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新搜神記海神媽祖 (中集)(探索發現2006-110)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18日 13:47 來源:CCTV.com

     

    [內容速覽]媽祖林默原本只是民間一位法術高強的巫師,北宋徽宗皇帝的賜封引領她進入神聖之門。元朝時她又一舉超越眾多神明,被尊為天妃,成為國家級海神,走向神聖之路,她風光無限。 然而進入明代,她卻遭受質疑。昔日的廟宇被拆除,神像被搗碎銷毀,成神之路,她第一次經歷坎坷。 媽祖林默,怎樣渡過難關,成為後世萬民敬仰的海神?

  明代一位御史朱水制記載了他所見拆廟的景象:人們拆毀媽祖廟,毀壞神像,廟裏粗大的梁柱被拆走移作它用。

 這位御史朱水制,雖然是媽祖的莆田同鄉,但他還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無神論者。對於拆廟,他積極響應。

  媽祖信仰的衰落,表現在她獲得封號最少,整個明代三百年,能確定的官方封賜只有兩次,而元代僅在幾十年間,就連續加封六次之多。

  為什麼媽祖信仰在明代如此衰落呢?這與明太祖朱元璋保守的海洋政策有關,在朱元璋看來,海洋並不那麼重要。海外貿易帶來的財富雖然誘人,卻是一隻毒蘋果,因為強大的經濟實力足以催生抗衡王權的顛覆勢力,這潛在的威脅,不可不察。

  明朝初期時就確立閉關鎖國的大方向,對後代王朝制定海洋政策影響深遠。海洋既然不那麼重要,海神林默也就難以接續昔日的風光。


媽祖像前的船模

  但媽祖信仰,並未就此消亡。明代以來,道教和佛教開始介入媽祖林默的新一輪塑造。她由此進入更為精彩的富於佛道意蘊的神話世界。

  福建長樂西關天后宮,始建於明朝。它建築規模不大,正殿前方的藻井很有特色,在狹小的空間裏,以傳統木作工藝層層疊架起精巧的穹隆結構,藻井中央,描畫我們熟知的八卦和陰陽魚圖形,這是典型的道教符號。

  過去在重要的紀念日,當地道士都會來廟中作法事。這位海神媽祖,與道教之間有著怎樣的淵源呢?

  明代中期時流傳的一部名為《太上老君説天妃救苦靈驗經》,首次將林默引入道教神話體系。書中假借太上老君之口,述説林默出世經歷和她種種得道故事,將她塑造成為道教的神仙。


湄州蓮花石勝景

  距離林默祖居地不遠處,有一口宋代古井,非常出名。在明代傳説故事裏,林默第一次擁有神奇的法術,就是在這井邊。

  那一年林默十三歲,與幾個女伴在井邊玩耍,突然聽到水聲鼎沸,一位長相怪異的神人,擁井而上,女孩兒們驚駭四散,只有林默一人靜靜觀看,神人雙手托著一部古書,也不講話。林默似有所悟,上前接過這奇怪的禮物。展卷觀看,密密匝匝儘是些奇怪的道教符號。但林默天資聰明,無師自通,一夜之間通讀全書,從此擁有了神奇的道教法術。

  這幅畫講的是林默鐵馬渡江故事,更富於道術色彩。

  一次林默聽到海上有呼救聲,趕忙走出自己的廟宇打算去營救。可是從聲音判斷,是在很遠的地方,怎麼辦?有人看到林默揚手一指廟門口的鐵馬,鐵馬立刻活了起來,林默翻身上馬,徑直衝向海面,踏浪遠去。

  為什麼媽祖神話故事的道教色彩如此濃厚?這些超現實的道術怎樣使人信服呢?

  古代航海,技術往往與道術難解難分。古代遠洋船隻,大多配備一個專用房間,放置導航工具:如指南針、羅盤、星圖等等。由專人負責日夜職守,是船上受尊重的技術人員,稱作針師。指南針與羅盤是最可信賴的導航工具,是古代中國為世界作出的莫大貢獻。然而古代針師先生卻認為指南針能否正確指南,取決於某種神秘力量。這是明代另類的航海手冊(明《地羅經下針文》)規定行船下針必須禮拜的上百位神明,其中大部分是道教神明。有走針童子,轉針童子,下針力士,走針神兵等等。拉拉雜雜不下百位,都與指南針有關。


