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嶺南王國:第五集 嶺南還歸(探索發現2006-245)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9月14日 14:48 來源:CCTV.com

珠江邊的南越國都城番禺,從秦平定嶺南開始建置,經歷了接近100年的經營,成為了嶺南最繁華的城市,這種繁華氣象一直綿延到2000多年後的今天。

在嶺南,因珠江水系千萬年的沖積,形成了富饒的珠江三角洲,珠三角平疇沃野,在今天的中國仍然是富庶一方,這裡日照充足,溫潤的海風隨時都會帶來雨水,四季不斷的水果和各種花卉,把這裡裝扮成一個充滿生機的世界。

據史書記載,從秦末統一嶺南以來,番禺和珠江兩岸這一片面積約10000多平方公里的河流淤積平原,因為南下的秦軍帶來了先進的鐵器和牛耕技術,得到較快的開發,成為南越國的精華所在。

1983年,在廣州象崗南越王墓,一次出土了105件鐵質鋤、鐵鐮等農具,還有眾多的農作物,反映了當時南越國的農業生産狀況。

豐饒一方的珠江三角洲,人煙已很稠密,甚至接近於當時中原的發達農業區。

根據專家考證,到中原的漢武帝時代,當時南越國的人口至少達到100多萬人,這些人口每年要消耗4.8億多斤糧食,生産這些糧食,需要大約300萬畝良田,可見當時南越國的農業生産規模,已經相當可觀。

在南越國墓葬裏,出土了許多桿欄式陶倉,反映了當時糧食已有盈餘。

1983年,廣州象崗南越王墓中還出土了成批的絲織物,絲織物炭化後,厚度達20、30厘米,專家估計墓室裏藏有的絲織品不會少於100匹。大墓裏不同質地的器具還用絹來包裹,而且用絹的數量十分驚人。

其中有種超細絹,只有放大10倍以上,才能看到經緯的交織,工藝已相當精湛,這樣細薄的織物,在同一時期的中原大墓中也沒有發現。

專家推斷,這些做工考究的絲織品,是南越國自己的作坊生産,説明當時南越國已經有了一定規模的絲織物製作作坊。

在南越王墓還同時出土了兩件青銅印花凸版,這是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彩色套印工具了。

南越國面向大海,海岸線曲折漫長,境內河道縱橫,湖泊遍佈,早在3000、4000年以前的古代越人,許多就以漁獵為生。

在珠海市的奧奇島,考古人員發現了一處古代越人生活的遺址。

珠海市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介紹説,這是典型的陶土遺址,距今有3100多年,面積有10000多平方米,對面就是珠江口大海。

在廣州南越王墓中,還出土了620件陶制網墜和一批鐵器,這些都是越人用來捕魚和加工海生動物的工具,説明漁業生産在當時南越國的經濟生活中佔據著重要地位。

南越國經歷了90多年的發展,在加工業方面,也有著令人驚嘆的成就。

1983年,廣州南越王墓出土了一件漆木大屏風,這是首次發現的西漢前期適用屏風,也是南越王趙胡生前使用過的,屏風呈圍屏造型,中間可以開啟,屏風色調醒目鮮艷,畫工技巧嫻熟、奔放有力。

屏風的頂部還飾有朱雀和銅獸首,屏風將鑄銅、鎏金、鑲嵌和漆木工藝融為一體,反映出南越國工匠的高超技藝。

大墓裏還出土了22件淺藍色透明平板玻璃,周邊包有鎏金銅框,這在漢代墓葬中是首次發現。

這裡有第一次在中國出土的絲縷玉衣,是漢代皇帝或高級貴族專用,玉衣共用2291片玉片製成,玉衣外觀和人體形狀一致,同時還在大墓裏出土了各種玉器244件,品種繁多、製作精美,堪稱漢玉大觀。

青白玉角杯,角杯的外壁運用了圓雕鏤空、浮雕、線雕等四種技法,雕出了四層紋飾,佈局巧妙,其雕琢技藝達到了巔峰。

獸首銜壁,它由整玉雕成,主紋為透雕獸面,這只獸看上去像發怒的樣子,獸首下面的圓形玉璧與獸鼻套合。

在南越王墓裏,出土了71件玉璧,這些玉璧鋪墊在南越王趙胡的屍體下,這種“玉殮葬”在當時的貴族中是流行的葬習,目的是希望屍體不朽。

龍鳳紋重環玉佩,採用雙面鏤空透雕刻成內外兩環,內環雕刻呈彎曲狀的龍,外區的鳳鳥佇立在遊龍的前爪上,與龍對視,這是漢代玉器中的稀世珍品,反映出南越國工匠的高超技藝和非凡的想像力,今天,它成為南越王墓博物館的標誌性文物。

