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古代漆器》(探索發現2006-64)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24日 12:54 來源:CCTV.com

楚國漆器

  2000多年前,中國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叫韓非子。據他記載中國最早使用漆器的人是遠古時代著名的聖君--舜。中國的古人將漆液涂在木器或陶器上,形成了最早的漆器,這種工藝被他們稱為髹漆。如果這段記載是準確的,那麼,中國漆器的歷史至少有四千多年。然而在上個世紀70年代,一次重大的考古發現推翻了這個説法。

  這是中國一個普通的小村莊,它位於長江以南的浙江省東部。1973年夏天,考古工作者在這裡找到了距今6000多年前新石器時代人類生活的重要證據。原始部落的生活場景被一一呈現,世界也由此記住了這個村莊的名字--河姆渡。在出土的大量生活用品中,考古學家發現了這只木制漆碗。碗的外壁涂有一層薄薄的朱紅色塗料,在燈光的映襯下微微顯露出光澤。這只年齡超過6000歲的漆碗,是迄今發現的中國人最早使用的漆器。

  戰國之前的漆工藝還處在萌芽狀態,但已經奠定了漆器的基本技藝特色。無論是河姆渡的朱漆碗,還是傳説中舜所使用的漆盒,紅、黑兩色是漆器的主色調。

  古人發現,天然漆稍微塗抹得厚一些,就會變成黑色,在漢語中,漆就是和黑聯絡在一起的,“漆黑”一詞用來形容十分深厚的黑色。而紅色的礦物質原料也比較容易找到。沉寂冷靜的黑色和活潑跳躍的紅色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強烈的色彩對比,符合人類的審美需求,所以,即使後來漆器的色彩世界裏出現了黃、褐、藍等顏色,但紅與黑始終佔據著最主導的地位,成為中國漆器永不褪色的標誌和象徵色彩。


馬王堆漆盒

  歷史進入紛爭不斷的戰國時代,中國社會呈現出一派勃勃生機,各種手工業分工日益細化。曾經風靡一時的青銅器卻由於鐵器的興起而逐漸沉寂,並在戰國末年退隱。漆器等新型工藝美術得到空前發展,工匠們在漆器上盡情地展現著自己的才華,在製作方面有了更多的講究。工匠們開始琢磨漆器的胎體、形制,漆的質量,色彩的運用,並且更多地使用毛筆在打磨好的漆底上,畫出多樣的裝飾。但遺憾的是,直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考古發現的戰國漆器實物並不是很多。

  1978年5月,湖北隨州一座古墓的發掘,使得後人終於有機會一飽眼福,充分地領略戰國時期的漆器之美。也許只是巧合,在這次考古過程中,出土的第一件文物竟然是一件漆器。

  後來發現了它的頭,原來不是鴨子,而是一隻鴛鴦。漆盒內部剜空,頂部一個小蓋子可以活動,可能是一個用來放針線或者化粧品的盒子。漆盒只有16.5厘米高,做得小巧玲瓏。全身涂滿黑漆,用艷麗的紅色、黃色描繪出裝飾圖案。這個漆盒最引人注目的是腹部兩側兩幅精緻的漆畫。一個長著鳥頭的樂師在撞擊編鐘,兩個怪獸在敲鼓舞蹈。線條簡練流暢,構圖穩重而不失活潑,是戰國時代的繪畫佳作。

  經過考證發現,墓葬的主人叫曾侯乙,是戰國時期諸侯國曾國的國君。曾


漆盤

  侯乙墓一共出土了220多件漆器,而且大部分是實用器,各種生活用具和裝飾品應有盡有,展示了當時上層貴族生活的方方面面。

  曾侯乙墓中最精良的漆器是四件漆蓋豆。豆是祭祀時用來裝食物的一種禮器,商周時期鑄造過很多青銅的豆。這件漆器豆看起來和青銅器製作的豆如出一轍,顯然是模倣青銅器而製作。豆由豆蓋和豆身兩部分組成,用一塊整木雕成,造型氣派,彩繪艷麗。特別是豆蓋和豆耳上,用浮雕手法裝飾了姿態各異的遊龍,甚至細緻刻畫了龍身上的鱗甲。做工的精緻繁複,不亞於青銅製品。

  就在古曾國首都以南180多公里遠的地方,挺立著另一座歷史名城,荊州。在春秋戰國時期,荊州曾長期作為諸侯國楚國的首都。所以,直到今天,長江中游一帶還經常地被人們叫做“荊楚之地”。但是,在歷史的深處,楚已經超越了諸侯國的意義,“楚文化”幾乎成為中國長江流域文化的代稱。

  和凝重典雅的中原文化相比,楚文化崇拜鳥的自由和靈性,對藝術有著天生的敏感,偏好靈巧與精緻的風格。輕便的漆器在他們的手中,變幻出無窮的線條和色彩。作為楚文化的中心地帶,湖北是發掘出土古代漆器最多的地區。無拘無束的想像力造就了這些藝術瑰寶。來自現實的自然形體被誇張和變形,並賦予了某種神秘的含義。