湄州媽祖出巡場面

  航行途中居然有如此之多的道教神明深度介入,技術道術難解難分。船員們耳濡目染,對道術信以為真。媽祖神話顯現出濃重的道教色彩,也就不足為奇了。

  而佛教的塑造,手法更為高明,她註定與眾不同,因為她是觀音菩薩送給林家的神聖禮物。

  這幅畫講到林默降生經歷,林家夫婦平時篤信觀音菩薩,進香禮拜非常虔誠。一天他們得到觀音許諾,會有六個女兒降生。此後果然如願,五個女兒陸續降生。在最後一個女兒出生時,奇跡出現。紅雲飄飄,觀音菩薩示現雲中,玉凈瓶傾出一道紅光,林默降生人世。

  觀音菩薩是佛教中最具威望的神,自宋代以來,就有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的説法。林默進入觀音神話體系,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但同時也有所限定,因為觀音菩薩地位崇高,林默註定只能是陪襯人物,當然能做這樣的配角也是榮耀無限。那麼觀音菩薩身邊有哪些陪襯角色呢?

  這邊是一位男童,名叫善財童子,這邊是個女孩兒,媽祖就是從這個配角做起,她就是小龍女。


湄洲媽祖誕辰場面

  這讓人摸不著頭腦:到底媽祖是誰呢?她是龍王的女兒,小龍女,也是觀世音菩薩的隨身侍從?還是林家的小女兒林默?

  觀音收留小龍女,是很早就出現的傳説故事。

  這一天,頑皮的小龍女趁蝦兵蟹將疏忽,悄悄遛出龍宮,化身為一個漁家女孩,在鬧市遊玩,不料被水打濕身體,現出原形,一個魚販子將這條怪魚收入網中,賣給了一位廚師。這一幕都被一個小和尚看在眼裏,他不動聲色尾隨其後,當廚師舉起鋼刀的一剎那,小和尚及時出現,用重金贖買下來,小龍女幸運得救。

  原來這個小和尚就是觀音菩薩的手下——善財童子。龍宮的救兵也匆匆趕到,不由分説將二人押送回宮。東海龍王聽説小龍女險遭不測,又心疼又氣憤,自責平日太嬌縱小女兒,又擔心被玉皇大帝知道,一定會怪罪自己教女不嚴,於是狠心搬出家法,要施以重刑。小和尚見此情景,趕忙向觀音菩薩彙報。觀音沉吟半晌,想到自己身邊只有善財一人,遇到事務繁忙難以支應,不如留下小龍女,一來便於言傳身教,嚴加管束,二來又多了個幫手。觀音道出此意,龍王喜出望外,頻頻點頭稱謝,小龍女因禍得福,榮幸的成為觀音菩薩的隨從侍女。

  那麼人們是何時將小龍女與媽祖林默聯絡在一起呢?


湄洲媽祖誕辰等待出巡的媽祖像

  可能很早,在林默去世不久,就有了龍女的説法:南宋丁伯桂《順濟聖妃廟記》中説她號通賢神女,或曰龍女。

  為什麼認定林默就是小龍女下凡呢?他們有什麼相似之處呢?

  或許是因為她們都年輕貌美,幾乎所有神像畫像,林默都有著少女的嫵媚靚麗,另外她終生未嫁,小龍女也沒有過婚姻經歷,更重要的是她無私救難的義舉。她總是聞聲趕來,無條件的施出援手,這一點很有觀世音菩薩風範。

  觀音菩薩,慈悲濟世,普度億萬眾生,尋聲救苦,即時化現。但天下的苦難實在太多了,觀音菩薩一定很忙,而她的助手小龍女常常下凡代她完成救難大事。人們也就很容易將林默與小龍女聯絡起來,另一個直觀證據,或許來自親眼所見。

  每年的農曆三月二十三林默誕辰,和九月九她的升天日期間,過去常能見到一種奇異景象:平時要駕船下海才能捕到的蛤蟹魚蝦,這時會自動送上岸邊。


湄洲外景

  這是怎麼回事呢?這是因為這期間是甲殼動物的産卵期,所以在岸邊會出現大量聚集的現象。但人們寧願相信有趣的神話:這恰恰是林默龍女身份的有力證據,因為她是龍王之女,在女兒的紀念日,龍王理應有所表示。可是他礙于父親的尊嚴,不便親自出面,於是派手下眾水族上岸祭拜,以表殷切之情。

  受這傳説故事的影響,莆田湄洲島地區形成特有的民俗,在媽祖的紀念日,雖然水族紛紛靠岸,但絕不允許捕撈傷害,這時他們不是網中的海貨,而是龍王派來,探望小龍女林默的座上客。

  進入觀世音神話體系,林默獲得了小龍女身份,使她得到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卻也由此開啟了媽祖與龍王之間的一段恩怨較量。

  龍王,這位傳説中的海上暴君,自古就是沿海民眾敬畏的海洋主宰。他的邪惡力量來自令人畏懼的海洋,和人間帝王的九五之尊。

  媽祖怎樣與龍王展開較量,能否從容勝出呢?


