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難童》第二集 突 圍
(探索發現2006-227)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16日 17:35 來源:CCTV.com

  1938年3月,在日本軍隊進攻下,繼華北地區淪陷後,江蘇省和山東省的大部分城鎮也被日軍佔領了,戰火使1000多萬名兒童無家可歸,四處流浪。

  4月8日,戰時兒童保育會在漢口的一個小院里正式掛牌辦公。

  下午2點,保育會常務理事制定收容難童細則。這時,徐州戰區傳來臺兒莊戰役大獲全勝的捷報。

  常務理事鄧穎超立即提出:我們首先應該到徐州前線去收容難童,臺兒莊戰役肯定使周圍的百姓顛沛流離,接下來的徐州大戰一定是場惡戰,惡戰之下金玉俱毀,何況那些無依無靠的流浪兒童。

  與會者大吃一驚,不少理事提出奔赴前線應該是男人的事情,常務理事李德全和沈茲九積極支持鄧穎超的提議,戰火中的兒童更需要搶救。

  就在這時,徐州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打來電話,要求保育會立即派人收容流浪兒童。臺兒莊大捷後,日本聚集25萬精銳部隊從徐州南北方向滾滾而來,準備包圍徐州地區的60萬中國軍隊,致使山東與江蘇交界處的難民難童紛紛逃到徐州,一些流浪兒童在前線經常被亂槍打死。

  中共地下黨員曹孟君首先提出願意帶隊奔赴徐州前線,一位叫胡蘭畸的婦女也提出帶隊奔赴安徽蕪湖前線。

  4月10日,曹孟君率領16名隊員的搶救小分隊趕到漢口火車站,恰好四川部隊開赴徐州前線,小分隊隨同一起向徐州趕去。

  那一年曹孟君34歲,她擔任著保育總會保育委員會主任的職務。

  徐州,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早在公元前200多年,劉邦與項羽的百萬軍隊曾在這裡進行過搏殺,如今中日雙方約85萬軍隊又要展開一場惡戰。

  荷蘭人伊文思拍攝了在徐州戰區外圍滕縣陣地的記錄片,他可能想不到,在炮火連天的戰場上,竟然活躍著十幾名青年婦女,冒著硝煙在收容流浪兒童,她們甚至從死人堆裏尋找沒斷氣的孩子。

  周獻明,一個老編輯,為了使保育會拯救難童的歷史重見天日,在海內外尋訪當事人達10年之久,他的著作《母親行動》一經問世,立刻引起國內史學界的高度關注,使不少學者開始重新審視那段歷史。

  但這場拯救難童的行動在當初卻不被地方政府所理解。

  曹孟君帶領200余名難童從前線回到徐州城,徐州公署拒絕解決兒童的吃住問題,她們又找到徐州難民救濟署,救濟署官員要求難童必須參加城防勞動才能得到相應的救濟。

  曹孟君在徐州的尷尬境地並不是個別現象。江西保育分會在長江湖口收容難童1000多人,由於得不到政府的幫助,饑寒交迫的難童隊伍不得不就地解散。安徽保育分會的一支搶救隊伍在蕪湖收容難童600人,中途卻被一支國民黨部隊扣留,強迫他們替部隊挖掘戰壕,後在宋美齡的直接干預下才得以解脫。

  《新華日報》在1938年5月3日發表文章指出:保育兒童就是培植國家的力量,是國家與國人共同的責任,兒童也有享受國家福利的權利。

  曹孟君小分隊後來在徐州婦女救國會的幫助下,住進徐州南關培正中學,在這裡正式設立難童收容所,她們的吃飯問題由附近的一家軍隊醫院解決。

  那段時間,徐州到漢口的列車日夜運輸部隊及軍需物品,使收容的難童無法運送出去,拯救難童行動遇到這麼多困難,是曹孟君小分隊的隊員們無論如何想不到的,但接下來的一件事情卻堅定了她們搶救民族下一代的信念。

  那是時隔不久,附近軍隊醫院轉運過來一批傷兵,為了報答這所醫院的幫助,曹孟君忙帶領小分隊的女孩子進行救護,其中有幾名日軍俘虜,她們一視同仁。也許是女孩子的善良感動了他們,他們吐露了自己的真實身份:“九一八”事變後,日軍擄掠了一批東北兒童運回日本進行教育,長大後便充實到日本部隊,他們就是其中的一批。

  基於嚴峻的形勢,宋美齡于1938年5月在江西廬山召開全國各界婦女座談會,商討戰時婦女工作,中共長江局婦女部建議,只有成立全國性統一的婦女組織,凝聚全國婦女力量,方能推動兒童保育及一切工作的開展。

  這個建議引起宋美齡的高度重視,宋美齡説:救護兒童,最適合於我們婦女母性的特點,並再次提出各地區的兒童保育工作必須由各地區最高長官的夫人來直接負責。

  會議期間,徐州的局勢更加緊張,日軍飛機開始轟炸徐州城,滯留在徐州的曹孟君和200名難童,引起保育總會理事們的擔憂。

  5月11日下午,徐州戰區前線偵察兵報告,徐州城外40公里處發現日軍的坦克群。正在迎接中外記者團的戰區司令李宗仁,想不到日軍進攻如此神速,立即趕回司令部,派遣精銳部隊奔赴前線,阻擊日軍的先頭部隊。

