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第五集 紅色的十月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05日 14:58 來源:CCTV.com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太子斐迪南在出訪塞爾維亞時被刺殺。一個月後,奧地利對塞爾維亞宣戰,戰爭很快蔓延到歐洲、中東、遠東和非洲一些地區。被捲入了這場戰爭的有包括中國在內的34個國家,約15億人,佔當時全世界人口總數的67%。原本兩個國家之間的地域衝突,很快演變成了一場世界大戰。雙方在以歐洲東線和西線為主的戰場上,展開了一場人類歷史上空前殘酷的大廝殺。

  在東線戰場,主要參戰國有三個。德國,統一的時間不過四十年之久,由威廉二世統帥。奧匈帝國,由皇帝弗蘭茨約瑟夫統治。另一個是德、奧的共同敵人——俄國,統治者是沙皇尼古拉二世。

  沙俄參戰的主要目標,是從奧匈帝國手中奪取加裏西亞,從土耳其手裏奪取黑海海峽和君士坦丁堡。1914年8月,俄軍展開了東線戰事。俄軍統帥將部隊兵分兩路,在西北,俄軍將在東普魯士對付那裏的德國軍隊,在西南,另一路俄軍計劃在奧匈帝國境內的加利西亞對抗奧地利軍隊。

  俄國擁有540萬的龐大軍隊,這幾乎相當於德國和奧匈帝國軍隊的總和,但是遼闊的疆域和落後的通訊系統 ,卻使俄軍顯得行動遲緩。同時,食物補給和軍需物資的匱乏讓俄國軍隊危機四伏。

  在西北面戰場上,俄國的第一軍和第二軍試圖通過南北合圍的戰術殲滅東普魯士的德國守軍。8月17日清晨,俄第一軍跨越了邊界。

  三天之後,第一軍向德軍主力發起進攻,迫使德軍後撤。與此同時,俄第二軍趁勢從南面進入了東普魯士境內。然而,俄第一軍在首戰告捷後,沒有乘勝追擊,卻停止了進攻,這讓第二軍陷入了非常危險的境地。


起義軍衝向冬宮

  此時,德軍任命了新的指揮官---保羅.興登堡,和恩裏希.魯登道夫。後來的戰勢發展證明,這是一個威力無比的組合。

  8月23日,新任的指揮官制定了對俄第二軍的進攻計劃。

  由於當時俄軍高級指揮部僅有的幾個電臺在發報時基本都不加密,德國人輕易地截獲了俄軍的無線電報,獲悉了俄軍的意圖和部署。這幫了德軍很大的忙。

  三天之後,德軍發起了進攻,主攻方向是俄軍暴露的西側翼。

  不久,德軍開始進攻俄軍的主力。

  俄第二軍的指揮控制系統一片混亂,整個部隊也開始土崩瓦解。

  四天的大戰結束之後,俄第二軍基本上被全部殲滅,數千人成為了德軍的俘虜。這場戰役的勝利使指揮官興登堡和魯登道夫被德國媒體稱為民族英雄,他們以駐地附近的一個名叫坦能堡的小村莊為這次戰役命名。

