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第十六集:魔獸入侵(中)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05日 15:16 來源:CCTV.com

  在波蘭戰役中,英國和法國幾乎沒有幫助波蘭,波蘭一戰敗,法國就把軍隊從薩爾區撤回到馬奇諾防線。事實是,法國人在馬奇諾防線上花的大量資金是特點只專注于防守,喪失了所有的進攻精神。儘管英軍像1914年那樣,派遣了四個師,渡過了英吉利海峽,但張伯倫更希望保持謹慎。

  聯軍相信,馬奇諾防線可以阻擋德軍向法國邊境的進攻。為應對德國可能通過低地國家的進攻。同時盟國開始從盧森堡向北延長馬奇諾防線。這就是他們所有能做的準備,因為比利時的中立地位,他們不能檢查迪勒防線,更談不上在上面建防禦攻勢。因此,這段時間,他們只能等待德軍的進攻。隨著冬天降臨到西線,德軍的進攻似乎越來越遙遠,很快這段時間被稱作靜坐戰,或假戰爭。對波蘭實施閃電般佔領之後,希特勒原以為盟國會接受既成事實,就像當時他們承認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被佔領一樣,一旦希特勒發現,事情並非所料,他馬上下定決心,要儘快組織西方攻勢。希特勒的第一戰略目標是打敗法軍。一旦實現這個目標,他認為英國將會請求和平。

  希特勒進攻英國和法國的決定使最高統帥部深感沮喪。他們既沒有希特勒的勃勃野心,也不相信德軍有能力去打贏,只是由於希特勒在波蘭和挪威取得一系列勝利之後,高級軍官才減少了對這個前陸軍下士的反感,轉而將信將疑。

  1940年3月21日保爾雷諾當選為法國總理,軍事上,保爾雷是諾反對德國的強硬派。英國首相張伯倫,仍然堅持他的綏靖政策,5月10日,他將因挪威戰役的失敗,而被丘吉爾取代。


蘇德瓜分波蘭

  在法國戰敗後一週之內,希特勒下達了直接命令,命令德軍通過低地國家進攻法國,而且越快越好,反對此項命令的將軍們全部解職,並被他斥為失敗主義者,由於希特勒力主進行戰爭,德軍最高統帥部拿出了西方攻勢的第一個方案,代號為黃色方案。

  西線的德軍被整編為三個集團軍群,原計劃要求范布隆克軍配備主要的坦克部隊的B集團軍群,主攻荷蘭,比利時,然後沿海岸線攻擊。希特勒對此有疑慮,更糟的是,這個方案可能會導致靜態消耗戰,就像當年希特勒在一戰戰壕裏打的一樣。希特勒提出要向聯軍的中心發起進攻,幾個月過去了,最高統帥部又抑制幾套方案,但只對黃色方案進行了少許更改,希特勒都不滿意,由於冬天已到,他只好將進攻日期一推再推。此時一位德軍將領出現了,他就是曼施坦因。

  曼施坦因時任德軍A集團軍群參謀長,對統帥部制定的作戰計劃,持反對意見,他認為這一計劃意圖過於明顯,行動結束了大量法軍還毫發未損。

  很快,曼施坦因被德軍統帥部調離了參謀長的崗位,但他的計劃卻被採納,這就是著名的鐮刀閃擊計劃,又名曼施坦因計劃。鐮刀閃擊要求以大量縮編的B集團攻打比利時和荷蘭。首先空降部隊在鹿特丹降落,奪取飛機場。同時利用傘兵奪取比利時阿爾貝特運河上的橋梁,並佔領埃本。埃邁爾要塞,接著德國空軍將同時在比利時、荷蘭和法國的上空爭奪滯空權,將敵軍飛機一舉擊潰。最後B集團軍主力開始進攻,他們的主要任務是誘使法英軍隊進入比利時低地地區。在南方,由於面臨法國馬奇諾防線的堅固防禦,C集團軍正面與敵接觸,爭取有所突破。主攻的任務由實力最強的A集團軍來擔任,由中央率先突擊。共有七個裝甲師,三個摩托化師,A集團軍將穿越叢林密布的阿登山脈,突入盧森堡和比利時南部,繞過馬奇諾防線,跨過色當和迪南之間的馬斯河,直插索姆河,這樣A集團軍將在聯軍中央打入一個巨大的楔子,希特勒在3月中旬同意了曼施坦因計劃,但在挪威的行動延誤了計劃的執行。