閩越先民

  海上討生活,漁民對龍王的感情極為複雜,他的邪惡力量,頃刻間奪取性命,令人心驚膽寒。而同時人們也以各種方式模倣和追隨龍王,這是早期閩越族先民形象。他們身體描畫著奇特的花紋,據專家考證,這是先民想象中龍的花紋圖案,目的是希望通過形體上的接近,擁有龍神的超強神力。

  漁船表面的裝飾,透露更多模倣龍神的意味。龍骨,龍脊,龍爪,龍舌,龍目……幾乎所有的漁船部件,都被冠以龍的名字。船體外觀的花紋圖案,更竭力模倣龍的特徵。

  唐代以來,有了四海龍王的説法,四位龍神被奉為龍王,列入國家祭祀典儀,地位很高。尤以東海龍王敖廣在民間影響最大,神話也最豐富。小龍女就是東海龍王的女兒。

  然而進入明代以來,龍王的尊貴有名無實。在古代人觀念裏,地位崇高的神總是有著聖人的儒雅外觀,但龍王的形象總是擺脫不了神怪氣息,龍王,始終與海上災難聯絡在一起,清代的地方誌曾經出現拆毀龍王廟建媽祖廟的記載。民間故事裏屢屢出現媽祖降伏龍王的情節。

  人們不禁要問,原本是小龍女身份,為什麼父女反目,小龍女的神威反而高過父王,龍王屢屢成為小龍女降伏的對象呢?


莆田港裏天后祖祠

  這當然是因為觀音菩薩法力無邊,賦予小龍女降伏龍王的神力。而後來故事裏,人們又巧妙淡化林默小龍的女身份,也因此媽祖信仰達到了更高境界,她成為觀音菩薩的化身。

  在規模較大的媽祖廟,天后宮,媽祖前方往往有十八位配祀神靈。這是模倣觀音殿裏,十八羅漢拜觀音的格局。而媽祖像前面兩位長相怪異的神,更是為媽祖是觀音化身的説法作了絕佳注解。右邊這一位,手搭涼棚,眺望遠方,名作千里眼,左邊這一位,以手指耳,凝神諦聽,名作順風耳。這一看一聽,觀其形聽其音,巧妙的暗示,媽祖就是觀音菩薩的化身。

  然而在神話裏的無盡風光,並不意味著官方的首肯。在神話裏的地位再高,也高不過人間的世俗皇權。

  明朝萬曆年間一次出使遇險的故事,就顯示這歷史的真實。

  這是一隻明代出使琉球的封舟模型,使臣攜有皇帝敕封詔書,對琉球中山國國王冊封,強調明朝宗主國地位。這裡的兩層閣樓稱為官艙,後面是針房,針師就住在這裡面。神的位置在這裡面,共有上下兩層,下面一層供奉天妃林默的神像,上面一層是更為神聖的所在,供奉著皇帝的詔書。


莆田湄洲祖廟媽祖像

  明朝萬曆年間陳侃出使琉球,遇到險情。《琉球錄撮要補遺》中有記述:行駛到距琉球國不遠,海面上突然起風,前方現出一道深溝,深不可測。幾座白色的水柱騰空而起,高達百米,擋住去路,使臣錯愕不已,一位老船員解釋説這是龍神趕來迎接。使臣將信將疑,不置可否,這時風浪越來越大,幾乎掀翻封舟。人們紛紛倒地,叩頭不已,希望海神林默下凡遏制龍神,但是這舉動並未奏效。老船員提議由使臣寫一道表明身份的令牌投入水中,或許能起作用,但使臣認為這荒誕不經,不予理睬。船員們非常不滿,認為使臣身居要位,遇事不作為,罔顧大家生命,是嚴重的失職。最後使臣讓步,勉強寫了八個字“詔敕在船,龍神免朝”,意思是説:皇帝詔書在船上,龍神不必朝拜。説也湊巧,八字令牌一發,立即雲開霧散,海面重歸寧靜。

  與以往的顯靈故事全然不同,這次平息風波的不是海神林默,而是皇帝的一紙詔書。這倒是反映了古代造神運動的真實情況,神的地位再高也高不過皇帝。

  鄭和下西洋,代價最為昂貴的遠洋出使,帶給媽祖信仰短暫的幸福時光。

  公元1407年,第一次下西洋的船隊剛剛歸來,鄭和向永樂皇帝提出一項特別請求,希望在下洋的起點--龍江--建造一座天妃宮。兩年後,鄭和船隊第二次下洋歸來,龍江天妃宮已落成,鄭和奉禦旨前往祭祀,同時帶去明代開國以來的首度御賜封號。封號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這在明朝還是破天荒的第一遭。由此開啟媽祖信仰在明代的短暫興盛時代。

