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歐洲大陸上,東西線戰事不斷,勝負難定。在北海、地中海、波羅的海、黑海的廣闊海域和大洋交通線上,海戰也愈演愈烈。隨著新式武器的出現,引發了海軍戰術的革命性變化,也使海上鏖戰更為慘烈。德國海軍能否撼動英國海上霸主的地位?誰又將是這場海上爭霸最後的贏家?
1914年到1918年期間的海戰主要是英國皇家海軍和德國帝國
海軍之間的交鋒。早在大戰之前,兩國海軍就開始了瘋狂的軍備較量。
自從1805年英國在特拉法爾加海戰中擊敗了法國和西班牙的聯合艦隊以來,英國一直保持著海上霸主的地位。
1888年,威廉二世登上了皇位,他對照了英國的模式,認為德國要想真正的稱霸世界,不僅需要強大的陸軍,還必須有一支強大的海軍。1898年,德國通過了《海軍法案》,在海軍上將馮 提爾皮茨的領導下,一個大型的造船計劃開始了。
這一事件沒有逃過大不列顛的注意。這個在19世紀獨佔鰲頭的海上霸主,希望自己對全球的海洋事務擁有絕對的發言權。 1903年,英國將她的海軍力量集結到北海地區,以應對德國艦隊的威脅。
| |
德國海軍指揮官馮 舍爾 |
今天的海軍強國都以航空母艦為中心力量,但二十世紀初還是戰列艦當家的時代。戰列艦上的火炮是主要進攻武器。
在二十世紀的頭幾年,戰艦上的火炮有多種不同口徑,一般在中心炮塔有四門300毫米的主炮,兩邊裝備小口徑火炮,這樣可以在同一時間從不同角度發起攻擊。但1904年到1905年間的日俄戰爭,卻改變了這種艦炮設計。日俄兩國為了爭奪殖民地在日本隊馬海峽附近展開了海戰。在那場戰役中,日本憑藉著大口徑的火炮的優勢,出乎意料地擊敗了強大的俄國而大獲全勝。隊馬海戰證明只有最大口徑的艦炮對戰爭的勝負才具有決定性的作用,這導致了全大口徑火炮戰艦的發展。
1906年,英國製造了第一艘全大口徑艦炮的戰船,命名為無畏號。之後,這種新型的全大口徑艦炮戰船都被稱為無畏艦。這種戰艦的出現一夜之間使當時所有其他的戰列艦都落了伍。這給了德國海軍以迎頭趕上英國的機會。英德之間開始爭相建造無畏艦。德國很快提高了效率,將建一艘無畏艦的時間由三年縮短到了兩年,這造成了英國的恐慌,他們開始計劃建造更多的無畏艦,並不斷地加大新型戰艦的艦炮口徑。這些早期的軍備競賽加劇了英德間的緊張局勢。
到了1914年,德國有了14艘無畏艦,英國的皇家海軍有了21艘。其他國家也競相效倣,當時的世界海軍強國都有了這種軍艦。其中美國和法國各有10艘,俄國和日本各有6艘,意大利有4艘。03.57-04.20 無畏艦的火炮口徑也在不斷增加。最早的無畏艦上的火炮口徑是305毫米,而到了戰爭前夕,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號上的巨炮口徑達到了380毫米。
它的火炮射程將近13公里,是普通戰艦上火炮射程的3倍。
伊麗莎白女王號還有更特別的地方。它是第一艘使用燃油代替煤炭作動力的戰艦,這使它有更遠的航程。
巡洋艦,是艦隊的主力偵察兵,同時保護戰列艦免受魚雷艇驅逐艦的攻擊。 1908年,英國建造了一種新型戰列巡洋艦,火力稍遜於無畏艦,但速度更快。為了獲得更快的速度,英國人犧牲了保護裝甲,這使它在後來的日德蘭大海戰中付出了代價。德國人卻沒有這麼冒險,他們建造的是裝甲巡洋艦。
由於英國皇家海軍勢力遍及世界各大洋,需要一種能對遠洋海域進行控制的輕型艦船,在戰列巡洋艦之後,英國又製造了輕型巡洋艦。
| |
德國指揮官馮 施佩 |
其他國家的海軍也爭相效倣。
魚雷是19世紀下半葉發明的一種海軍武器。魚雷理論射程能達到8公里,距目標1000米以內發射的魚雷有較高的命中率。到了19世紀80年代,小型的高速魚雷艇已經開始服役。它機動靈活, 能對大型戰艦發動襲擊。為了保護主要戰艦免受它們的威脅,魚雷艇驅逐艦登上了舞臺。