1972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兩幅彩色軍用地圖。

在其中一幅被專家命名為長沙國南部地形圖上,對河流繪製得十分詳細,共繪出分別屬於長江和珠江流域的大小河流24條。

專家研究,這些河流大都分佈在西漢與南越國的交界地帶,在突出標示長沙國防守區內山川形勢的同時,盡可能把敵方可能發動進攻的路線的珠江水系加以標示。

南越國都城番禺,這個可能發動進攻西漢長沙國的策源地,在地圖上也被標示出來。

通過地圖可以發現,漢中央設置的長沙國的桂陽郡竟管轄有8個縣,長沙國的南部邊界並不按照嶺南地理的自然形勢區分,而是嵌入了嶺南山脈南麓,同相臨的南越國形成了犬牙交錯的狀態。

逾過五嶺的桂陽郡,就如一把尖刀插入南越國,時刻威脅著南越國的安危,這裡是雙方爭奪的戰略要地。

另一幅被專家命名為“駐軍圖”的地圖顯示,漢軍預備隊和加強部隊都設在桂陽郡的九疑山一帶,這裡距離南越國的北界、連江上遊的陽山關不足百里,因此,桂陽郡的九疑山被描繪的非常細緻,用9個柱形符號表示九疑山的9座山峰。

墓室裏還出土了帛畫,上面的墓主人在兵士簇擁下正登上一個高臺,台下是兵士組成的受閱方隊,中間是鳴金擊鼓的軍樂場面,這幅被歷史學者命名為“凱旋歸來圖”的帛畫,被認為描繪的正是長沙國的軍隊同南越國作戰歸來的景象。

西漢政府軍和長沙國的地方部隊,陳兵南越國的北部邊界,而且佔據了五嶺山脈以南、連江上遊的有利地優勢,這讓南越國的締造者趙佗一直深感不安。

霍印章教授介紹説:這個狀態對漢軍進入嶺南非常有利,所以在趙佗與長沙國的關山對峙結束時,趙佗一再向漢文帝提出改變這種狀態,要以五嶺為界,不要犬牙交錯,漢文帝回答他説,高皇帝劃定的界線我無權改變。為什麼漢文帝不肯讓步的,就知道有朝一日要進軍嶺南。

而在五嶺以北廣袤的西漢帝國疆土,也終於迎來了自漢高祖劉邦創業以來,最為壯觀的文景盛世時代。

經過文景兩代40多年的努力,西漢王朝已經從戰爭的創傷中恢復過來,國家積累了充實的財富。《漢書》記述:京師的錢財累積至萬萬,以至錢貫損壞而清點不清;國家糧倉的存糧年年堆積,至於溢滿而堆積在戶外腐爛。

但,在文景盛世中,也掩藏著深刻的社會危機。

漢文帝最信任的政治家賈誼,寫了一篇分析當時西漢王朝面臨危機的諫書《治安策》,當賈誼把這篇諫書上奏給漢文帝時,他痛哭流涕了,賈誼提出西漢面臨的第一個危機就是匈奴的威脅,他比喻西漢和匈奴的關係就像頭腦倒置,國家外患可危。

而當時西漢王朝內部同樣充滿著危機,漢初開國皇帝劉邦分封的同姓諸侯王,割據一方擁兵自重,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勢力已非常強大,時刻威脅中央政權,賈誼在上書中建議漢文帝分化瓦解這些力量。

旨在推翻中央政權的這次暴亂被平定後,漢景帝乘削弱諸侯國的機會,把南越國的鄰國長沙國的兩個邊郡——武陵郡和桂陽郡都收歸中央,這意味著南越國已經直接面對著漢中央的壓力,面臨戰爭的危機了。

經過長達70多年的休養生息,西漢的人口已經從開國初年的1700多萬增加到了3700多萬,國力已十分強大,可新上任的漢武帝和100多年前的秦始皇一樣,依然面臨著困擾已久的邊疆問題:南越和匈奴。

在西漢都城長安的西南,有一個人工開鑿的湖泊昆明池,這正是新即位的漢武帝為訓練水軍開鑿而成的,漢武帝深知,距離長安2000多公里之遙的嶺南山高水深,而盤踞在那裏的就是趙佗南越國精良的水軍,要想收服這塊秦朝時就已開闢的疆土,就必須有一支強悍的水軍。