  挪威的港口,對德國海軍很有吸引力,因為這些港口可以用作攻擊英國的基地,因此希特勒下令制定入侵計劃。1940年4月6日,德國入侵艦隊出航,防止聯軍先佔領挪威。第二天,德軍艦隊就被皇家飛機偵查到了,英國本土艦隊離港攔截,但是由於遇到了突發的風暴天氣,攔截並未成功。4月8日,德軍開始在挪威沿海幾處地點登陸。挪威缺乏訓練的弱小軍隊,在這些同時攻擊面前一觸即潰。同時,丹麥遭到突襲,很快被迫投降。到了6月,聯軍被迫撤出挪威。德軍又一次獲勝了,現在他們可以專心對付老對手法國了。


希克爾斯基將軍組建自由波蘭政府

  法國的主要防禦系統是馬奇諾防線,這道精心修築的防禦工事有數不清的炮臺,地雷坑,機槍發射陣地,防坦克炮,防空炮,和重型野戰炮,形成堅固的防禦網。要塞裏還有相互連通的纜車,和地道,地道裏可供應水和彈藥,最大的可容納一千名士兵駐防。法國為修築馬奇諾防線耗資巨大,共用了70億法郎,佔整個國防開支的大部分。

  幾經週折,聯軍命名為B計劃的戰略防禦方案終於形成了。當德軍一進攻,法軍第一和第七集團軍,及英國遠征軍將進入比利時,佔領安特衛普到那慕爾一線,與比軍協同作戰,在右翼,法國第九集團軍將部署在馬斯河沿岸,從那慕爾至法國邊境地帶,1940年3月,這一計劃又做了若干變化,稱為佈雷達變體,他要求法國第七集團軍在左翼向荷蘭南部佈雷達突進,形成聯軍荷軍,比軍,連乘一體的前線。法國第二集團軍在南面守衛馬奇諾防線,在聯軍中央只有五個師的掩護部隊在阿登山脈駐守。由於阿登山脈被認為是不可逾越的,這些駐守部隊既沒有裝備反坦克武器,也沒有防空武器,而這恰巧落入了曼施坦因的圈套。

  為籌備法國戰役,德軍共投入250萬陸軍,德軍士兵大部分是從納粹黨員,警察以及其他人員中徵募的。到1940年,軍隊士氣高漲到了極點,德軍一系列的勝利,使得每一個德國軍人對其部隊的訓練裝備和領導充滿信心。

  1940年5月,為防禦德國進攻,法國部署了94個師,共225萬人,但這些部隊裝備的炮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用過的,能派上用場的反坦克炮和防空炮奇缺。

  在軍隊組織上,鐮刀閃擊計劃被德軍很好地貫徹。參謀們對該計劃的每一個細節做了週密的考慮和安排,又用了幾個月時間,對每個環節進行了精心的演練,到5月10日,每一個德國軍人從將軍到下士都明白自己將擔當的角色。


希特勒意圖吞併波蘭

  大戰在即,組織鬆散的聯軍卻做了許多無用功。聯軍本來可以前進到比利時陣地,模擬與德軍的遭遇戰,但是比利時拒絕英國和法國軍隊進入其境內,這意味著儘管他們有戰鬥的願望,但並不能實際做到。聯軍,特別是英軍冬天加強了他們的部隊,但英國部隊裝備很差,上層通信不暢,聯軍司令,法國將軍毛瑞斯。甘默林更是個紙上談兵不能帶兵打仗的將軍,大量的法國查爾B型坦克,炮臺只有一個人操作,這意味著這個人在指揮坦克的同時,還得操縱坦克炮。德軍的主戰坦克是潘採夫三型、四型,雖然它們的裝甲和火力不如英法坦克,但是它們的機動性要遠遠高於後者。特別是每輛坦克中配備了無線電加以聯絡,使他們能更有效地加以組織。

  法國和英國的戰術條令中,有關於坦克和飛機的使用部分,遠遠落後於德國。這兩個國家的統帥部都認為坦克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作用,是支援步兵作戰,1940年成立的法國少量裝甲師裝備的坦克只佔其對手德國裝甲師的半數。到1940年5月,聯軍雖有3100輛坦克,但這些坦克大多數分散配備在步兵師裏,法國空軍能投入戰場的只有740架戰鬥機和140架小型和中型轟炸機,英國皇家空軍遠征軍支援法國有350架飛機,聯軍飛機和裝甲車輛一樣也是分散在各個作戰地域,陸軍指揮官無法集中使用空中力量進行支援,這是法蘭西作戰中最為致命的缺點之一。與之相對,德軍的閃擊戰術,特別強調地空配合,尤其是飛機與坦克的配合,兩者形成了立體的火力網。