它們不久後還擔任了諸如偵察敵情和發射魚雷等其他的任務。
除了火炮和魚雷之外,另一個對艦艇的造成威脅的武器是水雷。
現代意義的水雷是俄國人在1855年的克裏米亞戰爭中第一次使用的。1914年的標準水雷都帶有觸角,如果撞到艦船,就會引爆炸藥。潛艇和水面艦艇都可以佈雷。
為了清除水雷,掃雷艇開始被使用。最早的掃雷艇往往是用打漁的拖船改裝的,雙艇同時作業,用兩艇間懸挂的纜線將水雷排除。然後用步槍火力將它們破壞。1914年大戰爆發之際,英國皇家海軍的力量遠比德國帝國海軍強大。
當時,英國皇家海軍有兩個主要艦隊,一個是基地在蘇格蘭斯卡珀灣的本土主力艦隊,另一個是基地在馬耳他的地中海艦隊。皇家海軍一共擁有無畏級戰艦30艘,巡洋艦113艘,驅逐艦229艘,潛艇70艘等,總噸位為270萬噸。
英軍在西印度和南大西洋還有些小型艦隊,同時它還能調動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為數不多的海軍部隊。
| |
日德蘭海戰戰圖 |
英國還與盟國法國達成協定,英軍可以使用法國的南部港口土倫,以集中雙方在地中海的實力,防範基地在基爾和威廉港的德國公海艦隊。
德國還有一些海軍力量分散在世界各地,大多數戰艦在戰爭爆發後沒有能力衝破皇家海軍的交叉火力返回德國。他們的任務就是儘量對協約國的海上貿易製造障礙。其中最有實力的是德國海軍上將馮.施佩伯爵指揮的遠東艦隊,基地設在中國的青島。馮.施佩的艦隊包括“沙恩霍斯特”號、“格奈森瑙”號裝甲巡洋艦和“埃姆登”號等輕型巡洋艦,它的主要任務是攻擊英國商船和運兵船,並在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遠東艦隊的艾姆登號輕型巡洋艦在戰爭的頭幾個月被派往印度洋襲擾船運。艾姆登號先後擊沉過一艘俄國巡洋艦,一艘法國驅逐艦和十六艘商船。最後,被澳大利亞的海軍擊沉。
馮.施佩的艦隊又從青島出發駛向南美洲,給盟軍的海上貿易製造混亂。1914年11月1日,一個基地在南大西洋福克蘭島的英國艦隊在智利海岸外與遠東艦隊發生了交火。
在交火中,英軍的兩艘巡洋艦被擊沉。
十二月初英軍在斯特迪海軍上將的指揮下進行了報復,在福克蘭島外海域摧毀了施佩的艦隊。施佩本人和他的兩個兒子也在戰鬥中身亡,和施佩一起葬身海底的還有他的旗艦“沙恩霍斯特”號和2200多名官兵。海軍指揮官應同旗艦偕沉正是從施佩的戰死開始成為一個傳統。
除了遠東艦隊,德國在本國水域之外的海洋上還有幾艘戰艦。其中有兩艘是戈本和佈雷斯勞號巡洋艦,它們起先得到命令炮擊阿爾及爾從而阻撓法國的殖民軍隊進入法國,後又被命令立刻去土耳其,這兩艘軍艦在8月4日炮擊了阿爾及爾,並且躲過了英法艦隊的交叉火力,到達了康斯坦丁堡。
| |
水雷 |
德國的這兩艘巡洋艦在戰前進駐土耳其,很大程度上幫助了德國拉攏土耳其加入它的陣營。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也親自訪問了土耳其。英國對土耳其的親德行為做出了強烈反應,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提出遠征土耳其的達達尼爾海峽。
英軍企圖強行突破進入黑海,威脅康斯坦丁堡,從而幫助俄國對抗土耳其。
英法戰艦從1915年2月中旬開始進攻土耳其。但惡劣的天氣和密布的水雷給它們的行動帶來了麻煩,尤其是水雷,它們炸毀了三艘戰艦,還嚴重破壞了其他一些艦船。