漆盤

  這是楚國漆器中的代表作,在不大的座屏上,用透雕的方法雕刻了很多動物,大大小小,一共51隻。有大蟒,小蛇,青蛙,鹿,鳳,雀等。它們相互角鬥,形態逼真,充滿生趣。幾乎所有的楚地漆器,都有著艷麗多樣的色彩。它們運用黑底所具有的調和性,將眾多暖色調和在一起,搭配得和諧而生動。

  公元前二世紀的一個夏天,長沙正在舉行一場隆重的葬禮。死去的是西漢王朝軑侯的夫人辛追。人們按照禮儀規範,莊重地舉行各種儀式。沉重的棺槨被放進巨大的墓穴,辛追帶著她的財富進入了黑暗的地下世界。兩千多年後,公元1972年,現代考古發掘讓辛追再一次回到地面。

  馬王堆漢墓的價值決不僅僅局限于墓主人屍體的不朽,更重要的是它堪稱中國文物史上一次空前的收穫。在三座墓葬中,一共出土了幾千件文物。而在所有文物中,最大的財富恐怕要算700多件漆器。尤其難得的是,大部分漆器都保存得相當完好。不僅器形完整,而且漆層基本沒有受損,一些前來參觀的外賓竟然對漆器

  的真偽産生了疑惑。


漆碗

  馬王堆一號墓在保存有機物方面創造了世界奇跡,連兩千多年的濕屍都能保存住,漆器能保存完好也就不用驚奇了。但是,即使在被盜掘過的一號墓裏,也還殘存了一些比較不錯的漆器。這是為什麼呢?專家指出,是墓坑裏的積水起了關鍵作用。水可以使漆木器不至於乾裂。

  關於漆器是否為中國南方特産的疑問得到了解答。由於漆器的胎體大部分是木頭,在氣候乾燥的北方地區很容易斷裂,所以不能很好地保存下來。我們現在已經無從得知,當年北方的中國人是否有著另外的審美趣味,製作出了完全不同風格的漆器呢?這將永遠成為歷史的遺憾。

  經過戰國時期幾百年的發展,漆器終於在西漢時迎來了黃金時代。不過,漆器仍然只在社會的中上層流行,而且價格十分昂貴,一隻小小的漆杯的價格就相當於十隻銅盃,因此,漆器在漢代也就成了貴族們特權和財富的象徵。

  正是由於漆器的貴族化,促使了工藝的迅速成熟和進步。這件出土在湖北的盾牌是專門為墓主人死後製作的明器。雖然形狀像龜甲,實際上是用木頭削制的。正面用紅漆描繪了不知名的神人和神獸,形象有些詭異。反面是兩個現實中的人物,也許是墓主人的肖像吧。


曾侯乙墓 漆蓋豆

  這件造型秀氣的器物叫匜,是古代貴族專門用來洗手的用具。匜的壁上畫了四隻翩翩起舞的鳳鳥,簡潔的勾勒、流暢的曲線,使畫面清晰利落。

  轪侯夫人的漆棺是迄今發現的保存最完好的一套葬具。從外至裏一共有四層棺。最外面是莊重的黑漆素棺,通體涂滿黑色的漆,沒有絲毫裝飾。第二層是黑地彩繪漆棺,黑色的底子上用金黃色繪出複雜多變的雲氣紋,這些雲氣迴旋繚繞,像“回”字形,時而水平流動,忽而直線上升,似乎是工匠一氣呵成的作品。紋路間穿插著111個怪獸或者神仙。圖案想像力豐富,線條粗獷,洋溢著遠古時代的質樸和神秘。

  第三層是朱地彩繪漆棺,紅色的底子上用綠色、褐色、黃色等各種顏色,描繪出許多代表祥瑞的圖案,一共畫了六條龍、三隻虎、三隻鹿、一隻鳳和一個仙人。和外面的棺材相比,這個棺材顯得富麗堂皇、艷麗多姿。在豐富的色彩中還出現了很難用天然漆調配的黃色和白色等淺色調,顯示出當時的漆器工藝水平已經發展到一個新的境界。

  最裏面的內棺,棺身涂滿黑漆,沒有任何花紋或漆畫,而是在黑漆層外面捆紮上帛束和錦。在漢代,青銅器已經基本上退出歷史舞臺,早期的禮儀制度成了傳説。一些曾經十分貴重的禮器也被漆器取代。馬王堆漢墓讓人們看到了成組的漆禮器,這在西漢墓葬中並不多見。


曾侯乙墓 漆蓋豆

  這是用來盛酒的禮器,有方形和圓形兩種。壺的整體造型簡潔流暢,頂部的三個鈕突破了壺的規整形象,壺身上的主體紋樣無不給人以流動和飛舞的感覺。不過,在馬王堆漆器中,大多數還是生活用具,有餐具、傢具、兵器,還有用來娛樂的博具。這件龍紋漆幾的外觀顯得豪華而氣派。光亮的黑漆底子上,一條張牙舞爪的龍在飛翔