公元前137年,一個在秦末戰亂中割據立國、敢於挑戰中原最為強悍的西漢王朝的趙佗,在南越國經營63年後去世了。

趙佗丟下了兩份遺産:一個是天下的人們誰也不知去處的神秘墓葬,一個是天下的人們都能看到的南越江山。

嶺南的大片土地,也吸引著南越國的鄰國閩越國。在福建五夷山區一個叫高胡坪的地方,考古人員發掘出一個面積約有10000平方米的古代大型建築群,這正是閩越國的古城遺址。

當時閩越王國乘趙佗去世,乘機進攻南越國,南越國向漢中央發出出兵救援的請求,一個叫唐蒙的漢軍首領率兵救急而來。

這對正在籌劃平定南越國的漢武帝來説,是個十分有價值的軍事情報。

因為漢武帝知道南越國在嶺南部署了嚴密的防線,如果取得了當時夜郎國所在的西南夷,也就是今天的雲貴高原一帶,就等於打開了南越國的後門。

漢武帝還得知,夜郎國有10萬精兵,他有了一個平定南越國的作戰構想:就是繞過南越國在嶺南設置的軍事防線,首先佔據西南夷的夜郎國,然後再借助夜郎國的10萬精兵,從西江上遊順江而下,直取南越國。

1997年,貴州省的考古專家對地處黔西北的赫章可樂漢墓進行了發掘,神秘的夜郎國顯露出不為人知的一幕,墓葬令考古人員吃驚,説明當時這裡的人口已相當稠密。一個夜郎國的武士出現在人們的視野,或許這樣的兵士,正是漢武帝要借的夜郎國精兵,如今這個夜郎國的士兵早已屍骨無存,但身體覆壓地面留下的輪廓還可以辨認,兵器還覆蓋在上面。

就在長安的漢武帝時時刻刻在想著夢圓海天、收歸嶺南時,善於騎射的匈奴人已經危及到帝國的存亡。

原中國秦漢史學會名譽會長張傳璽介紹説:烽火通于甘泉長安,30里一個烽火臺,一個接著一個報警,一直報到長安北邊的甘泉宮、報到長安,皇帝都看到了,這個烽火,天天吃緊。

公元前121年夏,西漢騎兵長驅2000余裏,在今天甘肅省的河西走廊大敗匈奴人,水草肥美的河西走廊第一次納入漢帝國版圖。之後,立國82年的西漢帝國的國防形勢發生了根本轉變,匈奴和當時的羌族人聯手壓迫西漢的通道被徹底斬斷了。

河西走廊是當時溝通中原王朝和西域的重要通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今天的蘭新鐵路、312國道和當年的漢長城,依然相伴西去。

失去了水草肥美的河西走廊, 匈奴從此盛而轉衰: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嫣脂山,使我婦女無顏色。這是匈奴人在河西唯一留下的一首民歌。

霍印章教授介紹説:只有先解決匈奴,而後才能進兵嶺南,而這個夙願,漢武帝終於實現了,打敗了匈奴,解決了北方邊患,他立即開始興兵嶺南。

水口鎮,是廣東省陽山縣城南30多公里遠的一個不大的小鎮,它地處連江的岸邊,是一個生意熱鬧的小鎮。

水口鎮的連江岸邊有一座山叫“將軍山”,根據當地的傳説,這個山的得名正是來自一位西漢將軍路博德。

將軍山,高大險峻。從司馬遷的《史記》得知,路博德在對匈奴作戰時,稱為強弩都尉,而平定嶺南時稱為伏波將軍。顯然,弓箭與樓船之別,反映出漢帝國對嶺南作戰同反擊匈奴相比,兩地的環境和作戰方式已大有不同。

就在漢武帝還沒有正式出兵南越國時,路博德率領的一支漢軍主力,已經駐紮在連江上遊、逾過五嶺的桂陽郡。

暨南大學歷史系的教授郭聲波介紹説:漢軍主力隨時可採取船沿江而下,勢如破竹很容易,中間沒有強有力的抵抗,犬牙交錯時漢朝已經佔了先機了,所以把重兵都集中在了這個地方。

公元前122年,南越國都城番禺的郊外,一座叫做象崗的小山崗如臨大敵,南越國的第二位皇帝、南越文帝趙胡去世了,他身著絲縷玉衣,被秘密安葬在象崗山的山腹裏。

北靠五嶺、南接大海的南越國,從最早秦始皇在嶺南開邊以來,已經走過了近百年的歷程,在空前強悍的漢武帝時代,它的命運已現端倪。

1983年,廣州象崗南越王墓出土了一批文物,勾勒出一幅嶺南王國的宮廷和市井圖。

成套的銅鼎、鐵鼎就有51件,顯示了宮廷的奢華富麗,有的鼎裏還盛有豬、雞的遺骸,各種的燒烤炊具,車馬器物,南越國時代墓葬出土的石刻宮廷廚師製作的膳食圖,場面豐富、情態逼真,體現了皇家宮廷精美考究的膳食供應。