  在坦能堡戰役的整個過程中,俄第一軍還沒有反應。馮.興登堡決定在它有所行動之前發起了進攻。


起義軍

  由於俄軍當時的位置離樹林茂密的馬蘇裏湖很近,德軍試圖將他們趕到這塊險惡的沼澤地帶裏去。

  9月7日德軍發起進攻。

  俄第一軍在兩個師的掩護下,全線撤退,大部隊得以逃脫。但兩個擔任後衛任務的師全部喪生。

  俄軍一路丟盔棄甲,最後撤退到本國境內。對俄國而言,馬蘇裏安湖戰役又是一次災難性的失敗,俄軍損失了12萬人和大量的武器裝備。

  到了9月13日,所有的俄國軍隊都撤出了東普魯士。俄軍在西北面戰場上全線潰敗。

  和西北戰場不同的是,西南方面的俄軍進展順利,在南加利西亞,他們打敗了那裏的奧地利軍隊。

  此刻西線戰事也愈演愈烈,奧軍已無力派兵增援東線。看到奧軍無力獨當一面,德國感到事態緊急,必須立即向西南方向派出援軍。


尼古拉二世

  成功指揮過坦能堡戰役的興登堡和盧登多夫將東普魯士三分之二的德軍兵力編成第九軍,開赴西南前線。

  雙方在奧匈帝國境內的羅茲地區展開了混戰。

  最後,俄國部隊向華沙方向撤軍,他們的計劃受阻了。這場戰爭中,德軍和奧軍共死傷13萬人,而俄國軍隊,至少損失了15萬人。

  在1914年即將結束的時候,雙方進入了相持的狀態。

  局勢已經非常清楚了,德軍比俄軍強大,主要是因為俄軍嚴重缺乏槍支彈藥。不過,俄國的兵力還是遠勝於奧匈的部隊。

  德軍的指揮官清楚地認識到,在未來的戰爭中,奧軍的所有進攻都需要自己的幫助才可能成功。

  1915年5月,為了增援已經陷入困境的奧地利部隊,德國軍隊對俄軍發動了進攻。


列寧

  興登堡親自指揮的德軍很快將俄軍擊潰,並俘虜了9萬多人。俄軍撤退的時候,把一路上跨越大河的橋梁全部毀掉。

  這對於德國工程師來説是個很大的挑戰,要使進攻繼續下去,就必須把橋修好或重新搭建,德國工程師們晝夜工作。

  橋的問題解決了,德軍得以繼續進攻。

  1915年8月5日,德軍終於開進了華沙,並在那兒組建了臨時戰區政府。

  戰爭讓俄軍損失慘重,數十萬俄軍被打死或者俘獲,軍隊的補給也迅速減少,很多士兵連步槍都沒有,有的部隊甚至三人或五人一支槍。這一年,英國歷史學家伯納德佩爾斯訪問了前線,一位俄國士兵憂愁地説,“先生,你知道,我們除了士兵的胸膛外,沒有武器。”另一個士兵補充説,“先生,這不是戰爭;這是屠殺。”

  俄軍高層現在顯然已經是無計可施了,9月,沙皇撤掉了叔父尼古拉大公最高司令官的職務,由自己掌握軍權,並親自到前線督戰。沙皇不在首都,他把管理國家的大權交給了皇后亞歷山德拉和她極為信任的“長老”拉斯普庭。

  沙皇尼古拉二世與皇后亞歷山德拉原來是近親結姻。亞歷山德拉是德國的公主,算起來她應該是尼古拉二世的遠房姐姐。1894年11月,尼古拉二世和亞歷山德拉奉命結成政治婚姻,也就把歐洲宮廷流行的血友病帶來了。1904年8月12日,羅蒙諾夫王朝的唯一男性繼承人阿列克謝出生了,但他一齣生就患有血友病,經常流血不止。因此皇太子的健康成了籠罩在宮廷內部和沙皇家庭的最大陰影。


拉斯普庭

  沙皇尼古拉二世不能算是一位稱職的君主,但卻是一位癡情的丈夫,對妻子一向言聽計從。拉斯普庭利用皇后作為支配沙皇的工具,掌控著朝廷大部分高級人員的任命和幾乎所有文件的制定。拉斯普庭的所作所為以及他擁有的權力在俄國遭到廣泛的憎恨。甚至有人懷疑他是德國間諜。

  拉斯普庭的所作所為使沙皇的統治陷入了混亂不堪的危機境地,這直接影響到了戰爭的結果,在1915年的戰爭讓俄國喪失了大片的國土,損失的兵力高達200萬。

  為了扭轉被動的局面,1916年年初,沙皇頂住了皇后和拉斯普庭的壓力,任命阿萊克西.勃魯西洛夫將軍為前線指揮官。勃魯西洛夫意識到同盟國的一個主要優勢是:擁有一個功能完備的鐵路系統,該系統可以迅速地把增援部隊運送到受到威脅的地區。


