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第五集《新中國種痘運動》(探索發現2006-123)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5月25日 17:47 來源:CCTV.com

  1949年10月的第一天,就在牛痘接種法在廣州登陸144年之後,古老的中國終於迎來了這個日子。參加開國大典的30萬群眾,從內心洋溢著“解放了”的喜悅。

  從1805年到1949年,在中國這個大舞臺上,陸續上演了一幕又一幕活劇。但是,在人痘接種術的故鄉,天花,依然殘害生靈、四處蔓延。

  儘管牛痘接種法在1805年就傳入中國,一些有識之士,著述立説宣傳牛痘接種技術。在推行牛痘的過程中,舊中國曾經實行過義務種痘,中國的大江南北也一度出現過牛痘接種局。

  學者們普遍認為,舊中國不能控制天花最重要的原因,是近一百年來,中國長時間處在戰亂的狀態,國家的衛生防禦的體系始終沒有建立起來。因為沒有一個統一的國家衛生防疫的體系,就無法真正控制天花流行。

  雲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資料記載,1941年至1946年,僅雲南境內約有60個縣流行天花。在解放前出生的居民中,有近半數人留有麻臉,加上因天花死亡的人數,推測應有半數以上的人遭受過天花的襲擊。


拿破侖

  根據解放後統計數字表明,1950年一至八月,中國境內天花患者仍然有44211例,分佈在全國廣泛的地域,這一年,因天花而死亡的就有7765人。

  面對著依然肆虐的天花,新中國的領導人將怎樣應對呢?

  1950年8月7日,有583人參加、為時十三天的第一屆全國衛生會議在北京隆重開幕。

  新中國第一任衛生部長李德在會議上指出,對付天花等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就是要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以服務人民大眾為前提。過去,衛生工作與群眾是隔絕的,現在,不是等待人民有了病來找我們,而是我們主動地發動群眾與疾病做鬥爭。

  從此,面向群眾、預防為主的方針成為新中國人民衛生工作的方向。

  其實,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前的1933年三月,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就號召根據地軍民開展廣泛的衛生運動。

  抗日戰爭期間,毛澤東就提出:應積極地預防和醫治人民的疾病,推廣人民的衛生事業。

  解放戰爭時期,延安總部在1946年“工作計劃大綱”中,明確提出“預防醫學措施自1946年起,應該成為解放區醫學界的主要工作方針”,在這一方針指導下,解放區軍民開展了大規模的群眾性衛生運動,並對天花等傳染病採取了積極的預防措施。”

  這段珍貴的影像資料,紀錄了解放區的醫務工作者,為部隊指戰員和群眾接種牛痘的情景。

  在戰爭期間,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人,就十分重視衛生工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衛生方針的制定,奠定堅實的了基礎。

  1950年的10月,人民共和國剛好誕生一週年。這一年的金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發佈了由周恩來總理簽發的《關於發動秋季種痘運動的指示》,做出在全國各地推行普遍種痘的決定。那麼,為什麼要在秋季開展種痘運動呢?


歐洲接種牛痘的診所

  有的學者這樣認為,天花是一種呼吸道傳染病,它容易生病的時節是冬季和春季,這是因為冬季天氣寒冷,而生活在北方的人們,則喜歡在禁閉門窗的房子裏休息。由於空氣不流通,人的呼吸道微沫會越積越多。假如,這時候有人得了天花,就可以通過空氣傳染許多人。

  春季萬木復蘇、春暖花開。但是,這也是天花病毒活躍的時期。如果,在秋季預先種了痘,人人具有了免疫力,就可以從根本上防止天花的流行。

  關於種痘的年齡,根據衛生部發佈的《種痘暫行辦法》規定,嬰兒出生後六個月即應該接種牛痘。這是因為,嬰兒在出生六個月之前,在母體中帶來的抗體,還會起到抵抗天花病毒的作用,六個月之後抗體就消失了。

  《種痘暫行辦法》還規定,一個人屆滿6歲、12歲、18歲時再各重復種痘一次。

  為什麼到了十八歲就不需要接種了呢?這是因為連續三次接種之後,人體內的抗體可以持續很長的時間,因此,到了十八歲之後,就可以停止接種。

  經驗表明,普遍接種牛痘,是使天花大幅度減少的一個重要措施和途徑。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秋季種痘運動,在(剛滿一週歲的)新中國有聲有色地開展起來。

  解放初期,百業待興,老百姓的生活還十分困難。為了不給人民群眾增加負擔,國家把種痘費用全部承擔了下來,所有的醫護人員也都被動員了起來,公立醫院、私立醫院、中醫、婦幼保健站、種痘員、衛生員都加入到這場運動中來。

