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大河西流》第二集《脫水的城堡》(探索發現2006-338)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08日 13:37 來源:CCTV.com

在敦煌境內的疏勒河故道邊,奇跡般地保存著中國長城的前身“塞城”的遺跡,大河兩岸還有數以百計的歷代古城遺址,這些脫水的城堡,最初都因水而建,因水而興,最後又都無一例外地因水而廢,千百年來一直重復著同樣的輪迴。
根據敦煌遺書記載,敦煌塞城是漢武帝時候修建的,西涼時又重修過,它的總長度不少於200華里。

車子出了敦煌城,向西北進入孟家橋鄉,孟家橋是敦煌最北面的一個鄉,一齣農區,就到了疏勒河下游的鹽鹼沼澤地帶。
李正宇教授憑著多年的考察經驗,斷定敦煌古塞城就在這一帶。
果然,我們在攝像機鏡頭中看到了北面有一個突出物,很像那個角墩,幾經週折,我們終於走近了敦煌古塞城的角墩。
角墩下就是敦煌古塞城的北塞墻,當地群眾把它們叫做“風墻子”,因為它一直充當著農田村莊的防風墻,而城墻掩藏的秘密並不為人所知。
李正宇現場告訴我們説:你看這是一層一層的,紅柳棒棒子,密密地排列著,它和長城的結構是一樣的。
這座角墩是敦煌塞城的西北角墩,當地人叫鹽池墩,也叫趙家圈墩,墩臺殘高8米,東半部已經塌落,整體呈三角形,是目前發現最早的塞城角墩。
我們在角墩下看到了幾處燃燒過的痕跡,已經凝結為石,千百年前,這裡曾經發生過怎樣的緊急情況,曾經燃起過幾道狼煙我們已無從知道了。
根據記載,南塞墻應該在城南大約3.5公里處,也就是著名的鳴沙山、月牙泉附近。在那裏,我們會不會找到南塞墻呢?
在鳴沙山下的一片空地上,我們果然發現了一道隆起的沙梁。
南塞墻還不止這一段,在距敦煌城60公里的南湖綠洲外圍,我們又找到了西涼時期敦煌的南塞墻。

