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第一集 不平靜的世紀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05日 15:24 來源:CCTV.com

  20世紀是人類歷史上最為光彩奪目、又最為劇烈震蕩的世紀。在這個世紀裏,人類奇跡般地改變了世界的面貌,但同時歷史也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矛盾、衝突和變革的階段。據不完全統計,在這100年間全世界共發生了 373次武裝衝突與局部戰爭,死亡人數1億多,經濟損失超過了5萬億美元。可以説20世紀的戰爭把戰爭的慘烈推向了歷史頂峰。

  人類歷史上僅有的兩次世界大戰都發生在這個世紀。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在法國佛蘭德斯展開的大血戰,德法兩軍數以百萬計的士兵在一次次的塹壕拉鋸戰中喪生。

  第一次世界大戰,從1914年8月4日英德宣戰作為全面爆發算起,到1918年11月11日,德國在法國貢比涅的福煦元帥臥車上向協約國簽署停戰協議止,歷時4年零3個月。

  全球有35個國家和地區共有約佔當時世界人口2/3的15億人捲入了戰爭。戰爭行動的中心在歐洲大陸,波及亞洲、非洲和大西洋、北海、地中海以至太平洋等廣大海域。戰線長達4000公里。

  雙方動員參戰的軍隊共6540多萬人,軍人死亡871萬人、負傷2122萬人;平民因戰爭死亡1261萬人。合計死亡人數約2100多萬人。還有被饑餓困乏折磨的兩千萬人,死於1918年末的西班牙流感大爆發。1914-1918年的世界大戰就規模和激烈程度來説在歷史上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導致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全世界33個國家參與的大戰。

  二十世紀,科技取得的巨大成果對戰爭産生了重大影響。比如內燃機的發明。到1914年,汽車已經很常見了,但是陸軍運輸主要還是靠馬匹和人力。不過隨著一戰的進行,法國人使用汽車機動兵力取得了馬恩河和凡爾登戰役的勝利。但是鐵路的出現則對戰爭的影響更為巨大。鐵路使軍隊遠距離調動成為可能,陸軍的部署變得更為快捷。而且1914年陸軍的武器和拿破侖時代也大不相同了,機槍和步槍被廣泛使用,它們遠比以前的滑膛槍要厲害得多。

  能發射高爆炸藥和榴霰彈的後膛炮也遠比只能發射金屬炮彈的前膛炮殺傷範圍大。只有舉著劍和長矛的騎兵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裏沒有根本地改變他們手中的武器。一戰中最主要的作戰方法——塹壕戰,就是因為出現了自動機槍這種殺傷率極高的武器才形成的。當然為了打破塹壕僵局,一系列新型武器也隨之産生。迫擊炮出現了,它能夠發射高爆炸彈,並在戰壕中産生極大的破壞性效果。兩百年前就廣為使用的手榴彈得到了更新,火焰噴射器也開始出現。

  衝破塹壕戰僵局的努力,導致坦克在1915年誕生,雖然它的速度還很慢,機械的穩定性也不好,不能在行動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但它的威力得到了認可,必將給未來的陸地戰爭帶來極大的影響。

  雖然慘痛的戰爭教訓讓很多人相信1914年到1918年的浩劫一定會成為一場“終結所有戰爭的戰爭”,但 20年後爆發的下一場世界大戰,比一戰更可怕。

  第二次世界大戰,從1939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以及隨後英法對德宣戰作為全面爆發算起,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在東京灣美國戰列艦密蘇裏號上正式簽署投降書為止,歷時6年。如果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侵佔中國東北,燃起這場戰爭的第一一把戰火算起,則歷時14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無論規模、戰爭激烈程度和殘酷性,以及對人類社會影響的廣度和深度,都遠非人類歷史上任何一次戰爭所能比擬。佔當時全世界4/5人口,近20億人,捲入了這場大戰。先後參戰的國家有61個。戰火遍及歐洲、亞洲、非洲和大洋洲。到1945年二戰結束時,在戰爭中死亡的軍人有2700多萬,再加上平民的死亡人數,全球總計有7000萬人死於這場慘烈的大戰。