  每到規模較大的媽祖廟,鄭和都會親率部下進廟拜謁,十分虔誠。


莆田文峰宮宋代媽祖像

  其實鄭和本人信奉伊斯蘭教和佛教,對媽祖未必了解很深。他出生於西南腹地昆明,幼年時被永樂皇帝帶入宮中作了太監,伴隨皇帝征戰,所經戰役多在內陸地區,未必有機會了解這位閩南的海神。他向永樂皇帝倡議推崇媽祖,是因為他的手下多為漳州泉州一帶優秀的船工水手,和高級技術人員,而他們大多是媽祖林默的忠實信徒。推崇媽祖,能夠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

  雖然永樂皇帝隨後又一次加封媽祖林默,但並沒有將她列入朝廷禮部正式祭祀程序。直到明嘉靖年間,才由一位使臣提請受到得朝廷重視。這位使臣就是前面提到的陳侃,他曾經多次奉命出使琉球,據説他屢屢在海上遇難,每次都得到媽祖林默顯靈救助。他後來也開始篤信媽祖。

  陳侃上疏皇帝,希望將媽祖列入官方祭祀正式程序,他寫道:“臣等感其功,不敢不厚其報….伏望聖慈憫念,下之禮部詳議可否”

  禮部隨後做出答覆,但用詞顯得很是謹慎:“屢遭風濤之險幸獲保全,海神職效,不可謂無,賜之以祭禮亦有據。”

  儘管顯得有些勉強,但禮部畢竟同意了陳侃的提議,並規定了具體實施的祭祀程序。赴琉球的冊封使船,前後要舉行兩次祭祀儀式,一次是在出發時,祈求媽祖保祐出行順利,一次是在返回抵達時,舉行祭祀儀式來報答媽祖。


莆田文峰宮媽祖像

  這一祈一報,相當於許願和還願,一次越洋出使活動才算大功告成。

  直至陳侃這次上疏,提請禮部定下祭祀程序,明朝政府終於算是給了媽祖林默一席之地。使官民日常的祭祀有章可循,為她日後的發展奠定基礎。

  與此同時,媽祖神話中開始出現更多儒家教化內容。比如強調她的出身,是官宦人家,世代書香門第的千金小姐,比如她出面懲治作惡鄉里的惡霸,勸誡人們多做善事。神話去除以往林默濃厚的巫女色彩,盡力塑造她成為儒家道德楷模。

  然而這般塑造,也很難改變民間信仰的常態,古代民間信仰,鬼神觀念根深蒂固。面對災難險情人們仍舊仰賴虛無的神靈。

  同時代一位將軍的經歷道出其中無奈。他是明朝嘉靖時一位武進士,名叫俞大猷,是傑出的抗倭愛國將領,與戚繼光齊名,時人並稱“俞龍戚虎”。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無神論者,在一次海戰當中,遭遇壞天氣,風浪毀壞戰船。手下士兵號呼叩首,祈求媽祖林默顯靈下凡救援,唯有俞大猷將軍巋然自若。但他的不信鬼神,卻無法改變手下士兵的迷信觀念,反而是他要做出讓步。每次出戰前,他也要當時其他部隊一樣,舉行祭祀海神儀式。明隆慶二年,俞大猷奉命征討海寇曾一本,戰前舉行盛大的祭祀海神林默典禮,他的祭文語氣前後矛盾,顯示他的尷尬處境。


莆田文峰宮媽祖像

  第一段先是不客氣地指出神明的失職:海上賊寇橫行,不只是我等在朝為官的人有責任。你們作為神明本該獎善懲惡,維護海上安寧,你們也有失職未察之過。

  但後面卻又祈求神明的佑護,用詞謙恭:“願我神明,臨戰就示,助以順風,而神明之威靈斯顯,遠近之感戴無已也!”

  為什麼會有這樣矛盾的語氣?

  正如俞將軍在其它文章裏所説,是為了“壯我士氣”“固我將士之心”。要穩固軍心,取得戰鬥的勝利,就要祭拜海神媽祖林默。

  以神話的虛無縹緲,卻能産生如此真實的現實力量。在中國古代,理性的無神論,始終難敵頑固的迷信鬼神,這其間的無奈,正是古代知識分子所共同面對的尷尬處境。

  (CCTV《探索發現》供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責編:紅立

1/1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