到八月節又是一節。從八月節到春節又是一節。”

魏文亮:“那陣拜老師要定合同,定生死合同。三年零一節,給老師效力。畢了業之後説現在的話,就是出師之後,還要給老師效力一年。在這三年零一節當中,那就寫上打死勿論。就在教徒的時候,打死勿論,投河覓井跟老師無關。”

1/3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