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第三集《人痘變牛痘》(探索發現2006-121)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5月25日 17:55 來源:CCTV.com

  人痘接種術在中國歷史悠久,但是,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裏,它只是在民間秘密流傳。

  1661年,隨著因為得過天花而繼承皇位的康熙執政,人痘接種開始從民間走進皇宮,種痘術在全國也得以提倡和推廣。

  康熙推行人痘接種術是從宮中開始的,並正式確立了皇子種痘防天花的制度。當時一些守舊的老人,對此持反對態度。但是並沒有影響康熙推廣人痘接種的決心,他還特意把一些富有種痘經驗的醫生,調進皇宮種痘。

  在被召往京城的醫師裏面,有一位是來自江西的民間醫生朱純嘏。


世界衛生組織為馬裏遊牧民接種疫苗

  1678年,也就是康熙十七年,皇太子出痘。其時正值平西王吳三桂等三藩叛亂的關鍵時候,為了能更多地親自護理出痘的皇太子,康熙皇帝竟然連續十二天沒有批閱奏章。

  有人分析康熙提倡和推廣人痘接種的原因,首先,是他意識到了天花對大清王朝的威脅,二是他的父親順治24歲就死於天花,他有“喪父”之痛。三是康熙自己也有遭遇天花的不幸經歷。

  所以,當康熙發現人痘接種可以預防天花之後,他如獲至寶。在總結前人種痘的基礎上,開始向天花主動出擊。

  康熙不僅在皇宮和八旗中實施種痘,他還把人痘接種術推廣到遠離北京的蒙古。

  據史料記載,康熙派出的御醫,曾經風塵僕僕地到達中國北方的少數民族地區進行人痘接種,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御醫們回來時,帶有被接種的人家為表示感激贈送的珍貴禮物。

  1752年,也就是乾隆十七年,詳細記錄有種痘、檢痘以及保存痘苗方法的《醫宗金鑒》問世。

  《醫宗金鑒》是乾隆時代,清政府組織太醫院編纂(zuan3聲)的一部大型醫學叢書,共有13部,90卷。

  書中專列《幼科種痘心法要旨》一卷,其中寫道:“今將種痘一法,細加研究,審度精詳,纂集成書,永垂千古。”

  中國的人痘接種術,通過各種渠道傳播到世界各地。很快就引起其他國家的注意與仿傚。

  《醫宗金鑒》問世不久,就傳入日本。於是,人痘接種術也在日本流傳起來。

  在人痘接種術的傳播過程中,一些傳教士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世界衛生組織在尼日爾檢查天花

  1706年來華的法國耶穌會傳教士殷宏緒,通過送禮的方法,從中國宮廷醫生那裏搞到三個人痘接種的處方。他通過這三個處方,向西方人全面介紹中國的人痘接種技術。

  殷宏緒重點介紹中國的“鼻苗法”,他説,在人的鼻腔裏放置痘苗,被接種者可能感受到非常癢,而癢的表現,是人體對外界刺激進行反映的敏感標誌,這種接種方法比較容易奏效。

  其實,早在殷宏緒之前的1688年,中國的近鄰俄國,首先派醫生來北京學習人痘接種。他們學成後,有不少人沒有回到故鄉,而是留在當時的北京開設醫館,為人們種痘。

  而回到俄國的醫生們,很快把人痘接種痘術傳到了它的鄰邦土耳其。

  18世紀,當中國的人痘接種術非常成熟的時候,歐洲人還是任憑天花肆虐而束手無策。當時,衡量一個女性美艷動人的標準,就是臉上沒有留下被天花襲擊過的癍痕。那麼,當時的歐洲人採取什麼辦法對付天花呢?

  甄橙:“據説,在那個時期,英格蘭的皇子不幸感染上了天花,那麼,皇宮裏的大臣們,為皇子請來當時英國最著名的內科醫生,可是這位內科醫生,對於天花也沒有什麼好辦法。最後,想到了一個在中世紀時期,曾經被醫生們使用的辦法,這個辦法是什麼呢?説出來挺令人覺得好笑的,那就是把這位高貴的英格蘭的皇子,放進在一個紅色的房間裏,然後,在他的身上再蓋上一條紅色的毛毯,認為紅色的房間,紅色的毛毯,依靠紅色的力量,就能夠驅趕走可怕的天花。”

  1717年,蒙太古夫人跟隨駐土耳其大使的丈夫,從天花十分流行的英國到土耳其赴任。

  蒙太古夫人生於貴族之家,有很高的文化素養。

  在空閒的時間裏,她寫下了大量遊記,記錄在異國他鄉的種種見聞。

  蒙太古夫人為自己的發現歡欣鼓舞,她迫不及待的寫信告訴倫敦的朋友,其中有一封這樣寫道:

  “我就要告訴你一件新鮮事……天花這種病在我們那裏這麼多見,又這麼致命,可是這裡的人已經把它馴服了。”


