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第四集《拯救生命》(探索發現2006-122)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5月25日 17:50 來源:CCTV.com

  1798年秋天,接種牛痘的文章發表了,讓琴納始料不及的是,他寫的這本小冊子,竟然在英國掀起悍然大波,引起一片反對的聲浪。

  那些不願意接受新方法預防天花的醫生們,又是發表演講,又是寫文章,對牛痘接種口誅筆伐。他們煞有介事地説,如果按照琴納的方法接種牛痘,人類就會出現牛的特徵。他們散佈:種了牛痘的人,頭上會長出牛角,聲音也會變得如同牛叫。

  英國皇家學會不相信一位窮鄉僻壤的普通醫生能制服天花,因此,拒絕接受他的論著。還不少人把琴納當作沽名釣譽、嘩眾取寵的騙子。

  面對著種種責難和疑惑,琴納並沒有灰心和退縮。他又陸續書寫了五篇文章,證明接種牛痘可以預防天花。

  為了使牛痘接種得到承認和推廣,在1798年裏,琴納曾經帶著牛痘疫苗,從家鄉風塵僕僕地趕到倫敦。想請一些有名望的醫生和醫院採用牛痘接種。但是,所到之處幾乎都碰了壁。


琴納故居

  痛苦和失望的琴納,思念起已經病故的老師亨特。他專程來到亨特家,向師母安妮亨特訴説心中的苦悶和煩惱。

  果然不出亨特夫人所料,倫敦,聖托馬斯醫院的外科醫生克萊因,聽了琴納的介紹之後,欣喜地接受了他的牛痘疫苗,並決定試種一例。克萊茵為什麼積 極支持琴納呢?

  甄橙:“他是琴納最親密的朋友,最堅定的支持者,因為他們曾經是同窗,而且在倫敦求學的過程中,克萊因,琴納還有一個好朋友,他們三個人就住在一個寢室裏。不過,克萊茵和琴納的關係呢是最親密的,那麼,在以後的工作和學習的過程中,兩個人經常在一起磋商,後來,克萊因成為在倫敦地區,第一個從事接種牛痘工作的醫生。”

  帶著一線希望,琴納回到了家鄉伯克利,他並沒有被倫敦之行碰到的挫折所影響,而是積極地為鄉親們接種牛痘。

  他的舉動得到越來越多的人們的理解和接受。

  在免費接種牛痘的日子裏,琴納家並不寬敞的小院子,總是排起了長長的等待接種的隊伍。

  但是,琴納的善舉,也開始招來了鄉親們的不安,他們擔心,這麼多人都來庭院裏接受種痘,會不會造成天花傳染呢?因此,鄰居們就開始有了一些不滿,有的人甚至把琴納的家稱之為“疫病屋”。

  自從這位古怪的鄰居建好了這座小草棚以後,琴納也就欣然接受了鄉親們的建議,讓被接種者都到小草棚進行接種,這間小草棚,現在也就成了著名的牛痘接種棚。

  在1798年的秋天裏,琴納收到克萊因從倫敦寫來的一封信,在信中,克萊因告訴琴納,他給人試種牛痘以後很成功。

  克萊因試種牛痘成功的消息傳開以後,倫敦的許多醫生也開始使用琴納的這項新發明預防天花。到了1801年,英國已經有10萬人進行了牛痘接種。

  為了表彰琴納對預防天花作出的傑出貢獻,1802年,英國議會頒發給他1萬英鎊的獎金,之後,又獎勵他二萬英鎊。


琴納關於接種牛痘的論文

  1840年,英國終於出臺了一項法令:廢除接種人痘,要求各教區主管濟貧事務的官員保證所有“轄區居民”都要接種牛痘。

  1871年,這項法令再次修改,修改後的法令規定:所有拒絕給自己的孩子接種牛痘的父母,都將受到罰款或者是監禁的處罰。

  伴隨著強制接種牛痘法令的出臺,在強調個人權利的英國,導致了一場“呼喚人權”、反對接種牛痘運動的興起。

  一位名叫喬治卡吉的牧師,竭力抵制普及牛痘接種的做法,他認為,接種牛痘“違背了自然的神聖規律”,他聲稱“天花永遠不會離開英國”,除非是“不聖潔的舉止消失了蹤影”。

  就在牛痘接種在英國一波三折的時候,歐洲大陸的一些醫生,則對牛痘接種表現出強烈的興趣。琴納撰寫的文章被翻譯成了德語、法語、西班牙語、荷蘭語等多種文字,牛痘接種法也隨之流傳於世界各地。

  在俄國,1804年至1814年的10年間,有200萬人接種了牛痘。

  在意大利,1885以前的20年時間裏,全國接種牛痘人口的比例高達985%。

  美國第三任總統傑斐遜盛讚牛痘接種法,他説:“所有的朋友都會高興地看到這一發現。有了它,人類就可以驅逐邪惡。”