阿樂芙爾號巡洋艦

  他決定擴大打擊面,這樣就可以牽制住敵軍的增援部隊,不得抽身。 他沒有選擇德軍,而是選擇了奧地利的軍隊作為進攻目標。開始細緻的備戰工作。

  25.45-25.54 俄軍挖掘了長長的地道,直通到奧軍70米長的防線內,修築了巨大的掩體,使後備部隊不受炮火打擊。

  到了1916年5月底,俄軍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已做好,勃魯西洛夫在6月4日發動了全面進攻。

  雖然遭到了猛烈的反擊,但奧軍的防線最終還是被攻破了,俄軍得以穩步推進。

  勃魯西洛夫的進攻為俄軍贏得的勝利,奧匈的軍隊損失了60萬人,其中40多萬人被俘。

  但很快,德國從西線調來了增援部隊,奧匈帝國的援軍也從在意大利的戰線調集過來。在這種形勢下,勃魯西洛夫被迫選擇了撤退。

  對於撤軍,很多士兵難以接受。因為撤離的陣地是戰友們用生命換來的,在東普魯士、加利西亞和喀爾巴阡山一帶埋葬著數十萬俄國士兵的屍骨。

  還有很多人在奧地利和德國的戰俘集中營裏忍受著煎熬。在那兒,家裏的音信全無,他們只有苦等到戰爭結束。唯一使這些戰俘感到安慰的,就是他們還活著。

  在俄國後方,沙皇統治也開始搖搖欲墜了。經濟已經崩潰,除了直接支持前線打仗的系統以外,工業機器都停止不轉了。交通系統也是一樣,而與此同時,軍費開支卻大量增加。

  罷工事件頻頻發生 ,越來越多的人對這場戰爭提出質疑。與此同時,以布爾什維克黨為主的革命黨人不失時機的進行起義宣傳,號召士兵和工人聯合起來,推翻沙皇政府。

  俄國海軍推動了事態的發展。 在1916年的秋季,波羅的海和黑海艦隊都發生了兵變事件。

  沙皇越發被架空了。他意志薄弱、優柔寡斷,對事態根本無法控制。這個時候,即使是最忠實沙皇的大臣也被皇后所激怒,這個女人比她的丈夫更愛過問國事,與此同時,皇后的寵臣拉斯普庭處處干預國事的行為,也激起了群臣的憤怒。

  很快,上街遊行的工人越來越多。局勢也越發緊張了。

  3月初,國家杜馬的議員也出現在人聲鼎沸的遊行團體之中。

  在前線督戰的尼古拉二世越來越感到局勢的緊迫了,他命令用武力驅逐人群,並要求解散國會,然而,所有的方法都行不通了。

  不久,彼得格勒的駐軍也加入了遊行行列。

  杜馬組建了一個臨時委員會,試圖恢復秩序。同時,一個新團體出現了: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蘇維埃代表團,他們致力於根據“普遍、平等、保密和直接選舉”的原則建立國會。

  此時的沙皇在大本營還企圖調兵遣將,進行垂死掙扎,但已無回天之力。他被完全孤立,他不得不接受惟一的選擇:退位。


克倫斯基

  1917年3月15日午夜,尼古拉二世宣佈退位,他想把皇位讓給他的弟弟米哈伊爾,但遭到米哈伊爾的拒絕。

  五天以後,沙皇和他的家人被捕。從此,沙俄君主政體土崩瓦解。

  不久,以亞歷山大克倫斯基領導的杜馬接管了俄國大權。成立了資産階級臨時政府,與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蘇維埃同時存在,這使俄國出現了兩個政權並存的複雜局面。

  克倫斯基的政府告訴西方協約國,俄國將繼續參加戰爭。

  但是這樣的決定讓他們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他們低估了俄國人民渴望和平的願望,杜馬的錯誤決定讓俄國革命者嶄露頭角,布爾什維克開始發揮作用。

  布爾什維克領袖,弗拉基米爾伊裏奇烏裏揚諾夫,也就是人們熟知的列寧,自1905年起就,他就在瑞士流亡,在那裏,他有很多追隨者。列寧一直關注著俄國的革命,密切注意著國內事態。1917年4月,列寧乘火車回國。4月16日到達彼得格勒車站時,受到數千工人和士兵的熱烈歡迎。他站在裝甲車上發表了演説,呼籲“所有權力歸蘇維埃”

