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壽山石:第一集《石秀天成》(探索發現2006-168)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6月28日 16:02 來源:CCTV.com

     

    [內容速覽]連續幾個夜晚,住在戰犯管理所的滿清末代皇帝溥儀總是輾轉反側——高墻之外,朝鮮戰爭開始了,後方的中國百姓正在積極捐款捐物。 他想起自己藏在箱底的那些東西,那是他40年來雖曆盡顛簸都小心保藏下來的寶貝。 拿出哪一件來捐贈,才能換取新興的人民政府對他的好感呢?經過艱難的利弊權衡,他終於決定拿出先祖乾隆皇帝用過的一個印章。 這個三鏈章為乾隆當太上皇時所用。

  連續幾個夜晚,住在戰犯管理所的滿清末代皇帝溥儀總是輾轉反側——高墻之外,朝鮮戰爭開始了,後方的中國百姓正在積極捐款捐物。

  他想起自己藏在箱底的那些東西,那是他40年來雖曆盡顛簸都小心保藏下來的寶貝。

  拿出哪一件來捐贈,才能換取新興的人民政府對他的好感呢?經過艱難的利弊權衡,他終於決定拿出先祖乾隆皇帝用過的一個印章。

  這個三鏈章為乾隆當太上皇時所用。

  當年溥儀被迫出走紫禁城,特別帶上了三鏈章。以後,無論是在天津、東北、還是淪落蘇聯成為戰犯,他都仔細地將三鏈章隱藏在隨身攜帶的行李箱中,和這些價值連城的珠寶玉器並排擺放。

  三鏈章印底端正莊嚴,惟精惟一、乾隆宸翰、樂天三組詞句被能工巧匠們用篆書精心地刻在石頭上;更為難得的是它的石質本身——它通體黃色,晶瑩潤澤,這種石材就是大名鼎鼎的田黃石,産于福建省福州市一個叫壽山的山脈。據説當年當上了太上皇的乾隆特別珍愛這枚印章。

  乾隆過世62年後,他的重孫咸豐皇帝也走到了生命的終點。

  咸豐皇帝在遺詔中任命8個顧命大臣,希望他們共同輔佐皇太子載淳。並規定將他自己御用的石章“禦賞”和另一枚御用石章“同道堂”作為他死後下達詔諭的憑信,兩章同時加蓋才生效。

  咸豐將“禦賞”賜予兒子載淳,也就是後來的同治皇帝;“同道堂”則交與皇太后。

  後來,慈禧將兩章同時掌控,發動“祺祥政變”,垂簾聽政。

  參與這個事件的兩枚石章,一個石材也是田黃石,另一枚是芙蓉石。

  芙蓉石和田黃石一樣,也是出自那個叫壽山的山脈。

  現在的故宮博物院,藏有中國五千年文明傳承下來的許多珍奇異寶,其中,單是出自這個小山村“寶貝”的數量就非常驚人。

  它們被雕成作品後,形狀各異,用途不一,有的是印章,用於書畫及其它公文中表示憑信;有的是石雕,用於觀賞和把玩。

  這些石頭每一個都有自己的“小名”,但是,它們同時卻也擁有一個統一的大名——因為産自壽山,所以他們又被統稱為壽山石。

  這裡就是壽山腳下的壽山村。

  壽山村隱藏于群山深處,沒有令人迷醉的山水美色,而且這裡距離福州市區還有90華里山路,山路盤旋,交通不便的幾百年前,來到這裡更非易事。這裡的石頭具有什麼樣的特點,能引起三千里之外皇家的注意,並成為皇宮中的珍寶呢?

  因為壽山石的緣故,安靜的壽山村經常會迎來許多城裏人的光顧。今天,又有幾個熟悉的身影跨過小溪,踏上了它的土地。

  王一帆,壽山石雕刻家;謝欽銘,篆刻家;陳汶俤,福州古玩百年老字號青芝田的後人,擅長壽山石品種鑒定。

  今天三人結伴帶著朋友上壽山,要尋購雕刻和刻印用石。

  壽山村開採石頭的村民有個專有稱呼叫石農。石農手中通常會保存一些難得一見的好石頭;而許多從事壽山石雕刻和篆刻的人也喜歡親自與石農交易,因為這樣既可以得到令人滿意的價格,也可以得到質地上乘的石頭。

  果然,這塊晶瑩剔透的壽山石引起了他們的興趣。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雙方終於以8000元的價格成交。

  一位老石農聽説是老主顧到了,帶著一塊田黃石從屋後小路走來——別小看這個再普通不過的行為,它可是壽山石農特有的一個行為方式。石農告訴我們,身上帶著田黃石必須要穿平常衣服,走小路、由後門進出,為的就是要絕對避免惹人注目。