  在所有的俯衝轟炸機中,最出名的無疑是斯圖卡式俯衝轟炸機,在德軍發動的歷次戰役中,它都充當著急先鋒的角色,德軍把它當做炮火的延伸,用它定點清除軍事目標。

  容克87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它肥大的起落架和刺耳的尖嘯聲。一位英國指揮官在描述自己的部隊遭到斯圖卡攻擊後的情景時説:小夥子們完全被打矇了,只有幾個軍官和士兵爬起來準備繼續前進,其他的大部分都趴在地上瑟瑟發抖。

  5月9日,德國西部邊界沿線,德軍整裝待發,保密工作執行的非常徹底,即使前線司令官們也沒有德國進行西方攻勢的消息,直到最後一刻。5月10日淩晨,還在被窩裏的德國空軍飛行員們被叫醒了,得知15分鐘以後準備起飛,黎明前,所有的德國飛機都起飛了,與此同時,一輛輛坦克駛離了駐地,隆隆地開往了法國和低地國家,天剛透亮,比利時和荷蘭的天空中,一下子充滿了飛機的呼嘯聲,德軍的戰鬥機、轟炸機、運輸機一個波次接著一個波次地飛越邊境,經過8個月令人不安的和平,戰爭終於降臨在西方。5月10日日出時分,德國的轟炸機開始對荷蘭、比利時和法國的公路、鐵路和機場狂轟亂炸,同時荷蘭東部邊界前線遭到進攻,數以千計的德國傘兵和滑翔機部隊空投到鹿特丹和海牙,這些部隊成功地襲擊了荷蘭守軍,在德國地面機動部隊出動之前,就佔領了萊茵河上所有的重要橋梁,這是戰史上第一次通過空降作戰佔領他國的戰例,這次空降作戰對於整個戰役的勝利有關鍵作用,為掩蓋空降部隊數量少的弱點,德軍在空投地域同時投放了大量的假人,運用了以少充多的謀略,這一詭計在守軍中造成了恐慌。只有落後武器的荷蘭軍隊不是高效運轉的德國戰爭機器的對手,僅在五天之後,大量國土就落入敵手,5月14日,德軍要求鹿特丹投降,荷蘭人猶豫不決,德軍馬上大隊的轟炸機就起飛前往轟炸。當轟炸機還在空中的時候,荷蘭人宣佈鹿特丹投降。不幸的是,德軍的轟炸機已經不可阻擋,鹿特丹大部被毀,空戰的預言似乎再一次地被證實了,第二天荷蘭政府投降。


希特勒支持閃擊戰理論

  像在荷蘭一樣,德國必須處理比利時東北部被炮火覆蓋的水陸問題。對比利時的進攻也是由空降部隊打頭陣,目標是阿爾伯特運河上的兩座主要橋梁和埃本埃麥爾要塞。

  比利時防線的關鍵點是坐落在阿爾伯特河上的埃本埃麥爾要塞。這個要塞控制著通往西方的主要道路和運河上的所有重要橋梁,它于1932年到1936年建造,號稱當時世界上最堅固的要塞,這裡設有炮臺,安放著加農炮和速射機槍。要塞還布設了防空炮火和偽裝陣地,東北方向有40米高的陡坡,佇立在阿爾伯特運河上,形成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西北方向有一條很陡峭的地狀戰壕,布設有機關槍、反坦克炮和探照燈,使要塞顯得更加堅固,西邊和北邊是同樣的戰壕,同樣有4米的高墻,聯軍以為,埃本埃麥爾要塞至少能抵擋五天,這樣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在迪爾河沿岸展開部隊。

  僅用了10分鐘,德軍就佔領了九個陣地,接著他們用新型高爆炸藥炸毀了一個個暗堡和旋轉炮臺,牢牢牽制著要塞的1200名守軍。24小時以後,德軍第六集團軍的增援部隊趕到,德軍攻佔埃本埃麥爾要塞僅僅付出了死6人,傷15人的代價。


比利時投降

  德軍從北方發起進攻後,大約一個半小時以後,聯軍總司令甘默林命令實施D計劃,聯軍第一集團軍群的部隊通過比利時邊界向迪爾河沿岸的預定地域前進,想在那裏阻止德軍進攻。在左邊,法國第七集團軍,向北急進,與荷軍會合,這就是甘默林所謂佈雷達變體方案的一部分,第二天午時,他們趕到荷蘭南部,發現已被德軍第九坦克師截住去路,荷軍已經被迫向北後撤,甘默林的佈雷達變體全然失效,只好命令部隊向安特衛普撤退。在迪爾河沿岸的其他部隊驚恐地發現那裏的防禦工事尚未鑄成,最糟的是,埃本埃麥爾要塞很快失守,比利時軍隊只好提前向迪爾河撤退。許多聯軍部隊沒有來得及後撤,他們身心疲憊,手足無措,決定西歐命運的一刻到來了。

  (CCTV《探索發現》供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責編:紅立

1/1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