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是我國著名的國家級話劇院,這裡薈萃了許多名聲在外的明星大腕兒。在北京人藝也有這樣一個人,他既不是導演,也不是演員,卻也在京城內外頗有名氣,他叫杜廣沛,他的工作是司幕,説白了,就是拉大幕的。
司幕在劇院裏是一個極不起眼的幕後輔助工種,可35年下來,凡是北京人藝有重要劇目上演,導演都要點名讓他親自拉大幕。但這還不是讓杜廣沛名聞遐邇的原因,真正讓他出名的是這積攢了50年的4000多種話劇的戲單子。
所謂戲單子就是演戲的説明書。這是杜廣沛收藏的最早的一張新中國的戲單子,是1949年春節時華北大學文工團在首都電影院演出的節目單。
華北大學是中國人民大學的前身,成立於1948年。在華北大學三部下屬有一個文工團,裏面聚集了一大批進步的藝術青年,有很多後來成為著名的表演藝術家,其中就有我們熟悉的王昆、郭蘭英,當時只有25歲的前民也在這支隊伍裏。1948年底,華北大學文工團奉命從解放區趕往北京,他們的任務是配合北京的解放,宣傳解放軍的政策。
1949年的2月3日,農曆的大年初六,解放軍在前門外舉行了盛大的入城儀式,文工團也隨著部隊進入了北京。
這一年新中國建設了上海大中華唱片場,並很快開始錄製《解放區的天》、《軍隊向前進》、《唱勝利》等歌曲。1949年6月,人們驚喜地從廣播中聽到了這些歡快的歌聲,廣播電臺裏反復播放的正是新中國的第一批唱片,到了1949年年底這些唱片已經發行了一萬多張。
《解放區的天》是趙玉新最想收藏到的一張唱片。和杜廣沛一樣,他對新中國的文化事業充滿情感。不同的是,杜廣沛關注的是話劇,他關注的是唱片。
趙玉新和唱片的結緣還要追回到五年前的一個下午。
趙玉新:“其實我收藏唱片的時候是很偶然的一個機會,當時我父親去世了,然後整理東西的時候發現家裏有20多張唱片是我父親留下的,然後也沒有聽過,我就把它拿出來聽一下,當時一聽還是挺有感覺的。”
也是緣分,那一刻老唱片打動了趙玉新,從此趙玉新開始了老唱片的收藏,隨著藏品越來越多,他在唱片收藏界也成了小有名氣的人物。
1950年春節,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個春節,人民紛紛涌上了街頭,大家踩著高蹺,扭著秧歌,不知疲倦地跳著唱著。
歌唱家們在這個歡騰的時刻錄製了幾張唱片,隨後有一套唱片在全國盛行。
這一年的春節也是文工團最忙活的日子,為了對北京市民宣傳解放軍的政策。當時所有的宣傳隊、文工團都組織了各種演出。
當時把這種節目的演出叫秧歌劇,從杜廣沛收藏的這張戲單子我們還可以看到當年演出的劇目,歌唱家郭蘭英當時演唱了一首《王大娘趕集》。而前民主演的《一場虛驚》是那天的壓軸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