天花病毒

  不久,蒙太古夫人又發現,一到秋天,在土耳其的大街小巷裏,活躍著一群專門從事接種天花的老婦人們的身影。

  她們隨身帶著一些堅果的硬殼,裏面裝著天花種子,開始走家串戶地兜售。

  蒙太古夫人觀察到,接種後的小孩和其他孩子並沒有什麼兩樣,可以盡情地玩耍,只是到了第八天,接種的孩子開始發燒,臉上會冒出一些小痘痘,病好了之後,這些小痘痘不會留疤痕。再過八天,他們又像沒得病時一樣活蹦亂跳了。

  蒙太古夫人在給倫敦朋友的信中這樣説:“在土耳其,每年都有上千人做這種手術,……這裡發天花是一種娛樂,就像其他國家的人喝水似的。沒有聽説有誰會因此死掉。你能猜得出來我對這種辦法是多麼滿意了……我準備讓我那親愛的小兒子也試一試。我幾乎迫不及待地要竭盡全力在英國推廣這個辦法,讓它變成英國的時尚。”

  1718年3月,蒙太古夫人讓大使館醫生為她年幼的兒子接種了人痘。

  兒子種痘痊癒後,蒙太古夫人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將這一番經歷寫信告訴了自己的貴族朋友,包括威爾士公主卡羅琳安斯巴,即後來的英國國王喬治二世的皇后。

  1721年,從土耳其返回倫敦的蒙太古夫人,開始積極宣傳人痘接種術。但是,卻遭到來自社會和宗教界的反對和抵制。一些牧師竟然宣稱:天花是上帝的恩賜,凡人不能“逆天行事”。

  在重重阻力之下,蒙太古夫人不得不利用自己和威爾士公主卡羅琳安斯巴的私人交情,請她去説服國王推行人痘接種。

  當時執政的喬治一世國王下達了這樣的命令:倫敦新興門監獄中的死刑犯,如果自願接受人痘接種試驗並得以倖存,即可以重新獲得自由。

  有六名被判死刑的犯人願意為此冒險,於是,在英國皇家學會醫生的監督下,他們進行了人痘接種的試驗。


天花患者的手足

  此後,又將接種痊癒的三位犯人和正在患天花的病人密切接觸,以檢驗這次實驗的結果。

  威爾士公主卡羅琳安斯巴確信這次試驗的成果,1722年4月17日,她自己的兩個女兒也成功地接受了人痘接種。

  從此,中國的人痘接種技術開始在英國推行開來。

  法國哲學家伏爾泰對此感慨地説:“從這時候起,英國至少有一萬萬個家庭的兒童,會因為國王和蒙太古夫人而得救,女孩子也幸虧有國王和蒙太古夫人而保持了她們的美貌。

  很顯然,英國人的種痘原理和中國的種痘原理完全一樣,不同的是,這裡的人們在接種形式上發生了改變,他們把中國流行的“痘衣法”、“旱苗法”等,改為用刀子直接把痘苗嵌入人體。

  18世紀60年代以後,接種人痘在英國以及整個歐洲變得日益普遍。

  1774年5月,法國國王路易15因患天花死去,一個月以後,為了避免重蹈覆轍,路易十六毅然接種了人痘。這一舉動,刺激法國各地的人們開始接受人痘接種術,到了十八世紀末,歐洲和美洲開始接種人痘預防天花。

  科頓馬瑟(Cotton Mather)是美國波士頓的一位牧師,當他在1714年的英國《皇家學會哲學會刊》得知了英國接種人痘的消息後,就積極的在波士頓呼籲推行人痘接種。

  最後,這場論戰的結局是,有200名志援者進行了人痘接種試驗,其中只有6人死亡,這批人痘接種者,經受住了1723年的天花瘟疫考驗。

  受到接種人痘成功的鼓舞,1777年,喬治華盛頓命令美國軍隊全體官兵接種了人痘。


為少數民族孩子種痘

  人痘接種保護了許許多多人的生命,功不可沒。但遺憾的是,被接種的人,仍然有2%的死亡率。特別是對於兒童,危險性就更大。

  英國在1796年的一次人痘接種中,17名兒童感染天花後,不幸死去了八人。

  一個名叫愛德華琴納的英國醫生,決心要找到一種比接種人痘更加安全的方法預防天花。

  琴納,1749年出生於英國伯克利山區的格洛斯特郡,是一個鄉村牧師的孩子。

  為了預防天花,還在他八歲的時候,就和其他英國兒童一樣,被家裏人送進了接種棚。

  在接種棚裏,琴納被接種了人痘。接種之後他開始發燒,大病了一場。並且因此落下耳鳴的毛病。在長大成人之後,這個毛病還時常折磨他。

  1770年,二十一歲的琴納來到倫敦。跟隨著名的醫生約翰亨特繼續深造。

  約翰亨特,是一個非常嚴謹的人,有著卓越的思想品質。當時不少醫生對事物一知半解就匆忙下結論,而亨特堅決主張徹底弄清事實,求得真相。亨特對工作嚴格而科學的態度,對琴納産生了重要的影響。