  1949年,北京正值天花氾濫的高峰期。剛剛成立的人民政府立即派出人員對天花流行情況進行調查,結果表明,當時北京有255名天花患者,死亡109人。

  今年84歲的崔振宇教授,1948年山東醫學院畢業以後就來到北平,從事傳染病的臨床診治,他參加了1950年,對天花病人的救治工作。

  決不能讓天花繼續殘害生靈,當時擔任北京市長的彭真強調,北京作為新中國的首都,在消滅天花等烈性傳染病的工作中,要為全國帶個好頭,這樣才能與首都的地位相稱。

  北京市人民政府提出三年內在首都消滅天花的目標。於是,擔負著北京疾病預防和醫護使命的人們,開始積極行動起來。


歐洲接種牛痘疫苗

  當時,由於條件限制,牛痘疫苗送到防疫站之後,防疫人員要抓緊時間為群眾接種,否則,疫苗超過一個星期就有可能失效。

  而為了延長疫苗的有效期,那時候,都使用放冰棍的冰壺來裝疫苗。

  1950年,北京有80萬人接種了牛痘,加上1949年接種的31萬人,使首都北京的種痘率達到80%以上。根據經驗,達到這個接種率,就能建立起預防天花的屏障。

  從1950年5月以後,北京就再沒有發生天花病例。在新中國的大中城市中消滅天花,北京名列前茅。

  當北京防治天花捷報頻傳的時候,上海正在與天花展開激烈的較量。

  在1950年的冬天至1951年的四月間,上海已經有3260個天花患者,是近20年來天花最大的流行。消滅和控制天花,成為上海的當務之急。

  上海人民政府從1951年3月15日到4月底的一個半月時間裏,組織醫生突擊開展全市種痘工作,在497萬以上的人口裏面,一共接種了452萬次牛痘,種痘人數佔全市人口的95%以上。

  在與天花搏鬥的日子裏,為了防止天花的傳染和擴散,醫護人員對進出上海的旅客,都普遍進行了牛痘接種。 在採取了這一系列行措施之後,一度猖獗的天花疫情被壓制了下去。

  1951年7月,上海消滅了天花。


歐洲接種牛痘疫苗

  1952年,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三年,這一年,全國各地接種牛痘達5億多人次,有效地控制了天花的氾濫和蔓延。但是,這個古老的疾病,並沒有像人們期望的那樣迅速退出歷史舞臺。

  根據有關資料記載,經過幾年來的普種牛痘,內蒙古自治區預防天花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到了1953年,全區百分之八十三以上的人口獲得了免疫。但是,在少數偏僻的農牧地區,仍然還有天花病例發生。

  於是,被稱為防疫尖兵的人們,開始跋涉到邊遠的地區進行種痘。

  嚴華,遼寧省章武縣人,1949年2月,她在熱河衛生幹部學校畢業後,分配到當時屬於熱河省的赤峰防疫站工作。那一年,她還是個20歲的姑娘。

  剛解放,防疫站還沒有汽車,隊員們下鄉都是用馬車代步。1954年,防疫隊員乘坐的馬車突然翻到了河裏。而坐在車上的嚴華,當時正懷著第二個孩子。

  為了適應在大草原上工作,出生在城鎮的嚴華和許多男同事一樣,學會了騎馬。一次,她從馬上摔下來昏了過去,醒來之後才知道事情的經過。

  那時候,每年春節剛過,大地還沒有甦醒,嚴華就和防疫站的同事們,頂著塞外料峭的寒風,趕到偏僻的鄉村去接種牛痘。一直工作到天氣轉涼的10月份,才返回城裏。因為長期在鄉下工作,有人就給他們編了個順口溜:

  儘管工作充滿著艱辛和危險,但是,防疫隊員們都滿懷著激情,投入消滅天花的戰鬥。

  在殲滅天花的戰鬥中,還有天花的受害者。


琴納

  費榮中,安徽省巢湖市人,1942年,還在他五歲的時候,兇惡的天花降臨到他生活的小村莊,一時間,他和村裏的三十五名兒童,全部受到了感染。

  撓破痘痂,就會在身體上留下很深的瘢痕,因此,當地都採取捆住雙手的辦法防止病人抓撓。十多天過去了,天花把費榮中折磨得奄奄一息,在這種情況下,家裏人為他鬆開了身上的繩索。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從山東大學生物系畢業的費榮中,來到內蒙從事防疫工作。因為有過得天花的痛苦經歷,所以他對消滅天花特別賣力。為此,費榮中馬不停蹄的在大草原上奔波著。

  當時赤峰市(昭烏達盟)所屬的三十五個旗縣,每一個旗縣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也留下了他傳奇的經歷。

  然而,最令他難忘的,還是第一次住蒙古包的往事。

  當費榮中走出蒙古包一看,眼前的景象讓他大吃一驚,原來,是一條毒蛇在蒙古包的門口爬行。

  在險象環生的環境裏,費榮中為消滅天花忘我工作著。因為突出的工作成績,他成為五一獎章和白求恩獎章的獲得者。

  到了1960年,經過十年的連續作戰,中國境內只局限在雲南和西藏還有天花病例,為什麼只剩下雲南和西藏的部分地區還有天花呢?

