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14年戰爭開始直到1918年年中,西線槍聲不斷,無休無止將近四年。但交戰雙方都沒有取得任何一場決定性的勝利。
而東線的形勢對協約國越來越不利。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爆發。11月8日,列寧發佈和平令。第二年3月,俄國人被迫與德國人簽訂了《布列斯特和約》。
由於俄國退出戰爭,德國因此能夠集中主要兵力在西線作戰,1918年上半年,協約國的損失及其慘重。協約國傷亡和被俘總人數達到八十萬。此外,他們幾乎失去了所有在1916到1917年間漫長、血腥的進攻中所拿下的土地。
在這種情況下,1918年上半年,德國計劃並實施了幾次進攻。但是協約國還沒有潰不成軍,他們讓德軍的進攻計劃遭到了失敗。
7月18日,戰爭期間被任命為協約國總司令的費迪南多 福煦元帥決定發動反擊。而此時,已經有30萬美國軍隊駐紮在法國,他們已經做好了參與最後大反攻的準備。
1914年,歐洲的戰爭剛剛爆發的時候,美國的伍德羅 威爾遜總統宣佈,這場戰爭“和我們毫無關係”。
一開始,美國的原則是保持絕對中立,同時盡力讓參戰國看到戰爭殘酷的一面。但是隨著戰爭的發展,美國越來越傾向於協約國。這種情緒很大程度上與戰爭雙方在美國的宣傳有關。為贏得美國公眾的支持,雙方都開展了強有力的宣傳攻勢,但是很明顯,協約國在這方面做得好得多。
墨西哥成了最終迫使美國參戰的催化劑。1917年三月,英國情報部門通知美國政府,德國預備同墨西哥結成同盟,這樣墨西哥就能夠重新奪回上世紀美國佔領的墨西哥領土——得克薩斯、新墨西哥和亞利桑那。
這觸及了威爾遜的底線。1917年4月2日,威爾遜總統在國會上做了他出任總統以來最有激情的一次講演。“我們必須為了民主創建一個安全的世界,為了她所珍視的和平與幸福,美國可以拋灑熱血、竭盡其能。上帝保祐美國,她別無選擇。”
| |
勞倫斯 |
至此,美國正式參戰。
1917年6月底,第一批美軍先頭部隊匆忙開赴法國。抵達歐洲之前,他們要乘船在海上航行數千公里,穿過水雷遍佈、德軍潛水艇出沒無常的海域。
而這之後等待他們的將是炮火震天的戰場。
1917年七月四日,這一天是美國獨立日,第一批美國大兵于出現在巴黎街頭,這些美國軍人帶著法國人所謂的“牛仔帽”,在巴黎進行了一場特殊的閱兵儀式。
這個時候的美國軍隊裝備嚴重不足,甚至連鋼盔都沒有,剛到歐洲時只得裝備法式頭盔,它完全沒有做好戰爭準備。
美國遠征軍指揮官約翰.潘興決意要保存駐法美軍的整體性,不希望美軍只是在英法的指揮下零零散散地作戰。
1918年7月,協約國開始集結部隊,準備反攻。8月,潘興説服協約國軍總司令福煦組成了獨立的美軍指揮部,並且正式建立了包括14個師的美利堅合眾國第一集團軍。此時,美國已經完全準備好真正地參加最後的反攻了。
西線是戰爭的主戰場。協約國的戰略是進行不間斷的打擊,讓德軍沒有喘息的機會。
最初的矛頭都指向德國在協約國戰線上楔入的突出部:馬恩河,亞眠、聖米耶爾和伊普雷。
| |
美國士兵在一戰中 |
7月18日,脾氣暴躁的芒讓將軍率領法國第10集團軍猛攻馬恩河。這場戰役持續到8月6日時結束,徹底解除了德軍對巴黎的威脅。
兩天后,英軍攻擊亞眠。
到黃昏時,進攻者已越過德軍防線十四點五公里。這是協約國在西線一天之內向前推進距離最遠,戰事傷亡最小的戰役。
德軍參謀長埃魯登道夫將八月八日定為德軍黑色的一天。這一天共有三萬德軍士兵被俘,這意味這德軍團結一心的士氣面臨嚴峻挑戰。
九月中旬,美軍開始獨立作戰。他們成功的清除了凡爾登東側的聖米耶爾德軍突出陣地。此時配合地面進攻的空中支持已經發展成熟,所以在法國指揮美國空軍的米切爾將軍使用了1500架飛機,用於切斷德軍給養和後續部隊,並實施了一些地面轟炸,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使用飛機最多的一次戰役。
在不到三十小時的戰鬥裏,德軍有一萬六千人被俘,四百五十門大炮被繳獲。美軍高漲的熱情完全彌補了經驗的不足。
接著,比利時軍和英軍突破了伊普雷突出部。比利時人對此尤其歡欣鼓舞。四年來,他們僅能保存一小塊國土。現在,他們終於開始解放自己的國家了。
在協約國軍隊持續的進攻下,德國人不得不放棄了伊普雷,撤出索姆河,退回興登堡防線。
此時德軍統帥魯登道夫已經認識到,在協約國快速猛攻之下,他的部隊簡直不可能有秩序地撤退。因此,德軍繼續進一步加強已經戒備得非常森嚴的阿爾貢地區。帶刺的鐵絲網、混凝土機槍掩體、重機槍連成了一個堅固的設防地區。
9月底開始,美法聯軍開始進攻多山的阿爾貢地區。戰役開始時,法美聯軍進展迅速。
| |
潘興 |
此後,部隊進入了叢林茂盛的山區,再加上德軍抵抗頑強,戰鬥變得越來越艱難,各分隊的協調也日趨困難。
