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傑出歷史名人與澳門(6)冼星海(探索發現2006-283)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1月07日 11:31 來源:CCTV.com

海面上常年漂泊著以打魚操舟為業的水上居民,被稱為疍民,冼星海就誕生在澳門海邊一個疍民的船上。

澳門的下環街,曾是澳門內港,葡萄牙人最早就是從這裡踏上澳門的土地的。從19世紀中期開始,澳葡當局在這一帶填海造地,這裡就成了人口稠密、商業發達、中西文化交匯的地方。

1905年6月13日,冼星海在澳門海邊一個疍民的船上降生了。

冼星海出生時,他的父親剛剛去世半年,28歲的母親黃蘇英只好帶著他回到娘家,和自己的父親黃錦村住在一起。

年邁的祖父和母親黃蘇英,只能靠天天出海打魚來支撐生活。

幼年的冼星海也隨著母親在海上漂蕩,在祖父憂傷綿長的簫聲中,在漁民喜憂參半的民謠中,冼星海一天天長大了。

多虧母親黃蘇英的疼愛,冼星海6歲就進了學堂。

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1918年,黃蘇英想方設法來到廣州,把13歲的冼星海送進了嶺南大學附中的義學。

在這裡,母子倆人整整度過了6年。母親黃蘇英靠做傭工維持生活,冼星海常常半工半讀。冼星海在學校努力學習,功課一直很好,而最令他著迷的是音樂課,這讓他從小在祖父的簫聲和教堂唱詩班裏獲得的音樂感受有了發展的天地,他參加了義校的唱詩班和管弦樂隊。

在這期間,冼星海的音樂才華更加顯現出來。

進入嶺南大學附中本校後,為了貼補家用,冼星海依靠每天售賣兩個鐘頭的書籍紙筆等物,和加入“嶺南銀行樂隊”這兩件工作,來維持學費和伙食費。他在樂隊裏擔任演奏直簫,後來成了附中管弦樂隊的指揮,被廣州人稱作“洋簫”的單簧管,他也吹得很有韻味,由此,他得到了一個雅號“南國簫手”。

1924年,冼星海從嶺南大學附中畢業,第二年升入嶺南大學預科。

他一邊在嶺南大學選修一些課程,一邊又擔任音樂教員,還開始學習小提琴,因為他“南國簫手”的美譽已經傳到校外,連有名的培正中學也請他去做音樂教員和樂隊指揮。

1927年北伐勝利後,國民政府定都南京。

安定的大後方上海,似乎成了藝術教育的寶地,劉海粟的國立美專,蕭友梅的國立音樂院都聚集到了這裡。

唱片公司開始引領外灘的文化時尚。1928年,百代公司發行了唱片《毛毛雨》,歌曲是黎錦暉創作的,由他的女兒黎明暉演唱,很快,這首歌就紅遍了大江南北,開國語流行歌曲風氣之先。

同年的暑假,冼星海在蕭友梅的推薦下,進入國立音樂院。剛到上海不久,冼星海就經人介紹參加了田漢領導的南國社,並應邀負責南國社的音樂工作。

1929年夏天,因學校宿舍費用而引起學潮的時候,冼星海是住在南國社的宿舍裏的,但是他同情同學們的處境,支持同學們的鬥爭,並被推舉為學生會幹事之一,組織同學到南京去請願。

很快,南京國民政府通令將上海國立音樂院改組為國立音樂專科學校,並重新舉辦招生考試。冼星海等12名同學接到通知,學校以改組為名,請他們轉學。

失學的打擊使冼星海把學習的希望寄託到了國外,他期盼一個更為寬廣的天空,能讓他的音樂理想翱翔。

30年代的巴黎,是一個充滿浪漫與夢想的大都市,更是藝術的天堂。

在這裡的中國留學生中,徐悲鴻、吳作人是來學繪畫的,熱愛音樂的則有馬思聰、冼星海。

前往巴黎最適合的途徑,是乘坐遠洋客輪。別的人會買一張船票,哪怕是四等艙,可有位不買船票的人,冼星海一路上都在鍋爐房裏頂著爐火高溫幹活兒,他用勞力抵了船票。

對於一個身上僅剩5元錢(約合50法郎)的中國窮學生來説,要想實現自己的夢想,談何容易,冼星海一邊打工維持生計,一邊輾轉打聽找到了正在這裡學習音樂的同鄉馬思聰。

冼星海對音樂的執著深深打動了馬思聰,他馬上把冼星海介紹給自己的老師,巴黎國立歌劇院的第一提琴手帕尼奧別多菲爾,奧別多菲爾也為冼星海的苦學經歷所感動,決定免費收下這個學生。接著,冼星海又找到國立巴黎音樂院的著名教授路愛日加隆,跟他學和聲與對位,加隆也同樣免了他的學費。

1931年的冬天,在一個無法入眠的寒夜,聽著窗外呼嘯的冷風,聯想到大詩人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冼星海靈感涌動,奮筆疾書寫下了女高音獨唱曲《風》。

當時在巴黎的俄羅斯著名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非常喜歡這個作品,並特地在巴黎的廣播電臺上作了介紹,還在公開場合演奏。在這位音樂名家的推薦下,冼星海進入了當時世界著名的音樂學校——國立巴黎音樂學院,在保羅杜卡教授的高級作曲班深造。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轟擊瀋陽北大營的炮聲,在把中華民族推向危亡邊緣的同時,也驚醒了一向只關心藝術的音樂家們。在上海,音樂家黃自立即在國立音專組織了“抗日救國會”,並很快自己作詞譜曲寫下了《抗敵歌》,成為最早的抗日救亡歌曲。田漢帶領張曙、任光、聶耳、呂驥等組成了左翼音樂運動組織,先後創作了一大批優秀的救亡歌曲。

以寫作眾多愛情歌曲而聞名的音樂家黎錦暉,也在“九一八”事變數日後,陸續在報紙上發表了《向前進攻》等抗戰歌曲,不久又寫作了《勇健的青年》《齊上戰場》《奮勇殺敵》等歌曲,併合編成歌集《愛國歌曲》出版。

1934年底,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桃李劫》上映,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影片插曲很快傳唱四方:同學們,大家起來,擔負起天下的興亡……我們要做主人去拚死在疆場,我們不願做奴隸而青雲直上!

而此時,遠在法國的冼星海也通過國際工會的新聞影片了解了國內的戰況,他也時時為苦難的祖國而傷痛悲愴。

1935年春,冼星海從巴黎音樂院高級作曲班畢業。同年5月17日,杜卡教授去世。

恩師的去世堅定了冼星海回到祖國的願望,他要用在大師那裏學到的“近代音樂的力”,為苦難深重的祖國和勞苦大眾寫歌譜曲。

1935年的夏天,冼星海回到上海,在上海四川路旁的一個亭子間裏見到了他闊別7年的母親。

1/2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