  同樣是幾,當年出土時,這張幾上放著一套餐具。五件漆盤,通體髹黑漆,再用朱紅、灰綠等色漆描繪紋樣。盤子裏面的紋飾間用紅漆醒目地寫著“君幸食”三個字,這是請君進餐的意思。兩件卮是酒具,也寫著“君幸酒”的字樣,是請君飲酒的意思。這些杯盤裏的文字似乎也成了一種新穎的裝飾。

  這就是那把竹子作胎體的漆勺,是作舀酒用的。漆勺的鬥用竹節加工,柄則是一段竹片。長柄的末端剔刻出一條昂首卷尾的淺浮雕式遊龍,龍身漆黑,鱗爪卻被描上了奪目的紅色。其餘部位裝飾著紅色的花瓣和黑色的枝條,既有強烈的藝術效果,也起到了加固勺柄的作用,設計獨特而巧妙。

  貴夫人有一個漆制的化裝盒子,會讓今天的女人羨慕不已。化粧盒分兩層,上層放銅鏡。下層有九個小盒子,裝粉撲、粉刷、木梳以及各種胭脂、白粉等化粧品。在一些小巧的小盒子上,點綴的紋飾十分細密,用一般的毛筆似乎無法達到這


戰國漆鴨

  種藝術效果。

  實際上,這是西漢工匠發明的一種獨特的漆器裝飾技法,叫錐畫。就是用針頭鐫刻出花紋,使得花紋細緻入微,有的還填入金粉,産生類似錯金的效果。馬王堆漆器堪稱漢代漆器中的傑作,質地光亮照人,圖案樸實大方,變化多端的雲氣紋,配以艷麗的色彩,稱得上精美絕倫。但是,這樣的輝煌並沒有維持很久,漆器最終也沒有逃脫青銅器的歷史命運。漢代以後,隨著瓷器越來越多地進入人們的生活,漆器作為實用品退出歷史舞臺,完全進入了藝術的世界。

  這幅漆畫講了一個歷史故事:百里奚會故妻。百里奚是春秋時秦國的重臣,曾為秦國的強盛立下汗馬功勞。百里奚夫妻年輕時曾分開,到了老年才複合。畫面上的百里奚雙手舉于胸前,神情驚喜,他的故妻在一旁撫弦哀泣。這是一個盛菜用的漆槅,裏面分成大小不等的七格,格裏面畫了七種奇鳥異獸。

  這個漆盤上的人物只是在頭部、臉部和手等部分用黑線勾畫,寥寥數筆,表情很生動。外圈的魚、蓮蓬、童子和白鷺等形象則畫出了明暗變化。


戰國漆鴨

  在中國古代漆器考古史上,朱然墓漆器的出土,幾乎成為最後的輝煌。此後,我們很難再在古代墓葬中發現成套精美的漆器。

  這是一件傳世漆盒,它的樣子和漢代、三國時的漆器有了很大的不同。外觀更更加複雜和精緻。這件漆盒被確定為南宋製品,是中國國內僅見的一件宋代剔紅雕漆製品。到明成祖永樂年間,隨著經濟的繁榮,漆器製作也達到了歷史上的又一次高峰。宮廷專門成立了管辦漆器製造作坊的“果園廠”,而且還從外地徵召制漆工匠入京。

  這件圓盒制于明代永樂時期。盒子的漆層渾厚,花紋飽滿,枝葉舒展,雕刻圓潤,磨工精細光亮,是永樂時期漆器的典型作品。這個圓盤有所不同,髹漆不厚,構圖具有繪畫效果,是嘉靖時期獨具風采的作品

  清代皇室繼續著對華麗漆器的追求,崇尚煩瑣和精細的風格。漆器生産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輝煌。

  皇宮的精雕細琢雖然不能被普通人分享,但在中國的民間,也有大量的能工巧匠嘗試著對漆器工藝進行創新。福州被稱作中國脫胎漆器工藝的故鄉。而脫胎漆器又和景泰藍、景德鎮瓷器並稱為中國三大工藝珍寶。


馬王堆漆盤

  脫胎漆器的工藝方法源於漢朝。福州的老人傳説,脫胎漆器的發明者叫沈紹安, 1912年初,沈紹安的後人接到聖旨,要他們進京為皇室製作漆器。但是還沒來得及出發,就傳來了宣統皇帝退位的消息。

  中國的王朝就這樣永遠結束了。中國古代漆器也走完了自己漫長的發展道路,終於走出了宮廷,完全融入到民間。順著漆器六千多年的發展之路,我們似乎也重新走上了中國文化的生命航線。不同時代的漆器唱出了不同的旋律。有的樸素清新,有的自然灑脫,有的高貴典雅。中國古代漆器從它誕生的第一天起,就是實用與審美相結合的藝術。誘人的光澤、鮮明的色彩、繽紛的修飾,營造了一個溢彩流光的美麗世界。

  (CCTV《探索發現》供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責編:紅立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