唐人的精確記錄在城東20公里外的五墩鄉新店臺村再次應驗了:我們在這裡找到了被山洪沖毀的東塞墻遺跡。
我們為此請教教授:它和長城起的作用是一樣的嗎?
李正宇教授回答:是的,長城在北方,主要防止匈奴大部隊的入侵,他設在了一道防線外,另外它還為了防止土匪的掠奪,那時候還有土匪,當時的南山北山都有土匪。
塞城最早起源於戰國時期,是我國古代的一種軍防設施,它一般築于縣城、郡城的外圍,將城外四郊的農田、草場、村莊通通包圍在一個大墻之內,以防範侵擾。近年的考古發現,江蘇、浙江、山東、陜西、山西、遼寧等地也有類似的塞城。
敦煌塞城,史書上偶然有些記載,十六國時著名高僧法顯取經時途徑敦煌,看到過敦煌外圍的塞城,《法顯傳》留下記錄:“敦煌有塞,東西可80里,南北40里”。
敦煌藏經洞遺書《沙州都督府圖經》詳細記錄了西漢敦煌塞城的範圍,它距州城東22.5公里、西7.5公里、南3.5公里、北17.5公里。
塞城的這一范圍恰恰可以將整個敦煌綠洲悉數包圍在內,對綠洲內的田畝水道、林草牧苑、村居民宅都可起到有效的防護作用。
李正宇教授介紹説:根據敦煌遺書記載,塞城是漢武帝時候修建的,到了西涼時又重修過,它的總長度不少於200華里,這個工程相當大。
哪才是讓漢武帝鬆口氣的地方,哪是漢長城的盡頭呢?
長城、烽燧、關隘、天田、積薪、狼煙……進可攻、退可守,疏可跑馬、密不透風,它和陽關、玉門關一起,組合成漢武帝開拓西域的鐵戟。  
出玉門關,我們沿著漢長城一路向西,朝著春風不度的大漠深處進發。
車子在根本沒有路的羊腸小道上馳騁,過後坑子,從馬迷兔到彎腰墩,這就是漢長城的盡頭,也是疏勒河終端盆地的東北角——榆樹泉盆地。
盆地裏沼澤密布,芳草萋萋。據説,當時進出玉門關的商隊途經這裡,因沼澤阻隔,道路迂折,每每都要迷失方向,就連老馬也被搞的暈頭轉向,莫辨東西,因而就有了馬迷兔這個名字。
李正宇教授介紹説:一直往西延伸,延伸到離玉門關大概有40公里左右,就是長城的盡頭,長城修到那裏為止,再沒有繼續往西修。
我們問:為什麼沒有繼續往西修呢?
李正宇教授説:因為西邊一直到羅布泊幾百里地荒無人煙,所以説敵人來侵犯,越過長城的機會不會太多。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楊鐮介紹説:在羅布泊地區,我們新發現了一個烽燧,曾經被稱為是長城最西的一個延伸點,在小河遺址附近,那是2003年,那個時候還是挺受關注的,都説是長城最西邊的一個烽燧。報紙上還爭論了好長時間,就説這是不是最西的,能不能算長城。當然不能算長城,但和長城的關係是毫無疑問的,明顯的是一個長城的延伸部分。
馬迷兔以西,就是湖泊、鹽鹼沼澤地以及沒有水源的沙漠了。大自然形成的這道天塹,讓漢武帝省了不少的力,就再也沒有往前修,只有烽燧一直向西延伸,這些烽燧沿著疏勒河北岸一路排開,直達西域腹地。
綿延兩萬餘裏的漢長城,終於在這裡劃上了句號。
我們開始尋找一座城,那是一座消失了1000多年的古城——西漢敦煌郡廣至縣城。
西漢敦煌郡有6個縣,其中西部的三個縣分別是敦煌縣、龍勒縣、效谷縣,這三個縣的位置都已經確定了,在東部還有三個縣,就是廣至縣、冥安縣、淵泉縣。
李正宇介紹説:這三個縣裏面,冥安縣基本上也算是定下來,淵泉縣肯定是在現在布隆基那一帶,絕對不會在這裡,只有一個廣至縣始終沒有定下來。
一座古代縣城不可能憑空消失得無影無蹤,它至少應該留下一點蛛絲馬跡。
從20世紀80、90年代起,敦煌學家李正宇、李並成教授和安西縣的文物工作者進行了十多年的艱苦尋找,最後,他們把目標鎖定在敦煌和安西之間的戈壁荒漠中。
沒想到,在大戈壁上找一座城池竟然也像大海撈針一樣難。
甘肅省瓜州縣博物館館長李宏偉介紹説:最初我們的線索是從哪兒得到的呢?是從草管處的寧處長,寧處長他有一個航片,從航片上發現有這麼個城池,結果前面我們進來4次找都沒有找到。
航片上顯示的城池,為什麼會從人們的視線裏消失?那座古城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
既然航片上確定有這座城池,它就不可能從大地上蒸發掉。
考察隊作了更為週密的準備,又一次踏上了這片亙古的荒原,他們下定決心要找回失落的廣至城。
李宏偉介紹説:當時兵分三路,我給三路的人員約定,如果城池沒有找到,繼續搜索是一種手勢,如果要集中商量事是另一個手勢,如果找到了,用一個手勢全部集中。
李正宇介紹説:正是天熱,雅丹地帶土本來就是白的,再加上反光,天氣特別悶熱,一絲風都沒有,我們都感覺到體力不行了,我都開始感覺到身體發軟了,就癱到地上了。
也許是他們的誠心感動了上帝,考察隊終於在一片破碎的雅丹地貌中找到了古城遺址。
李宏偉回憶説:那天是我在中路,李正宇教授在東邊這一路,李並成教授在西邊那一路,結果中路呢,我們向北側走了不遠,很快就發現了城池。
那麼,這樣一塊巨大的綠洲為什麼會突然消失?它又是什麼時候消失的呢?

1/2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