  1773年,完成了學業的琴納,謝絕了亨特的挽留,從倫敦回到家鄉伯克利開起了診所。

  閒暇時,琴納喜愛在田間漫遊,他一面領略大自然的美景,一面思索尋找理想的預防天花的方法。

  一天,一位來看病的擠奶女工和琴納談起種痘的事情,這位女工用輕鬆的口吻告訴琴納,她得過牛痘,因此就不會染上天花。

  擠奶女工的話,引起了琴納的深思。

  琴納曾經就此事請教過他所敬重的老師亨特。因為亨特當時正在研究別的科學課題,所以也沒有仔細考慮琴納提供的情況,但他鼓勵琴納繼續研究下去,並教導他:“不僅要想,還要去試!要耐心,要精密。”

  【牛群/感染擠奶女工的母牛】

  牛痘是發生在牛身上的一種傳染病,它的症狀通常是在母牛的乳房部位,出現局部潰瘍,如果不治療,就會影響母牛的健康和産乳。牛痘並不常見,但一旦傳入牛群就會給許多頭牛造成傳染。

  通常,人感染牛痘大約經過3至4周就可以痊癒。除此之外,並沒有別的不良反映,更不會因此丟掉性命。


西藏接種

  經過冥思苦想後的琴納恍然大悟,難道,牛痘接種就是自己苦苦尋覓的、預防天花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嗎?既然擠奶工受到感染之後,再也不會得天花,而且不會危及性命,那麼,它可不可以用來代替危險的人痘接種呢?這一切,只有經過試驗以後才能得到證明。

  經過深思熟慮的思考之後,琴納決定邁出關鍵的一步:那就是在人身上進行牛痘接種的試驗。但是,去那裏尋找試驗對象呢?

  無巧不成書,正當琴納為找不到試驗對象而犯愁的時候, 1796年一天早晨,一位叫菲普斯的太太帶著八歲的兒子詹姆斯菲普斯來到診所。她主動向琴納提出,要為菲普斯接種牛痘。菲普斯太太為什麼不作當時普遍流行的“人痘”接種,而自願讓自己的兒子接種牛痘呢?

  菲普斯太太自告奮勇、為自己的兒子接種牛痘的舉動,對苦於找不到試驗對象琴納,無異是雪中送炭。

  1796年5月17日,是琴納47周歲的紀念日。他決定選擇這一天作人類接種牛痘試驗。

  這一天早晨,琴納從一個叫薩拉內爾姆斯擠奶姑娘手上感染的牛痘膿皰中,小心翼翼地取出痘苗,注入菲普斯手臂上淺淺的切口中。

  1796年6月21日,心情激動的琴納在寫給朋友的一封信裏,談到了他正在進行的牛痘接種試驗,他這樣寫道:

  “我親愛的朋友:

  在我居住的這個郡和附近的其他幾個郡裏,都發現了牛痘病,它的性質是如此的獨特,而在過去的那些年裏,卻一直沒有獲得特別的關注,在這樣一個普遍探求科學真理的時代,這真是不可思議。

  我想辦法做了些條件所允許的最嚴格的實驗,以發現關於牛痘病與人類的因果聯絡。

  1796年7月1日,在琴納給朋友寫信的十天之後,他又親自給克服了牛痘接種反映、身體已經痊癒了的菲普斯接種了天花病毒。

  試驗的結果是,菲普斯沒有一點得病的跡象。他因為接種了牛痘而對天花産生了抵抗力,世界上第一次人體接種牛痘的試驗成功了。

  後來,琴納又給23個人接種了牛痘,痊癒以後,再給他們接種天花病毒。結果,這23個人和菲普斯的反映一模一樣。

  琴納仔細觀察過接種人痘和接種牛痘的不同之處,除了牛痘沒有致命的危險、具有較高的安全系數之外,另一個特點是接種牛痘後,極少引起水皰,所以不會在被接種者身上留下麻點。

  在人痘接種術傳入英國40年後,琴納終於得出結論,他用了22年的時間,發明了一種新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人類用牛痘可以用來預防恐怖的天花。

  琴納決定把這個造福人類的發明公布於眾。

  1798年初春,他撰寫的《牛痘的起因與結果——英格蘭西部某些郡的調查》的論文脫稿。

  琴納對自己的文章很滿意,憧憬著牛痘接種的前景,他預言道:

  “雖然我沒有十足的信心,但請容許我祝賀國家和普通大眾,一種解除天花的方法,將能使一個每小時都奪走人生命的疾病,一個被視為人類最嚴重災禍的疾病,將從地球上永遠銷聲匿跡。”

  那麼,琴納的文章發表之後,將會引起怎樣的反響呢?

  (第三集結束/9131字)

  (CCTV《探索發現》供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責編:紅立

1/1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