派出的掃雷拖船也受到了土耳其防守部隊炮火的襲擊。最終,土軍的炮火被壓制了,但水雷還是能對英法的主要戰艦構成嚴重的威脅。英國集結了一支遠征軍。英國、法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組成的聯軍部隊,在4月25日開始登陸土耳其。但這次被寄予厚望的遠征很快就陷入了僵局。
英國又增派了軍隊,但仍未打破僵局,戰爭和疾病造成的傷亡不斷增加。
雖然輔助登陸的戰艦竭力給以火力支持,對土軍的陣地進行了轟炸,但卻沒能直接扭轉地面戰況。
| |
無畏號 |
最終聯軍部隊在1916年1月從該地區撤出。 在達達尼爾海峽戰役中,聯軍傷亡共計14.6萬人。這場戰役的失利直接導致了保加利亞加入同盟國。丘吉爾也被迫辭去海軍大臣的職務,前往法國前線作戰。
在地中海的其他地方,意大利基本將奧匈帝國的艦隊封鎖在了亞得裏亞海的北部。意大利的艦隊主要對被奧地利人控制的巴爾幹半島的東岸進行了炮擊,儘管造成了很大的破壞,但對在該地區的戰勢沒有産生直接影響。
雖然聯軍盡了很大的努力,但德國和奧匈的潛艇還是經常能成功的潛入地中海。德奧的水面艦艇也力圖進入地中海,但並不總能成功。在1918年6月10日,一艘意大利魚雷艇成功地擊中了奧匈的戰艦聖斯蒂芬號。
艦上的士兵顯然被這一突然襲擊打矇了。很多人沒來得及逃離艦船,和它一同沉入了海底。
英國和德國的主力艦隊的對峙和較量發生在北海。戰爭開始的時候,英國皇家海軍加強了對德國的海上封鎖,確保德國船隻無法進入大西洋從事海外貿易。 英國的戰略構想是用本土艦隊封鎖多佛海峽,從而將德國的公海艦隊困在北海。 然而,還是有個別的德國艦艇穿越了英國的封鎖線進行佈雷。
德國派出了潛艇偵查英國本土艦隊是否離港。
英國也派潛艇進入了波羅的海。
戰爭開始的時候,德國公海艦隊沒有貿然出動。雙方在北海只發生了一些小規模的衝突。1914年8月底,英國艦隊進攻了赫耳果蘭灣,在這場戰鬥中,德國損失了三艘輕型巡洋艦和一艘驅逐艦。
不久,德軍採取了報復行動。在11月和12月,德國艦隊轟擊了英國東海岸濱海城鎮,企圖引誘並圍殲英國部分海軍兵力。他們雖然沒有達到目的,卻殺死了上百名英國平民。
| |
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 |
這是一個多世紀來,英國平民第一次在敵國對本土所進行的軍事行動中喪生。英德的海戰開始進入白熱化階段。
1915年1月,英德在北海上發生了激烈的戰鬥。英國截取了德軍的無線電信號,得知德國的艦隊將要發起進攻。英國貝迪海軍上將和他的第一戰列巡航艦隊攔截並攻擊了德國艦隊。
德國的一艘戰列巡洋艦的兩個炮塔被摧毀。另一艘布呂歇爾號巡洋艦因為艦體受傷速度減慢,被四艘英國戰艦圍攻,大約八百名船員和戰艦一起沉入了海底。
1916年1月,萊因哈德 馮 舍爾海軍上將被任命為德國公海艦隊的新指揮官。他制定了新的作戰方案,就是通過進攻來消耗英國本土艦隊的實力。
馮 舍爾命令手下的戰列巡洋艦作為誘餌到挪威海岸進行挑釁,從而將貝迪將軍的巡洋艦隊誘出它們在蘇格蘭的基地。這樣,德軍公海艦隊就可以搶在英國本土艦隊趕來救援之前消滅它們。
| |
英國B型潛艇 |
1916年5月31日淩晨,德國希佩爾海軍中將根據舍爾的命令率領5艘戰列巡洋艦、5艘輕型巡洋艦和30艘驅逐艦組成的“誘餌艦隊”駛出威廉港。在希佩爾出發2小時後,舍爾親率公海艦隊主力也悄悄地離開了威廉港。這是一支包括16艘無畏艦在內的59艘艦隻組成的龐大艦隊,隱蔽在“誘餌艦隊”之後50海裏處,等待貝迪的艦隊上鉤。
然而, 此次行動的天機早已洩露。 英國人破譯了德國海軍的無線電密碼。5月30日下午, 傑利科接到一份來自倫敦的絕密情報:“德國公海艦隊將於明日出航。” 他決定在海上集結所有的戰艦對德軍進行先發制人的打擊。