  以雲南為例,造成雲南天花流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生活在這裡的許多少數民族缺乏對天花的基本了解,不知道接種牛痘疫苗可以預防這種疾病。

  解放前,每當天花等瘟疫來臨,他們的習慣做法,是依靠村寨裏的巫師用念咒語、驅鬼神的迷信方法來乞求平安。

  造成雲南天花流行的另外一個原因是交通不便。

  在雲南,山地高原佔全省面積的百分之九十五。這裡山巒起伏,河流縱橫,山道崎嶇。

  拿雲南思茅地區的西盟縣來説,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前,這裡不通公路,茶葉、大米、食鹽、布匹等生活物資只能靠肩挑人扛和馬幫運送。


琴納故居

  那時候,從思茅到西盟280公里的路程,需要走上幾天幾夜才能到達。由於路途行程漫長,加上氣候炎熱,到達縣裏的疫苗,就有可能失去了效力。為了疫苗的保鮮,防疫人員絞盡了腦汁,想盡了辦法。

  儘管如此,還是無法滿足需要,數字表明,1959年,西盟縣接種牛痘的人數共29135人,尚有10545人沒有接種。接種率尚沒有達到50%,不能建立起預防天花的免疫屏障。

  造成雲南天花流行的第三個原因是缺少醫務人員。仍然以西盟縣為例子:二十世紀60年代初期,這個縣只有十三名醫生,這些醫生,難以肩負起全縣兩百多個自然村防病治病重任。

  那時候,一旦發生天花疫情,佤族同胞還沿用古老的方法,到縣城請醫生到山寨治病。

  為了緩解醫生不足,和在邊境地區建立起天花免役地帶,雲南省各縣、區,開始開辦種痘人員訓練班,訓練班學員由各鄉保送、參加學習的有接生員、小學教員和中西醫生。經過短時間的培訓後,接種員奔赴各山寨接種牛痘。

  西盟縣政府規定,種痘員每接種一人,補助人民幣三分錢。三分錢,在當時的西盟縣城,可以買到兩個雞蛋。

  但是,讓接種員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有些群眾竟然拒絕接受種痘。

  1953年雲南省種痘工作總結中有這樣一個事例:因為沒有耐心宣傳解釋種痘防天花的道理和重要性,靠近中越邊界的楚雄縣麻栗坡第五區的種痘工作,沒有得到群眾的配合,有部分群眾甚至這樣説:“以後我們出天花死了,不找你們衛生院”。

  種痘辦法在第五條裏明文規定,在開展種痘運動時,應先廣泛深入進行宣傳教育,要讓群眾明白種痘的重要性,打破陳規陋習和過去那些種痘的禁忌。

  還有些別有用心的人散佈:種痘員種痘時要把人的胳膊全都扎爛,不但疼痛難忍,還有生命危險。在流言蜚語的蠱惑下,有一些孩子對種痘産生了恐懼,當得知種痘員到來時,他們偷偷地帶著乾糧,藏進了大山。

  在宣傳活動中,許多遭受過天花的侵害,在臉上留有斑痕和後遺症的人現身説法,從而推動了種痘工作。

  雲南省鹽豐縣1951年春季種痘總結中,有這樣一個例子:一個名字叫李玉仙的農協會員,過去曾經得過天花。在接種人員進村以前,他在群眾大會上高聲説道:現在是共産黨毛主席領導,愛護我們的身體,種痘不要錢,我是麻子我也要種了。

  在雲南省防疫站工作的李潤桃記得,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期,飽受天花侵害的雲南省孟連縣的衛生局長,也曾經以自己為例子,宣傳種痘。

  那時候,宣傳教育群眾普遍採用的另一種喜聞樂見的形式,就是張貼宣傳畫和出黑板報。為此,戰鬥在防疫和醫務戰線的人們,不得不暫時放下手中的接種工作,而拿起了紙和筆。

  那麼,在動員群眾種痘的宣傳活動中,還有什麼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畫和黑板報會起到應有的作用嗎?在人痘接種術的故鄉,在新中國,天花何時才能被徹底消滅呢?

  (CCTV《探索發現》供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責編:紅立

1/1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