  除此之外,二戰還造成了整個社會文明的重大損失。首先是人類物質文明的損失,有很多城市遭到了徹底地毀壞,很多文化遺産、古跡都遭到了徹底地破壞,二戰還深深地傷害了人們的心理,特別是德國納粹對猶太人的大規模屠殺,日本軍國主義對中國人民和亞太人民的屠殺,都造成了全人類的生靈涂炭。實際上,第二次世界大戰稱得上是人類歷史上一次最大的浩劫。

  實際上在一戰當中,當時的一些領導人已經意識到,這種國際關係當中的無政府主義是十分危險的,所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美國總統威爾遜就提出要成立一個國際聯盟機構,簡稱國聯,來制約和控制這種無政府主義。但是當時的國聯和現在的聯合國並不一樣,國聯實際上是一個沒有權力,非常軟弱的機構。

  除了沒有強有力的國際制約機制,有些一戰遺留下來的深層次矛盾也沒有得到解決,這些利益衝突並沒有通過戰後的幾個國際會議和協議,達到協商和緩和,相反,包括德國在內的一些國家,並沒有受到根本性的遏制,他們仍然具有發動戰爭的潛力,那麼這就給後來發動二戰留下了隱患。而且從戰爭規律來看,第二次世界大戰註定會比第一次世界大戰更為慘烈,對人類社會的危害也註定更為巨大。因為人類戰爭的本身,天然具有一種無限化的暴烈性。人類戰爭這種無限的暴烈性,按照普魯士著名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的解釋就是:首先,侵略方對被侵略方使用暴力,被侵略方就必然要報之以相應的暴力,這種相互的作用,就把戰爭的暴力行動推向了極端。而且一方為了使另一方屈服,就必然要使用一切手段,運用一切新發明的武器來壓倒對方。這樣,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武器的發展,戰爭的暴烈性註定將不斷增加。

  軍事界一般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人類進入無限化總體戰爭時代的開始,也就是説參戰國把全部的資源都投入戰鬥,使用最新的科技成果,不惜一切代價去與對手較量。這種近乎全世界性的瘋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則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日本法西斯于1937年7月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利用其現代工業生産出來的機槍、大炮和飛機,甚至包括國際公法禁止使用的化學毒氣及細菌武器,大舉入侵中國的華北、華東、華中和華南,在一年零三個月的時間內,佔領了中國13個省160萬平方公里土地,包括340多座城市和900多個縣城,殺傷了數百萬中國軍民。日本法西斯不僅在戰場上實施極限化的打擊與殺傷,而且還大量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國軍人。1937年12月,日軍攻佔當時中國國民政府所在地南京後,屠殺了30萬中國平民和俘虜,而當時南京常住人口也才只有50萬,日軍在南京製造了一場慘絕人寰的大屠城。

  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投入54個師,包括所有坦克摩托化部隊,共2800輛坦克和2000架飛機閃擊波蘭。9月25日在波蘭戰爭實際已告結束的情況下,希特勒仍下令出動1200架飛機濫炸華沙,致使全城一片火海,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和死傷。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把剛剛研製出來的兩顆2萬噸當量的原子彈,投擲到廣島和長崎,造成20萬人傷亡,這是人類戰爭史上一次攻擊所造成的最大傷亡。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原子彈的登場標誌著人類進入了核武器的時代,人們意識到如果打起核戰爭,整個人類文明都將會毀於一旦。因此人們解決矛盾只有採取新的方法,隨著精確制導武器的出現,戰爭變得更為有針對性,同時戰後美國和蘇聯都建立了龐大的核武庫,每個國家都有六七千個核彈頭,在雙方的對峙下,20世紀下半葉的冷戰和局部戰爭都沒有演變成世界大戰。

  因此在二戰後,國際局勢實際上基本態勢是冷戰,冷戰也可以説是冷和平,正是由於美蘇雙方的核武器威懾力量平衡,這種平衡在客觀上造成二戰後沒有發生世界大戰的一個主要原因。

  但是二戰後在冷戰的環境下,世界上還是發生了很多局部衝突,比如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中東戰爭、此外還有無數內戰。1983年,匈牙利一位人類學家公佈了他的統計結果: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37年裏,世界上真正沒有任何戰爭的日子只有26天。戰爭至今依然緊緊伴隨著人類社會,戰爭的威脅其實並未走遠。

