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大河西流》第四集《飛天情緣》(探索發現2006-340)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08日 13:58 來源:CCTV.com

2005年清明節,旅日畫家常嘉煌又一次來到敦煌,他是來開鑿新石窟的。
公元366年,樂僔和尚在三危山前看到萬道佛光,他立下宏願,四處化緣,開鑿了敦煌莫高窟第一窟。
此後,敦煌石窟持續開鑿了10個朝代,歷時1000多年。
莫高窟的最後一個洞窟開鑿于公元1574年,也就是説從元代末期以後,敦煌石窟的開鑿就完全停止了。
1996年,常嘉煌的現代石窟在敦煌黨河峽谷開工,8年了,他每年都要在東京、北京、敦煌三地往返十幾趟。
常嘉煌開鑿現代石窟是為了完成父親的遺願,他的父親就是敦煌的守護神常書鴻。因為生在敦煌,父親給他起名嘉煌,這種身份註定了他與敦煌有一種扯不斷的關係。
旅日畫家常嘉煌進入正在開鑿的現代石窟,給我們介紹説:這是3號洞,三號洞是凈土窟,這是7世紀從中國傳到日本的一個唐代壁畫,現在日本已經成了國寶了,日本淺草寺的一個和尚,就是我父親的一個朋友,他發願把這幅畫再畫回來,再還回給中國。這是一個承前啟後的坐標,就是我們從這裡開始,進行現代石窟的創作,這裡面有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因為這些都是被騙取到、掠奪到國外去的,讓大家看,這些東西都在國外。
在莫高窟對面的一座背山面水高高隆起的沙樑上,佇立著常書鴻的墓碑。他的墳塋,正對著莫高窟的標誌九層樓。
    常嘉煌回憶説:我對敦煌是一種交織著愛和恨的一種情結。為什麼這樣説呢,我小時候放暑假很喜歡來敦煌,但看到我父親母親生活的那麼苦,我也覺得,連喝的水的都是鹹的,然後文化大革命又是一種災難性的打擊,變成了一提到敦煌我就感到是一種很恐怖的狀況,甚至是地獄一樣的。我父親就跟我説,你看過但丁的《神曲地獄篇》嗎?我説看過,他説,我們所經歷的比那還要恐怖。
關於敦煌,常書鴻用了“恐怖”這個詞,但他卻傾其一生保護敦煌,並深深眷戀著這個地方,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希望兒子留在這裡繼續他的石窟夢。
仿佛是前世之約,29世紀40年代在巴黎留學的常書鴻,一次看到伯希和編的《敦煌石窟圖錄》,就被那精妙絕倫的敦煌壁畫深深地震撼了……

這驚鴻一瞥的瞬間,註定了常書鴻與敦煌的一世情緣。
已在世界畫壇有所建樹的常書鴻,由此拋開巴黎優裕的生活,攜妻帶子乘坐敞篷大卡車,顛簸了一個多月來到了莫高窟。
1944年元旦,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成立,常書鴻任所長。
原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後勤管理人員范華回憶説:當時他才三四十歲,很年輕,穿著西裝,當時敦煌還沒有穿西裝的人,所以到城裏以後,人們就圍著看他和陳芝秀,都説是中央來的。
到了莫高窟後,常書鴻進的第一個洞窟是254號,洞裏的那幅北魏壁畫《薩垂那太子捨身飼虎圖》,講述的是大車國國王薩垂那太子的故事:國王有三個太子,有一次結伴出去遊玩,見到七隻剛剛出生不久的小虎正嗷嗷待哺,想到這些生命即將死去,薩垂那太子極為傷感,決心要捨身飼虎,於是支走兩個哥哥,從崖頂縱身跳下。
看完了壁畫,常書鴻對同行的人説,我知道于右任院長為什麼要讓我們第一個來看這幅壁畫了。
曾來過莫高窟的于右任,用一種隱喻的方式告訴常書鴻:選擇莫高窟就選擇了犧牲。
看到這樣一個偉大的藝術寶庫竟然得不到最低限度的保護,常書鴻心急如焚,研究所成立後,他們立即開始著手對石窟進行全面保護。
范華回憶説:在1943年的時候,打了個圍墻,就首先把這個洞子圍起來。那時候的生活苦得很,來的時候就住的那個馬棚,有時蔬菜供應不上,吃飯的時候,大家就撒點鹽、倒點醋拌著吃,常老沒有單獨開灶,也是吃的這種飯。
莫高窟的生活艱苦到了極點,那些來自大城市的藝術家們受到了嚴峻的生存考驗,但洞窟編號、內容調查、美術臨摹都在緊張進行中。
竇媽是常書鴻的同鄉,解放前從浙江來敦煌時才18歲,在以後的半個多世紀裏,她都住在莫高窟皇慶寺裏服侍著常家老小,直到常書鴻和李承仙都相繼故去。在竇媽的印象中,常書鴻一天到晚都在工作,每天只睡3、4個小時,從沒有閒暇的時候,除了鑽洞窟就是畫畫。

1/2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