博棋,又稱博戲,秦漢時期十分流行,行走的方法類似於今天的跳棋,而決定勝負又類似於今天的象棋,南越王墓出土了兩套共12顆長方形的棋子,2000多年前,它被南越國宮廷裏的貴族享用,秦漢之後,這種棋竟然神秘失傳了。

身為越族人的呂嘉,從南越文帝趙胡開始,在三代皇帝當中一直官居丞相,在南越國的最高統治層裏,形成了龐大的宗族勢力。

就在長安的漢武帝就要出兵平定南越國時,一場內亂首先在南越國內部爆發了。

公元前112年,當時以南越國王趙興和太后一派,主張南越國歸屬漢朝,這就與當權的丞相呂嘉發生了激烈衝突。

隨後,呂嘉殺死了南越國王趙興、太后和漢朝使者,這就是南越國後期的“呂嘉叛亂”。

就在這時,一個叫做韓韆鞦的勇士請嬰漢武帝,自告奮勇帶領2000漢軍討伐呂嘉,採用誘敵深入戰術的呂嘉,將漢軍全部殺死,輕敵的韓韆鞦也被拋屍嶺南。

消息傳回長安,盛怒的漢武帝立即調遣大軍,公元前112年秋天,漢元鼎五年,漢武帝的20余萬大軍正式征討南越國。

漢武帝專門製作了一面靈旗,一位官員手執“靈旗”指向南方,儀式中,漢武帝身邊的巫師説出師入海不利,立即就被殺死,漢武帝平定嶺南的決心已經不可動搖了。

漢武帝平定嶺南的大軍分成了五路。

第一路兵出漢中央直接控制的桂陽郡,從洭水、也就是今天湖南省境內的連江而下;第二路從今天江西過大庾嶺和橫浦關,從湞江進入嶺南腹地;第三路、第四路從今天湖南出發,從湘江通過靈渠進入漓江,順江又進入嶺南的第一大江西江;第五路從當時西南夷的夜郎國、也就是今天雲貴高原一帶出發,從眻牁江、也就是今天紅水河進入西江,直取南越國。

漢武帝平定嶺南的大軍當中,從大庾嶺和連江而下的二路漢軍,最終把秦始皇時代就已開闢的疆土嶺南,納入到了漢帝國的版圖。

據歷史記載,這場戰爭十分激烈,戰爭相持了有一年之久。

漢元鼎六年秋,從橫浦關過大庾嶺,順湞江而下的漢軍,率先攻破了南越國的最後一道防線——番禺城北面的石門。

黃淼章介紹説:到南越國時這裡是重要防線,五路伏波將軍和樓船將軍就是從這裡進入番禺城的,他們在這裡打敗了南越國軍隊,還繳獲了大量軍糧。

番禺城究竟是怎樣的一座城,我們不得而知,但它歷經南越國93年的經營,似乎已固若金湯了,從司馬遷《史記》僅有的記載我們知道,2000年前的番禺城毀於戰火,城裏那些堪稱壯麗的王室宮殿,和關中秦朝阿房宮的命運如出一轍。

1997年,在南越國宮廷禦園遺址,考古人員發現了一口王宮的食水磚井,被焦木和殘破的磚瓦封堵,這些器物上被火焚燒的痕跡十分清晰,它讓今天的人們觸摸到了那場觸目驚心的戰爭。

2006年初,廣東省考古工作者在廣州南越王宮署曲流石渠一側的南越井內,發現了100多枚南越國木簡,專家鑒定這些木簡就是南越國的紀實文書,其中的一枚木簡上寫有“張成、故公主誕,舍人,二十六年七月屬。” 簡文中的公主誕就是史書記載的趙佗女兒趙誕,二十六年是南越國的記年。

這些在嶺南地區首次發現的木簡,正是南越國開國帝王趙佗前期的遺物,反映了南越國的宮廷生活。

公元前111年的漢帝國,北擊匈奴,南平百越,使得西漢王朝有郡國總數達到109個,漢縣總數達到1587個。

跨越黃河、長江、珠江三大流域的統一戰爭,最終奠定了中國遼闊的疆域,而伴隨著古老中國從大割據邁向大統一,嶺南屹立近百年的南越國,被正式劃入漢帝國的版圖了。

(CCTV《探索發現》供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責編:紅立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