在崎嶇的山區,坦克無法前進。部隊只能靠大炮開闢前進的道路。
德軍準備充分,佔有地理優勢,法美聯軍前進的道路充滿艱辛。
與此同時,英軍也對似乎堅不可摧的興登堡防線發動了進攻。激戰四天后,休戰片刻,雙方部隊稍事休整。
然後,在十月五日,興登堡防線終於被攻破,德軍被俘三萬六千人。這場戰役,至少在英軍看來,瓦解了德國防線最重要的基石。
就在協約國在西線迎來轉捩點的時候其他戰線也開始進入反攻。
在中東,英軍同土耳其軍隊進行了兩次較長時間的戰役。1918年十月底,土軍被擊潰,土耳其帝國求和。
中東戰場上尤為有效的武器是勞斯萊斯裝甲車,在偵察中被大量使用。這種車輛性能可靠,在二十年後北非沙漠中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土耳其後方臨著阿拉伯遊擊隊的起義。
阿拉伯人的起義從很大程度上説是由一名叫勞倫斯的英國軍官發動的,站在中間的大鬍子右邊,身穿英國軍服的就是他。後來人們把他叫做阿拉伯的勞倫斯。
| |
興登堡和魯登道夫 |
但是,一戰結束後,英法等國只顧瓜分中東,根本無意履行給中東國家自由的承諾。在這種情況下,勞倫斯不滿政府背信棄義,拒絕接受英國政府授予他的特殊貢獻勳章。
在非洲,早在1914年,協約國就輕而易舉地拿下了德屬西南非和喀麥隆。但是,東非的德屬殖民地則要頑強得多,直到歐洲戰爭結束他們才放下武器。
在非洲戰場上活躍的不僅僅是白人士兵,雙方的軍隊中都有大量的非洲黑人士兵。事實證明,他們很擅長在叢林中作戰。非洲戰場上的另一個特點是疾病發病率高,尤其是瘧疾。疾病奪去的生命比戰死的人數還多。
西線激戰仍在繼續。德軍在緩慢而有組織地撤退。協約國的前進必須付出沉重的代價。
但是在德國後方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懷疑德軍是否有能力將戰爭進行到底。
協約國的封鎖曾經一度相當嚴密,導致德軍海上貿易停滯,食物極度匱乏。平民百姓無疑受苦最深,但是到了1918年後期,即使前線的戰士也只能靠黑麵包、橡子咖啡、爛土豆和馬肉充饑。德軍還也開始面臨人員匱乏的問題,十六七歲的青年就被徵入伍。
自8月協約國削平亞眠突出部的以來,除了大量的傷亡,還有三十萬德軍被俘,德國最高統帥部不得不從陸軍名冊上勾銷了三十二個師。
魯登道夫的權威在逐漸消失。9月26日,正當美法聯軍向阿爾貢進攻發動的時候,保加利亞退出了大戰,這對魯登道夫是一個雙重的打擊。兩天后,他勸告興登堡從所有佔領的西方領土撤退,並根據威爾遜總統提出十四點建議求和。興登堡同意了,並告知德皇,“形勢要求立即停戰以避免一場更大的災難。”
德國和美國互致照會,但是,10月16日,威爾遜在沒有通知協約國的情況下,突然改口,堅持由軍事指揮官來制定停戰條款。將軍們堅持認為,停戰條款應當使德國再也無力挑起戰爭。這就意味著,德國必須投降。這使一直希望能實現體面和平的柏林當局陷入混亂。
與此同時,協約國仍在西線發起不屈不撓的進攻。作戰雙方都對高層進行的停戰談判一無所知。事實上,大部分士兵都認為戰爭會持續整個冬天。
在阿爾貢,從10月3日到月底,美國人以沉重的代價在地獄般幽暗的森林中一步步地前進。11月,美軍終於把令人生畏的阿爾貢森林拋到了背後。
從那時起,美國以席捲之勢飛躍向前,到11日止,道格拉斯 麥克阿瑟准將指揮的彩虹師挺進至色當正面。麥克阿瑟以他的勇氣在這次戰爭中脫穎而出。
在北線,比利時軍和英軍也在付出慘重的代價後不斷前進。
村莊陸續被解放。過去居住在這裡的人們為能夠重返家園而歡欣雀躍。但同時,由於德軍已經被迫後撤,他們便採取了焦土政策——所到之處,不留一物。
另一方面,魯登道夫的擔心得到了證實:德軍內部出現了裂痕。
10月28日,威廉港爆發了海軍起義,並蔓延到公海艦隊。到11月4日,起義已席捲整個德國的北部,並迅速發展到南部和西部;萊茵河上所有的渡口都被起義者佔領。
德國的盟國已經陸續投降。保加利亞在九月底已經簽署了停戰協議,土耳其和奧匈帝國也相繼于10月30日和11月4日簽署了停戰協議。
在德國崩潰時,將軍們隱退了,避免在屈辱的投降中扮演任何角色。魯登道夫辭職並離開德國前往瑞典。孤立無援的德國政府迫於人民強大的壓力,接受了協約國提出的停戰條件。
德皇威廉被流放到中立國荷蘭,並將在那裏度過余生。
德國成為了共和國,但前途未卜。
當槍聲仍在繼續時,一輛列車駛進了康邊森林。11月11號淩晨五點,在這輛列車的一節車廂內,德國代表簽署了停戰協議。
6個小時後,戰火緩慢地熄滅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
(CCTV《探索 發現》供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責編: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