  當然戰爭的殘酷無疑會引發人們對戰爭與和平問題的進一步思考,伴隨著人類用極端的世界級大戰的手段對自己生活家園的一遍又一遍洗劫,人類本身抑制世界大戰的能力也達到了空前強大的程度。

  1942年1月1日,美英蘇中四國代表首先在白宮總統書房裏簽字。第二天,其餘22個國家的大使,齊集美國國務院,按國名英文字母順序依次簽字。這就是26個國家的《聯合國家宣言》。它宣告:各簽字國政府保證使用其全部軍事和經濟資源進行反法西斯戰爭,保證進行合作和不與敵人單獨停戰或媾和。《聯合國家宣言》的發表,標誌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

  1945年的5月,在美國舊金山召開了第一次聯合國制憲會議,當時參加聯合國制憲會議的,有包括中國在內的41個國家代表,這次會議確定了《聯合國憲章》,《聯合國憲章》把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主要責任賦予了聯合國的安全理事會,美國、蘇聯、中國、英國、法國成為安全理事會中的五個常任理事國。

  《聯合國憲章》還第一次對人類戰爭行為進行了規範,它特別規定除了自衛權、聯合國安理會的軍事行動權,以及為爭取民族自決權而進行的武裝鬥爭外,明確規定了禁止使用武力的概念,這是國際法在制止戰爭方面的重大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進行的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對納粹戰犯的審判,以及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日本戰犯的審判,正是對這一國際法規定的重要實踐。

  紐倫堡審判和東京審判,在人類歷史上開闢了國際社會追究戰爭罪責、把戰犯押上國際法庭接受法律懲處的先河。

  2005年4月10日13點,德國歷史名城魏瑪附近的布痕瓦爾德納粹集中營遺址,德國總理施羅德、聯邦議會議長蒂爾澤等政要和幾百名白髮蒼蒼的倖存者,靜靜地佇立在當年集中營囚犯早晚點名的集合廣場上,舉行盛大的敬獻花圈儀式,紀念納粹集中營解放60週年。

  來參加活動的倖存者有的坐著輪椅,有的穿著仿製的當年的囚服,上面還印著他們在監獄中的號碼……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布痕瓦爾德是德國境內最大的集中營。從1937年至1945年,先後曾有三十二個國家的二十五萬人被監禁在這裡。同時,這裡又是被囚者進行殊死搏鬥、依靠自己力量贏得解放的唯一的集中營。同當年希特勒建立的許多集中營一樣,這裡曾是一座人間地獄。被關在這裡的有德國的愛國志士,也有來自許多國家的反法西斯戰士;有戰俘,也有無辜平民。60年過去了,仍然在世的倖存者都已是耄耋老人,即使是當年所謂的“布痕瓦爾德兒童”現在最小的也已70多歲。一些倖存者擔心,隨著越來越多納粹集中營倖存者的故去,那段人類歷史上黑暗的一頁會漸漸被後人淡忘。對此,施羅德在講話時再次強調,對於納粹的暴行,德國負有道義和政治責任銘記這段歷史,永不忘記,絕不允許歷史悲劇重演。

  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勝利60週年,世界各地舉行了很多大型的紀念活動,一些二戰老兵,集中營倖存者重回曾經戰火紛飛的歷史現場,講述各自永生難忘的經歷。舊事重提令人感慨,但相信這些飽經風霜的老人們的真正想法是要告訴後人,永遠記住戰爭的殘酷,讓自己曾經經歷的血與火、生命與死亡的考驗不要再發生在今天的人們身上。

  僅從軍事的角度看,二十世紀的戰爭不同於以往的戰爭,它在武器裝備的發展,作戰力量的運用,軍事理論的創新,和殺傷能力的提高方面確實達到了頂峰。從今天起大型紀錄片《世紀戰爭》將伴您回首上個世紀的主要戰爭,追憶人類歷史上最為劇烈動蕩的二十世紀。在此還要感謝這些珍貴的影像資料,正是這些染著鮮血的記錄,使我們在時隔近百年後還能身臨其境地看到那些人類應該永遠銘記的教訓。

  (CCTV《探索發現》供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責編:紅立

1/1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