  不僅如此,傑斐遜總統還把牛痘疫苗,分發到他的家鄉弗吉尼亞州和美國各地,成為接種牛痘的積極支持者。

  此後,美國第四任總統麥迪遜簽署了世界上第一個鼓勵接種牛痘的法令。


琴納接種牛痘

  儘管人們知道接種牛痘可以預防天花,也知道接種牛痘比接種人痘有更高的安全性。但是,一些人還是對接種牛痘以後,將會出現牛的特徵這一説法心存餘悸。在一幅表現牛痘接種的繪畫中。人們可以看到,這些西方上流社會的婦女,只允許在她們的腳踝處接種,她們認為,只有在這個部位上接種,才能避免身上不會長出牛的犄角。

  當牛痘接種法傳到法國的時候,法國正與英國交戰。

  法國皇帝拿破侖,曾經親眼目睹過天花無情地奪走無數法國士兵的生命,1804年4月,他讓內務部長向全國發佈種痘的指示,第二年,拿破侖又親自下令:所有未出過天花的法國士兵,必須接種牛痘。

  在1808年至1811年的三年間,法國有170萬人接種了牛痘。

  拿破侖非常清楚牛痘接種對於法國的重要性,他對發明牛痘接種法的琴納懷有深深的感激之情。

  不久,因為朋友的請求,使琴納和拿破侖發生了聯絡。

  情急之中的琴納,突然想到了法國皇帝拿破侖。為了解救朋友,抱著

  試試看的心情,琴納給拿破侖寫了一封親筆信。

  琴納在信中這樣寫道:陛下,我的朋友,威廉姆斯和威克漢姆,作為俘虜被囚禁在法國。我可否懇請陛下賜予偉大的恩惠,允許他們回英國?

  我謙卑地請陛下釋放這兩個人,如果他們得以返回家園,將被看作陛下給予我的榮幸。

  據説,當琴納的信送到法國的時候,拿破侖與皇后約瑟芬正在旅行中,趁著他們乘坐的馬車停在一個城鎮休息的時機,一位隨從把琴納的來信呈送給了拿破侖。


琴納接種牛痘試驗

  當時拿破侖不願意被人打擾,所以拒絕看信。但是,皇后約瑟芬卻在信的末尾看見了琴納的名字,她告訴拿破侖這是琴納的來信。拿破侖立刻很感興趣地問道:“是發明牛痘接種法的琴納先生嗎?他有什麼事情找我呢?對這位偉人的任何請求我都不會拒絕的。” 拿破侖讀完信後,馬上下令釋放威廉姆斯和威克漢姆,讓他們回到英國。

  但是,發明了用牛痘接種的方法預防天花的琴納,卻不知道為什麼接種牛痘可以預防天花的奧秘。後來,法國化學家巴斯德破解了這個謎。

  巴斯德總結了接種的免疫原理得出這樣的結論:人類和許多動物在遇到病菌侵襲後,可以産生一種專門抵禦同種病菌的能力,這種能力就是免疫力。接種極少量的或者毒性很小的病菌後,人類就可以達到預防該病菌引起的疾病的目的。

  就在牛痘接種在全世界範圍內得到推廣的時候,又出現了一個問題,這就是難於提供足夠的牛痘疫苗。

  直到1840年,一個叫尼格裏的科學家發明用乳牛培養痘苗的方法。這種方法是人為的使乳牛感染牛痘,然後,再從牛身上提取。於是,有些國家就專門飼養乳牛來解決牛痘疫苗的問題。

  為了推廣牛痘接種,人們嘗試許多不同的方法。還在1803年,西班牙國王命令幾艘整裝待發的遠洋船隻,把牛痘疫苗運到它所統治的海外屬地去推廣。

  帆船航行的速度很慢,當時裝在玻璃瓶裏的牛痘疫苗,在到達目的地之前就會失效。

  在加拉加斯,遠航船隊分為兩支,一支去了南美。

  另有一艘船到達了西班牙在亞洲的殖民地菲律賓。

  那麼,牛痘接種法是怎樣傳到中國的呢?


琴納親筆信

  據考證,1805年,一位名字叫哈威脫的葡萄牙醫生,將牛痘疫苗從馬尼拉帶到了澳門。

  此後,東印度公司的英國醫生亞歷山大皮爾遜,又把牛痘苗由澳門帶到廣州。從此,牛痘正式登上中國大陸。

  公元1805年,是中國的嘉慶十年,從中國傳出去的人痘接種術,經過改良成為牛痘接種法,在世界轉了一個大圈子之後,又回到了它的故鄉——中國。

  為了在中國推廣牛痘接種,皮爾遜撰寫了一本名字叫《新訂種痘奇法詳悉》的小冊子。有人説,它是十九世紀歐洲人最早在中國介紹接種牛痘的書。

  皮爾遜還在接種牛痘報告書中寫道:“這種新的牛痘接種法在中國人中間極受寵愛……他們一旦認識到新方法的好處以後,就毫不猶豫的接受它。”

  據説,皮爾遜撰寫的小冊子和種痘報告書,輾轉送到了琴納手中,琴納看了以後感慨地説道:“中國人比家鄉的英國人更信賴接種牛痘啊。”

  然而,讓琴納不理解的是,牛痘接種為什麼在中國受到歡迎呢?