  曹孟君得到消息大吃一驚,她讓孩子們做好出發準備,自己飛快奔向徐州公署,12日這天,她與徐州官員週旋沒有效果,臨近傍晚時,幾乎絕望的曹孟君終於撥通了司令長官李宗仁的電話。

  沒想到李宗仁當即答應,難童收容所的孩子們可以搭乘13日的軍用列車,然而,劇變的戰事使希望成了泡影。

  5月13日,徐州戰區的第一道防線落入敵手,日軍包圍徐州戰區的佈局基本完成,60萬中國軍隊面臨全軍覆沒的危險。

  下午,日軍轟炸機將徐州車站炸為一片廢墟,軍用列車也被炸毀了。此時,不用説帶走200多個孩子,就連曹孟君小分隊逃身都成了問題。

  5月15日,蔣介石覺察到徐州第五戰區的作戰方案有重大失誤,立即下達命令:避免決戰,放棄徐州。

  李宗仁立刻命令第五戰區60萬大軍向河南省方向突圍,而日軍第14師團在濮縣董口強渡黃河,阻止中國部隊西撤的退路,李宗仁命令主力部隊改變撤退方向,秘密向安徽阜陽方向突圍。

  此時,困居在培正中學的曹孟君處於兩難之地:如果帶上200名孩子硬衝出去,必是凶多吉少,如若撇下孩子們不管,他們將重入虎口。

  曹孟君和大家斟酌再三,只能把本地孩子留下來,但必須確保這些孩子的安全,她們立即把本地100名兒童送到一座基督教堂暫避兵災,剩下100名外地兒童,曹孟君決定帶他們一道突圍。

  5月17日,日軍重炮再次轟擊徐州城,為步兵掃清進城障礙,下午,日軍已經兵臨城下。

  徐州留守部隊由於擔心日軍趁虛而入,下令徐州城門日夜緊閉,曹孟君與老師們及100名難童已經無法出城。

  19日上午,日軍登上徐州城墻,與城內沒有撤退的中國守軍激烈交火,曹孟君和老師們帶上100名難童向城外突圍,到處是激烈的巷戰,炮彈隨處都在爆炸,街道上軍人難民擠成一團。

  在突圍中,難童隊伍與老師被人群衝散,曹孟君身邊只剩下8個孩子和一名姓郭的老師,當年6歲的張伯鈞至今還記得當時的情景。

  張伯鈞回憶説,那時候我們很小,聽到日本人打到南面來了,我們那兩個老師帶我們往北邊跑,我們有的時候看到日本的坦克車,因為都是平地,跑的時候都看得見。

  曹孟君帶領孩子們在19日下午3點衝出徐州城,向西南方向奔跑一晝夜,以為到達了安全地帶,但第二天上午,她們又陷入日軍的包圍之中。

  追擊的日軍越來越近,他們趕忙趴在麥地裏。

  此時曹孟君意識到突圍的方向有誤,問清了附近情況,決定改變突圍方向,向西、向河南商丘地區突圍,但曹孟君沒有想到,她們突圍的方向正是日軍主力部隊進攻的方向。

  日軍佔領徐州後,發現60萬中國軍隊衝出包圍圈向河南腹地撤退,便繼續向著開封鄭州方向追擊,當曹孟君發現日軍從後面追來,忙化粧成百姓,領著孩子們混入難民中向駐馬店跑去。

  5月27日,曹孟君與孩子們來到河南省駐馬店,坐上了開往漢口的列車,駐馬店距離徐州城約600華里之遙,曹孟君與8名孩子跑了8天8夜。

  曹孟君把8名孩子送到漢口臨時保育院,脫離了險境。

  曹孟君搶救小分隊從漢口出發時16人,這時安全返回漢口的只有7人,其餘9名隊員至今不知下落,曹孟君在徐州收容難童200余名,來到漢口臨時保育院的只有14人。

  1938年5月19日,日軍佔領徐州後,立即向開封、鄭州推進,目標是佔領鄭州,南可以威逼武漢,西可以進攻西安,目的是迫使國民政府投降。

  日軍的進攻使大批難民涌向河南省會開封,這座六朝古都一時人滿為患,但難民沒有安心幾天,戰火就燒到了開封,雖然市政府發佈了撤退的公告,但難民們無處可去,許多人還是住在開封難民所。

  武漢保育總會請求河南省國民政府創辦兩所兒童保育院,使流浪兒童有一個生存的環境,省政府看在宋美齡的面子上表示同意,但不久《國民日報》報道稱:河南省國民政府為了首先救濟抗日傷亡將士,暫時停辦兩所兒童救濟院。

