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第六集《神州送瘟神》(探索發現2006-124)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5月25日 17:44 來源:CCTV.com

  1950年的金秋十月,為了在新中國徹底消滅摧殘人類的天花病毒,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發佈了《關於發動秋季種痘運動的指示》,於是,全國迅速掀起了普遍種痘的高潮。

  為了讓種痘運動深入人心,讓廣大群眾明白種痘的重要性,防疫人員和醫務工作者開展了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

  觀看文藝演出,是深受群眾喜愛的一種娛樂方式,它也成為宣傳接種牛痘所採用的一種手段。

  生性並不活潑、見了人有些靦腆、從來就不會演戲的防疫隊員嚴華,為了宣傳種痘,也被趕鴨子上架,當起了演員。

  嚴華記得,那時候,她們演出的節目大都是由自己創作,主要的內容是教育群眾破除迷信,相信科學。


有關種痘的中國古籍

  但是,居住在南方山區的少數民族同胞大都不識字,許多人又聽不懂普通話。對他們該採取怎樣的方法宣傳種痘呢?

  有人從他們喜歡唱山歌的習俗著手,把種痘的好處寫成山歌的歌詞,用來宣傳種痘。如今,已經過了不惑之年的葉林,仍然記得她小時候唱過的一首宣傳種痘的山歌。

  經過多種形式的宣傳,牛痘接種逐漸深入人心,當邊境居民普遍接受了牛痘接種的時候,一個嚴峻的事實又擺在了人們的面前。

  其實,為了防止天花從境外流入國內,早在二十世紀的五十年代,政務院和衛生部就頒發了一系列法規和文件。

  1957年12月,毛澤東簽署主席令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條例》,規定天花為七種必須檢疫的傳染病之一,並明確了違反條例的處罰條款。

  那麼,為什麼境外流行的天花能從雲南流入國內呢?

  雲南位於中國西南邊疆,與緬甸、老撾、越南三國接壤。國境線長達4061公里,當中國消滅天花的戰役接近尾聲的時候,與之相鄰的國家裏的天花仍未撲滅。由於沒有天然的屏障。歷史上邊民交往頻繁,相互通婚的現象十分常見。在這種背景下,就導致了天花從境外傳入滄源縣並造成流行。

  1959年雲南省滄源縣天花流行,是中國最後一次天花暴發流行。它引起雲南省衛生防疫部門的高度注意,省衛生防疫站立即派出工作組趕赴疫區,進行緊急防治。

  與此同時,西藏的衛生防疫工作者,也在為消滅天花而辛勤努力著。


用分叉針種痘

  西藏地處世界屋脊,高山缺氧、交通不便,地廣人稀的自然條件,也給這裡消滅天花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

  天花,在西藏也是一個古老的疾病,藏語稱它為“拉曼”,意思是從天上降到人間的疾病。

  歷史上,藏族同胞一直用人痘接種術預防天花,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西藏實行民主改革之後,中央人民政府派去了大批醫務人員,才開始在這片雪域高原進行大規模牛痘接種。

  車錫嘏,1955年在四川醫學院公共衛生係學習,畢業後到西藏工作,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他是創建不久的西藏衛生防疫站臨時負責人。

  西藏的國境線長達3500公里。1964年,與之接壤的國家尼泊爾天花流行。為杜絕天花從境外傳入,當時擔任西藏衛生防疫站臨時負責人的車錫嘏,被派往靠近尼泊爾的聶拉木、定日縣去接種牛痘。