  趙鎧先生認為,牛痘受歡迎的另一個原因是,當時為了推廣牛痘接種,中國許多地方都成立了種痘局,為老百姓免費接種。

  還在牛痘傳入中國之初,中國就有人得風氣之先,積極參與了牛痘的接種和推廣。最突出的代表人物就是邱熺。

  邱熺,字浩川,廣東南海人,1805年,邱熺在澳門經商,當牛痘接種法傳到澳門的時候,他決定在自己身體上進行試種,成功之後,他開始了專門種痘的生涯。

  為了讓國人理解牛痘接種法,邱熺將十幾年間,種痘的方法和經驗詳細記錄,寫成《引痘略》一書,他為什麼要起這樣一個名字呢?

  原來,中國古人一直認為,天花由胎毒引起,而要避免得天花,必須把深藏在體內的胎毒引出來。因此,邱熺將自己的書,名之為《引痘略》。

  邱熺在《引痘略》中這樣啟發國人:牛痘接種法,是選擇在人的兩臂上叫消爍(shou4)、清冷淵的兩個穴位上下交連之處接種,看起來種痘的方法似乎與中國傳統的塞鼻法不同。但是,道理上卻是一樣的。

  因為人身上的兩臂,是手少陽三焦經必經之地。三焦者,是人身上最為關要之府,如同天地之中的三元,總領五臟六腑,營衛經絡,通內外左右上下之氣。三焦通,則內外左右上下皆通……


琴納種痘

  邱熺説,在消爍(shou4)、清冷淵兩個穴位種上牛痘,痘毒就可以通過皮毛、血脈、肌肉、筋絡直接傳入人體,深藏在人體內的胎毒,就會自然引出體外。因此,接種了牛痘的人,自然也就不會再得天花了。

  邱熺從中醫的“引毒原理”出發,證明牛接種痘法優於人痘接種術。加上當時種痘的實際效果,牛痘接種很快就被國人接納。

  當時,名聲顯赫的達官貴人,例如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請邱熺到自己的府中接種牛痘。

  1817年,力主禁煙、擔任兩廣總督的阮元也把邱熺請到家中進行牛痘接種。事後,阮元還寫詩相贈。詩中寫道:“阿芙蓉毒流中國,力禁猶愁禁未全;若把此丹傳各省,稍將兒壽補人年。”

  為了把牛痘接種法推廣到普通百姓中去,有人別出心裁地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牛痘發明神話,以便對上中國民俗文化的胃口。在一本名字叫《保赤指南車》的書中,這樣介紹牛痘的發明經過:

  西洋有一人名叫琴納,接連生了三個孩子,都因為得天花而夭折。琴納夫婦為此十分悲痛。

  又過了兩年,琴納夫婦又生了兩個小孩。大的名叫咖啰,小的名叫吒呢。

  一天,在郊外放牛的琴納,躺在柳樹之下進入了夢鄉。在夢中,忽然看見一位長者向他走來,並呼喚:“琴納,天花將要降臨。你還敢在這裡享清閒!”

  琴納聽了,馬上跪地求救。長者説:“想救你的孩子也不難,現在母牛剛好生瘡,瘡裏的漿液,就是防禦天花的疫苗,你可以把它取回,在孩子兩個手臂上的消爍、清冷淵穴位接種……,這樣就能免除天花帶來的厄運。”

  為了迎合中國民俗心理而編寫的這個故事,要是琴納看了,也不能不啞然失笑。

  其實,琴納只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三個孩子中並沒有人因為天花而死亡。琴納發明牛痘接種法的靈感,來源於牧場的擠奶女工,而不是夢中的長者。

  琴納的晚年,擔任了格洛斯特郡的縣長職務。

  1823年1月24日,七十四歲高齡的琴納不顧寒冷和年老體邁,一大早就走出家門,為鄉親們去尋找冬天取暖的木柴。

  臨終之前,琴納吃力地、斷斷地説道:“我並沒有創造奇跡,只是上帝讓我發明了消滅天花的辦法”。

  琴納去世以後,朋友們小心翼翼地剪下了他的一綹頭髮,作為珍貴的紀念。

  1823年2月3日,琴納安葬在家鄉伯克利,和他的父母、妻子、靜靜地躺在了一起。

  在琴納的墓碑上,鐫刻著這樣的墓誌銘:

  “碑後是偉大的名醫、不朽的琴納長眠之地。他以自己的睿智帶給全世界半數以上人類以生命和健康。被拯救的孩童來歌頌他的偉業,將他的名字永留在心間。”

  在中國,琴納的名字還被翻譯成詹納或者隋納。

  魯迅先生在《拿破侖與隋納》一文中深情地寫道:“我們看著自己的臂膊,大抵總有幾個疤,這就是種過牛痘的痕跡,是使我們脫離了天花危症的。自從有這種牛痘法以來,在世界上真不知救活了多少孩子。”

  (CCTV《探索發現》供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責編:紅立

1/1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