  石農説,因為汶俤是青芝田老字號的傳人,所以才可以看到這塊田黃石,否則他們決不肯輕易拿出示人。

  因為難得,石農中甚至還流傳著得田黃石必有夢兆在先的説法。

  為什麼田黃石會給人一種神秘而靈異的氣息,它是怎樣産生的呢?——這還要從壽山石的形成説起。

  大約在1億兩千萬年前,福建東部地殼發生了劇烈的活動。地下的岩漿碰到地表,形成火山的大規模噴發。岩漿在大量活動中分泌出一種酸性的熱水溶液,這種溶液滲透到冷卻的火山岩中,使火山岩發生了一系列變化。

  通過精心的雕刻和打磨之後,壽山石變成了各種工藝品,在人們的手中散發著柔美細膩的光澤。

  它的硬度只有兩度左右,而人們熟悉的雨花石硬度是6,翡翠的硬度竟達到了7度。

  這些壽山石晶瑩剔透,通靈滋潤絲毫不輸于翡翠。更為難得的是壽山石色彩斑斕絢爛,有人甚至誇張的説,壽山石擁有自然界幾乎所有天然的色彩。

  壽山石迄今為止已經有150多個品種,按照所産位置的不同,壽山石分為三大類——

  産在山上的,被稱為山坑;産在水中的是水坑;而産在水田裏的,則是田坑;田黃石就屬於田坑石。

  壽山溪,一條現在看上去實在不起眼的小溪流,長只有八公里,流域面積不足一平方公里,這個狹窄範圍內的地下就是田坑,是孕育了田黃石生長的土壤。

  田黃的形成比其它壽山石品種更要複雜——光有火山爆發地殼運動的先決條件不夠,還要經歷與母體分離、流水洗禮,形成一塊塊鵝卵石樣的石頭,再被埋入水田下1至2米深的土壤中,上千年,上萬年,在溫暖的泥土裏接受各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浸潤,如此多的條件和機遇綜合在一起才鍛造出一塊少有棱角甚至是沒有棱角的田黃石。

  紅筋,蘿蔔絲紋和石皮是田黃石最主要的三個特徵。

  所謂石皮,是由於受到溪水和泥土中有機元素的滲透作用而在石頭表面形成的。

  土壤顏色不同,石皮的顏色也不同。

  黃土地産生了黃色的石皮,俗稱黃皮;黑土地孕育出黑色的石皮,又叫烏鴉皮;而白沙層則孕育出白色的石皮,也叫白皮。

  泥土中其它的礦物成分也決定了田黃石石質本身顏色的不同。

  不論哪一種色相,田黃石都要以黃色為主色調。

  在中國,黃色寓意著吉祥富貴,代表尊榮,曾是位於九五之尊的皇家所特別享用的顏色;因為本身是黃色,田黃石似乎也被命中註定了它能成為“石頭中的帝王”。

  那麼,這位“石中之帝”是如何被人們發現的呢?有一個叫曹學佺的人不能不提。

  曹學佺是福州閩劇的創始人,官至禮部尚書。1613年,他因得罪蜀王而被貶回鄉。

  回鄉後,曹學佺與朋友們組織 “儒林班”劇社,據説就是閩劇的前身。

  一天,曹學佺在一個樵夫的扁擔中看到兩塊壓柴火的石頭,其中一塊看上去溫潤可愛,喜愛金石書畫的他便出錢將其買下。

  據説,已經走遠的曹學佺越看越愛,覺得和石頭相比,錢給得實在是太少了,於是他又折返回頭,重新掏出一把銅錢給了樵夫。

  曹學佺從樵夫那裏得知石頭是在壽山村的田裏所撿,而且色澤潤黃,於是將這塊石頭命名為“田黃石”。

  田黃石出現在田間地頭,沒有完整的礦脈,當地人都説田黃石“無脈可尋,無根而璞”——因此,大塊的田黃石極為罕見。

  這是一塊重達9斤的田黃石,也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田黃石石材之一。它的出現轟動了當年的中國收藏界。

  榮寶齋,一個在中國古玩收藏界舉足輕重的商號名字。

  20世紀80年代,福州市壽山村曾有人帶話給榮寶齋,説在他們那裏發現了一塊重達4.5公斤的田黃石。

  陳孔興,原福州市壽山村村民,當年參與挖掘這塊田黃石,他還記得當年挖掘的細節。

  通過別人介紹,陳孔興他們找到了榮寶齋的工作人員。這塊罕見的田黃石打動了榮寶齋。

  經過協商,雙方以13.5萬元的價格成交,1985年中國還未發行50、100面額的人民幣,這筆鉅款便是一個龐大的體積。現金足足裝滿了一個旅行袋和兩個大紙箱。

  現藏于榮寶齋的這塊田黃石,已經成為這個百年老字號的稀世珍寶之一,其價值也無法再用金錢來衡量了。

  榮寶齋,還收藏一對田黃石方章。

  這是雍正皇帝送給怡親王的印章。

  怡親王是雍正皇帝的十三弟,名叫允祥。清史稿評論其“詩文翰墨,皆工敏清新”,而且“精於騎射,發必命中,馳驟如飛”。康熙末年,諸皇子爭奪皇位鬥爭激烈,允祥卻從不參與其間。雍正即位後,怡親王全力輔佐雍正治理國家,雍正對允祥也是十分信任。

