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周龍
央視國際 2003年09月22日 18:34
一個陽光並不很明媚的早晨,九點。
我們在中國戲曲學院最年輕的教授周龍的家裏見到了很“陽光”的周龍,雖然他已步入中年。這以後的近五個小時的交談,使我們對這個戴有中國京劇界種種“桂冠”的年輕藝術家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以至於大傢伙都忽略了飯點,真有點廢寢忘食的勁頭,當然這一切是因為周龍有太多的故事需要我們去了解。
周龍健談。這讓我們的採訪順利了許多。沒有經過什麼絞盡腦汁的提問設計,周龍就已開始娓娓道來。五個小時可以談到太多的內容,但讓我們印象最深刻的也是周龍戲曲生涯最與眾不同的,是他在中國京劇與國際文化交流與接軌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已獲得的成就。談到此項內容周龍想説的話似乎很多,聊到盡興時周龍會即興給我們來兩嗓子,受用的當然就是我們的耳朵了。
“戲曲演員應該一人千面,而不是千人一面,應利用戲曲手段塑造性格各異、變化無窮的人物,這才是一個好的戲曲演員。”周龍如是説。所以多年來周龍力求塑造好傳統戲曲中廣為人知的人物之外,另辟蹊徑,編排塑造了多部世界名著中的主人公形象。其中最富於代表性的就是《巴黎聖母院》,改編之後名為《大鐘樓》,周龍就飾演那位相貌奇醜但心地善良的敲鐘人卡西莫多。這讓我們對眼前的這位相貌俊美的京劇武生肅然起敬。周龍是這樣解釋他的想法的,“隨著年齡增長,我逐漸淡化表面的扮相要求,而是開始追求一些意義深刻、反差強烈的角色,卡西莫多是一個極富有挑戰性的角色,用京劇去表現他也正是我對自己進行挑戰的證明”。在周龍的家裏,我們有幸欣賞到了《大鐘樓》的片斷,中式的卡西莫多被周龍演繹的淋漓盡致、遊刃有餘。
周龍形容自己在戲曲方面的創新是“平地摳餅”、“摸著石頭過河”,中國的戲曲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但周龍認為新時期的戲曲演員更應該有自己的代表作,將戲曲國際化、多元化是他努力的方向。我們注意到周龍在與我們交談時還不停的蹦出英文單詞,看來在他的藝術舞臺國際化的同時,周龍本人首先與國際提前接軌了。
首先是繼承,繼而要創新。周龍説他會在這條創新的路上一直探索下去,或許會碰得頭破血流,可是起碼試過了,挺值。
|