  布爾什維克的主張反映了絕大多數俄國民眾的心聲,得到了群眾廣泛支持。而就在此時,克倫斯基政府卻在策劃另一場大規模的戰爭。

  具體來説,就是再次攻打德軍和奧軍的共同防線加利西亞。

  他們聚集了大量的火炮,槍支和炮彈的總數要比以往任何戰役都多。

  經過兩天的轟炸,進攻在7月1日正式開始。

  對於早已作好準備的敵軍防線來説,這樣的進攻並沒有多少優勢。起初德軍的第一道防線比較薄弱,在戰爭開始,俄軍取得了勝利。但是,德軍的第二道防線卻成為了俄國軍隊的地獄。

  在戰爭的第三天,他們遭遇到德軍強烈反攻。克倫斯基倉促之間組建的部隊很快就被擊垮了。

  很多士兵被扔在戰場上,德軍包圍了被遺棄這些俄軍,把他們開槍殺死,或把他們活活絞死

  這場災難加劇了老百姓的恐慌,也激起了人們的憤怒。

  不久,彼得格勒又爆發了大規模的示威遊行。

  然而克倫斯基領導的臨時政府卻從前線調回部隊對示威群眾進行了殘酷的鎮壓。他還下令通緝列寧,列寧被迫出走芬蘭。

  俄國群眾革命情緒的高漲和布爾什維克威信的提高,使臨時政府感到自己的政權已經岌岌可危。

  與此同時,在東線戰事中,德軍佔領了里加,里加是俄國第二大波羅的海港。

  當時,俄軍中很多人拒絕打仗,只想後撤。

  在有利的形勢下,列寧和他的戰友們加緊武裝起義的準備。

  起義部隊的另一個領袖托洛茨基此刻也肩負重任,他的任務是贏得彼得格勒軍區35萬軍人的支持,或者至少要讓這些人保持中立。托洛茨基非常成功。因為這些軍人都有著強烈厭戰情緒。

  列寧于10月30日從芬蘭秘密回國。此時,革命軍事委員會已被建立,代表們也被派駐到陸軍和海軍的部隊上。

  所有的起義準備都秘密地進行著,直到起義前夕,布爾什維克武裝出現,克倫斯基的政府才恍然大悟.

  11月6日晚,列寧來到起義指揮部斯莫爾尼宮,親自領導起義,很快,由士兵和工人赤衛隊組成的革命部隊就在領了重要戰略據點,還控制了橋梁、電報總局、和主要的火車站等。到11月7日早上,幾乎整個首都 都落入起義軍的手裏。

  得知起義的消息後,克倫斯基立即聯絡在外駐軍,要求他們迅速支援,尤其是曾經以反對布爾什維克而知名的哥薩克騎兵,但最終沒有成功。在這個期間,革命者佔領了城市裏更多的戰略地點。

  到了上午9點鐘,克倫斯基感到絕望了,他決定親自去一趟北方軍區的總部,調動心腹部隊來鎮壓革命。但克倫斯基這一去就沒能再回來.他離開的時候,臨時政府的官員正在冬宮開會。

  革命者很快包圍了冬宮,但是臨時政府拒絕投降。

  晚上9點40分,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爾芙樂爾巡洋艦並未起航,它于當天晚上發打響了發出了攻打冬宮的信號。也打破了臨時政府部長們等待援軍的夢想。

  士兵和赤衛隊員們衝進了冬宮,制止了一些女兵和軍校生們的抵抗。逮捕了正在開會的臨時政府的部長們。革命取得了勝利,很快,所有的原政權標識統統被拆下。

  3天后,莫斯科也被革命者控制了。

  1914年到1917年的戰亂讓俄國損失慘重,生靈涂炭,所以革命勝利後,擺在蘇維埃政權面前的首要任務是退出戰爭。

  11月8日晚,列寧頒布了和平法令。

  12月15日,蘇維埃政府和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簽訂了停戰條例。至此,俄國退出了這場戰爭。三年來,在遼闊的東線戰場上,大炮的轟擊聲第一次沉寂了下來,初生的社會主義國家在爭取和平鬥爭中取得了巨大勝利。

  (CCTV《探索發現》供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責編:紅立

1/1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