皇家海軍擁有24艘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軍艦,正處於實力的巔峰。傑利科幾乎動員了全部的英國艦隊。 他率領包括24艘無畏艦在內的99艘戰艦,浩浩蕩蕩地從斯卡珀灣出發了。
貝迪將軍接到命令在31日下午和主力艦隊會合。他帶領艦隊駛離了福斯河灣基地。
等到31日天亮時,雙方的艦隊都已經在海上。一場大戰即將打響。這次戰鬥,成為兩國海軍交戰以來的最為殘酷的海戰,也就是為後世所熟知的“日德蘭海戰”。無論是德國人還是英國人都是到後來才明白,他們即將展開的是海軍史上最大的一次戰鬥。
下午兩點,貝迪和希佩爾的誘餌艦隊在海上相遇了,雙方隨即展開了激烈戰鬥。由於使用了立體測距儀,德國的火炮優勢很快的顯現出來。貝迪的六艘戰列巡洋艦中三艘被嚴重擊傷,其中有一艘由於沒有裝甲防護被炮彈打穿了彈藥庫,引發爆炸以至沉沒。
雙方都用驅逐艦向對方發射了魚雷,但沒有一方的魚雷起到了決定作用。
| |
英國本土艦隊 |
希佩爾以為貝迪已經上鉤,立即下令艦隊轉向,貝迪緊隨其後。
此刻,舍爾率領的公海艦隊在位於貝迪11.5海裏的東南海面上,正等待著希佩爾按計劃將貝迪引來,給它們致命一擊。
很快,貝迪發現了公海艦隊。現在舍爾的艦隊開始追擊貝迪了。舍爾希望能一舉摧毀這支被引誘上鉤的艦隊,但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傑裏克正率領英國本土艦隊向這裡駛來。
貝迪將軍試圖告知傑裏科具體位置,但他發出的信號一開始被誤讀了。直到下午6點,傑裏科的主力艦隊才與貝迪會合。
6點15分,舍爾發現了英國本土艦隊的主力,他明白必須儘快的撤退,否則自己的艦隊就會有全軍覆沒的危險。他果斷地命令艦隊在驅逐艦的掩護下,180度轉向,向西南方向駛去。這個決定成功地使公海艦隊從困境中擺脫出來,然而,舍爾面臨著一個新的問題,艦隊正在遠離自己在東南方向的基地。傑裏科擔心在晚上會受到德國潛艇和魚雷攻擊,並沒有下令追擊,而是改向南行駛,企圖切斷德艦返回基地的航線。
| |
英國本土艦隊指揮官傑裏科 |
舍爾的艦隊如果不能在夜間返回基地,那麼天亮之後,情況將十分危險。他下令所有艦船又一次180度的轉彎,向東南方向駛去,趁夜向傑裏科的主力艦隊尾部發起攻擊。他派出所有的驅逐艦攔截英軍主力艦隊,從而掩護公海艦隊的主力突圍。
按照舍爾的命令,德軍驅逐艦從不同的方向進攻英主力艦隊,給英軍造成混亂。德國艦隊和英軍擔任後衛的驅逐艦遭遇,由此演出了日德蘭大海戰的最後一幕。雙方借助照明彈、探照燈和艦艇中彈的火光到了6月1日淩晨,公海艦隊已經接近了基地,他們平安地躲過了英軍的追擊。
英國海軍部給傑利科發來電訊偵察通報,告訴他舍爾的艦隊即將回到威廉港,失望的傑利科只好帶著他的主力艦隊返回基地。這場盛況空前的海上爭霸結束了。傑裏克很清楚他沒能摧毀德國的公海艦隊,英軍的損失實質上要比德軍大。
不談德國的火炮優勢,這些損失也反映了英國軍艦設計的基本漏洞。
日德蘭海戰結束了,交戰雙方都宣稱自己是勝利者,以至於如何評判誰勝誰負成了世界海戰史上的一段著名公案。
正如美國《紐約時報》對日德蘭海戰所評論的那樣:“德國艦隊像牢房中的囚犯一樣,它攻擊了牢獄看守,但卻沒能成功越獄。”
在這次日德蘭海戰後,德國艦隊仍然威脅著英國皇家艦隊,德國在經過這場慘烈的海戰之後也改變了策略,他們要通過一個完全不同的方式來取得海上的控制權。
(CCTV《探索 發現》供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責編: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