  聶拉木、定日縣距離拉薩746公里,當時,正在修建的中尼公路還沒有通車,接到任務的車錫嘏立即出發,他先是搭乘一輛汽車從拉薩趕到拉孜,再從那裏騎馬朝目的地前進。

  經過六天馬不停蹄地奔波,車錫嘏終於安全到達了海拔高達4500米定日縣。

  在縣城,車錫嘏和他一同前來的同事孫家富作了分工。

  分工之後,車錫嘏顧不得路途的勞累,立即和配合他工作的縣衛生院醫生何素芳,趕往中尼邊境的交界處,為邊民們緊急接種牛痘。

  在車錫嘏的勸導下,何素芳暫時停下了接種工作,這時候他們才想起來,為了種痘,他們從早上忙到下午,已經十幾個小時粒米未進了。

  喝了酥油茶,體力得到恢復的何素芳又很快地忙碌起來。

  為了藏族同胞預防天花,車錫嘏在定日縣工作了差不多一個月,有一天,在翻越一座六千公尺的高山去接種的時候,嚴重高山反映的他,只好借助牦牛的力量前進。


英國為貧民注射疫苗

  讓車錫嘏感到幸運的是,他沒有骨折,腿上被牦牛踢到的部位只是留下一塊青色的傷疤。帶著疤痕,他堅持到任務完成才返回拉薩。

  正是由於防疫人員的付出,在1964 年裏,雖然有藏民蒼木足等五個人在尼泊爾感染上天回到國內,(在聶拉木縣發病)但因為當地居民接種了牛痘,而沒有人受到傳染。

  正是這次接種牛痘的經歷,使車錫嘏和何素芳建立起了深厚的友情,最終,他們喜結良緣,成為夫妻。

  當防疫人員在國境線上忘我工作的時候,以戰勝天花為己任的科研工作者,正為生産牛痘疫苗而忙碌著。

  自20世紀20年代起,在中國,一直使用將天花病毒,接種于黃牛身上培養出的牛痘疫苗接種。

  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擔負著生産牛痘疫苗的繁重任務。

  20世紀六十年代初,剛剛跨出校門的鄧乃池,和七名朝氣蓬勃的小青年,分配到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痘苗室,參加牛痘疫苗的生産。

  生産牛痘疫苗離不開黃牛。那時候,研究所裏常年儲備著一百多頭,從千里之外的內蒙古大草原,精心挑選、年齡大約在五至六歲的母牛。

  黃牛到達生物製品研究所,要關進檢疫室一個多月。在確定黃牛沒有疾病,達到接種的要求以後,才把它們從檢疫室趕到千米之外的痘苗室。

  在憋了三十多天以後,突然看到陽光的黃牛,不僅興奮得撒起歡來。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

  在檢疫室出來的黃牛,已經度過了一個多月不見陽光的可怕日子,它死活都不願意再邁進實驗室的房門。為此,小青年們沒少費週折。

  緊接著,小青年們就用溫水和高級香皂,給被捆起來的黃牛洗澡,(同時還要把牛蹄子縫隙裏的污垢摳乾淨)洗了七八遍之後,小夥子們就開始用剃頭刀給黃牛剃毛。

  剃掉牛毛之後,接下來就要給黃牛“刮種”。

  刮種,就是用特製的刮刀,把牛從脖子到臀(TUN)部的皮膚刮破。

  隨後,塗抹了天花毒種的黃牛被推進“育皰室”繁殖牛痘苗。

  育皰室裏有一個特製的鐵車,鐵車的前頭有一個框框,專門用來卡住黃牛的脖子,目的是使它不能舔到身上的接種區,便於保護痘苗。

  育皰室內的溫度是37度,關進鐵車的黃牛一般在4、5天以後就發燒口渴,這個時候,要隨時給牛及時飲水,才能保證黃牛長出質地好、産量高的痘苗。

  但是,喝了水的黃牛隨時都會排泄糞便。而牛的糞便濺到了痘苗上,就會影響痘苗的質量。因此,在育皰室裏的值班人員,要做到眼疾手快,及時接住黃牛的排泄物。

  接種天花毒種五天以後,也就到了收穫痘苗的日子。而每當到了這個時候,小青年們的心裏都非常難過。因為每次採痘苗之前,都必須把黃牛打死。

  就這樣,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平均每天要處死一頭黃牛,用於痘苗的生産。


1953年雲南種痘的總結

  中國是農業大國,而黃牛在農業生産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難道,必須以犧牲黃牛的生命為代價才能培養出疫苗,而沒有別的途徑了嗎?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尋找新的培養疫苗的方法,成為科技工作者的當務之急。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以趙鎧為首的一些科技工作者,成功地用雞胚細胞培養出了預防天花的疫苗。

  實踐證明,200隻雞胚細胞培養的疫苗,相當於一頭黃牛培養的痘苗産量,這不僅節約了生産成本。同時,也把在痘苗室工作的青年人,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了出來。

  此後,全國各生物製品研究所,競相採用這種方法生産天花疫苗。

  而當時,國際上大多數國家,仍然採用傳統的用乳牛接種的辦法生産痘苗。

  不久,中國的科技工作者,研究成功了耐熱液體痘苗,這種蛋白眎(shi4)甘油痘苗的耐熱性和穩定性,優於普通甘油痘苗,它延長了痘苗保存期,提高了種痘成功率,滿足了廣大農村、邊遠地區和氣候炎熱而又無冷藏設備地區的種痘需要。

  經過十一年的努力,到了1961年,天花在中國已經基本上被消滅。人們似乎可以松一口氣了。

  然而,一個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就在這一年的三月,一輛馬車,奔跑在通往雲南省西盟縣人民醫院的山路上,車上躺著一個奄奄一息的天花病人,他的名字叫胡小發。

  胡小發,得天花時的年齡23歲,當時在雲南省西盟縣南亢公社糧管所工作。那麼,他是怎樣感染上天花的呢?