  怡親王在45歲壯齡不幸病逝,雍正皇帝竟悲痛得三天不能上朝。幾天后,雍正再度頒布詔諭,命令恢復怡親王名字中的“胤”字,並且准許他在身後享有在太廟受祭祀的特別資格。

  將田黃石送給自己最寵信的弟弟,可以想見雍正對田黃石的喜愛程度。

  皇室的格外推崇,使田黃的身價高漲,在清朝,民間有“一兩田黃三兩金”的説法,利益所驅,田黃石的産地,那個區域不大的田坑被人們競相挖掘。

  為了保護田黃石的生存環境,讓後來的人們也能分享這個寶貴的資源,現在,壽山村委會特別規劃出一片田坑區域,禁止人們開採。因為面積只有兩畝地,人們就叫它“田黃的最後兩畝地。”

  現在,新的田黃石出現的幾率已經越來越小,人們更多地時候只能在博物館中或者從私人收藏家手中欣賞到它風姿款款的身影。

  清室入主中原後從順治到宣統共10個皇帝,除了光緒和溥儀,其他的皇帝都留有大量的壽山石印璽藏在故宮博物院。

  據統計,雍正皇帝共用過印璽200方左右,其中壽山石印璽就有160余方。

  這是雍正御筆之寶,印章用壽山石製成。

  印鈕上部倣秦漢瓦當樣式。瓦鈕上雕刻雲紋螭虎,鈕身四週倣刻商周青銅器紋飾,整個印章造型古樸精緻,典雅大方,是雍正時代壽山石印章的代表作之一。

  雍正的承繼者乾隆皇帝尤其喜愛田黃石。

  而且這位曾留下大量詩詞和墨寶的清朝皇帝似乎也更注重印章的內涵。

  三希堂,一個只有八平方米的小屋,因為他的主人皇帝乾隆和三件書法名帖而聞名。

  乾隆皇帝喜好風雅,尤其是書法。當年,他收集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王詢的《伯遠帖》珍藏于他的書房,將書房命名為三希堂,並用壽山石中的極品田黃石刻印以銘記。

  現在,在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歷代名家字畫上,可以看到“三希堂”等大量壽山石印章的印跡。

  康熙留下的壽山石印章雖然不及他的這兩個後輩,但是他的壽山石印章的拍賣價格卻高得驚人。

  2002年4月,一對遺失多年的康熙御用印章出現在北京的拍賣會上,當時這對印章的估價就是80萬到100萬人民幣之間,而成交價竟高達390萬元。這對印章就是用壽山石中的品種之一芙蓉石製成的。

  康熙用漂亮的芙蓉石刻下這對印章,紀念自己即位60週年,他親自挑選了“戒之在得”四字,以提醒自己面對太平盛世還需要先天下之憂而憂;“七旬清健”則寄託了一個普通的老人對自己晚年健康的期許。

  康熙殯天后,這對印章與其它康熙印璽一道封存于紫禁城內。1900年,八國聯軍衝入北京,大部分康熙印章散失。

  現在,這對印章重現京城,不知道它的背後還包藏了多少崎嶇婉轉的故事。

  高高在上的皇帝們面對晶瑩溫潤的壽山石,會産生怎樣的審美感受,現在,我們還沒有具體翔實的記載可以查證;或許那些曾經與皇帝日夕相對的石頭們才知道,它們卻將這個秘密藏起,始終沉默不語——只剩下一些故事在流傳。

  有一個民間傳説講的是乾隆時,皇帝在天壇祭天,祭臺上,在皇家玉璽的前邊,會供著一個用黃龍帕包裹起來的東西,據説裏面是一個碩大的田黃石——因為皇帝喜歡其中的寓意“福建壽山田黃”就是“福壽田豐”,不正符合他祭天時的心意嗎?

  ——這究竟只是一個傳説,還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呢?

  雖然歷史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福州當地人卻懷著美好的心願,相信它是真的。

  在故宮博物院眾多的寶石類收藏品中,受清朝皇室喜愛的還有大量的玉石和翡翠。

  其中玉石在中國已經有長達6000年的歷史——那時,先民們在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中所雕琢使用的玉石足已令現代人唏噓讚嘆。

  而翡翠卻是遲至清末,因為慈禧的寵愛才正式登上中國的歷史舞臺。

  那麼壽山石呢,人們是什麼時候開始發現並利用壽山石的呢?

  (CCTV《探索發現》供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責編:紅立

1/1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