  武漢保育總會只好派遣徐鏡平到鄭州組織戰地服務團去開封搶救難童。

  這時,日軍土肥原師團佔領開封北部的黃河北岸,不斷向開封城開炮,徐鏡平來到開封後立即開始收容10歲以下的兒童。

  戰亂時期,百姓們對任何組織都失去了信任,徐鏡平只好求助於本地基督教會,基督教在當時河南省擁有很大的勢力。

  但孩子們的父母親聽説,他們的子女將被保育院轉移到遙遠的四川,有的家長又把孩子要回來,四川在本地百姓眼裏,是個充滿迷信色彩的地方,是“鬼國”。

  徐鏡平給家長開具收條,她一再向家長保證,這些孩子保育院會盡心保護,他們不僅是你們的孩子,而且是國家的孩子,家長可持收條隨時向政府索取子女。但家長們將信將疑,徐鏡平便帶領收容的難童上街現身説法。

  徐鏡平與戰地服務團3天收容難童就達1500多人。

  不久,日軍第14師團進攻到開封東部郊區。

  徐鏡平立即聯絡火車輸送孩子們,孩子們都是第一次離開家鄉,當年的情景使他們至今難忘。

  這批開封難童後來遣散到四川省自貢,他們在那裏度過了9年的光陰。

  徐鏡平仍留在開封城,繼續接收逃難到開封的兒童。

  此時,危險卻在一步步逼近。

  6月5日,日軍第14師團3000人在十幾架飛機炮火的掩護下猛攻開封,開封保衛戰進入白熱化階段,日軍步兵多次登上城頭,開封守軍141師頑強抵抗,打退了日軍的多次進攻。

  但開封守軍傷亡過半,守軍師長宋肯堂連發5份電報要求撤退。

  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程潛嚴令該師要與開封共存亡,因為開封一旦失守,鄭州就危在旦夕,駐守在鄭州的程潛將軍,憂心忡忡注視著開封方向。

  5日下午,徐鏡平在開封街頭又收容了200名10歲以下的兒童。臨近傍晚,開封市警察突然上街敲鑼,要求市民馬上撤離,市民紛紛涌向開封火車站,搶著乘坐最後一班列車,徐鏡平與孩子們也不例外。

  但由於難民太多,她們沒有擠上這班列車,無奈中她們搬進省政府大樓,尋求政府機關的幫助。此時,從徐州撤退來的軍人子弟小學100名小學生找到徐鏡平要求加入保育院,他們的帶隊老師已不知去向,徐鏡平毫不猶豫地接收了他們。

  6月6日深夜12點,日軍登上開封東城門與守軍展開激烈的巷戰,開封守軍師長宋肯堂驚惶失措,淩晨2點擅自下令放棄開封,並率先逃出這座古城。

  那天夜裏,日軍的子彈經常射擊到孩子們住的這座灰樓裏,省政府機關人員各自逃命,誰也不管300余名難童的安全,絕望中的徐鏡平準備帶領孩子們跑出開封城。

  但在出發時徐鏡平卻沒有了主意——遠望四個城門都有火光,萬一方向有誤後果不堪設想,正在猶豫之時,開封教導團派來5輛大汽車營救,這個團後來在皖南事變中被河南省國民政府解散。

  徐鏡平與孩子們坐上汽車剛離開這座古城,日軍第14師團坦克就進入了開封街市,時間是1938年6月6日清晨。

  但接下來發生的事件卻讓武漢保育總會大吃一驚。

  開封失陷使鄭州危在旦夕,如果鄭州落入敵手,武漢以北千里大平原將無險可守,國民政府以水代兵,挖開黃河花園口大壩阻止日軍進攻,雖然達到目的,但卻淹死百姓89萬人,使100萬名兒童失去父母,成為新的流浪兒童。

  嚴酷的現實使武漢保育會感到,搶救難童任重而道遠。

  中國戰時兒童保育會成立僅僅3個月,各地保育分會就收容難童2萬名,除浙江、湖南及廣東、廣西省份自行安排外,其他省份收容的難童都要送到漢口臨時保育院。

  漢口老火車站,如今是國家重點的文物古跡,1938年的上半年,每天都有幾百名難童在這兒下車,向漢口臨時保育院走去。

  難童們大多數來自農村,這兒的一切都是新鮮的。

  這時候的漢口臨時保育院,聚集了來自河南、安徽約1000多名難童,孩子們開始拉幫結派打架鬥毆。

  保育院老師開始對孩子們上第一堂課。

  保育生李翔回憶説:老師就問你為什麼會到這兒來?一問,都是日本逼的,那就對了,這是一個大家啊,大的是哥哥姐姐,小的是弟弟妹妹,在家欺負你妹妹弟弟嗎?一説那孩子哭了,不會再打了,愛國主義教育就打日本,一條就行了。

  漢口臨時保育院緊靠漢口碼頭,孩子們經常站在岸邊,看見長江裏一批批軍用物資船隻向重慶、宜昌開去。

  孩子們不知道,保衛武漢的大會戰馬上就要打響了。

  (CCTV《探索發現》供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責編:紅立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