  後來,攜帶天花病毒的小姑娘娜喊撒(sa一聲),到其他地方串門的時候,又導致5人感染,最後,南亢糧管所的胡小發被傳染患病。


蒙太古夫人

  胡小發得病之後,被南亢公社糧管所所長送進西盟縣人民醫院隔離治療。

  三個月以後,胡小發痊癒出院。1964年他回農村當社員,至今,六十多歲他,臉上仍然清晰得留著被天花襲擊過的瘢痕。

  雲南省規定,醫護和檢疫人員為天花的法定報告人,此外,所有人員,一旦發現天花病人,都有報告的義務。

  報告的時間,農村最遲不超過十二小時,而城市限制在六個小時之內。

  自胡小發痊癒出院以後,中國境內再未見到天花病例 。因此,胡小發成為中國最後1例天花患者。

  儘管中國把消滅天花的時間定在1961年,但是,在1961至1979年的十幾年間,北京、雲南、西藏、內蒙古、福建等地曾報告有疑似天花病例。

  難道,天花還沒有被徹底消滅,或者是死灰復燃?在廣闊的中國大地上,是不是還有被醫務工作者遺忘的角落?

  對待這些疑似天花病例,防疫人員和醫務工作者並沒有掉以輕心,他們除了按天花作緊急處理之外,都進行了實驗室鑒別診斷和開展了流行病學調查,最後,排除了天花。

  為了證實中國是否徹底消滅了天花、驗證在邊遠地區是否還有遺漏的天花病人, 1979年9月,國家衛生部組織專家趕赴二十世紀60年代初期,尚有“天花”報告的雲南省及西藏自治區調查、驗證國內最後1例天花病例發生的日期。他們將採取怎樣的辦法呢?

  通常,接種牛痘之後,會在人體上留下痘疤,所謂痘疤調查,就是通過痘疤來檢驗一個地區免疫接種的覆蓋情況,假如在調查的十個人當中,八個人有痘疤,證明這個地區的接種率在80%左右,人群中擁有了預防、控制天花的能力。

  在雲南省的孟連、瀾滄、西盟、滄源縣以及昆明市,專家們一共調查了73820人,調查的結果是痘疤率達到了82%以上,證明在廣大的人群中已經建立起了對天花的免疫屏障。

  在西藏,專家們對15661人進行了麻臉調查,中國工程院院士趙鎧,當年,參加了這項活動。

  專家們對發現的125個臉上留有天花斑痕的人仔細詢問,結果,這些人都是20年前得天花時留下的痕跡。這説明,自二十世紀60年代後,天花已經在西藏絕跡。

  趙鎧先生記得,在西藏,他們還進行了痘疤調查。調查的結果同樣令人感到欣慰。

  1979年,世界衛生組織要求各個國家提供一個報告,詳細説明消滅天花的情況。而當時中國方面負責提交報告的,還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趙鎧。

  1979年10月,世界衛生組織全球撲滅天花委員會主席芬納(F.Fenner)先生來到中國。並親自前往天花曾經猖獗的雲南,調查那裏消滅天花的情況。

  當時在雲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任職的李潤桃,曾經陪同芬納先生工作。

  在雲南,芬納還聽取了有關中國消滅天花情況的彙報,了解了痘苗生産及研究情況,確認中國自1961年以來,已經消滅了天花。

  還在建國之初,一些西方人士曾經斷言,天花等瘟疫,是新中國難於解決的問題之一。然而,新生的人民政府只用了十一年的時間,就消滅了這個困擾了人類數千年的瘟疫。

  中國消滅天花的時間,比亞洲、非洲天花嚴重流行國家整整提早了17年。

  新中國消滅天花的運動,在凱歌高奏中落下了帷幕。

  (第六集結束/8856)

  (CCTV《探索發現》供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責編:紅立

1/1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